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歷史長河中,不論發展的哪個朝代,總是有一群人在皇帝的周圍,保護著他的安全。在影視作品裡,我們也經常能夠看到,不論皇帝走到哪裡,就算是在御花園,周圍也會圍著一圈的人來保護他,這些人就是大內侍衛。歷史上真實的大內侍衛和電視劇中我們所看到的完全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高手,都是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的大內高手。
在影視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大內侍衛,一般都是為了湊人數而找的臨時演員,這些演員普遍都特別瘦小,站在皇帝身邊仿佛還要被保護。但歷史上真正的大內侍衛,個個都是虎背熊腰的,看起來非常精壯。而且,大內侍衛的出身也很高貴,一般都來自於皇親國戚與貴族,他們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皇帝,所以皇帝對用人選拔也非常的嚴格。
大內侍衛也屬於武官,但他們不用奮戰在前線,只需要保護皇帝與皇城的安危即可。所以,皇帝在用人選拔方面也是秉持著「一衣帶水」的同族觀念。其一,對於同族的一行人皇帝會更加的信任;其二,來自同族的人也比較好管理,他們內部也可以形成相互監督的機制。這些大內侍衛對皇帝也是忠心耿耿的,皇帝留下這樣的人在身邊也尤為放心。
皇帝也專門為了這些侍衛建造了一個訓練場,從圖片中也可以看出侍衛們正在訓練場練習箭術,其中一位侍衛英姿颯爽,正在拉弓射靶,其他的侍衛也不甘落後。他們個個武藝高強,而且站姿也非常的挺拔,和我們在影視劇中看到的完全不一樣。真實的大內侍衛,個個虎背熊腰,手持尖刀,認真的負責著皇家的安危。
其實,也並不是每個侍衛都能夠有如此意氣風發之時。皇帝對於每一個侍衛的考核都非常嚴格。政治素養就不說了,這是必須要通過的。其次就是「武」的考核。作為皇帝的大內侍衛,必須要十八般武器樣樣精通。除了騎馬射箭,刀術劍術和搏擊也是必考的項目,不僅如此,皇帝還很看重侍衛們的力氣,正所謂「大力出奇蹟」,力量越大的人,越是受到皇帝的讚賞。嶽飛不就是個最典型的例子嗎。
侍衛們考核通過了,也不一定可以走入仕途,運氣差的人就會被分去看守皇陵,去到毫無人氣之地,也許這一輩子都不能出人頭地了。後來,隨著朝代的發展,社會制度與環境都發生了改變,一些朝中大臣結黨營私,侍衛們也不再是憑本事吃飯了,誰的家族背景強大,誰就可以留在皇宮。別看侍衛是個小管制,俸祿可一點都不少。
這樣的侍衛,過得還不如一個小太監。太監雖然是奴才,但他們不需要繁重的壓力,只是陪著自己的主子散散步,踏踏春。從慈禧出巡這個事上就能看出來了。相傳在光緒二十九年時,慈禧擺了浩大的陣仗去盛京祭祖,期間帶了很多的侍衛,這些侍衛的存在就是保護慈禧一個人的安危。而在慈禧身邊的太監,一個個都趾高氣昂的,仿佛再告訴那些侍衛:「你們也只能遠觀,能真正在太后身邊的只有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