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70周年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我遺傳了川劇基因,還想為「她...

2020-12-23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79歲的巴蜀鬼才魏明倫,是觀眾眼中的川劇名家,是朋友身邊的「九齡童」,大家開玩笑說歡迎他加入「80後俱樂部」——不知不覺,當年9歲登臺的魏明倫,如今在藝術海洋裡已徜徉了70周年。「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做一次表演!」12月22日上午,魏明倫說著一口純正的四川話,低沉的嗓音,一字一句擲地有聲,創作熱情和幽默引得在場嘉賓會心一笑。當天,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

「9歲登臺到現在,這本身就是一個難得的文化現象。」作家張抗抗說道。啟動儀式上,四川文化廳領導、四川藝術專家、陳智林、陳巧茹、王玉蘭、肖德美、崔光麗等不少川劇梅花獎得主、川劇地方院團代表匯聚一堂,原文化部部長、獲「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王蒙、中國劇協主席濮存昕、表演藝術家姜昆、作家馮驥才、嚴歌苓,演員劉曉慶等隔空祝福,共同祝願魏明倫藝術生涯常青,但對於魏明倫來說,自己最想感謝的,還是川劇。

鬼才基因,遺傳的是「川劇母親」

魏明倫的作品像一座流光溢彩的大舞臺。劇作有《易膽大》《四姑娘》《巴山秀才》《潘金蓮》《夕照祁山》,雜文有《毛病吟》《雌雄論》,駢體辭賦《蓋世金牛賦》《會堂賦》等,童年失學演戲謀生,學歷不高卻獲得了多方面成就,還帶著自貢川劇院進京演出《中國公主杜蘭朵》,後來作品又被北京京劇院帶到義大利演出,被海內外稱為「巴蜀鬼才」。王蒙評價:「他的作品影響非常大,既有濃厚民族、地方戲曲的傳統和積累,又有一種現代意識,新時代的新的思想和觀點。」

陳巧茹、崔光麗為魏明倫夫婦獻花。

「川劇是哺我的乳汁、潤我的課堂,她與我影響相隨70年,她對我的熬夜,寫出來將是一本沉甸甸的書。」魏明倫講述著自己與川劇結下的千絲萬縷的「文化血緣關係」,用華美的排比句,表達著對這位「母親」的深情。「川劇系峨眉的秀色,取劍門的雄趾,借清晨的綠幽,偷巫峽三分險 ,川劇敢於盜走神女峰的雲雨,才形成了她敢於與神比美的藝術高峰,她的絕妙,她的豐富,她千年巴蜀地道川味,早已劃入了我的潛意識,就連我的那種荒誕的思維方式,我筆下的這點幽默,都是來自川劇的遺傳基因。」老人在這位母親面前,顯得尊敬又謙卑。

魏明倫感謝大家。

魏明倫坦言,自己寫的雜文、碑文、駢文、賦,都是川劇這位母親「撫養」出來的,這種陶冶不是硬搬,這種川味造詣、怪味造詣,早已與川劇文化水乳交融,這位母親的滋養再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大潮,才鑄就了現在的自己。「我也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魏明倫。」

赤子童心,還想再做一次「表演」

「我軀體老矣,但思想思維沒有!」 魏明倫是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他卻調侃自己,這幾年雖然自己身體「殘缺」,但還是控制不住想寫戲劇、對聯。

陳智林

但同時,老人對自己的創作是珍視的。「我最近常常徘徊在,『見好就收』與再做一次表演之間。」魏明倫笑著說,他非常理解金庸1972年於《鹿鼎記》後宣布封筆,自己從藝70年以來的作品,就像是一個過去參照系,未來他非常想為川劇在寫一部能「拿的出」手的作品,還不想隨隨便便就拿出來。「要接近那些水平的,我才拿出來,不然被說成夠味續貂就不好了哈哈哈。」魏明倫說道,但自己又像舞臺上喜歡耍大刀的武生演員,非要耍到大刀掉地了,才算過癮。現場不少嘉賓被老人家的創作熱情和幽默逗樂。

據了解,12月21日至23日,除了昨晚已演出過的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外,「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還包括川劇電影《巴山奇冤》,川劇《變臉》演出、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現代戲劇發展研討會等。

相關焦點

  • 「巴蜀鬼才」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 我的根在川劇
    「我的根就在川劇!我現在八十歲了,但是思想、思維還很年輕,我還想為川劇繼續寫出好作品!」12月22日,由省文旅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在成都啟動,這位譽滿文壇的「巴蜀鬼才」也滿懷深情地回憶了自己從藝七十年的心得感受。
  • 從藝70周年 魏明倫想再寫一個川劇劇本
    「我還真想為川劇再寫一個劇本!」去年12月22日上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舉行,魏明倫的創作熱情引得在場嘉賓會心一笑。 啟動儀式上,四川省文旅廳領導、四川藝術專家、川劇梅花獎得主、川劇地方院團代表匯聚一堂。
  • 魏明倫紀念藝術生涯七十周年:八十歲後,我還想再寫一部川劇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這隆冬季節,成都文藝界濟濟一堂,中國文聯副主席董偉、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長李東才、戲曲文學理論家朱恆夫、原四川省文聯主席李致等嘉賓齊聚現場,慶賀魏明倫從業70年。
  •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開啟,首場川劇陳巧茹主演
    今(12月21日)晚,由「巴蜀鬼才」魏明倫操刀編劇、「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上演,為接下來的「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拉開序幕。
  • 7歲學戲9歲登臺 魏明倫藝術生涯70年系列活動在成都舉行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川劇是我的根本,川劇是潤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它與我形影相隨70年,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川劇的絕妙、它的豐富,它的天然蜀籟、地道風味,早已經化入了我的潛意識。就連我的荒誕的思維方式,筆下的這點幽默,都是來自川劇的遺傳基因。」
  • 陳巧茹18年後再演川劇《好女人·壞女人》開啟「魏明倫藝術生涯70...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金錢迷世界,財神坐高臺,寓言演奇怪,外星飛碟來……」12月21日晚,由著名劇作家魏明倫創作,「二度梅」陳巧茹領銜主演,梅花獎得主王超、川劇名家蔡少波聯合主演的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在成都新聲劇場上演,這也是魏明倫藝術生涯
  • 八十歲後渴望再寫一部川劇|駢文|馮驥才|魏明倫|川劇|戲曲|詩詞歌賦
    這是魏明倫的70年藝術生涯。12月22日早上,「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正式啟動。在啟動儀式現場,年近八旬的魏明倫滿臉笑容,緩步走至臺上,依舊披著那條標誌性的大紅色圍巾,他從口袋裡掏出一份事先擬好的講稿,鄭重地一字一句念道:「川劇是孕我的胞胎,養我的搖籃,哺我的乳汁,育我的課堂。她與我形影相隨長達半個世紀,結下了千絲萬縷的血緣關係。
  • 川劇未來怎麼走?趙季平魏明倫陳智林沈鐵梅支招
    「巴蜀鬼才」魏明倫,著名音樂家趙季平,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陳智林分別從劇本、音樂、聲腔、人物塑造等方面暢談自己的川劇情懷,抒發自己對「川劇振興」的個人見解,並祝福川劇未來:「出人出戲出觀眾,花開滿園!」
  • 慶祝魏明倫從藝七十周年,川劇《變臉》裡的「水上漂」和「狗娃」又...
    四川在線記者 李婷 攝影報導「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刀送姐姐,狗娃沒姐姐,剪刀送爺爺……」12月22日晚,由川劇名家魏明倫創作的川劇《變臉》在四川省川劇院上演。這場演出是「魏明倫藝術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動」子活動之一,同時也是復排版川劇《變臉》繼直播後再度與觀眾見面。水上漂身懷「變臉」絕技,隻身駕舟,浪跡江湖。他從人販子手中買下狗娃,爺孫倆相依為命,其樂融融。後來,水上漂發現狗娃並非男孩,大失所望,又不忍趕走,便收其改作小幫工暫留身邊。狗娃生性好奇,因偷看「變臉」秘密釀成大禍,不得已跳船逃走。
  • 戲劇、雜文、碑文之後 魏明倫將出對聯集,還打算再寫一部戲劇佳作!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魏明倫,當代戲曲中一個繞不開的代表性符號。他7歲學戲,9歲登臺,從藝70年來,在川劇、雜文、辭賦三大領域取得了豐碩成果,成績卓越。2020年,正值魏明倫藝術生涯70周年,為表達對他的尊重和敬仰,總結其創作經驗,研討其藝術成就,進一步促進川劇藝術振興,由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四川省藝術研究院承辦的「魏明倫藝術生涯與當代戲劇發展研討會」,於12月23日在成都召開。當天上午9點,研討會在四川省藝術研究院院長陳淳的主持下正式開始。
  • 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正式登場
    中新網成都4月5日電(嶽依桐)新版川劇《好女人·壞女人》4日晚在錦城藝術宮正式登場,精彩的劇情和表演獲得現場近千名觀眾好評。為更完美地呈現出這部作品,5日上午,成都市川劇院召開了專家座談會。
  • 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丨成渝雙城志⑰
    在巴蜀鬼才、當代著名戲劇家魏明倫看來,成都和重慶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
  • 成渝雙城志·文化同源丨魏明倫:成都和重慶就是母親的兩個「寧馨兒」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楊帆在巴蜀鬼才、當代著名戲劇家魏明倫看來,成都和重慶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重慶和成都統稱『巴蜀』,如果說四川是母親,那麼成都重慶就她的兩個『寧馨兒』。」「寧馨兒」出自《晉書·王衍傳》,通常讚美誰家的孩子出類拔萃。魏明倫認為,用這個詞來形容成渝兩城和四川的關係非常貼切。他說:「兩座城市血脈相連,互相依存,文化特性兩相比較的話,也是各有千秋。」
  • 魏明倫對話女作家陳若曦(圖)
    12日下午,劇作家、辭賦家魏明倫在安仁鎮的魏明倫文學館一個星期前,魏明倫夫婦在臺灣和王蒙、蔣子龍、林清玄等參加一個兩岸作家筆會,陳若曦也出席了,她比魏明倫提前幾天離臺,來成都參觀訪問。12日,魏明倫以東道主身份引導陳若曦參觀自己的文學館,他本人亦全程擔任解說。  陳若曦的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尹縣長》、《城裡城外》和長篇小說《突圍》、《二胡》、《紙婚》,此外她的傷痕文學創作也獨步華語文壇。
  • 《變臉》:談作家魏明倫的濟世情懷
    電影《變臉》由四川作家魏明倫的戲劇改編而成。魏明倫作為中國當代朱明的戲劇家和雜文家,有「巴蜀鬼才」之稱。魏明倫,經歷坎坷,成績斐然。魏明倫就是這樣一位作家。作家的思想是純正的,感情是真誠的,表達是誠懇的,他們沒有私心雜念,不為名利而寫作,只為那滿腔的濟世情懷。
  • 【點讚重慶人】沈鐵梅:把川劇聲腔帶入西方音樂殿堂的「第一人」
    此外,還修建了佔地43畝的重慶市川劇藝術中心,建立活態川劇博物館,被來訪的各級領導和業內專家肯定為全國戲曲院團建設發展的典範。她致力於川劇的傳承與創新,推動川劇藝術不斷向前發展。被文化界譽為「巴渝文化和中國文化的符號」和「川劇劇種的代表性人物」。
  • 「復聖軒藝術大講堂」巴蜀鬼才魏明倫:《粉墨丹青》代序
    我是門外談畫,淺識美術,深知戲曲。昔年與戲畫大師關良、高馬得、韓羽有緣。拙作川劇《潘金蓮》到上海、南京公演,關高二老分別觀劇,現場揮筆作畫。韓羽仁兄更是垂青,把筆者本人畫進戲裡,阻攔武松殺人,保護躲到我身邊的潘金蓮!在四川,我認識愛畫川劇的張鴻逵、王雙才、葉久明等畫家。
  • 【雲賞川劇】四川省川劇院傳承精品劇目《變臉》,攜手央視頻聚有戲雲賞看經典
    1997 年巴蜀鬼才魏明倫先生創作川劇《變臉》,由謝平安、張開國、劉忠義執導,任庭芳、楊韜主演,首次搬上川劇舞臺。一身絕技,兩代傳承,演繹出一段催人淚下的傳奇故事,川劇《變臉》也成為了一部深受觀眾喜愛,斬獲無數獎項的川劇經典劇目,而這也成為了四川省川劇院的一張傲人名片。
  • 遇見大咖|「川劇皇后」沈鐵梅:我不止一次告訴自己不要再拼了
    分別於1988年、2000年、2011年三度獲得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為全國屈指可數的「三度梅」藝術家,被譽為「川劇皇后」。她領銜主演的川劇《金子》囊括了中國戲劇舞臺所有大獎,被譽為二十世紀中國戲劇的代表作。她是把川劇聲腔帶入西方音樂殿堂的第一人,足跡遍布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得到英國《金融時報》、美國《紐約時報》等持續關注和高度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