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袖戲劇】戲中之戲 再現芳華

2021-02-28 紅袖戲劇

你一以貫之的風格創造了紅袖戲劇的模式,《筱老闆》巨大的信息量、多角度、多維度的開示,在極簡主義的形式下,做出了內涵巨大、通透古今的具有極強穿透力的舞臺展示。

這個舞臺上的筱翠花,可能是所有關於筱老闆研究文字最逼近本尊靈魂的。是你最「整」的一個「創設」,是你所有系列中最為經典的一部好戲,增一分有餘減一分則不足,中正平和,這個境界,也許你以前的戲就有,但到了這個戲已經臻於化境。主角真是難得奇才,為演出增色十分。

筱老闆與張伯駒的關係,把男人對男人的惺惺相惜和欣賞也寫到了一定的層面,乾淨,簡潔,不誇飾,不造作,恰到好處。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教授吳新苗:

《筱老闆》是一部傳記劇,和時下各式各樣傳記劇不同的是,紅袖女士用的是極簡的舞臺形式。這種極簡的舞臺形式,所表達的內容卻並不「極簡」,而是令人詫異的豐盈。

京劇史上的筱老闆擅演潑辣奸狠的女性,令人愛恨交加,演得這麼讓人恨卻也的確讓人愛。他那口波俏的京白,一定就是所謂的快如並剪、爽若哀梨了吧。至於那爐火純青的蹺功,更是有口皆碑了。

這樣一部極簡的短劇,竟然將筱老闆藝術上的特色表現出來,頗有尺幅千裡的畫境。筱老闆的戲在歷史進程中,其命運如何?這是編劇、導演最終要表達的思考,雖然結論見仁見智,僅僅這樣的思考,我覺得就頗有啟發意義。

紅袖女士的戲,無論是極簡的藝術形式還是她要表達的深層觀念,極有可能有人非常喜歡有人會不以為然,這很正常,因為她的藝術太有個性特色了,是當今戲劇界的「獨一份」。

文化學者梁盼:

我未曾料到紅袖會在極簡主義這條道路上愈走愈遠,愈發頑強。是的,紅袖這種起承轉合毋庸多費口舌的戲劇形式就是如此絕決,就像筱翠花對那種看似過氣的審美趣味永不放棄一樣。或曰這種切割麻利、猛開猛收的結構本身就隱喻著人生的無常與叵測,就如同筱翠花必有繁華,也必有蒼涼一樣。反逼得極簡主義的路子看起來更為狂飆,解構的手術刀也更為鋒利。

何穎哲:

在解構與結構之間,呈現了簡樸卻強大的張力。該劇對於作者和觀者而言都是個巨大考驗,諸多留白需要大量知識的、思考的、情感的儲備和積澱去勾聯、填充、再創造……知之者漸入佳境回味無窮,不知者雲裡霧裡懵懵懂懂。如詩如夢,似真似幻,有思有情,但又彼此交融。確實難得!

端木賜:

對於筱先生藝術理念的詮釋和與張伯駒之間微妙張力關係的演繹很完整,尤其最後的蝶戀花部分非常優美;從「被殺」到「反殺」的轉折處,心理的成長頗有後現代的人心幽微陰暗的感覺;筱以貴妃姿態黯然退場的段落是個人認為今日最佳。

楊悅:

為你講述那早已焚盡的故事,留下那一抹清淡的背影。那一抹倔強又勾人的,是名旦錘鍊的身姿。

張軍:

《筱老闆》是一齣戲中戲,跳進跳出,分不清哪是戲哪是人,留下纖纖背影歷經風塵。

李歌:

關注邊緣名人,探求人物內心。紅袖的《筱老闆》,保持了她一貫的獨有的民國風格。

閒情偶寄:

一位生不逢時的演員,一位被歷史埋沒的大師。這部戲通過筱老闆幾個代表作的片斷展示,勾勒出他的藝術軌跡與心路歷程,在人與戲的若即若離淡進淡出中,解讀出那被時代誤讀中的真實的藝術生命,那需要被重新定位的歷史價值。

栩栩如生:

戲中戲與筱老闆的人生有機結合,原來京劇流派裡還有這樣一位有獨到追求的大師級藝術家。

感謝紅袖戲劇,把筱翠花帶到觀眾眼前,尤其對於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是很具有啟示意義的。如果現在的京劇舞臺能把筱老闆的藝術傳承下來該有多好!

明天若晴:

「戲中戲」同臺並置,風格不一各具特色。現場觀眾由衷發出了扼腕,和笑淚。我爸說,這戲我看懂了。講了筱翠花的戲劇史,看來,他也能頂上梅蘭芳。返回家,爸忙忙得查起來筱老闆的資料。歷史的迷霧飄忽不定,波光倒影裡風情依舊。大悲哀,無法化解。

敏兒:

紅袖的戲自成一家,秉承傳統又特立獨行。看似不食人間煙火,但又皆是人間值得。看婀娜的蹺步,越看越心酸,看靈動的雙眼,越看越淚目。舞臺有多梅豔芳菲,現實就有多破壁殘垣。舞美有多簡單,生命就有多絢爛。

看《筱老闆》,喚醒了我幼年時的記憶,原來我在很小的時候,在北京吉祥戲院就看過旦角蹺功的表演。記得姥姥指給我說,「你看,那是男的演的。」「哇哦!」還有一個印象,是男旦脆生生的念白,聲音又俏又亮又甜又美,原來男人也可以有銀鈴般的聲音啊!

看了《筱老闆》,覺得終於找到了從前。四十年彈指一揮,那時吉祥戲院還在東安市場裡,時稱「東風市場」呢。

Faye:

之前看的一些青春版的戲曲,總感覺還是不對,在你這可算舒坦了。

寧靜致遠:

紅袖的純粹、簡約、創新與勇氣令人欽佩,帶給我們更深的心靈層面的啟迪。演員們的精彩演出,帶領觀眾在短短1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筱先生藝術人生的穿越。

趙晴川:

您是少有的對藝術對戲劇對中國文化有堅持有獨具風格的導演,甚至於說只有您的文學功底才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韻味和話劇結合得如此巧妙。

         (原載2020-12-21中國網)

相關焦點

  • 【ALAC校友】中青九期紅袖:談「邊緣化」創作
    那麼,戲曲能否和話劇融合成「中國戲劇」呢?研修院中青九期校友,北京京劇院編劇紅袖(任秀麗)在戲曲和話劇的融合方面不斷進行探索。以下是紅袖從自己導演、編劇的戲劇《弘一法師》《瞿秋白》展開,淺談自己在這方面進行的創作。很久以來,一直想做一臺具有中國特色的戲劇,兼顧戲曲與話劇。想通過這齣戲,讓話劇觀眾知道戲曲的好。2004年編劇並導演了《弘一法師》。
  • 平講戲、北路戲、亂彈戲...瀕危劇種亮相福建戲劇水仙花獎舞臺
    都市朋友圈播出時間:每周一至周五 22:30昨日,第十三屆福建省戲劇水仙花獎決賽第二場在福州鳳凰劇院繼續開展福鼎市閩浙邊界文化藝術交流中心越劇《陳三兩罵堂》為我們帶來這些感動的,大多都是瀕危戲劇傳承中心的老藝術家們。
  • 5分鐘裡一家人一臺戲,中外家庭戲劇大賽用戲劇演繹美好生活
    除「十強家庭」外,此次中外家庭戲劇大賽還評選出「十大人氣家庭」「十大創意家庭」「十大可愛寶貝」和「百個戲劇之家」等獎項,並在演出結束後頒發了證書和獎盃。此次決賽由上海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錄製,將於9月26日20時20分播出。
  • 《芳華》女主結婚,三位女演員和她們被放大的戲夢人生
    《芳華》殺青那天,大部分演員準備離開位於海口的拍攝基地。當天拍攝文工團解散那場戲,戲裡戲外都瀰漫著離別的感傷。攝像師把鏡頭合上,大家相互擁抱,道別,舉起手機合影留念。可只有苗苗安靜地站在一旁,又是被孤立的狀態,戲裡是這樣戲外又是如此。
  • 當電影遇到戲劇,這些戲中戲你都看懂了嗎?|夜問
    「戲中戲」的形式出現在影視劇中。戲劇作為直面觀眾,沒有剪輯、無法復現而具有獨特魅力。戲劇出現在電影中,有時是為了映襯角色的背景、有時是故事的主線,而有的故事裡,戲劇是內涵的升華。《婚姻故事》講述了戲劇導演查理和演員妮可在婚姻中的一地雞毛的故事。
  • 莆田:一顰一笑演繹青春 戲裡戲外再現經典
    1月15日晚莆田九中舉辦首屆語文節,本屆語文節以「 一顰一笑揚青春,戲裡戲外傳經典」為主題,69名在校學生演員登臺獻藝,為全校師生獻上了一場豐盛的文化筵席。本屆匯演節目從課本中精選經典課文進行改編,遴選出八個劇目作為匯演內容。其中包括《皇帝的新裝》、《祝福》、《散步》、《三調芭蕉扇》、《賣火柴的小男孩》、《荊軻刺秦王》、《簡愛》等經典語文故事。
  • 校園戲劇的戲裡劇外
    除鼓勵學生創作演出以外,當時還致力於將經典劇目介紹到廈大、北大、人大、中戲等高校,為戲劇在大學生群體中的傳播奠定良好的基礎。 可以說,經過省文聯、省教育廳以及省劇協等部門近年來的重視和共同推動,我省校園戲劇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 5部精彩的「戲中戲」電影:戲裡戲外,魔幻人生!
    什麼戲中戲、劇中劇、影中影,還得要「戲中戲」與主戲雙方看對了眼,擦出點火花來才好,只有情投意合、乾柴烈火、相互激蕩,才能水乳交融、漸入佳境、走向巔峰,否則只能一拍兩散,互不搭理,老死不相往來。1、《W的悲劇》W's Tragedy (1984)戲裡戲外,命運交織,為戲痴狂,執著前行,悲劇人生,雋永動人。縱觀全片戲劇衝突強烈,故事脈絡清晰,配樂動人心弦(久石讓),主演演技爆棚。藥師丸博子不愧是當年蘿莉中的戰鬥機!話劇高潮也是電影高潮,話劇和電影一樣精彩並相互成就,戲劇與人生二重奏都奏出了最強音。
  • 戲劇遊學團 遊•戲臺北
    對於海峽那邊的戲劇界,我們始終是懷有好奇的,戲劇節的臺灣戲碼越來越多,然而兩岸的交流,若是止於作品本身,似乎缺了些什麼。一部劇場作品的成功,必定是來自於優秀的創作團隊,而這些來自臺灣的創作團隊,究竟是怎樣的面貌呢?與我們一起遊·戲臺北,走進臺北【創作社劇團】。
  • 《芳華》緊急被「禁」,戲外比戲內更精彩,狗要被某些人的良心撐死了
    一兩句「媽賣批」完全概括不了我的心路歷程,正所謂戲外比戲裡更精彩,幾個小時裡劇情接連反轉,《芳華》的命運活生生變成了一部懸疑劇。如果你23日睡得早,正好來跟我回顧一下事件的全程。以及了解我是怎樣對著下周要發的片單面壁一晚上什麼都沒寫的了。
  • 搜狐戲劇:《賈寶玉》林奕華的戲 何韻詩的歌
    記得大導林兆華在《哈姆雷特》中提出「人人都是哈姆雷特」,而林奕華的《賈寶玉》裡除卻何韻詩扮演的固定角色賈寶玉外,十二金釵在角色上也是自由出入、靈活轉換,人人都是林黛玉、薜寶釵、賈政……甚至上一秒是晴雯,下一秒立刻變身劉姥姥。有時臺上還會同時出現兩個晴雯、四五個林黛玉的場景,導演簡直像個魔術師運用帽子變戲法似的,角色轉換之快讓觀眾目不暇接。
  • 《芳華》影評:心中常駐芳華
    託馬斯·沃爾夫說,「一切嚴肅的作品說到底必然都有自傳性質的,而且一個人如果想要創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實價值的東西,他便必須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經歷。」《芳華》是一件嚴肅的藝術作品,來源於生活,裡面有嚴歌岺、馮小剛的人生經歷和生活體驗。
  • 2020年中戲藝考分數線是多少?中戲合格分數線名單匯總!
    中央戲劇學院是中國高等戲劇教育聯盟和亞洲戲劇教育研究中心總部所在地,是世界戲劇院校聯盟國際大學生戲劇節活動基地。中央戲劇學院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戲劇教育席位,是世界著名藝術院校,那麼,中戲的2020年分數線是多少呢?
  • 藝薦·戲劇 | 2019年,你肯定有戲
    從學習到工作,二十年從未離開過劇場,看過無數爛戲好戲,煉成金剛不壞之身。
  • 兒童創意戲劇 | 讓我們在一起更「有戲」
    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理念的逐漸推進和深入,以及對中國港、臺地區戲劇教育活動的認識,我國教育界也開始嘗試在大、中、小學的藝術課程中推行戲劇教育課程。2001年,教育部制訂的《藝術課程標準》(實驗稿)正式將戲劇列入義務教育階段必修的藝術課程規劃中,成為「藝術課程」的一部分。這一課程設置為學校範圍內戲劇教育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對戲劇教育在學校範圍內更廣泛深入的推行及其教育功能對學生人格、心理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 中戲首招戲劇人工智慧博士生:學制4年,2020年招生2名
    中戲首招戲劇人工智慧博士生:學制4年,2020年招生2名 中戲?戲劇人工智慧?聽起來相當高級。
  • 招募 戲劇遊學:遊•戲臺北
    兩岸三地小劇場藝術節」、臺北「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焦點劇場」、北京「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我為你押韻-情歌》-入選臺灣文化部「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及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專案:《檔案k》在戲劇推廣與教育方面,【創作社劇團】於一九九八年策劃承辦文建會「大專院校戲劇列車」活動,以豐富多元的編劇、導演、設計、製作等戲劇相關課程講座,以及甄選學員小型戲劇創作之示範展演
  • 戲王之王:劇中角色與現實中的他們對號入座,現實比戲劇更精彩
    這就是1994年ATV出品經典之作——《戲王之王》,六十年代的xiang港,人心惶惶,而影視業卻是衣香鬢影歌舞昇平,在這場名與權的鬥爭中,有人贏得了權利,卻輸掉了性命,有人名利雙收,卻失去了自我。前陣子,魔姐寫過這劇與同為方剛編劇的《銀狐》是姐妹篇,演員也都是同一班底,看起來就像這些人物的前世與今生,感覺神秘詭異,更是精彩巧妙。
  • 「戲劇」還是「戲曲」?哪所大學才是中戲,網友:傻傻分不清楚
    中央戲劇學院和中國戲曲學院,都可以簡稱為「中戲」,那麼哪個才是真正的中戲呢?中央戲劇學院VS中國戲曲學院中央戲劇學院在國內有三大所戲劇表演類高校,分別是中央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以及上海戲劇學院,前兩所位於北京,後一所則位於上海。
  • 成都有戲專訪系列—美女演員聊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