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俠小說裡的絕世武功往往是各方爭奪的焦點,可黃保清的這手絕活,你誠心學師傅可以免費教你。黃保清:「想想真的是不甘心,你要說這門功夫咱們沒有也就算了,咱們的中國式摔跤對抗性、實用性一點不比柔道差,可偏偏就是沒人學,難道就要讓咱們的孩子一直學別人的東西麼?」
雖然已經到了看淡一切的歲數,但是聊起中國式摔跤的現狀,黃師傅還是一肚子的不甘心。今年50歲的黃師傅是一位業餘的中國式摔跤教練。之所以強調「業餘」,並不是因為黃師傅水平不行,而是教摔跤不足以養家餬口,因此白天的黃師傅在廠裡搞電焊給別人打工,晚上他給自己的愛好打工,教授中國式摔跤的各種技法。
所謂中國式摔跤,是一種區別於國際式摔跤的叫法。與《摔跤吧,爸爸》中的自由式不同,中國式摔跤有自己的摔跤服,選手可以抓住對方衣服上的「把位」發力,從大形式上,中國式摔跤與柔道更相近,只不過是評分規則和技法上有一定的區別。作為中國傳統的格鬥形式,從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起,中國式摔跤便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彼時跤手輩出、風靡全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國體育的奧運戰略使得非奧運項目日漸冷清,1993年後,中國式摔跤無緣全運會。現如今,中國式摔跤已經成了「熊貓」項目,知道的人少,會教的人更少,黃保清就是這門冷門武術的傳承人。
永清路大村莊河的交匯處,晚上六點半之後,這裡就成了黃師傅和徒弟們訓練的地方。先鋪舊地毯、再鋪防摔墊,周圍再點上蚊香,一切準備妥當之後就開始訓練。雖說露天的道場,條件艱苦,但好在場地免費,黃師傅和徒弟們也就咬咬牙堅持了。就是這樣一個訓練環境,黃師傅在過去的20多年的時間裡教出了300多位學生,其中最得意的弟子,今年馬上要去參加全國大賽。
每天20噸訓練量業餘選手拿下全省第二
黃師傅一到平時訓練的地方,50歲的人卻有著小夥子一般的身體素質,儘管穿著上衣,但黃師傅「倒三角」的身材還是若隱若現,偶爾曲臂,壯碩的肱二頭肌炫耀著主人的武力值。與白天做電焊工時的低調、木訥不同,每當夜幕降臨,黃保清踏上摔跤墊的那一刻,這位並不算高大的師傅可以震懾住所有徒弟,仿佛他就是這裡的摔跤之王。
如果時間倒回到三十多年前,剛剛十多歲的黃保清絕沒有現在的氣質,相反,身材矮小的他是同齡人眼中不折不扣的「弱雞」。
學武只為強身健體?那是成年之後才有的境界,黃師傅剛剛接觸摔跤的時候只有十幾歲,他學武的初衷很純粹,就是為了不受別人欺負,在朋友們的引薦下,黃師傅拜青島摔跤名家王忠智為師,開始學習中國式摔跤。「立竿見影,摔跤,會的遇上不會的,摔倒對方我們都是論秒記的。」黃師傅說,自打他學了中國式摔跤之後,就再沒有受過別人欺負。當然,老師傅也一再的告誡他,學跤不受辱,但也絕不能恃強凌弱,壞了武德。
「就跟魔怔了一樣,只要有時間我就去練跤。」黃師傅說,摔跤就是他最大的愛好,過去的三十多年裡,沒有一天中斷過。年輕的時候為了訓練,黃師傅隔三差五就用「蛙跳」的方法爬架子山。為了體能訓練,黃師傅用自己電焊的手藝做了各種啞鈴、槓鈴,備戰大賽的時候,每天的訓練量能達到20噸。
摔跤究竟好玩在哪?按黃師傅說法,摔外行沒意思,要摔就跟高手摔,兩人對峙的時候,精神、體力完全是高度集中,有時候一個細微的失誤,那就是站著和躺著的區別。憑藉著對中國式摔跤的執著,黃保清在第十八屆省運會上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他這個野路子輸給了職業選手。而令人惋惜的是,在之後的日子裡,中國式摔跤退出了全運會,練得再好,沒有了展示的平臺,對中國式摔跤的愛好者來說,一條能被社會熟知認可的路徹底堵死了。
河邊搭起摔跤館 20年教出300位徒弟
如果你住在大村莊河周圍,你一定看見過黃師傅教徒弟。儘管,自己練的項目無緣全運會,但黃師傅沒有放下他心心念念的中國式摔跤,沒有國家比賽就自己練,有機會就出去跟其他城市的朋友交流切磋。酒香不怕巷子深,時間一長,很多朋友慕名找到黃師傅,把自家的孩子託付給他,希望能跟著黃師傅學幾招防身的本領。
黃師傅教學生收不收錢?收錢,但這錢基本上跟沒收差不多。每周二、三、五、六訓練,每次兩個小時,最高標準是一個孩子一月100塊,平均單次訓練費用6.25元,一小時費用3.125元,也就夠個電費和設備損耗。
「穩定的學員有20多個吧,基本上都是朋友介紹來的,收費的就幾個,也是家長不好意思孩子白學才給的。」黃師傅說,他教摔跤秉承著自己師門的傳統,當天他學摔跤的時候,師傅就沒收錢,只要孩子願意學,他免費教都沒問題,這門功夫再不傳承真就斷了。
要說黃師傅的教學環境真算不上多好,因為沒有合適的場地,就在河邊的胡同里舖上舊地毯和防摔墊,訓練器械一部分是黃師傅自己買的,還有一部分是他自己做的。夏天的河邊,那就是蚊子的食堂,為了能少受點罪,有些家長自發買了些蚊香,老師上課,家長「上香」。就是這麼個條件,居然還有人願意跟著黃師傅學摔跤,這裡面不僅有三十多歲的大叔,還有剛上小學的蘿莉。
「黃師傅的水平絕對是這份兒的!」今年40歲的李雷,是位資深的摔跤愛好者,來青島工作之後,特意打聽哪裡有能摔跤的地方,一來二去認識了黃師傅,跟著他玩摔跤。李雷說,在他山西老家,至今還保存著「摔羊」的習俗,連續摔過5個人,這羊你抱走!這是咱們民族骨子裡的運動,別的東西代替不了。
「我要看到它走向世界的那天!」
黃師傅這次上的是一堂對抗課,跑步、拉伸一系列熱身運動之後,徒弟們兩兩一組,打對抗賽,這是每周學員們最興奮的時刻。「攻,他!上!拿出氣勢來!」賽場上的的黃師傅一邊當裁判,一邊指導動作,一輪對決結束後,他還會跟徒弟復盤剛剛的比賽,告訴徒弟哪裡有問題,哪些招數應該怎麼使。
「體力上我可能比師傅強,但是技巧上還有差別。」劉賓算是黃師傅最得意的弟子,今年32歲的他已經跟著黃師傅練了十多年了,多年的苦練加之名師指點,劉賓蟬聯了4屆青島體育大學會中國式摔跤60公斤、63公斤級的第一名,今年他將備戰國賽,準備衝擊更大的平臺。在劉賓看來,自己今天的成績,跟師傅的付出有著絕對的關係。
「師傅沒跟你們說吧,他原來是青鋼的工人,原本鋼廠搬遷,他是可以跟著一起走的,但是為了我們這幫徒弟,師傅買斷了工齡,快退休的人了,又從頭開始找工作。」劉賓告訴記者,因為擔心沒辦法每天教學生練摔跤,師傅放棄了國企安穩的工作,師傅的犧牲,徒弟們都看在眼裡。「我不相信咱們老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就這麼沒落了。」黃師傅說,這幾年環境好了,越來越多地人開始了解中國式摔跤,這是個好兆頭,尤其是中國式摔跤已經正式成為了全國青運會的項目,對於這些執著的摔跤人來說,又有了新的希望。
儘管已經到了「半百」的年紀,但只要有機會,黃師傅還是會自費出去學習,參加比賽。2013年,頭髮已經花白的黃保清代表青島參加山東省第三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當黃師傅站到比賽場上的時候,全體觀眾起立鼓掌致敬,因為這份這份特殊的體育精神,黃師傅被特別授予了「敢鬥獎」!
「只要能動,我就一直練下去,只要有人學,我就一直教下去!」25年前,因為比賽項目的取消,黃師傅在最好的年紀告別了正式比賽,而今天,他不想把遺憾留給下一代,儘自己所能,他希望中國式摔跤可以向柔道一樣走向世界,讓更多的人見識到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