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江水專欄】戲中戲

2021-02-23 清漳兩岸

我們村老早就有臺戲,而且還是臺好戲,以唱四股弦、小落子為主,偶爾插科涉縣平調。無論是古裝戲,還是現代戲,在周邊府縣很有名氣,其臺口寫的很遠。

這臺戲一年四季在外巡演,只有到了過年時,才回村裡給父老鄉親匯報演出。至今,戲中的生旦淨末醜、忠佞賢頑相的「角兒」們的一唱一白、一招一式、一笑一顰,那些個上了年紀的人依然歷歷在目。包括有一次演《下陳州》時,扮包拯的演員出場後,突然發現沒戴美髯,救場如救火,隨機應變道:「下陳州只把鬍子掉,王朝、馬漢趕快找,外臺沒有裡臺找.」這句原本在戲文裡沒有的唱腔,經演員的即興發揮如此巧妙,臨場補臺十分周全,讓那些不是太懂戲文的觀眾,無論如何也看不出破綻來,這件事情百十年來在周邊地區傳為美談。

據說,我們村的那臺戲演了那麼多的古代戲,卻沒有演過《群英會》,雖然沒演過《群英會》,她卻像《三國演義》第一回說的那樣:「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後來光武中興,傳至獻帝,遂分為三國。」隨著歲月時光流年,那臺戲也走過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的曲折歷程。

這要追溯和歸咎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

因為「文革」鬧派性,分出的「兩派」拴不到一個槽頭,尿不到一個壺裡。隨之,村裡的那臺戲也一分為二,成立了兩個劇團,其實那時也不叫劇團,叫「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古裝戲被封殺,以唱「革命樣板戲」為主。雖然兩個戲班子規模不是太大,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演戲的事情上一點都不少。從最早的節目策劃、演員篩選,到後期的戲法錘鍊、舞臺布置、造型化妝、燈光音響,溫土生、劉東方、晉金水、晉國富等幾個文藝範兒帶領戲班子,每年冬天都要忙活好幾個月。

他們白天「抓革命、促生產」,利用晚上時間排練節目,排演地點一個在劉蘭亭家北院,一個在晉三堂家前院,無論是初練還是彩排,都是「老太太擰麻花——較勁兒」,實行封閉式管理,不到正式演出,各自的演藝演技,互不交流,互不通氣。在當時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襲白虎團》、《紅色娘子軍》、《白毛女》、《沙家浜》等「八個革命樣板戲」當中,受到演員、場景、服裝、道具,以及聲光電等條件的限制,兩個戲班子只能演《紅燈記》、《沙家浜》、《海港》、《奇襲白虎團》等,後來還加演過《紅嫂》、《審椅子》、《兩碗毛慄子》等小戲或墊戲。這些劇目的劇本,有從縣文化館套印出來的,有請託在外面工作的人四下尋找的,有跑三、五十裡到外地看人家演出取經的,有在舌簧小喇叭下且聽默記的,就當時辦公和信息傳遞條件,也真讓人煞費苦心。

每到晚上,兩班人馬在各自的戲坊或排練場,把大門或二門一閂,管弦絲竹琴,鑼鼓鐃鑔鉉,琵琶笙簫笛,合奏伴奏,動人心弦。在那沒有電視電影等娛樂消遣的日子裡,還有不少人隔著門縫,踮起腳尖,吧瞪上三眼六睛,先睹為快,打發時光。

時下有句流行語:沒有平臺,你什麼也不是。這句話的意思是,無論你如何了得,關鍵是得有人給你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或者說,才華很重要,平臺比才華更重要。兩個戲班一個舞臺、一套幕景、一套燈光。為了爭這個舞臺,兩班還得商議著來,實在商議不成就得抓鬮。尤為重要的是舞檯燈光照明,起初是點植物油的長嘴燈、到了點煤油的馬燈、再了是將煤油變成蒸氣,噴射在熾熱的紗罩上發出白亮的光的汽燈,再再後來才有了電燈。就因為點植物油和煤油的燈弱不禁風,包括最初「自磨電」,電壓忽高忽低甭說,有時渠道斷了水,水輪機脫了皮帶,臺上臺下一片黑暗,在一時出現「燈下黑」檔口,還曾經上演過類似《絕纓酒會》的故事或鬧劇。

春秋時,楚莊王一次大宴群臣,直喝到日落西山,又點起燈燭繼續喝。忽然,颳起一陣大風,把宮中燈燭全部吹滅。這時,一個喝得半醉的將軍忽然拉住了一位妃子的衣服。妃子大驚,摸著他的頭盔,折斷了他頭盔上的帽纓,大喊:「大王,有人想趁黑侮辱我,我已經折斷了他的帽纓,拿在手上,請一會兒點燈後看誰的頭上沒帽纓,問他的罪!」楚莊王馬上說:「且慢!我今天請大家喝酒,使有的人喝醉了。酒後失禮不能責怪。我不能為了顯示你的貞節而傷害我的大臣。」莊王又說:「今天痛飲,不拔掉盔纓不算盡歡,大家都把盔纓拔掉!」參加宴會的有一百多人有盔纓,全部拔掉了,然後才重新點燈。君臣直喝得盡歡而散。三年以後,楚晉大戰。有一位將軍總是奮不顧身衝在前面。他首先衝進敵陣,擊潰晉軍。莊王把那位將軍召到跟前,對他說;「我平日並沒有特殊優待你,你為什麼這麼捨生忘死地戰鬥呢?」那個人回答說:「三年前宴會上被折纓艙就是我。蒙大王不殺不辱,我決心肝腦塗地,以報大王之恩。」由於楚國將領個個效忠,終於打敗了晉軍,楚國從此得以強盛起來。唱戲時,因為突然停了電,或大風颳滅了燈,弄出的一些緋聞,也曾傳得沸沸揚揚。

尤其是到了過年的這幾天,村民們在臺下搬著板凳佔地方,戲班子在臺上敲鑼打鼓爭演出,正是「電影裡放電視——戲中有戲」。這樣,你方唱罷我登臺,你一場我一場,你下午我晚上。作為村民們來講,不管誰的臺口,反正我有戲看,豈不滿足乎。不過,戲是給觀眾看的,戲班子是靠觀眾養的,再好的戲,臺下沒觀眾,演員抖不起精神,劇團沒臺口,非解散不可。所以,人有人情,戲有戲味,戲班子還得拉觀眾,自然是各派拉各派的觀眾,各派看各派的戲。曾經有一位在看不是同派別的戲,被發現後責問:「你怎麼去看他們的戲?」這個觀眾忙解釋說:「我不是在看他們的戲,我是在看我的凳子!」如果你爭得了舞臺,準備不是太充分,或者演員因故不能上場,就成了「戲臺上收鑼鼓——沒戲唱了」。臺下的觀眾依然興趣高昂,在強烈的呼聲中,讓另一班子來補臺,弄得場面十分難堪。

隨著「文革」的臨近尾聲,派性逐漸被消除,兩個戲班子握手言歡,重新合到了一塊兒,排練場地也從原來的兩個地方搬到了下鋪兒。這正像清漳、濁漳在合漳匯合一樣,主要演員強強聯合,文武場面優勢互補,兩套人馬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文化洪流,洶湧澎拜,勢不可擋。到鄰近的大隊唱大戲搞聯誼,到興修水利和修地造田的施工現場搞慰問演出,公社組織文藝匯演,縣裡舉行文藝調演,我們大隊的文藝宣傳隊拉得出、衝得上、劇目新、演技高、口碑好。尤其是《沙家浜》裡的《智鬥》一場,在公社匯演奪得過第一名;溫土生和劉東方主演、司鼓溫仁和、板胡晉金水和演《紅燈記》裡的《赴宴鬥鳩山》專場,曾被縣裡調演過三次,分別捧回了獎盃、錦旗和獎狀。

到了七十年代中期,宣傳隊或戲班子自然消亡。基礎厚實的鄉村文化就像一股不竭源泉,依然薪火相傳。每到冬閒時節,由村民自發,自編自演,在街頭巷尾,園裡院裡,分別排練文娛節目。「二月二」龍燈會時,村裡晉李山等幾個社頭更是忙得腳打屁股蛋,張羅著在街裡搭建樓臺殿閣,村坊社鼓,燈柵炮臺,各色花燈。精心選擇一批品位高、格調雅、內容新、形式活的節目前來參演,秧歌、舞蹈、武術、戲曲、相聲、小品、歌詠、轉燈兒.民樂陣陣,豐富多彩。三鄉五裡,四鄰八村,群眾有來表演的、有來觀看的,東園子像天空突然降下一塊巨型磁鐵,將遠近的「鐵肖」一下子集聚起來。群眾中蘊藏著的文化積極性,如噴湧的源泉、若開啟的閘門,一發而不可收。

由此我想,每一個村莊在發展和變革的歷史長河中,都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穿透力,有通俗的民族文化鑑賞力,更有豐富的鄉土文化想像力和創造力,文化藝術源遠流長,土著外鄉喜聞樂見。然而,由於多方面原因,蘊涵泥土芬芳的鄉土文化一度淡漠和衰落,原有的一些保留文化劇種和劇目,乃至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瀕臨失傳的邊沿,開發拯救鄉土文化,繼承發揚農村文化迫在眉睫。更何況重溫鄉土文化,不斷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對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和自豪感,正是我們努力實現文化自信的奮鬥目標。

那天看抖音,「溫和村晉李山劇團」映入我的眼帘。晉李山我再熟悉不過了,原來是一個生產隊,還是鄰居,他可是個能人還是個活躍人。說他能,他不僅是個好木匠,而且家庭工業等致富項目眼疾手快地上過好幾個。說他活躍,這些年來,村裡「二月二」燈會、「三月初一」廟會等文藝及社火活動都由他發起和組織。再看抖音裡那些演員,他的老伴和幾個閨女齊上陣,演藝水平真讓我三年不見刮目相看。在他的組織帶動下,一批「老戲骨」重操舊業,「故技重演」,一批新演員演出技巧和才藝水平,弄得我都不敢相認了。

關了抖音,思緒良久。我們那個歷史淵源,文明淳厚,鄉愁濃鬱,生態友好,文有劇團,武有拳房,文化生活比較豐富的小山村又有好「戲」看了.

相關焦點

  • 溫江 頂級馬術賽事助推溫江加速發展
    溫江 頂級馬術賽事助推溫江加速發展   早報訊(記者李玥林)4月2日,第四屆成都·杜拜國際杯-溫江·邁丹賽馬經典賽在成都金馬國際馬術體育公園隆重開幕。中國騎師首次在這項賽事中奪取冠軍——1996年出生的王文勳贏得了溫江衝刺賽(1400米)的桂冠。
  • 在溫江,4+17=2?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17號線一期始發,溫江正式駛入「雙地鐵時代」,地鐵17號線一期就共9個站點,其中6個在溫江。據了解,17號線地鐵速度為140km/h,是目前全國地鐵運營最快的速度。速度跑出「幸福感」 溫江城南更快了據了解,以前從溫江前往孵化園上班,至少需要70分鐘,17號線一期開通後,與9號線組合,將讓居住溫江的城南上班族,出行時間縮短一半。跑出情誼!
  • 掌故︱文壇怪傑朱青長與溫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黃稚荃28歲時就讀北京師範大學研究院的照片(圖據網絡)蜀中才女黃稚荃先生《杜鄰詩存》收錄有《朱青長先生攜姬人蕭氏寡媳馬蘭君避空警來鶴園逾年復還溫江
  • 入夏耍成都,金溫江邀你在消費中感受時尚魅力新生活
    「構建新場景、創造新產品、助力消費升級、釋放市場需求」—— 2020成都新經濟新場景新產品發布會中要求要構建更多消費新場景,積極為市民提供更多美好生活體驗。
  • 成都恆大御景,宜居溫江的宜居房源
    溫江,在古代被稱為柳城,讓人聯想到溫潤風和的景象,實際上,溫江的宜居性依然聞名,有潺潺不息的河流,有裝點四季的花木,以康養花木文明,也被稱為是成都人的後花園。
  • 假如,溫江記者今天不上班…
    2020年11月8日是第21個記者節這一年,我們共迎「大考」今天一起來說說溫江融媒這群人↓↓↓溫江融媒體中心面對疫情大考,溫江區融媒體中心積極以求解思維抓落實,通過精心「排兵布陣」、動員「全體參戰」,實施「
  • 5部精彩的「戲中戲」電影:戲裡戲外,魔幻人生!
    什麼戲中戲、劇中劇、影中影,還得要「戲中戲」與主戲雙方看對了眼,擦出點火花來才好,只有情投意合、乾柴烈火、相互激蕩,才能水乳交融、漸入佳境、走向巔峰,否則只能一拍兩散,互不搭理,老死不相往來。1、《W的悲劇》W's Tragedy (1984)戲裡戲外,命運交織,為戲痴狂,執著前行,悲劇人生,雋永動人。縱觀全片戲劇衝突強烈,故事脈絡清晰,配樂動人心弦(久石讓),主演演技爆棚。藥師丸博子不愧是當年蘿莉中的戰鬥機!話劇高潮也是電影高潮,話劇和電影一樣精彩並相互成就,戲劇與人生二重奏都奏出了最強音。
  • 「溫江禮物」之九碗九
    恭賀「九碗九品鑑酒」作為唯一白酒品牌,入選「溫江禮物」!
  • 用戲中戲的形式致敬大師
    一篇10分鐘的戲居然演了3個不同的版本,到底是演出還是排練?音響師一邊喝酒一邊即興加音效,是劇情需要還是舞臺事故?配角紛紛搶戲,導演臨陣脫逃,還有爺孫二人在觀眾席上與舞臺間自由穿行!
  • 民俗│溫江人的「親戚」文化略談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溫江史志,ID:JXJ-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有道是「四川人,竹根親」。四川主要是湖廣移民,移民盤根錯節都有些親戚關係,這關係自然就如成都平原的慈竹林盤的根系一樣複雜了。溫江人的親戚觀念很重,宗法觀念也很強,稱謂上也與他處顯得很不同。
  • 溫江新光天地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
    隨著地攤經濟在成都的興起,作為溫江新城核心地帶的新光天地,適時推出了服務大眾的「深夜小食堂」。為加班晚歸和周邊需要夜宵服務的市民提供了一個「大快朵頤,釋放心情」的地方。溫江新光天地,是中國臺灣新光三越公司在大陸開的第三家商場,於2019年12月25日開業。溫江新光天地從建設到開業歷經了許多曲折,最終經多方協調得以順利開業。其打造了全新型態的美麗購物公園,為大眾提供了一處自在休閒的購物環境。方便了居住在溫江的市民,不出溫江也能逛高端商場。
  • 圖說溫江| 冬至的第一碗羊肉湯,請你...
    圖說溫江| 冬至的第一碗羊肉湯,請你...@溫江人,哪家羊肉湯店是你心中的硬牌子?小金在溫江各大菜市走了一圈受疫情影響羊肉貨源緊張,進貨價格稍貴市場上普遍價格42元左右
  • 【紅袖戲劇】戲中之戲 再現芳華
    是你最「整」的一個「創設」,是你所有系列中最為經典的一部好戲,增一分有餘減一分則不足,中正平和,這個境界,也許你以前的戲就有,但到了這個戲已經臻於化境。主角真是難得奇才,為演出增色十分。筱老闆與張伯駒的關係,把男人對男人的惺惺相惜和欣賞也寫到了一定的層面,乾淨,簡潔,不誇飾,不造作,恰到好處。
  • 《在希望的田野上》詞作者38年後《又見溫江》:成...
    就在2018年夏天陳曉光再次來到溫江圖白冰攝有感於改革開放四十年農村景象發生的巨變僅用兩天時間便寫下一首《又見溫江》小布聯繫上了陳曉光來聽他講講時隔30多年在溫江又見到了什麼?30餘年後再回溫江已是兩行熱淚「又見溫江清茶一盞熱淚兩行……」這是歌曲《又見溫江》的開頭也是2018年夏天陳曉光再次來到溫江見眼前農村發生巨變後最直觀的情緒表達圖向實攝「2018年5、6月份,我應邀到溫江採風,參觀了這裡的苗圃、醫學城等等,記憶中對溫江的印象全都沒了
  • 戲中嵌套戲中戲,這部六集的神反轉港劇《非凡三俠》,不容錯過
    #非凡三俠#高明的編劇擅長用戲中戲來強化衝突,而陳十三便是其中一個,這次更是來了個戲中戲中戲。想來肯定更加精彩以及燒腦,劇情反轉反轉再反轉在國內外很多作品當中也是有的,但是能夠把戲中戲中戲拍好的,卻不多。我自認為也是看過很多燒腦劇的,有一定的套路經驗,結果還是猜不透這部劇——《非凡三俠》,短短六集的劇情,拍了三個案子,且前因後果交代得清清楚楚,讓人回味無窮。
  • 《桃花債》戲中戲,命運自有安排
    桃花一、戲中戲,明暗交錯。宋珧,不是局外人,而是這部戲的主人公。在做凡人時,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和神仙扯上了的關係,本來一直做凡人也倒平安無事,誰知他卻中了頭彩成了神仙。一切於是拉開了大幕。也正是因為如此,在凡間才會有各種意外吧。
  • 老丁的媳婦:戲中是鄉野村姑嘴碎無文化,戲外卻是中戲表演老師
    這部戲中集聚了實力派演員,如:梅婷、郭濤、劉天池等。而今天要說的就是這部戲中的配角王秀娥,也是老丁的第一任妻子。在戲中,能把在家接生孩子的戲演到如此搞笑卻又不失真實的估計也就劉天池老師能做到了。從日本求學三年後回到中國,並成為了中戲的老師。她最開始也害怕自己無法勝任老師,但是看著一雙雙孩子渴望的眼神,她決定一生都要做老師,為這群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夢想。
  • 祝賀「九碗九」作為唯一白酒入選「溫江禮物」
    恭賀「九碗九品鑑酒」作為唯一白酒品牌,入選「溫江禮物」!
  • 看懂程蝶衣,就要看懂《霸王別姬》裡的戲中戲
    陳凱歌在很多年以後的《妖貓傳》中為楊貴妃的一生進行了特寫,她是美的化身,卻被愛人出賣,還要被寫正史的人抹黑為「紅顏禍水」。小豆子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一生也就此正式揭幕了,這次是影片中哥倆首次登臺共演《霸王別姬》,而戲外的霸王沒能保護虞姬,已經為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小豆子還沒有喪失希望,在回戲班的時候,收養了一個遺孤。
  • 戲中戲中戲,這部只有六集的神反轉港劇才是今年必須要看的
    高明的編劇擅長用戲中戲來強化衝突,而陳十三便是其中一個,這次更是來了個戲中戲中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