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號空間站設計者及太空人聚斐濟與空間站告別

2020-11-21 搜狐網

  和平號空間站的設計者和曾經在和平號上居住過的太空人們已抵達太平洋南部國家斐濟,他們準備觀看將在本周末進行的這個巨大空間站的銷毀過程。

  和平號預計將在3月21日或22日墜落在南太平洋。斐濟國內航空有關部門20日在一份聲明中說,他們將準備隨時發射兩架航空器來監控空間站的墜落過程。這兩架航空器將飛往湯加東南部上空,在那裡可能將觀測到該空間站的墜落過程。

  此聲明還說,這兩架航空器將停泊在距空間站數百公裡遠的地方,科學家們希望藉此能夠記錄下和平號回歸地球的第一瞬間,空間站將以每小時數百英裡的速度進入地球的大氣層,然後開始燃燒,分解。

  如果空間站按預計的軌道墜落,航空器上的專家將拍下這一偉大時刻的景象。(杜莉)

  (中國日報網站)

相關焦點

  • 九大謎團籠罩和平號
    太空人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進行了大量的天文物理觀測,微重力科學與應用實驗,大氣層研究,陸地、海洋和大氣的地球環境研究,並在天文物理和太陽系研究、生命科學、空間科學、材料科學等600多個科研項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許多極其重要的研究成果。  第二,和平號工作了15年,這為人類今後在太空生活、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15年來,總共有28個考察組、100多名太空人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工作過。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疑遭隕石撞擊
    據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新聞處17日消息,俄太空人雷日科夫當天在國際空間站的俄「星辰」號服務艙內,用一塊橡膠補丁堵住了該艙內壁上一條裂縫,以阻止漏氣。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 讓人嘆息的120噸級和平號軌道空間站!
    而大型桁架結構空間站卻需要太空梭運輸桁架升空,再用自動機械手進行空中的插接。因此在誰誰家短時間內還不會發展大型有人太空梭的情況下。即將發射和空中組裝的天和號新空間站,大概率與前蘇聯的和平號空間站一樣,是直接對接結構。而且其噸位預計也不會超過和平號空間站最大體量時的120噸。雖然天和號由於發射晚。
  • SpaceX龍飛船抵達國際空間站,太空人人數擴大到7人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美國東部時間11月16日23時01分,大約經過27小時的飛行後,SpaceX載人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NASA太空人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和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以及在飛行過程中充當「零重力指示器」的「尤達寶寶」毛絨玩具抵達國際空間站
  • SpaceX公司將太空人安全送到空間站,太空人將開始110天測試任務
    飛船上的門閂將奮進號與國際空間站緊密密封,太空人們可以開始一個大約兩小時的艙門開啟過程。"人類太空探索的新篇章"SpaceX公司在國際空間站的對接是首次由私人開發的載人飛船。上一次美國的宇宙飛船與空間站相連是在2011年7月,赫爾利駕駛的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執行了這次飛行任務。
  • 地球上空,美國太空人在空間站進行著全球直播,繩子斷了會怎樣?
    最近在看美國太空人的空間站直播時,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太空人在距離地球400公裡處不停地生活,他們時不時要出來檢查空間站艙外工作狀態,有時遇到故障甚至不得不帶著工具箱前去維修,維修一般都是小幅度的工作,都是些縫補、加固之類的。
  • 國際空間站快散架了!不要緊,中國天和空間站來了!
    目前正在國際空間站駐留的俄羅斯太空人,從空間站給地面發回一條信息,說目前空間站各種小毛病頻發。建設國際空間站工程龐大,單憑美國一己之力他肯定完成不了,於是他必須拉上俄羅斯。 1998年11月首次發射了國際空間站的功能艙,然後陸陸續續又把實驗艙生活艙給發射上去了, 到了2000年有了國際空間站的雛形。之後又用了10來年的功夫啊,國際空間站才算是全面投入使用。目前的兩名俄羅斯的太空人,一名美國的太空人正在國際空間站值班。
  •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4名太空人與尤達寶寶開啟新生活
    根據 消息,「龍飛船」經過27個小時的軌道追逐後,首次成功將四名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這是一個從佛羅裡達海岸到國際空間站操作飛行的新時代。」     「Resilience」的到來標誌著商業飛船首次將太空人送到國際空間站(ISS)進行長時間停留。但Crew-1並不是第一個使用商用飛行器將太空人送往國際空間站的任務;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鮑勃·本肯和道格·赫爾利前往國際空間站,並在那裡停留了兩個月。
  • SpaceX載人龍飛船成功發射 兩名太空人前往國際空間站
    受制於人的感覺不好受 2011年太空梭退役後,NASA的太空人乘坐什麼交通工具飛往國際空間站呢?NASA與俄羅斯達成了一項協議,NASA太空人可乘坐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 太空人為國際空間站裂縫打補丁:漏氣速度加快,疑遭隕石撞擊
    站內太空人將繼續檢測國際空間站密封性,以確定是否停止漏氣。  該消息說,雷日科夫17日在「星辰」號服務艙的過渡艙段,撕下了此前貼在其內壁上、蓋住一條4.5釐米長裂縫的聚醯亞胺耐熱膠帶,並用酒精棉片將裂縫周圍擦淨。爾後用一塊中央為橡膠、周邊有鋁箔的補丁蓋在了這條裂縫上,並仔細將補丁撫平,以免其上出現褶皺或與艙壁間留有氣泡。
  • 中國空間站曝光,難度堪稱地獄級
    空間站由"天和一號"核心艙和"問天"號和"夢天"號實驗艙2個實驗艙組成,總重66噸,可以容納3名太空人長期在軌駐留,如果加上"神舟"號載人飛船和"天舟"號貨運飛船,就有5個部分。首個部件"天和一號"核心艙將於年初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由長徵5B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22年將完成在軌建造計劃並投入運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
  • 「和平號」墜落:俄羅斯甩掉冷戰包袱(圖)
    「空間站的費用遠遠大於它無可非議的科學目的和實際用途。」「和平號」空間站經過多年的紛紛擾擾和種種搶救措施之後,終於要墜落在太平洋中了。現在所有的人幾乎都知道,「和平號」的上馬,和美國前總統裡根的「星球大戰」計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有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計劃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這次,它不是為了軍事目的,而是為了全人類探索太空奧秘的目的而建設的;這次,不再是為了一個國家的利益,而是為了全人類共同的福祉;這次,不是一場陰謀,而是一個理想。
  • 關鍵時刻國際空間站告急,萬能膠帶並不管用!太空人還有何招數?
    據俄通社12月19日消息,俄航天集團執行經理克裡卡廖夫最近披露,太空人正在早前出現過漏氣情況的俄羅斯「星辰」號服務艙,用膠帶再次尋找漏氣孔,消息一傳出, 對國際空間站未來命運但有的一些科技人士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國際空間站難道真的是「垂垂老矣」了嗎?
  • 我國空間站發射時間正式確定,太空人數量超以往總人數
    中國空間站發射安排進入最後階段,發射時間已定,太空人也已選定!天宮空間站目標星辰大海,即將起航!據環球網採訪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信息,中國將於今年春季在海南文昌用長徵五號B遙二火箭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屆時,這將標誌著中國籌劃多年的太空低地軌道常駐空間站建造的開始!
  • SpaceX再次發射太空人送入空間站,在那裡他們將成為「太空農民」
    SpaceX將於11月14日(周六)向國際空間站(ISS)發射「Crew-1」太空人任務。這次飛行任務的乘客包括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香農·沃克、維克多·格洛弗和邁克·霍普金斯,以及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太空人野口宗一。
  • 《流浪地球》:俄羅斯太空人在太空上到底有沒有酒駕空間站?
    在《流浪地球》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就是劉培強的搭檔,一位俄羅斯的太空人在空間站上,拿出一瓶透明的液體,問劉培強喝不喝,劉培強說:「這東西不是違禁品嗎?」俄羅斯的太空人回答道:「當初加加林也是把這玩意偷運到太空的。」看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了,俄羅斯太空人口中的這「玩意兒」就是俄羅斯民族的最愛-伏特加。據這位太空人的意思,俄羅斯太空人是經常的酒駕空間站嘍!
  • 中國空間站建成後,未來將成為國際空間站,美國也要「討好」我們
    在1986年蘇聯成功發射了全球第一個空間站,並且在2003完成使命最終墜毀在南太平洋。可以說這是蘇聯高科技的最好體現。為了展示自己強大的實力,美國在1993年聯合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等16個國家,共同打造國際空間站。
  • 當日式炸雞塊變身「太空炸雞塊」 日本太空人把它帶到了國際空間站
    羅森公司開發的「太空炸雞塊」人民網東京11月17日電 日本時間11月16日上午9點27分,日本太空人野口聰一乘坐的「龍」(Crew Dragon)飛船發射升空。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稱,野口太空人將在國際空間站(ISS)停留約半年。如何能讓長期停留在空間站的日本太空人享用到日本美食以緩解壓力?「太空日本食品」應運而生。據日本媒體報導,由羅森公司開發的「太空炸雞塊」此次出現在被野口太空人帶到宇宙空間站的食品中。
  • 國際空間站是怎麼得到可呼吸氧氣?
    國際空間站(通常被稱為ISS)是一艘圍繞著地球軌道而運行的人造衛星,海拔在200英裡以上。在任意情況下,它都可以容納5-6名太空人去執行一系列的實驗、研究,和其他能拓展宇宙知識的工作。
  • 我國空間站核心艙明年春季發射,國際空間站還能堅持多久
    今年對於我國航天事業來說真是高光的一年,而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表示,預計在明年春天我國空間站的核心艙就將發射。 而目前將執行我國空間站建造階段四次飛行的太空人乘組已經選定,目前正在開展任務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