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期「大內高手」成了笑話,70多個小混混攻入紫禁城

2020-12-27 小歷史

和歷朝歷代一樣,清朝皇帝自視為「上天之子」,擁有天下和萬民;紫禁城是他處理政事、居住生活的場所,也是清朝權力中樞,甚至是宇宙的中心。

因此,如何守護紫禁城、保衛皇帝的安全,實屬天大的事。我們常常從影視劇、小說中看到「大內高手」這個詞,這些人就是皇宮裡的衛士。

在清朝,什麼樣的人可以充當「大內高手」呢?跟以前的朝代不同,清宮選衛士,首先看身份,你首先是旗人——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均可備選。一般的漢族壯士,就算你武功高強萬裡挑一,那也不會選你。

晚清「大內高手」,護軍校、藍翎長等。

滿足了身份的要求,再談身體的條件:年力精壯、技藝嫻熟。他們不僅要精通武術,善用刀劍,還必須嫻熟地騎馬、射箭、摔跤、遊水、操舟,任何情況下都能克敵制勝。

這一批人,相當於現在常說的特種兵,是清軍中的精銳。

清朝「大內高手」是怎麼組成的呢?我們一一梳理清楚。

第一,侍衛處。侍衛處的主要任務是貼身保護皇帝,擔任部分禁廷的宿衛,其所轄官兵分布在皇帝的周圍。有御前侍衛若干人和親軍營1200多人。

他們離皇帝特別近,必須對皇帝絕對忠誠,因此其出身的重要性尤其突顯。八旗之中,只有上三旗(鑲黃、正黃、正白)的出眾子弟才會被選入侍衛處,甚至有一部分是宗室子弟。

第二,護軍營。護軍營是紫禁城的主要守衛軍隊,全部選自滿洲、蒙古八旗,個個武藝超群,共15000餘人。

第三,前鋒營。前鋒營有1800多人,主要任務是「警蹕宿衛」,即皇帝出巡之時,所部官兵隨扈警衛。另外,也擔負一部分宮廷警衛任務。

第四,內務府三旗(上三旗)包衣護軍、驍騎、前鋒三營。包衣護軍營守衛宮門、稽其出入人等,共有1200人。包衣驍騎營掌管上三旗的人丁、戶口、考試、挑甲、俸餉、襲職等旗務,也掌管一部分紫禁城的守衛。包衣前鋒營人數只有120人,專門練習馬上技藝,以供皇帝役使。

第五,神機營。神機營成軍於1861年,共有10000人,皆從各處八旗兵精挑細選而來。其主要職務是守衛紫禁城,也扈從皇帝、皇太后外出。

1863年醇郡王奕譞在南苑檢閱神機營。

以上五支力量合計3萬人左右,由皇帝直接指揮,擔當警衛任務時,實行分區分片的辦法。

在大家的印象中,3萬名「大內高手」雲集在紫禁城內外,這裡必定是最為太平的地方。事實上,並非如此。這些「大內高手」沒有小說、影視劇中表現得那麼邪乎。

清朝前期,禁衛部隊勤於訓練、作風嚴整,戰鬥力、威懾力很強,能保證紫禁城內平安無事。清朝後期,禁衛部隊的光環逐漸消失:

一是各營疏於操練,紀律渙散,護軍不能按時到崗值守,甚至僱傭老弱之人代班。

二是武器落後,沒有及時更新換代。到了晚清時期,禁軍裝備的槍枝仍是性能低下的鳥槍,內閣學士文碩奏請換為洋槍,醇親王奕譞則說:「洋槍產在外夷,不合舊制,未便添設。」

晚清拿著鳥槍的紫禁城衛士。

禁軍鬆懈,產生的後果是嚴重的,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不斷發生。嘉慶十八年(1813年)九月十五日,天理教徒70餘人與太監勾結,在光天化日之下從東華門、西華門兩處混入紫禁城,讓當值禁軍猝不及防。

一時間,紫禁城內亂作一團,槍聲、哭聲、喊聲不絕於耳。事發之時,嘉慶帝到承德打獵,並不在皇宮,皇次子綿寧部署了搜捕工作。大批禁軍在紫禁城甕中捉鱉,持續到十七日才算安定,除當場斃殺者外,活捉24人,另有數人逃脫。

天理教徒在隆宗門匾額上留下的箭頭。

這些教徒都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小混混,沒有嚴格的訓練、沒有嚴密的組織,竟然夾帶著武器,毫不費力地進入了戒備森嚴、固若金湯的紫禁城,實在難以想像!實在荒唐至極!

一些有關偷盜的小案件,更是層出不窮。舉例而言,鹹豐三年,盜犯馬廷楹擅進闕門,私往刑科,竊走印冊印封;同治九年,禁門以內竟有貨賣食物的小商販;同治十一年,端門樓所儲軍器被盜;光緒四年,景運門遺失關防;光緒七年,東華門門樓盔甲被竊;同在光緒七年,盜犯袁大馬等人勾結太監,盜去慈寧宮前殿及大佛堂瓦上銅鏈八掛……

種種事例說明,晚清宮禁廢弛,所謂「大內高手」的傳說,都是人為捏造的故事。

相關焦點

  • 大內高手什麼的都是胡扯!嘉慶皇帝竟差點被廚子用菜刀幹掉?
    1803年4月11日,嘉慶路過紫禁城神武門時,突然遭遇了刺客。腦袋大脖子粗的刺客拿著短刀直接衝向了嘉慶,嘉慶身邊的大內高手們卻全程懵逼,連給主子鼓掌打氣都忘了。大內高手中也不是沒有反應快的,有三個護軍(護軍管理城門,也是鰲拜等人的同行)居然第一時間跑路了。
  • 八國聯軍攻入紫禁城,在慈禧床頭留下一串英文,是何意思?
    清朝自從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後,國力就每況愈下,第一次鴉片戰爭戰敗後,儘管清政府為此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但是清政府卻仍堅持著天朝上國的腐朽思想,舉國上下不思進取,認為西方列強是蠻夷之國。慈禧太后原本想借義和團運動打壓西方列強,可看到侵華軍隊一路暢行無阻,義和團根本不是其對手,便下旨屠殺義和團群眾,但令她沒想到的是,儘管她已經下了旨意,八國聯軍卻仍攻入北京,不將她放在眼裡,無奈之下,她只能出逃。
  • 清朝時期,誰能在紫禁城內騎馬、乘轎?只有三種人可以
    在清朝時期,紫禁城是皇帝們居住、辦公的地方,也可以說是整個朝廷的心臟。在皇權至上的封建時期,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因此在紫禁城並不是誰都可以騎馬、乘轎的,只有經過皇帝批准的人,才能這麼做!那麼都有那麼些人可以這樣做呢?
  • 在清朝,保衛皇帝的軍事力量都有哪些?不止大內高手
    一說起宮禁,我們腦子裡可能馬上會冒出一個詞∶ 大內高手。大內高手是保護皇帝安全的重要力量。它是通俗的說法。大內高手究竟是什麼人?大內高手是皇帝身邊的御林軍(禁衛軍)將士的俗稱,御林軍是最基本的宮禁制度,主要目的就是保護皇帝安全。
  • 皇帝身邊的大內高手對陣武林高手,哪一方的功夫更強?
    去保護皇宮安全,去當皇宮的侍衛,一般就被稱為大內高手。在我們平時的印象中,這可是相當於朝廷的安保人員和皇家的保鏢,能被選入禁宮負責安全保衛,武功自然萬裡挑一,個個頂尖。而另一方面,武林中的絕世高手也被傳說的神乎其神,這不禁讓我們產生出好奇:皇帝身邊的大內高手和武林中的絕世高手哪一方的功夫更強?
  • 他是清宮最後的大內侍衛總管,武林高手中的絕世高手
    身為防衛最森嚴的宮廷侍衛總管,宮寶田可是從武林高手中挑選出的絕世高手,他的輕功出神入化,靜如處子,動如脫兔,被稱為「宮猴子」。1922年,東北王張作霖邀初見宮寶田,看他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怎麼都不相信他是絕世高手。宮寶田猜出了張作霖的心思,讓張作霖在離20步的位置朝自己開槍,張作霖連開2槍,都被宮寶田躲過了。
  • 清朝滅亡後,紫禁城裡的後宮佳麗都去哪了?她們的結局如何?
    1912年2月12日,在曾經無數次上過朝的宮殿裡,溥儀被隆裕太后帶著宣布了退位,清朝的命數正式消耗殆盡。在清朝以前,不論哪一個朝代滅亡,都後宮的妃子們都逃脫不了幾個命運,一是死亡,二是被囚,三是被供奉。但是清朝各處都不同,滅亡後,紫禁城的三千佳麗又都去了哪裡呢?
  • 清朝大內侍衛罕見老照片:虎背熊腰,圖九侍衛看起來像武林高手
    談到「大內侍衛」,相信很多人會立刻會想到影視劇中那些大內高手的形象,劇中的他們個個都身懷絕技、武功高強。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到了後期專指帝王左右衛護的武官,據晉·幹寶的《搜神記》卷四記載:「俄見一人年三十許,顏色如畫,侍衛煩多,相對欣然。」照片中是幼年光緒與他的隨扈侍衛。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諸葛亮大致意思是,當時正逢亂世之秋,多虧了身邊的侍衛不顧生死為國為民,才化險為夷,但是這裡的侍衛並不是指皇帝身邊的隨從,而是指諸葛亮身邊的將士,統一稱為侍衛。
  • 在清朝,什麼樣的人可以成為大內侍衛?漢族人可不可以當?
    皇帝,作為天之驕子,必然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他的安全尤為重要,所以,就誕生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大內侍衛! 那麼,在清代,什麼樣的人可以當「大內侍衛」呢?主要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身份條件,畢竟裡的皇帝比較近,所以,當大內侍衛的人必須是旗人,所以,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八旗均可備選。
  • 大內侍衛有多難當?清朝老侍衛晚年含淚說出4個要求,一般人很難做到
    1690年,康熙帝登基後,對於大內侍衛的選拔更加嚴格,首先這些人都是選自八旗子弟中的上三旗,其次,入選的侍衛又分為御前侍衛、乾清門侍衛、一等侍衛、二等侍衛、三等侍衛、藍翎侍衛等
  • 薦書|紫禁城的黃昏
    「二品頂戴」到手後,不久,溥儀又再「隆其待遇」,賜以「頭品頂戴」,居然升了官,是個一品大臣了。我在北京時,曾在陳寶琛家裡聽他講莊士敦一個有趣的故事。他說:莊士敦得賜「二品頂戴」後,立刻定製清朝的官服。當他第一次裝扮成一個清朝大臣之時,令人見了好笑。他身上穿的是藍袍長褂,下身穿的卻是一條洋服褲子。
  • 紫禁城四大城門,進出有什麼規則,東華門為何被稱之為「鬼門」
    明朝時期,叫做「起午門、歷東華門,西華門,玄武門」,到了清朝時期,玄武門改名神武門,這四個門在樣式上基本相同,都彰顯了皇朝的威嚴。另外,紫禁城,城牆高三丈,垛口四尺五寸,基礎厚二丈五尺,頂收二丈一寸。四個大門與城牆,角樓相連,加上外面的護城河,組成了一個四位一體的防護屏障。那麼,四個門出入有什麼限制,有何說法呢!
  • 大內侍衛在金水御橋下面,發現一個破解紫禁城怪獸之謎的大秘密!
    在皇宮當差的老太監,他們在清朝滅亡,被遜位的皇帝溥儀逐出宮之後,也證實了紫禁城鬧鬼的傳言,可是這世上,哪有狐狸那麼大的貓,聽到老太監言之鑿鑿的話,人們大多都會嗤之以鼻,並說上一句——鬧鬼,你就瞎扯吧!富察·建功根據祖上富察·多爾濟(以下簡稱富察,職務為大內侍衛)的回憶,寫過一本《晚清侍衛追憶錄》,裡面白紙黑字地記載了,有一次紫禁城內的金水御橋到了枯水期,宮裡的蘇拉(雜役),將河底的淤泥清理乾淨,運出宮外,然後一整條河底就露了出來。富察和同伴哈不拉坤來到曬河的現場,他們覺得皇帝在金水御橋上面走,橋下應該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一個世界,有必要到下面去看一看。
  • 清朝後期的團練制度為何不能長久發展
    一、滿族八旗兵走向滅亡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公元1644年,滿洲貴族在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帶領下,攻入京師,正式成為統治中國的中央政府。八旗也是滿族入關最重要的依仗,為清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八旗入關之後,兵力持續增大,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具有強大的戰鬥力,曾多次平定新疆、西藏的內亂,維護了清王朝的統一。而當時的清王朝也飽受沙俄殖民軍的侵略,八旗軍統計侵略者,並成功收復被沙俄佔領的雅克薩城。
  • 趣說北京|別被電視劇蒙了清朝皇帝多數時間並不住在紫禁城
    當下很多清宮劇裡描述的皇帝常年待在紫禁城,只有盛夏才會帶著嬪妃宮人到圓明園避暑小住,但事實卻恰恰相反。
  • 大新聞大歷史:紫禁城秘史
    朱元璋生了26個兒子,朱允炆登基時,他的二叔三叔都已經過世,住在北平的四叔、燕王朱棣對朱允炆威脅最大,那時候北京不叫北京,叫北平。朱棣實力雄厚,他看到弟弟們一個個都被廢了,就假裝生病,收起鋒芒,暗地裡部署起兵。1399年,朱棣抓了朱允炆派來的官員,以靖難清君側的名義揮師南下,討伐所謂的奸臣逆賊。經過4年苦戰,朱棣打贏,拿下首都應天府,就是現在的南京,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
  • 灌籃高手:三井壽打架那麼弱,是如何成為小混混頭目的?
    《灌籃高手》三井壽打架那麼弱是如何成為小混混頭目的?個人認為有幾點原因:一方面三井壽人格魅力足夠,其次就是有錢,認識社會上的狠角色下面具體說明一下。三井壽雖然打架能力不突出,但是人格魅力還是有的,自然能夠成為小團體的頭目。
  • 史上最荒誕起義:二百邪教徒殺入紫禁城
    歷代衰弱王朝,多出荒誕之事,而在二百年前的嘉慶王朝,神聖紫禁城竟被二百邪教徒攻破,龍子龍孫顏面掃地,實在荒誕滑稽,堪稱奇聞。還沒行動,就鬧了笑話:計劃百人,只來了二三十,只得匆匆趕奔東華門。沒料想,在門口卻和運煤車發生衝突,天理教徒拔刀砍人。東華門守軍見狀,趕緊閉門,陳爽忙帶四人拼命衝進門去。其餘人進門不得,教訓了煤老闆,便各自散了。 奇葩! 且說陳爽進了東華門,由太監帶路,衝過崗哨兵,竟然入了大內。
  • 清朝八旗你懂多少
    雖說是皇帝的奴僕,但只有"上三旗"的包衣,才有那個資格踏進紫禁城當差或是擔任宮女。在說上三旗之前,先來談談清朝八旗吧。八旗是指由清太祖努爾哈赤創立的一種"軍政合一"、"寓兵於民"的組織,也就是說它是一個專屬於清朝,同時集合著軍事徵戰、製造生產與行政管理於一體的社會組織。詳細的說,八旗在遇到徵伐,就會抽調旗下甲士來組成向外徵戰的軍隊,這就是一般認知中的八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