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真人你聽不懂?搖滾何須要懂?

2021-02-09 哎呀音樂


《莫欺少年窮》是我聽的第一首客家話搖滾,我是正兒八經一句也沒懂,到現在也不知道歌詞唱的到底是啥。

但是這首歌牛*,我說的就是理直氣壯!

聽歌別帶腦子!搖滾何須要懂?

伴隨著幾句高亢的客家話吟唱,作為聽眾,我徹底懵了。我甚至覺得字幕君可能是在糊弄我,因為歌詞我完全對不上號。

但是還沒等我開始吐槽,伴隨著阿龍那略帶壓抑的吉他悶音開始,厚重的灰色幕布好像在我眼前緩緩拉開。

阿麥幾句口白,讓我看見了這場大戲的演員們默默登場。

緊接著,一個停頓!

火力全開!整個舞臺瞬間爆炸!

我以為這就結束!然後阿麥默默拿起了小號!

瞬間,我渾身的汗毛都立了起來。

荒涼的無人區,灰色的城市,湧動的人潮,一望無盡的公路、左輪手槍……無數畫面在我眼前閃過!我鬆開了大腦的「船舵」,任由這音樂帶我陷入漩渦!

我一方面被這強力的音樂感染,情不自禁地點起了頭。同時,我又從那悠揚孤獨的小號聲和不明所以的客家話中,聽出一股戲謔、不安和無奈。

歌詞聽不懂,反而給了我更大的空間去想像這首歌。

中國人太愛咬文嚼字,平時說個閒話,都有人會揣摩這裡面是不是話中有話。

但是音樂是用來聽的,別把聽歌變成了做閱讀題!音樂沒有標準答案!你聽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都是正確的!哪怕你是音樂的創作者也沒有資格,否定別人在你的音樂中聽到的一切!

即使小學生都會用「在音樂的世界裡翱翔」,來形容聽音樂的感受!

你第一次聽粵語搖滾的時候,歌詞聽懂了嗎?你第一次聽聽英語搖滾的時候,歌詞聽懂了嗎?你第一次聽日語搖滾的時候,歌詞聽懂了嗎?……

所以!

聽歌就別帶「腦子」!全身放鬆!別想太多!這裡沒有考官!搖滾不需要聽懂!你覺得「爽」就對了!

不用叫「刀子樂」,這就是搖滾!

「九連真人」這名字乍聽還以為是哪座山裡裝腔作勢的騙子老道,別說你之前沒聽說過,就是參加《樂隊的夏天》的這31支樂隊,也沒有人聽說過。

但是就是這麼一幫名不見經傳的小鎮青年,卻成了這個節目裡第一個讓我熱血上頭的樂隊!

「九連真人」在2018年春才正式成立,隊員只有三個人,分別是:身兼數職的兩位主唱阿龍、阿麥,和一心一意只彈貝斯的萬裡。

至於沒有鼓手的原因,我猜可能是在他們的家鄉廣東省連平縣這樣的邊陲小鎮,找個像樣的鼓手確實不容易,但是貝斯手還是很多的!

(今日黑貝斯手任務完成!Oh Yeah!)

玩笑歸玩笑,話說回來。

對於他們的音樂,我看到最多的評價就是「鋒利」!


《九連真人:一匹無人知曉的黑馬》這篇文章中甚至寫道:「我說用現有的風格名詞無法定義他們,我把他們叫做刀子樂,因為他們的聲音足夠鋒利。」

其實這麼說也沒啥毛病,我明白作者是為了形容九連真人帶給他的感覺,就像刀子一樣鋒利,愣生生插進心裡。

但是真的沒有必要另立山門叫個啥「刀子樂」,因為這就是搖滾!

對於玩樂隊的人來說,發自肺腑地說一句「你們真的很搖滾」,其實是一種非常高的評價!

其實在《樂隊的夏天》節目中,「超級樂迷」張亞東曾建議樂隊在寫歌的和聲進行上更加豐富一點。

但是九連真人展現出來的剛好是「搖滾」的另一種魅力——簡約!

《莫欺少年窮》中其實沒有運用什麼特別複雜的和弦,大量往復循環的riff,簡約但是卻不失有力,調式上Am7和弦的調式非常明顯,隨著音樂的推進,#F的運用讓調式帶有一種小調色彩,並且非常接近中國傳統音樂中的羽調式音樂。

我雖然沒有聽過當地的戲曲,但是我推測九連真人在歌曲中運用的這樣特別的和弦搭配,很有可能是從地方戲曲中汲取的營養!

九連真人自己其實在節目裡也說了,貝斯手萬裡實際上算得上是「九連音樂教父」,經常策劃一些鄉村的音樂活動,其中很多時候都有地方戲曲出現。

最開始萬裡讓阿龍阿麥去村裡參加這些音樂活動,他們倆心高氣傲還不太願意去,但是在萬裡的強烈要求下,他們還是去了。然而他倆沒想到的是,與地方戲曲的接觸,給了他們不小的靈感。

像《莫欺少年窮》這樣極具地方特殊的和弦進行,搭配上搖滾的編曲,自然很容易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而他們這種對於地方音樂的「再利用」其實是中國音樂未來發展最需要重視的點!

別嗶嗶風格,貓王、涅槃都是搖滾!

搖滾應該是最難被定義的音樂類型之一,因為它的範圍從誕生開始就在不斷地被擴大。

不同地區的搖滾,風格會不一樣。

不同語言的搖滾,風格也會不一樣。

不同時代的搖滾,風格更是不一樣。

我想,好多人可能都知道美國有個貓王,但是卻不一定知道貓王是第一屆就入駐美國搖滾名人堂的世界級搖滾巨星。

要是聽完貓王的代表作《Love Me Tender》,你可能會徹底蒙圈:這人和搖滾有半毛錢關係嗎?

即使是他搖滾風格的曲子《Baby Let’s Play House》,聽起來也估計也很難將它和搖滾聯繫起來!

回顧搖滾樂發展的歷史,我們必須承認這種音樂風格它走了很長的一段路。

齊柏林飛艇、披頭四、皇后、老鷹、深紫、黑色安息日、AC/DC、槍花、涅槃等等,這些風格迥異的搖滾明星們讓這種音樂類型變得豐富多彩,異常迷人!

這些經典搖滾樂隊的風格一樣嗎?絕對不一樣!但是沒有人會說這裡的任何一支樂隊不搖滾!

每個搖滾樂隊,甚至每位搖滾樂手對於「搖滾」都有著不一樣的理解,並且,他們也在用不一樣的歌曲來闡釋「什麼是搖滾!」


其實不只是九連真人,我非常樂於見到像黑撒樂隊、南無樂隊、杭蓋樂隊等等這樣帶有中國地方特色的樂隊出現。

這些新生代樂隊雖然在名氣上可能還比不過老一代的黑豹、零點、唐朝這樣的樂隊,在音樂方面也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

但是在他們身上,我驚喜地發現,搖滾、現代音樂這樣的西方的種子,竟然已經紮根在了中華文明這偏廣闊的土壤上,吸收著地方方言、傳統戲曲、少數民族文化等等新鮮的養分,慢慢地生根發芽了!

我不知道他們未來能走多遠,也不知道他們能飛多高。但是我期待著未來有一天,中國的搖滾樂隊也可以站在世界一流搖滾樂隊的席位上,告訴全世界:「這就是搖滾!」

本文作者 / 編輯:李思辰

-End- 

哎呀音樂在六一期間推出的系列特別策劃,感興趣的朋友千萬不要錯過喲!

哎呀音樂長期徵稿

關注公眾號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相關焦點

  • 九連真人憑什麼火?
    九連真人的音樂是個圍繞著小鎮青年「阿民」的故事。九連真人「西邊太陽落山,電話不敢打一個,媽民古確實系哦,話唔聽哦(不聽勸)」開頭融合了客家山歌的唱腔,一個外出打拼卻毫無起色的小鎮青年躍然紙上,他對著故鄉的方向長嘆,回應他的只有寂寞的夕陽與逐漸不安定的鼓點
  • 獨家專訪|九連真人,打進中國最牛搖滾圈的小鎮青年
    白衣少年與紅衣少年開始彼此吶喊,一呼一應,他們一邊用客家山歌唱腔對唱,一邊「張揚舞爪」,你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但能感覺到他們在爭吵,能感受到那種跌宕起伏的情緒。九連真人,來自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的一支以客家話為主要音樂語言的搖滾樂隊。代表作有《夜遊神》《莫欺少年窮》《北風》等。樂隊曾獲2018年蝦米·滾石原創樂隊大賽冠軍。2019年5月,參加音樂綜藝節目《樂隊的夏天》。昨晚(7月14日),九連真人在《樂隊的夏天》裡唱了他們的原創歌曲《北風》,唱著唱著就哭了。
  • 九連真人記|一群小鎮青年,是如何「搖滾」全世界的
    九連真人的QQ音樂主頁,目前只有157關注我問阿龍,為什麼叫樂隊「九連真人」。 但也許是出於好奇,賽事主辦方聽了聽他們的音樂,並給了他們參賽的機會。 結果,他們一路從廣州分賽區殺進北京,獲得了該賽事的年度冠軍。獨屬於他們「客家話搖滾」,徵服了一眾口味刁鑽的樂評人和從業人員。其中,包括資深經紀人、音樂文化推廣者黃燎原先生。 黃燎原曾擔任唐朝樂隊、何勇、二手玫瑰樂隊的經紀人。
  • 夏日音樂祭②九連真人:客家少年出山記
    她是搖滾圈著名推手黃燎原的接班人。比賽時,宋佳是第一個看到報名表的人。名單上都是名字稀奇古怪的樂隊,看到「九連真人」時她並沒太在意,「以為他們是從山上下來的還是幹嘛的。」聽到樂隊的歌,宋佳又覺得有點意思。很難想像在2018年還會有樂隊用卡帶錄製參賽作品。九連真人寄來的小樣特別「糙」,直到現在回憶起來,宋佳還覺得好笑又好氣:「你知道麼,就一點兒都不顯好。」
  • 九連真人是小鎮青年的逆襲?這是個誤會
    在下沉時代,小鎮青年這個詞如同濾鏡,年輕人的成功容易被鍍上失真的色彩。
  • 九連真人:被淘汰的這個夏天無怨無悔
    ▲《樂隊的夏天》7進5總決賽上,九連真人表演《一浪》 part.1宵夜檔阿姨舀湯都在哼《莫欺少年窮》兩個月之前,他們還是一支默默無聞的樂隊。第一期節目裡,其他樂隊們聽到「九連真人」這個名字一臉茫然,樂手們紛紛向左右打聽,「你聽過嗎?」
  • 九連真人,何方神聖?
    九連真人火了。 這個《樂隊的夏天》最大的黑馬,是一隻來自廣東客家縣城的搖滾樂隊。
  • 被九連真人樂隊圈粉:生猛的客家人,就是搖滾本身
    最近老藝術家被綜藝《樂隊的夏天》裡九連真人樂隊給圈粉了。 這支來自廣東河源地區的客家方言樂隊,用客家話唱搖滾,在一眾老牌樂隊中從青銅打到王者級別,讓客家人和客家方言走出圈,更走進了大眾的視野當中。
  • 九連真人:縣城青年成名記
    「九連真人」 將李宗盛的《凡人歌》改編成小號與嗩吶齊鳴的客家話搖滾,高分進入下一輪。他們來自一個偏遠的客家城市: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和《莫欺少年窮》裡講主人公想要外出打拼不同,他們是不能接受大城市的壓抑,又掛念家人的身體,陸續返鄉,過上了他們自嘲的「老年化」生活。但現在,他們不得不又快了起來。
  • 一年之後,九連真人的「守」與「破」
    從《樂隊的夏天》走下舞臺後,九連真人選擇回到廣東的家鄉。即便如此,樂隊火熱的勢頭依然不停地推著他們亦步亦趨地往前走,曾經名不見經傳的九連真人迅速成為熱血與燃炸的代名詞。2019年,一個走在時代前沿的「弄潮兒」應該具備這樣的素養:將《樂隊的夏天》掛在嘴邊,通常還能點評一句「九連真人真的好」。
  • 《樂隊的夏天 第一季》長評送給九連真人!
    然後就要說九連真人,九連真人第一場是覺得很厲害,但不是我喜歡的那種款,但第十期《落水天》簡直要為他瘋了。我覺得這麼多樂隊,大家都是朋克、搖滾精神、核等等這種高級的感覺,作為普通人,不太聽搖滾的人,只會覺得好厲害好棒棒,只有九連真人是真正下沉到了普通老百姓,他們看到了普通人的無奈痛苦並且願意發聲的,他們願意為了保護方言儘自己的能量,他們把方言、民族的東西和潮流結合起來,想要盤活這些一直存在於中國,土生土長的東西,真的了不起!!!
  • 九連真人,smells like teen spirit.
    樂隊的夏天第二期,32分鐘43秒,大屏幕上打出「九連真人在此之前,我似乎在什麼地方看到過有人留言「期待下一期的九連真人九連真人的另一首歌九連真人東七門:九連真人記,一群小鎮青年,是如何「搖滾」全世界的
  • 九連真人:幽谷生芒刺,落水記為真
    皇后皮箱的吉他手阿怪則是在九連真人的演出中頻頻手捂胸口,一臉怔住的神情久久難平。一向驕傲的盤尼西林主唱小樂把這樣的感受給予九連真人:「到現在為止,就所有樂隊裡,我覺得最鋒利的樂隊。那時的他當然聽不懂他們在唱什麼,但是,「那個勁兒是對的……他們的音樂不來自對任何一個樂隊的模仿,而是來自連平那個地方山與山之間的呼喚和吶喊。
  • 九連真人刷屏,這支來自廣東的客家樂隊徹底火了!
    但是現在,九連真人成為這個夏天最黑馬、最生猛、也最帶給樂迷驚喜的樂隊,有關客家話搖滾和方言音樂的討論甚至蔓延到圈外。在參加《樂隊的夏天》之前,九連真人一直生活在連平,主唱兼吉他手阿龍是當地的美術老師,副主唱兼小號手阿麥教音樂,貝斯手萬裡做器材和舞臺設備租賃。
  • 九連真人:一匹無人知曉的黑馬
    因為近5年間,我沒有見到過任何一支比九連真人更有血性的新樂隊。視頻當中還包含一些專業點評,其中就包括在《樂隊的夏天》裡也出現的超級樂迷張亞東,他當時建議樂隊在寫歌的和聲進行上能夠更加豐富一點。我當時不懂樂理,可依然隱約覺得張亞東在樂理層面的建議,不太合適九連真人。
  • 九連真人樂隊:現實與理想的二三事
    搖滾樂隊,方言歌曲,這是九連真人樂隊給人最直觀和基本的印象。他們的歌曲,讓人感受到歌曲裡叫阿民的年輕人的無奈和掙扎,可阿民又永遠不會被現狀給擊垮。那一份熱血和堅持,那無論到何時都保留著的對未來的希冀,那像是星星之火足夠燎原的情感共鳴,可能就是他們受到越來越多關注和喜愛的原因。
  • 九連真人的夏天:歌聲兇猛,生活彷徨
    消息太過突然,以至於三人懷疑九連真人參加節目的名聲過大,已經引起了地方上的一些嫉妒與不滿。她搖搖頭說,「過段時間你就能看出來了。」她指的是,像任何一個一夜成名的故事那樣,九連真人在短期內的角色身份產生巨變,為了適應新環境,他們難免經歷某種迷失。        時間回到5月,九連真人第一次來到《樂隊的夏天》的舞臺。
  • 聽九連真人首張專輯單曲,一起找答案
    九連真人九連真人質樸的語言、乾淨而又極具衝擊力的嗓音、炸裂的表演點燃了在場和熒幕前所有觀眾的熱情。與此同時,現場專業樂評人紛紛對他們給出了「驚豔」「像刀子般鋒利的表達」「絕對的黑馬」等高度評價,而在現場的大眾評審團,更是隨著急促的音樂節奏放肆甩頭,以此表達對九連真人的喜愛與支持;就連節目視頻彈幕上都有大批來自場外觀眾不絕於口的讚美——「這舞臺感染力太強,粉了粉了!」
  • 九連真人:「阿民」的成年禮
    你見過一次8.5個小時持續的排練嗎?」在疫情為城市帶來巨大變化的反襯下,九連真人今年在連平的平靜生活和以前相比,反而沒有太大變化。這一年九連真人對樂隊各種選擇有了更深刻的感知,和更堅定的信念。沒有人能不做選擇、得到全部,「係人出來做事都會有贏有卑」,這就是九連真人的故事。一年沒見,阿龍胖了一些,還留起了寸頭。
  • 《樂隊的夏天》獲眾星力推,趙薇黃景瑜都在看,九連真人厲害了
    不僅如此,還有陳赫、賈玲、李誕、蔡康永、周冬雨、UNINE等人也對《樂隊的夏天》進行推薦,就連近期剛結束熱播的《破冰行動》中的黃景瑜也對《樂隊的夏天》進行了安利,直指是九連真人樂隊。但也不得不說採用這樣的唱法很大膽也很局限,因為對於既聽不懂旋律又聽不懂唱詞的人來說,無疑就像是對牛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