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站的費用遠遠大於它無可 非議的科學目的和實際用途。」 |
□本報駐京記者 壽蓓蓓
編者按前蘇聯的遺產,俄羅斯的負擔。「和平號」空間站經過多年的紛紛擾擾和種種搶救措施之後,終於要墜落在太平洋中了。現在所有的人幾乎都知道,「和平號」的上馬,和美國前總統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有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次,它不是為了軍事目的,而是為了全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目的而建設的;這次,不再是為了一個國家的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共同的福祉;這次,不是一場陰謀,而是一個理想。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在面對「和平號」孤獨墜落時的心態,可以不必那麼灰色,甚至我們可以以這樣的心態來目睹它的湮滅:這是一次「為了聚會的告別」。
像一顆流星穿越大氣層燃燒,27噸鋁鈦合金碎片「餘燼」散落太平洋———俄羅斯輝煌太空時代的象徵「和平號」空間站的墜落,正如前蘇聯的命運。
「『星球大戰』是一個政治圈套,美國整垮蘇聯這一手很毒。」原二炮副總工程師、中國國際戰略協會特邀研究員張健志對記者說。
20世紀90年代以來陸續解密的資料顯示,「星球大戰」計劃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有人認為美國以此誘使蘇聯興建「和平號」、參與太空軍備競賽,最終拖垮了蘇聯。
「星球大戰」催生「和平號」
「和平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6年,蘇聯在核武方面與美國打了個平手,決定乘勢研製一種全新的空間站,即「和平號」空間站。
張健志介紹,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在美蘇爭霸的冷戰中轉守為攻,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利益構成威脅。與此同時,美國極右強硬派人物裡根入主白宮,發誓實現冷戰期間歷屆美國總統的夢想———摧毀蘇聯的政治制度。
1981年,以美國前國防情報局局長格雷厄姆、美國氫彈之父泰勒為首的數十名科學家向裡根進言,提出一份題為《高邊疆:國家生存的戰略》的研究報告,認為利用現有的和潛在的技術,可以在21世紀建立確保美國安全的戰略防禦系統,從而奪取對蘇冷戰的全面優勢。
1983年3月23日,裡根在對全美關於國家安全的講話中,宣布將實施《戰略防禦倡議計劃》(SDI),研發其可行性,以便使核武器變成「不起作用的、過時的」,用來抵禦大約3500顆發自蘇聯的飛彈。這一計劃在全國引起了激烈辯論,被國內反對派戲稱為「星球大戰」計劃,卻以此名揚天下。
1984年,蘇聯決定加快「和平號」的研製進度,向蘇共27大獻禮。設計者周詳地考慮到反制「星球大戰」計劃,建議軍方在太空站部署數顆百萬噸級原子彈,作為最後報復力量,必要時摧毀太空站,撞向敵方。
1986年,質子號火箭把「和平號」空間站的核心艙送上了地球軌道。「和平號」升空迄今,在太空飛行了近15年。
1993年5月13日,時任美國國防部長的阿斯平,將戰略防禦計劃組織改名,標誌著「星球大戰」計劃最終停止實施。
其實,「星球大戰」計劃始終停留在研發階段,沒有實際部署,五角大樓聲稱,這是因為存在技術缺陷。
然而,蘇聯解體以來解密的資料顯示,「星球大戰」動口不動手是一個陰謀。美國一高級官員稱:「只要把蘇聯拖進來讓它花大錢就是勝利。」這個目的顯然達到了。
據《解放軍報》報導,經過多年冷戰和美蘇大規模的軍備競賽,前蘇聯的經濟結構已嚴重失衡。為了調整產業結構,儘快恢復經濟的健康運行,前蘇聯領導層從1977年開始就不斷削減軍費開支。「到1983年,其軍費開支平均增長率降到了2%。但是,美國的『星戰'計劃出籠後,前蘇聯又被迫大幅度增加軍費,1985年其國防預算增長竟達到了12%。」
2001年3月10日,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舉行「中央情報局對前蘇聯的分析」研討會,中情局情報研究中心主任洛伊德·薩爾維蒂帶來859份、19000頁的中情局絕密文件,請與會者先睹為快。其中一份1987年的研究報告分析稱,「星球大戰」將使蘇聯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如果他們要跟上美國飛彈防禦計劃的步伐,每年就要拿出數十億美元用於軍備採購,那麼,其工業現代化的計劃就會被拖後腿。如果蘇聯的經濟搞不上去,國內局勢就會出現動蕩。」
「星球大戰」何以得逞
俄羅斯前駐美大使、俄杜馬對外事務委員會主席盧金估計,「星球大戰」計劃至少使冷戰提前5年結束。
由此可以推斷,「星球大戰」作為外因,僅僅對歷史進程起了推動作用,而導致蘇聯上當、並最終解體的關鍵,還在於其自身的原因。
「星戰」的研發費用前後花了600億美元,帶來的效益遠不止1萬億———研究中確定的近80項技術幾乎涉及到當時美國科技界的所有研究領域,美國國防部高級官員宣稱:該計劃研究的技術90%可以民用。1995年—1997年,僅信息產業一項,對美國經濟增長的貢獻達1/3以上,僅1997年就提供了740萬個就業機會。據美商務部預測,它所制定的12項新技術,商業前景光明,其產品到2000年在全球的銷售額可達1萬億美元。
儘管「和平號」在研製過程中也搞了600多項技術發明,卻為了「國家安全」而存入保險柜,沒有帶來經濟效益。最終,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被迫以「跳樓價」拍賣航天家底,美國不費吹灰之力幾乎吸納了「和平號」全部科技成果。
目前,脫胎於「星球大戰」的NMD(美國國家飛彈防禦系統)甚囂塵上,張健志主張,既不要上當,把它當成什麼了不得的事,又要有所防範,發揮我們四兩撥千斤的優勢,吸取前蘇聯的教訓,加快體制改革,提高國際競爭力。市場經濟與民主政治是破解任何來襲武器、能以不變應萬變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