魏明倫紀念藝術生涯七十周年:八十歲後,我還想再寫一部川劇

2020-12-23 紅星新聞

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歷盡艱辛蹉跎。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這隆冬季節,成都文藝界濟濟一堂,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戲曲文學理論家朱恆夫、原四川省文聯主席李致等嘉賓齊聚現場,慶賀魏明倫從業70年。

(一)魏明倫回顧藝術人生70年

談感情:川劇如母,我的思維方式和幽默感都來自她的基因

在啟動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魏明倫滿臉笑容,緩步走至臺上,依舊披著那條標誌性的大紅色圍巾,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事先擬好的講稿,鄭重地一字一句念道:「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她對我的陶冶,我受她的影響,寫下來將會是一部沉甸甸的書。」

魏明倫現場致辭

魏明倫用了華麗的文辭來形容自己的「母親」川劇。「當年,她像海綿一樣,吸峨眉的秀色,取劍門的雄姿。借青城一縷幽,偷巫峽三分險。她敢於盜走神女峰的雲雨,才形成與神女媲美的藝術高峰。她的絕妙,她的豐富,她的天然蜀籟。地道川味,早已化入我的潛意識,就連我荒誕的思維方式和筆下這一點幽默,也是來自她的遺傳基因。」

不甘心:我徘徊在見好就收和再表演一次之間,無法決定

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為何魏明倫卻只稱川劇為「母親」?他表示,雖然現在自己是辭賦家,但一切根子在於川劇,寫雜文也是受川劇影響,川劇早已進入他的骨髓,所以,如果沒有川劇陶冶,他寫不出後面的作品。

生於1941年的魏明倫,心裡始終還有一個渴望:年過八十,再寫一部川劇,並且可以再次成為影響久遠的經典。他同時也難掩內心憂慮:「畢竟老矣,八十歲,還撐著一副殘軀,身體老了,怕再拿出的作品,只是江郎才盡,狗尾續貂。」

「見好就收,是金庸教我的,他最後幾十年都不寫武俠小說,《鹿鼎記》是最後一本。可我徘徊在見好就收和再表演一次之間,無法決定。」魏明倫最後也沒有說他確定會繼續寫,還是就此停筆,他將一個未完待續的懸念,留給了臺下的觀眾。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陳巧茹、崔光麗一同上臺,為魏明倫獻花。

陳巧茹和崔光麗為魏明倫夫婦獻花

(二)群英評鬼才

文學界名家:張抗抗最敬佩魏明倫對女性的尊重和理解

魏明倫在文藝界老友眾多,雖然他們多因疫情影響不能親自到場,但都專門錄製了祝賀視頻——王蒙、馮驥才、張抗抗、嚴歌苓、田青、許還山、劉曉慶、姜昆、韓美林、張國立、王馥荔、濮存昕等數十位文藝界名家,紛紛發來了祝賀視頻,在現場一一播放。

視頻中,年過八旬的老作家王蒙高度讚頌魏明倫,稱其大量作品特別是川劇影響很大,作品特點既有濃厚的地方戲曲的傳統積累,又有現代意識,應用新時代新思想的觀點,除了戲曲,在辭賦、碑文上也有大量成績,繼承了祖國傳統文化。

王蒙發來祝賀視頻

馮驥才則表示自己向來仰視魏明倫的才氣,「巴蜀鬼才」名不虛傳且善跨界,魏明倫在文學和戲曲兩個領域都得到大家交口稱讚。「他的文章寫得老辣、酣暢,詩詞歌賦和駢文都很講究,今人很少做駢文,而魏明倫受到戲劇影響,對文字詞句音律非常講究。古人駢文華麗,魏明倫的駢文不僅華麗還活潑,有時代精神以及現代人開放、詼諧、幽默,有辛辣批評也有激情讚頌。」

馮驥才表示仰視魏明倫才華

在張抗抗眼中,魏明倫是幽默風趣有才華的人,「他的年齡幾乎和戲齡是一樣的,這是非常難得的,最令我產生敬佩之情的是他對女性的認識,發自內心尊重和理解女性,比如看他的《潘金蓮》和《中國公主杜蘭朵》,都主張中國傳統女性從壓抑束縛中解脫,尊重女性對個人幸福的追求,這在當時是非常勇敢,也是我對他產生極大敬佩的原因。」

嚴歌苓從柏林發來祝賀視頻

對他佩服的女作家還有嚴歌苓,她專程從德國柏林發來視頻,「九十年代初,我就看了魏兄編劇的《變臉》。他把情人物關係、戲劇衝突和情節設計得那麼完美。認識後,讀了魏兄送我的劇作,他把前衛性和傳統性結合,不論形而上和形而下都有非常大的啟迪。」

演藝戲曲界名人:張國立稱魏明倫為「一國之寶」

著名演員劉曉慶在視頻中全面回顧了魏明倫的藝術成就,稱魏明倫在八十歲時便已沉浸藝術生涯七十年,這本身就是奇蹟。「魏明倫,巴蜀鬼才,一個沒有白活的人,值得研究的鬼。」另一位著名演員張國立,正在錄製國家寶藏的現場,他直接評價魏明倫乃「一國之寶」。

劉曉慶的祝賀視頻

音樂學者田青認為,魏明倫的劇作即使放到歷史的長河中,也是熠熠放光。「1998年,普契尼的歌劇《圖蘭朵》梅塔指揮,張藝謀導演,投資一千六百萬美元正在演出,這個時候魏明倫帶著自貢川劇團來到北京演出,川劇版的《杜蘭朵》。我看過後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杜蘭朵與圖蘭朵孰美》。他孤軍北上,用一部古老川劇與義大利的普契尼、梅塔和當時如日中天的張藝謀做了一場擂臺賽。在我心裡,明倫先生贏了,贏得光彩和了不起,為川劇爭氣,為整個中國傳統文化爭氣!我作為學習西方音樂出身的人,客觀講,這個作品的藝術性不比《圖蘭朵》差。」

紅星新聞記者 陳謀 攝影報導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八十歲後渴望再寫一部川劇|駢文|馮驥才|魏明倫|川劇|戲曲|詩詞歌賦
    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歷盡艱辛蹉跎。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魏明倫滿臉笑容,緩步走至臺上,依舊披著那條標誌性的大紅色圍巾,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事先擬好的講稿,鄭重地一字一句念道:「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她對我的陶冶,我受她的影響,寫下來將會是一部沉甸甸的書。」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為何魏明倫卻只稱川劇為「母親」?
  • 「巴蜀鬼才」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 我的根在川劇
    「我的根就在川劇!我現在八十歲了,但是思想、思維還很年輕,我還想為川劇繼續寫出好作品!」12月22日,由省文旅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這位譽滿文壇的「巴蜀鬼才」也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從藝七十年的心得感受。
  • 從藝70周年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我遺傳了川劇基因,還想為「她...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79歲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是觀眾眼中的川劇名家,是朋友身邊的「九齡童」,大家開玩笑說歡迎他加入「80後俱樂部」——不知不覺,當年9歲登臺的魏明倫,如今在藝術海洋裡已徜徉了70周年。「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做一次表演!」
  • 從藝70周年 魏明倫想再寫一個川劇劇本
    2020年12月29日,四川省川劇院在成都迎來建院60周年慶祝活動,魏明倫剛走過從藝70周年節點。那天上午,魏明倫抱著18歲的老白貓咪咪,5歲的小花狗美美,隨性地和記者聊著天。 「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寫一個劇本!」去年12月22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魏明倫的創作熱情引得在場嘉賓會心一笑。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文旅廳領導、四川藝術專家、川劇梅花獎得主、川劇地方院團代表匯聚一堂。
  •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開啟,首場川劇陳巧茹主演
    今(12月21日)晚,由「巴蜀鬼才」魏明倫操刀編劇、「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上演,為接下來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7歲學戲9歲登臺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12月22日上午,在「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現場,著名劇作家、辭賦家、雜文家魏明倫現場發言,深情闡述他與川劇的「血緣」關係。魏明倫7歲學戲,9歲登臺,臺上扮生淨末醜,臺下修詩詞歌賦。畢生寫戲著文,劇作、雜文、碑賦,三箭齊發,力透紙背。
  • 慶祝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川劇《變臉》裡的「水上漂」和「狗娃」又...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報導「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沒姐姐,剪刀送爺爺……」12月22日晚,由川劇名家魏明倫創作的川劇《變臉》在四川省川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子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復排版川劇《變臉》繼直播後再度與觀眾見面。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駕舟,浪跡江湖。他從人販子手中買下狗娃,爺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並非男孩,大失所望,又不忍趕走,便收其改作小幫工暫留身邊。狗娃生性好奇,因偷看「變臉」秘密釀成大禍,不得已跳船逃走。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戲劇、雜文、碑文之後 魏明倫將出對聯集,還打算再寫一部戲劇佳作!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魏明倫,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他7歲學戲,9歲登臺,從藝70年來,在川劇、雜文、辭賦三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績卓越。2020年,正值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為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仰,總結其創作經驗,研討其藝術成就,進一步促進川劇藝術振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於12月23日在成都召開。當天上午9點,研討會在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院長陳淳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丨成渝雙城志⑰
    現在像傅天琳、華萬裡、柏銘久一直在寫,而且越寫越好。中青年詩人如李元勝、歐陽斌、李海洲、劉清泉、吳向陽、何房子、王傑平、王順彬、金鈴子、西葉、趙興中和姚彬等等,當然還可以數出一批,他們已經在詩壇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現在像傅天琳、華萬裡、柏銘久一直在寫,而且越寫越好。中青年詩人如李元勝、歐陽斌、李海洲、劉清泉、吳向陽、何房子、王傑平、王順彬、金鈴子、西葉、趙興中和姚彬等等,當然還可以數出一批,他們已經在詩壇有了很大的影響力。」
  • 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專輯
    天良盡喪黎民敵,邪火遍燃強盜心。羅漢井邊傳鼠疫,水亭街上漫悲音。似山鐵證今昭世,側伏兇狼睡勿沉。杭州 郭星明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祭 一自蘆溝驚喋血,倭蹄蹂躪鬼翩躚。風悲燒殺搶光後,雨滯人神天面前。朽木枯枝凝眾志,金戈鐵馬振長鞭。八年縛虎終驅寇,華夏再謀強國篇。
  •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正式登場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出自巴蜀鬼才魏明倫之手,原取材於德國作家布萊希特的《四川好人》,具有濃鬱的荒誕色彩,但卻在荒誕中講述最真實的人性,劇情詼諧幽默而又發人深省,天馬行空的構想令人意猶未盡。 魏明倫將德國人臆想的四川故事變成了由四川人再創的德國寓言,劇情講述了青樓女子沈黛在做好人不成後,以天使和魔鬼兩副面孔交替出現的故事,旨在表明沒有永遠的好人,也沒有一成不變的壞人這個主題,同時批判了慾壑難填及人與人之間的爾虞我詐。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巴蜀鬼才魏明倫:《粉墨丹青》代序
    我是門外談畫,淺識美術,深知戲曲。昔年與戲畫大師關良、高馬得、韓羽有緣。拙作川劇《潘金蓮》到上海、南京公演,關高二老分別觀劇,現場揮筆作畫。韓羽仁兄更是垂青,把筆者本人畫進戲裡,阻攔武松殺人,保護躲到我身邊的潘金蓮!在四川,我認識愛畫川劇的張鴻逵、王雙才、葉久明等畫家。
  • 《變臉》:談作家魏明倫的濟世情懷
    他1941年出生,童年失學,九歲唱戲。1950年參加四川省自貢市川劇團,先後任演員、導演、編劇至今。四十餘年未換單位。14歲即開始發表習作,16歲即被"反右"株連,盡經坎坷。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脫穎而出,以"一戲一招"的創新精神先後寫作《易膽大》、《四姑娘》、《潘金蓮》、《夕照祁山》、《中國公主杜蘭朵》、《變臉》、《巴山秀才》(合作)、《歲歲重陽》(合作)等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戲曲文學戲本。 《易膽大》與《潘金蓮》破例雙雙榮獲1981年全國優秀劇本獎。
  • 與川劇「分手」後再「相愛」 80後男演員摘重慶舞臺藝術之星
    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12月16日20時30分訊(記者 黃軍 陳俊帆) 說到川劇,你想到的第一個明星肯定是沈鐵梅。如今,重慶川劇界正升起一顆新星,他就是30歲的重慶市川劇院演員張嚴威。記者從今(16)日召開的2014年重慶市舞臺藝術之星見面會上了解到,張嚴威16歲開始接觸川劇,這些年與川劇有著一段糾葛的「愛情」故事。5年前,他曾與川劇「分手」。再度「相愛」後,他成功摘星。
  • 遇見大咖|「川劇皇后」沈鐵梅:我不止一次告訴自己不要再拼了
    重慶渝北照母山鬱鬱蔥蔥,山下的川劇藝術中心建築雍容,氣勢恢宏,平常有演出時,中心廣場總人影攢動,戲迷們從各處趕來過癮,夜深散場還意猶未盡。若是不經意間轉入後院,翠竹掩映之中,又是一片幽靜所在。平日裡,沈鐵梅和她的同事們就在這裡辦公。
  • 《紀念中國話劇110周年李默然戲劇生涯展》
    由中國戲劇家協會、中國話劇協會共同主辦的《紀念中國話劇110周年李默然戲劇生涯展》全國巡展,自2017年5月6日在北京中國國家話劇院劇場展廳開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