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遊學團 遊•戲臺北

2021-02-11 劇場摩天輪

誠意推薦我一個好朋友做的臺北戲劇遊學團,各位如果對臺灣戲劇有興趣,想要了解更多的話,推薦可以報名參加。報名的時候如果說是通過【劇場摩天輪】的推薦而報名的話,可以獲得紀念品一份,希望你們能喜歡。

對於海峽那邊的戲劇界,我們始終是懷有好奇的,戲劇節的臺灣戲碼越來越多,然而兩岸的交流,若是止於作品本身,似乎缺了些什麼。一部劇場作品的成功,必定是來自於優秀的創作團隊,而這些來自臺灣的創作團隊,究竟是怎樣的面貌呢?與我們一起遊·戲臺北,走進臺北【創作社劇團】。

創作社成立於1997年5月,由一群臺灣資深劇場編導、戲劇學者、藝術行政及媒體工作者所組成。創作社強調劇場原創精神,致力原創劇本,探索新的劇場美學風格,嘗試不同的創作組合方式以激發創造力。

成立十八年間,創作社製作演出了包含劇團核心成員紀蔚然、周慧玲、魏瑛娟、黎煥雄,及客席導演符宏徵、王嘉明、劉守曜、傅裕惠、呂柏伸、徐堰鈴等資深劇場創作者及年輕編導楊景翔、馮勃棣、詹傑、吳瑾蓉的作品。高品質的創作與製作,使得劇團的作品多年來屢獲觀眾、藝術界、學界和媒體的高度肯定:

-入選第二屆臺新藝術獎年度十大、藝評譽為年度最好的戲劇演出:《驚異派對》

-三度入選國藝會「表演藝術追求卓越」:《影痴謀殺》《倒數計時》《西夏旅館》

-應邀參加「臺北-北京兩岸城市藝術節」於北京演出:《驚異派對》

-應邀參加上海「2012國際五城市民戲劇展演」、北京「2013兩岸三地小劇場藝術節」、臺北「2013華山藝術生活節-焦點劇場」、北京「2014兩岸小劇場藝術節」:《我為你押韻-情歌》

-入選臺灣文化部「科技與表演藝術結合旗艦計畫」及廣藝基金會委託創作專案:《檔案k》

在戲劇推廣與教育方面,【創作社劇團】於一九九八年策劃承辦文建會「大專院校戲劇列車」活動,以豐富多元的編劇、導演、設計、製作等戲劇相關課程講座,以及甄選學員小型戲劇創作之示範展演。於1998年至2000年間,開辦「網絡戲劇學苑」。這是華語地區第一個從事網絡戲劇教育的網站,邀請專業名師於網絡開設戲劇賞析、編導創作、設計與技術、製作行政等多元之戲劇相關課程,以不受時空限制的網絡教學、搭配部分實體課程,為戲劇藝術的愛好者提供一個更為便捷的學習管道。2005年,在臺新文化藝術基金會的支持下,【創作社劇團】繼續以不同的形式進行校園戲劇演出暨教育推廣活動,內容包括戲劇講座、肢體與表演工作坊。

1、以創作社劇團作品《西夏旅館‧蝴蝶書》及《我為你押韻—情歌》為主軸,從劇本、角色分析、導演方法並加入讀劇演練、聲音與身體等表演課程輔助,藉此讓學員能在指定劇本的排練過程中,實際體驗創作歷程點滴,激發創意,透過戲劇,認識全新的自己。

2、戲劇名家講座:與藝術家面對面交流及作品精華片段欣賞,認識臺灣劇場創作者及戲劇作品的多元面貌

3、觀摩看排創作社劇團新戲:《Dear God》




楊景翔

導演/編劇/演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畢業,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導演組畢業,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客座助理教授。楊景翔演劇團創團藝術總監。劇場編、導、演及影像編劇。 2012年代表臺灣參與日本演劇人會議(Japan Performing Arts Foundation)舉辦之「亞洲導演戲劇節」,導演尤涅斯科(Eugène Ionesco)劇作《椅子》並獲獎金資助;2011年於客家電視臺連續劇《阿戇妹》任戲劇指導及編劇統籌,該劇入圍第47屆金鐘獎最佳編劇、最佳戲劇等六項大獎; 2011年起連續三年受邀臺灣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編導《據說有戰爭在遠方》(2011)、《變奏巴哈-末日再生》(2012,導演作品,原劇名《變奏巴哈》,首演於1985年,由賴聲川導演帶領之集體創作作品)、《在日出之前說早安》(2013,編劇、導演)並以此劇受邀2014年第二屆烏鎮戲劇節。

魏瑛娟

導演/編劇/電影監製/攝影/策展人

創作社創始及核心團員、資深編導。

紐約大學 (NYU)教育劇場碩士,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創辦人,已編導發表作品近四十齣。近期作品花博舞蝶館定目劇《秘密花開了》,演出212場,超過30萬人次觀賞,創下臺灣表演藝術記錄。劇場作品巡迴巴黎、柏林、費城、東京、大阪、神戶、新加坡、香港、釜山、北京、上海等地,活躍於各大國際藝術節。近年跨足電影,2014年監製《相愛的7種設計》,入選2014臺北電影節。2011年監製《消失打看》,獲2012瑞士Fribourg影展評審團特別推薦獎,、2011年臺北電影獎最佳導演、女演員、攝影、音樂等四大獎。2008年監製《吃了那女孩》,獲第45屆金馬獎最佳造型設計、義大利Levante影展最佳剪輯、最佳攝影。

周慧玲

導演/編劇/戲劇學者

創作社創始及核心團員、資深編導。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博士,中央大學英文系/所教授,中央大學黑盒子表演藝術中心計畫主持人,臺灣現代戲劇暨表演影視資料庫www.eti-tw.com主持人。劇場編導作品:創作社《百衲食譜》、《少年金釵男孟母》《不三不四到臺灣》《Click,寶貝兒》《記憶相簿》《天亮以前我要你》等。導演作品:創作社《驚異派對》《影痴謀殺》。編劇作品:國光劇團《百年戲樓》聯合編劇(京劇);拾年劇集《玉茗堂私夢》(戲曲)。著作:《表演中國:女明星、表演文化、視覺政治,1910-1945》,及其他學術論文散見社會學、歷史、藝術、戲劇期刊。2013年主編並發行國內第一部表演藝術雲端叢書:《表演臺灣彙編:劇本,設計,技術,1943~》十八部。

傅裕惠

導演/劇評/戲劇學者

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

2013年2-4月獲邀至韓國首爾參與女性導演工作坊執導契訶夫作品《萬尼亞舅舅》。2011年7-9月獲邀雲門舞集流浪者計畫,旅行中國東北與北韓。曾執導民權歌劇團《情花蝴蝶夢》(2005)與《可愛青春》(2006、2010、2011)春風歌劇團《江湖四話》(2013)與《飛蛾洞》(2006)明珠女子歌劇團《南方夜譚》(2013)與《馴夫記》(2011)與春美歌劇團《變心》(2013)等歌仔戲作品。密獵者劇團《Widow98浮城奇書》(1998)與《旅行生活》(1999)、創作社《無可奉告》(2001)、無獨有偶劇團《心理醫生愛上我》(2007)、綠光劇團《開心鬼》(2011)、演摩莎劇團《蘿莉控公路》(2012.4)、臺大戲劇系製作《高砂館》(2003)、《專程造訪》(2007)和《誰殺了少尉的貓》(2012)等現代劇場作品。

除了持續不定期為國藝會表演藝術評論臺、《表演藝術雜誌》和各媒體撰寫劇評,也曾與女人組劇團和戲盒劇團共同策劃、製作第二、三、五屆女節等;並曾擔任臺新藝術獎觀察委員,持續關注臺灣劇場生態。


總價16800,含以下服務:

1、入臺證

2、往返國際機票

3、戲劇講座、觀摩排練、工作坊

4、小劇場戲劇票

5、全程早餐、中餐和部分晚餐

6、臺灣四星級酒店住宿

7、代表性景點門票、落地交通和地陪

18歲以上,沒有職業限制,表演零基礎、沒有舞臺經驗者都可以報名,只要你對表演有興趣,帶個敞開學習的心,來接受未知的挑戰!

微信:wangfiona

郵箱:bjzhuyi@126.com

電話:15010341027

微信號:drama_luan
主理:@楊小亂
郵箱:dramaluan@vip.qq.com
歡迎關注及轉發,網絡轉載請註明。

相關焦點

  • 招募 戲劇遊學:遊•戲臺北
    對於海峽那邊的戲劇界,我們始終是懷有好奇的,戲劇節的臺灣戲碼越來越多,
  • 青少年淪掘金工具 新東方等遊學團的"瘋狂"行為
    而今,另一股狂熱正大有後來居上之勢,那就是「遊學團」。「根據市場不完全統計,去年到美國遊學的中國學生大約有10萬人次,今年起碼有12萬~13萬人次,這還是截至目前的數據,等9月後最新數據出來,肯定還會超過這個數字,遊學團每年有20%~30%的增長率是很正常的。」在美國從事旅遊業已近10年的SCOTT向《第一財經日報(微博)》透露。
  • 臺灣最好的兒童戲劇社+明星伴遊,元宵節後逐浪戲劇冬令營飛起!
    臺灣最好的兒童劇團——臺北如果兒童劇團,向逐浪劇社的小社員,和瀋陽熱愛表演的孩子們發出邀請。為期六天的「臺北戲劇冬令營」即將與2月9日至14日啟動,逐浪劇社將組織10餘名小社員,飛赴寶島臺灣,參與冬令營的課程,系統學習臺灣專業兒童戲劇,並結合其他特色學習和參觀遊覽,打造成一次精品遊學之旅。
  • 臺北「兩廳院」中逛誠品 當戲劇遇到創意
    雖然戲劇演出本身並不能成為可工業化複製的產業,但通過實地觀摩和調研,也依然能讓人感受到戲劇與創意相結合,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後,為臺北增添的文化活力和實力。  兩廳院中逛誠品  「兩廳院」實際上是中正文化中心的別稱,它擁有古色古香的宮殿式戲劇院和音樂廳,是臺灣表演藝術界最權威的藝術機構。
  • 好好住竟然要帶一群設計師去臺北工地!
    今年,好好住發起了「臺灣室內設計行業遊學團」,希望藉此機會聚焦臺灣室內設計行業現狀,與設計師們一起探索臺灣「室內之美」。經過一番火熱的成員招募和手續辦理,我們的臺灣遊學團終於要前往美麗的臺北啦!提到「遊學團」,很多人想到的可能會是到一個新的地方參觀、學習、交流,看看風景,吃吃美食……然而,我們才不是千篇一律的「遊學團」!
  • 新東方遊學團變坑人團 4萬元遊學遭毆打不送診
    遊學團主辦方試圖拖延了事,引發家長不滿。為何花4萬元參加的遊學團,出事了卻沒人管?陸父想要訴諸法律,卻發現自己把孩子託付給主辦方,連一張協議都沒有。孩子挨打,新東方不送診無錫陸先生近日向記者反映,正在倫敦遊學的兒子遭到同團一對大學生情侶毆打,「孩子念初二才14歲,打人的大學男生身高1米8。我已經16個小時沒跟孩子聯繫上了,實在著急啊!」
  • 記者調查: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新華社倫敦8月15日電  記者調查:是遊還是學——英國遊學火爆現象調查  新華社記者張代蕾  暑期海外遊學正熱,但怎麼遊,學什麼,可能是多數中國家長和學生正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近日,記者來到劍橋大學這個遊學團必到之地,在國王學院知名「景點」徐志摩詩碑前停留不到十分鐘,便遇到3撥中國遊學團。  其中一個遊學團是來自成都的「親子團」。據團裡一位媽媽介紹,遊學大部分活動是孩子和家長一起參加。孩子每人5萬元人民幣,家長4萬元。上周在倫敦上課時老師用中文給孩子講英國歷史文化,這周則是一起到倫敦周邊城市遊玩。
  • 臺北新劇團攜「新老戲」到河北演出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石家莊4月30日電 (記者 高紅超)28日晚和29日晚,臺北新劇團在石家莊大劇院連續進行了兩場演出,分別是新編京昆大戲《清輝朗照》和「新老戲」《趙氏孤兒》。京昆藝術形式的融合、老戲的新結局,令觀眾耳目一新。《清輝朗照》演出中,戲曲表演藝術家李寶春一人分飾兩角。
  • 爺孫遊臺北
    她在童車上也饒舌,使我倆整天廢話連篇;20年後,但願她會給我推輪椅,還記得這些臺北廢話。D1: 中午,上長榮飛機。大陸遊客帶幼兒的不多。「寶寶餐」色、香誘人,卻無味(低鹽)。出桃園機場已天黑。民宿司機一路介紹的不厭其詳,這裡(新北市三重)離臺北市中心40公裡(相當於北京六環外的昌平吧)。
  • 李寶春和他的「新老戲」 ,聽臺北新劇團唱響「回家的聲音」
    河北霸縣人,出身戲劇世家,祖父李桂春(小達子)、父親李少春、母親侯玉蘭,都是戲曲名家。九歲由祖父執導練功,十歲進北京戲劇學校,承襲父親風格,專攻文武老生。坐科八年,打下文武技藝功底。經1990年加入「辜公亮文教基金會」京劇推展小組,迄今十六年。1997年成立「臺北新劇團」。每年二檔以上的製作,至今已累積推出新戲、老戲近五十齣。
  • 話說《遊龍戲鳳》
    》姜凌( 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遊龍戲鳳》( 以下簡稱《戲鳳》) 是戲曲舞臺上常演的折子戲劇目,最早被收錄於清乾隆《綴白裘》花部亂彈折子戲中,直至今日約有280 餘年。民國伊始,梅蘭芳之《遊龍戲鳳》脫穎而出,成為了自民國後最具影響力的版本之一。梅蘭芳《遊龍戲鳳》( 一) 梅蘭芳、餘叔巖之《遊龍戲鳳》民國七年( 1918 年) ,梅蘭芳約餘叔巖搭班,餘叔巖提出排演《戲鳳》的想法,梅蘭芳立刻同意了。後梅餘兩人之《遊龍戲鳳》是齊如山根據《綴白裘·戲鳳》梆子腔和皮黃班本子等改編而成。
  • 上聯:吃貨遊臺北,寧夏夜市,蚵仔煎
    那麼,我想,如果吃貨遊臺北的話,在寧夏夜市裡,在蚵仔煎、蚵仔面線、臺南碗粿、豬肝湯、郭魚湯、魯肉飯、山東赤肉蒸餃、上海生煎包、蒙古烤肉等美味中,一定能夠找到「正義」。寧夏夜市並沒有很大,位於臺北民生西路至南京西路段,屬於臺北城的西北方,光復後即以大陸西北方省份「寧夏」為名。
  • 港姐遊臺灣 - 臺北熱炒店
    臺灣夜市是臺灣遊必須去的,但要吃臺菜到底去哪裡好?
  • 「活佛濟公」遊本昌,52歲高齡才爆紅,無戲可拍的背後是什麼?
    一把破竹扇子一身補丁袈裟大家一定會想到那個經典的濟公當年濟公的戲在全國很受歡迎每當人們想到濟公,就會想起遊本昌扮演的濟公形象因此他對戲劇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他希望將來成為一名演員為了實現我心中的夢想遊本昌一心學戲劇最後他被上海戲劇學院錄取但遊本昌的夢想由於社會等原因破滅了畢業後在困難時期放棄了演藝事業回到鄉下
  • 黑眼睛看臺灣——臺北的夜空(一)
    收拾文件袋,幾張機票滑落出來,兩張武漢至廈門的往返票,一張廈門至臺北,一張高雄至金門,另有一張金門至廈門的船票。這是我七天的行程。           10月19日,由楊恆均先生帶隊的臺灣遊學團在廈門集合,20日上午飛往臺北桃園機場。遊學團共三十多位成員,來自全國各地,都是楊恆均先生的讀者。
  • 順大勢 搶先機 贏未來丨中國便利店行業精英遊學團·華北站圓滿收官
    12月11日-12日,美宜佳舉辦的「中國便利店行業精英遊學團·華北站」活動圓滿收官,與來自華北各省100多位零售精英共聚一堂,一起探索行業新趨勢,共享新思路,共謀新發展。實地體驗:讚許頻頻遊學團一行來到美宜佳華北總部,與集團領導及頂級的專業團隊面對面溝通交流,實地參觀辦公室,牆上的企業文化、發展歷程、品牌簡介等文化牆吸引著每一位到來的精英
  • 菜菜遊天下:臺北休閒時光之旅
    臺灣遊是時下流行旅遊之一,經過半年的籌備,終於實現了這次臺北自由行。臺北的民宿多種多樣的,而這次我們訂的是在劍南路捷運站附近的奇幻旅店,本來是想要加勒比海的房間,但是沒有,只能要地中海房間,還好吧,我最喜歡就是裡面的按摩浴池,實在太強了,點讚。
  • 遊本昌: 一部戲,一段緣,一輩子
    1956年,從上海戲劇學院畢業後,遊本昌進入中央實驗話劇院(現中國國家話劇院)工作。在《濟公》之前的近30年裡,遊本昌共飾演了79個角色,幾乎都是跑龍套。不過,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主角下多大功夫,他也下多大功夫。
  • 深圳遊學團赴日本參觀學習 促進中日青少年交流
    隨後,遊學團參觀了東京具歷史文化或擁有獨特意義的著名景點,如皇居二重橋和淺草雷門等。隨後的幾天,同學們到池袋防災中心,學習了日本非常系統的防災知識。在老師們的精心安排下,大家來到了富士山雪樂園體驗滑雪,並觀賞了山中湖,體驗了日式溫泉。
  • 當吳念真遇到王家衛 當臺灣戲劇對話大陸戲劇
    還是王家衛來向吳導要《臺北上午零時》贈票了?原來是正在接受媒體採訪的吳念真,偶遇在上海宣傳電影《一代宗師3D》的王家衛導演,對於這樣的見面兩人都十分意外,在交談中,王家衛導演邀請吳念真導演參加《一代宗師3D》的首映,並預祝《臺北上午零時》首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