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以貫之的風格創造了紅袖戲劇的模式,《筱老闆》巨大的信息量、多角度、多維度的開示,在極簡主義的形式下,做出了內涵巨大、通透古今的具有極強穿透力的舞臺展示。
這個舞臺上的筱翠花,可能是所有關於筱老闆研究文字最逼近本尊靈魂的。是你最「整」的一個「創設」,是你所有系列中最為經典的一部好戲,增一分有餘減一分則不足,中正平和,這個境界,也許你以前的戲就有,但到了這個戲已經臻於化境。主角真是難得奇才,為演出增色十分。
筱老闆與張伯駒的關係,把男人對男人的惺惺相惜和欣賞也寫到了一定的層面,乾淨,簡潔,不誇飾,不造作,恰到好處。
中國戲曲學院戲文系教授吳新苗:
《筱老闆》是一部傳記劇,和時下各式各樣傳記劇不同的是,紅袖女士用的是極簡的舞臺形式。這種極簡的舞臺形式,所表達的內容卻並不「極簡」,而是令人詫異的豐盈。
京劇史上的筱老闆擅演潑辣奸狠的女性,令人愛恨交加,演得這麼讓人恨卻也的確讓人愛。他那口波俏的京白,一定就是所謂的快如並剪、爽若哀梨了吧。至於那爐火純青的蹺功,更是有口皆碑了。
這樣一部極簡的短劇,竟然將筱老闆藝術上的特色表現出來,頗有尺幅千裡的畫境。筱老闆的戲在歷史進程中,其命運如何?這是編劇、導演最終要表達的思考,雖然結論見仁見智,僅僅這樣的思考,我覺得就頗有啟發意義。
紅袖女士的戲,無論是極簡的藝術形式還是她要表達的深層觀念,極有可能有人非常喜歡有人會不以為然,這很正常,因為她的藝術太有個性特色了,是當今戲劇界的「獨一份」。
文化學者梁盼:
我未曾料到紅袖會在極簡主義這條道路上愈走愈遠,愈發頑強。是的,紅袖這種起承轉合毋庸多費口舌的戲劇形式就是如此絕決,就像筱翠花對那種看似過氣的審美趣味永不放棄一樣。或曰這種切割麻利、猛開猛收的結構本身就隱喻著人生的無常與叵測,就如同筱翠花必有繁華,也必有蒼涼一樣。反逼得極簡主義的路子看起來更為狂飆,解構的手術刀也更為鋒利。
何穎哲:
在解構與結構之間,呈現了簡樸卻強大的張力。該劇對於作者和觀者而言都是個巨大考驗,諸多留白需要大量知識的、思考的、情感的儲備和積澱去勾聯、填充、再創造……知之者漸入佳境回味無窮,不知者雲裡霧裡懵懵懂懂。如詩如夢,似真似幻,有思有情,但又彼此交融。確實難得!
端木賜:
對於筱先生藝術理念的詮釋和與張伯駒之間微妙張力關係的演繹很完整,尤其最後的蝶戀花部分非常優美;從「被殺」到「反殺」的轉折處,心理的成長頗有後現代的人心幽微陰暗的感覺;筱以貴妃姿態黯然退場的段落是個人認為今日最佳。
楊悅:
為你講述那早已焚盡的故事,留下那一抹清淡的背影。那一抹倔強又勾人的,是名旦錘鍊的身姿。
張軍:
《筱老闆》是一齣戲中戲,跳進跳出,分不清哪是戲哪是人,留下纖纖背影歷經風塵。
李歌:
關注邊緣名人,探求人物內心。紅袖的《筱老闆》,保持了她一貫的獨有的民國風格。
閒情偶寄:
一位生不逢時的演員,一位被歷史埋沒的大師。這部戲通過筱老闆幾個代表作的片斷展示,勾勒出他的藝術軌跡與心路歷程,在人與戲的若即若離淡進淡出中,解讀出那被時代誤讀中的真實的藝術生命,那需要被重新定位的歷史價值。
栩栩如生:
戲中戲與筱老闆的人生有機結合,原來京劇流派裡還有這樣一位有獨到追求的大師級藝術家。
感謝紅袖戲劇,把筱翠花帶到觀眾眼前,尤其對於從事藝術工作的人來說是很具有啟示意義的。如果現在的京劇舞臺能把筱老闆的藝術傳承下來該有多好!
明天若晴:
「戲中戲」同臺並置,風格不一各具特色。現場觀眾由衷發出了扼腕,和笑淚。我爸說,這戲我看懂了。講了筱翠花的戲劇史,看來,他也能頂上梅蘭芳。返回家,爸忙忙得查起來筱老闆的資料。歷史的迷霧飄忽不定,波光倒影裡風情依舊。大悲哀,無法化解。
敏兒:
紅袖的戲自成一家,秉承傳統又特立獨行。看似不食人間煙火,但又皆是人間值得。看婀娜的蹺步,越看越心酸,看靈動的雙眼,越看越淚目。舞臺有多梅豔芳菲,現實就有多破壁殘垣。舞美有多簡單,生命就有多絢爛。
看《筱老闆》,喚醒了我幼年時的記憶,原來我在很小的時候,在北京吉祥戲院就看過旦角蹺功的表演。記得姥姥指給我說,「你看,那是男的演的。」「哇哦!」還有一個印象,是男旦脆生生的念白,聲音又俏又亮又甜又美,原來男人也可以有銀鈴般的聲音啊!
看了《筱老闆》,覺得終於找到了從前。四十年彈指一揮,那時吉祥戲院還在東安市場裡,時稱「東風市場」呢。
Faye:
之前看的一些青春版的戲曲,總感覺還是不對,在你這可算舒坦了。
寧靜致遠:
紅袖的純粹、簡約、創新與勇氣令人欽佩,帶給我們更深的心靈層面的啟迪。演員們的精彩演出,帶領觀眾在短短1小時的時間裡完成了筱先生藝術人生的穿越。
趙晴川:
您是少有的對藝術對戲劇對中國文化有堅持有獨具風格的導演,甚至於說只有您的文學功底才可以將中國傳統文化和戲曲韻味和話劇結合得如此巧妙。
(原載2020-12-21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