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3年,他們把港人記憶中的灣仔碼頭,變成一座咖啡館!

2021-02-28 藝術與設計

本文轉自日本設計小站(ID:japandesign)

已獲得其授權

2014年8月,見證香港數十年發展的灣仔碼頭

為迎合新的發展而被關閉拆除

它服務了香港四十多年

香港人對它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感情

有市民專程來與碼頭道別

也有工作6年的員工表示不太適應 

還有殘障人士表示新的碼頭無障礙措施有待改善

四十多年的灣仔碼頭就這樣被拆了

當時拆卸工程拆下了近百條防撞木

因數十年來浸於水中

木柱滿布蠔殼,損毀嚴重

正當大家都以為它們應當壽終正寢

準備送往堆填區時

幸得環境保護署把計劃叫停

覺得這些廢木是可以再回收利用的

然而本地多件木廠都沒人肯收

嫌功夫太多——木柱表面布滿了蠔殼、內裡又有鐵釘

鋸木是危機四伏,一不小心隨時連鋸也賠上

直至遇上志記界木廠的王師傅

他一口答應接收這些木材

王鴻權從事界木三十多年

早年為進口原木加工

近年主要回收廢棄的電燈柱,製作成家具

——志記是本港碩果僅存的界木廠

王師傅說:「如果拿去堆填,根本很難分解,

因為碼頭木密度很高,

它們是大自然孕育的,我們也是,

只是它們不懂說話。回收是把生命重生。」 

他看過後,表示這些碼頭木

是來自北婆羅洲的抄木,屬於靚木

若按木條大小推斷

這批差點被丟掉的爛木應有500至3000年歷史

【化腐朽為神奇】

於是,為了保存上一代港人的記憶

讓整個計劃變得更有意義,環境保護署找來

建築設計室LAAB、藝術家王天仁

為木柱注入了新的生命

設計師在把手頭的每一塊木料進行全面分析後

決定把碼頭木製成家具

放在以轉廢為能為主題的

屯門汙泥處理廠新建園區T-Park

源 · 區的T-Cafe內,供遊人使用

家具包括木桌、長凳和茶几

王天仁先生先把木頭初步處理,切成小塊

LAAB再根據木塊的狀態調整設計

進一步打磨,使得每塊木頭都能各安其所

每條木看來都差不多

其實各有不同紋理和疤痕

因此在設計上亦一反傳統

先有設計,後有製作的邏輯

——大家都邊做邊學


設計師發現露出水面的木柱較完整但有坑窪

接近水面的位置最多蠔殼

浸水深的部分被侵蝕得最嚴重

於是,他們把比較完好的

做成大桌面、茶几及木頭長椅

千瘡百孔、飽歷滄桑的木頭

則變成煥然一新的茶几凳

設計師很想呈現木的本質和形態

讓坐在其上的市民能體驗到其歷史痕跡

因此他們保留了蠔殼、鐵釘和裂紋

然後用透明樹脂封住,混入海水藍綠色

做成立方體的椅子

亦代表了把被碼頭木塊回歸大海

從木身的痕跡,可以一窺當年香港的面貌

例如,乾淨的維港

王師傅說,木表面的洞洞都是

蠔、寄居蟹、各種微生物居住的痕跡

越多洞就反映水的含氧量高

孕育很多微生物,如果水質混濁

反而不會有這種痕跡

坐在上面,就像坐在海洋之上

透明的樹脂,封存了灣仔碼頭的回憶

這些木頭,保留了香港飽經滄桑的痕跡

甚至將木在海水中的姿態重現

所謂「廢木」,升級再造成了更高價值的資源


整個改造工程由設計到完成歷時3年

皆因要處理長期浸水的巨型木柱並非易事

首要任務是要把水份抽乾


「香港沒有爐可以烘乾這麼大型的木條

每條是350x350cm

我們唯有用很土炮的方法

用抽溼機24小時地抽了3個月

但還是有水份在裡面。」

  Laab的建築總監葉晉亨說

「難度是你不知鋸入木裡會是什麼情況

看起來很完整,鋸到一半才發現內裡是空心

或者鋸時會卡住,原來裡邊有釘。」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

他們的這系列作品,獲得日本2017年

Good Design Award 2017 Best 100獎項

而T·CAFE也是其中一件被選為評委最喜歡的作品

Good Design Award Jury’s Personal Favorite

揚名海外!

他們盼望,觀眾能多加反思──

生活中很多「廢物」,若換個角度看

又能否重新發現它的新價值?

T-cafe

地點:屯門曾咀稔灣路25號

營業時間:10am-7pm(除星期二)

備註:T-park需預約前往

查詢:2910 9700

Good Design Award Best 100 Exhibition

地點: 東京中城TOKYO MIDTOWN

時間:1號-5號/11月(11am-8pm)

入場費:1000円

查詢:http://www.g-mark.org/gde/2017/index.html

-END-


每日正午十二點,和日站站長說一句:「設計說」三個字,站長會為您推送一條設計物語,365天,365句經典,我們相約每日正午時分,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灣仔碼頭失去創始人
    隨著生意的興隆,有人提醒她該給水餃取個名稱,她抬頭看了下川流不息的灣仔碼頭,她知道這是她們母女三人在香港命運轉折的地方,在這裡她收穫了大家的信任和喜愛,濃濃的感恩之情讓她幾乎脫口而出:「就叫『灣仔碼頭』吧!」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來源:梨視頻
  • 石龍人愛吃的「灣仔碼頭」水餃!創始人逝世...
    不過這一等就是3年,1977年臧健和帶著2個女兒,滿心歡喜去到泰國的時候,才發現丈夫在泰國已經重新結婚生子。原來丈夫家裡是泰國富商,當時泰國允許一夫多妻,由於臧健和沒生下兒子,丈夫就又娶了一個老婆。2014年被拆前的灣仔碼頭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佔據超市冷櫃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逝世,從碼頭擺攤到年賺60億的傳奇歷程
    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佔據超市冷櫃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前夕,她周圍不少生意夥伴和朋友都選擇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歐洲,但是臧健和卻從未想過要離開。被問到為何如此堅定,直爽的臧健和朗聲笑道:「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
    新華社記者 李鵬 攝新華社曾於2017年專訪臧健和,以下為報導全文——訪「灣仔碼頭」品牌創始人臧健和新華社記者 張晶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
  •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逝世
    背景資料:一碗水餃 20年的溫度——訪「灣仔碼頭」品牌創始人臧健和(新華社2017年6月26日 記者 張晶)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從街頭小販到身價50億的創業女神
    隨著生意的興隆,有人提醒她該給水餃取個名稱,她抬頭看了下川流不息的灣仔碼頭,她知道這是她們母女三人在香港命運轉折的地方,在這裡她收穫了大家的信任和喜愛,濃濃的感恩之情讓她幾乎脫口而出:「就叫『灣仔碼頭』吧!」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 「灣仔碼頭」創始人、香港「水餃皇后」臧健和去世
    灣仔碼頭水餃的故事,見證了香港一代創業傳奇。據港媒報導,臧健和1945年出生在山東,22歲時嫁給了泰國華僑,並生了兩個女兒,丈夫後來回國;之後她帶著女兒到泰國找到丈夫,發現對方居然另有老婆孩子。1977年,當時32歲的臧健和輾轉停留在香港,因不熟悉廣東話,曾為生活所迫跑去當酒樓洗碗工和電車清潔員,甚至一天工作20小時,之後因受傷丟了飯碗。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創下從街頭小販到百億富豪的香港傳奇!
    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佔據超市冷櫃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前夕,她周圍不少生意夥伴和朋友都選擇了移民去加拿大或者歐洲,但是臧健和卻從未想過要離開。被問到為何如此堅定,直爽的臧健和朗聲笑道:「吃餃子的人在中國,我不走!」在她看來,餃子是屬於全世界華人的文化符號。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水餃皇后香港傳奇,年入數十億比肩「老乾媽」
    1977年,32歲的青島姑娘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在去泰國尋親的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當時香港還沒開通地鐵,人們主要通過坐船往返維港兩岸。於是,「打從娘胎裡就喜歡吃餃子」的臧健和,自製了一輛木頭推車,忐忑地在灣仔碼頭擺起了水餃攤。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一顆水餃年賣 60 億,她比老乾媽還傳奇
    1977年,臧健和辭掉了護士工作,帶著一雙不到十歲的女兒,辭別青島的老母親,到泰國投奔已分離3年的丈夫。誰知,重男輕女的丈夫已娶妻生子。臧鍵和無法忍受和另一個女人分享丈夫,也無法忍受兩個女兒被婆婆區別對待,決定離開。 母女三人輾轉到了香港,租住在一間僅4平方米、沒有窗戶的小屋裡。臧健和聽不懂也不會講粵語,生存都成問題。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曾被丈夫拋棄,賣水餃謀生,如今年入60億比肩"老乾媽"
    不過這一等就是3年,1977年臧健和帶著2個女兒,滿心歡喜去到泰國的時候,才發現丈夫在泰國已經重新結婚生子。原來丈夫家裡是泰國富商,當時泰國允許一夫多妻,由於臧健和沒生下兒子,丈夫就又娶了一個老婆。在他的建議下,臧健和用灣仔碼頭來命名自己的水餃品牌。從小攤販到建立小工廠、再到佔據超市冷櫃速凍水餃的大半江山……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流落香港擺攤起家,締造」水餃皇后「傳奇
    2019年2月11日,「灣仔碼頭」的母公司通用磨坊確認旗下水餃品牌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於近日去世,享年73歲。
  • 創辦「灣仔碼頭」的臧健和去世了,她把水餃從小攤賣到全球
    沒想到日方願意提供超市拍照和工廠,繼續吸引臧健和合作,但臧健和再次拒絕,因為日方要求生產出來的水餃貼他們的商標,「如果我自己做出來的品牌變成日本人的牌子,一旦我的技術被學去,我的保障就完全喪失了。」最終,雙方以保住「灣仔碼頭北京水餃」的牌子,並由日方提供牌照、工廠的條件,籤下了20年的合作條約。
  • 「灣仔碼頭」創始人逝世…她是香港的「水餃皇后」!傳奇一生獲盛讚
    生意漸佳後,有人提議臧健和為其水餃取名,她遂以「灣仔碼頭」命名,該品牌正式誕生。2014年,灣仔碼頭拆卸重置前,臧健和每隔數月到灣仔碼頭走一趟,緬懷昔日歲月。她接受採訪時說,「不是不舍這個地方,是永不能忘」。
  • 「灣仔碼頭」傳奇創始人逝世,她為品牌留下了什麼?
    灣仔碼頭北京水餃開業 日方資本和渠道的幫助,讓灣仔碼頭由小販變成小工廠,產品也從現煮水餃擴展到冷凍產品。 乘勝追擊的臧健和在1985年開設了第一間水餃工廠,隨著規模的擴大,後又相繼開辦了三家水餃廠,在香港回歸中國前夕的1996年,臧健和還斥巨資建造了一座1200平方米符合國際標準的現代化廠房,生產能力實現質的飛躍。
  • 灣仔碼頭「水餃皇后」去世,她的傳奇經歷打動過無數人
    通用磨坊灣仔碼頭已向媒體確認了臧健和去世的消息,並表示將在未來幾天內公布一切相關信息。1977年,當年32歲的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由內地前往泰國尋親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自小愛吃水餃的臧健和其後自製一輛木頭推車,在灣仔碼頭做小販擺賣水餃,以維持生計。80年代中期,「灣仔碼頭」已發展成為港人家喻戶曉的品牌。
  • 臧健和和她的「灣仔碼頭」傳奇
    在過年過節你想吃餃子或湯圓的時候,你應該都聽過「灣仔碼頭」這四個字,她的創始人就是人稱「臧姑娘」的臧健和,她曾經獨自推著一輛小推車,在香港灣仔碼頭走街串巷賣水餃,20年後,她傳奇般地成為了一個叱吒商界的女強人,擁有幾十億資產的女企業家。
  • 灣仔碼頭的「水餃皇后」走了!曾流落香港的青島姑娘,將水餃帶向世界
    無論在香港還是內地,提起「灣仔碼頭」水餃,幾乎無人不曉。中國人愛吃水餃,一個當年因意外流落到香港的青島姑娘,真正把水餃做成了大產業。她就是臧健和,人稱「臧姑娘」。1977年,當年32歲的臧健和帶著兩個年幼的女兒,由內地前往泰國尋親途中,因為意外被迫停留在香港。
  • 灣仔碼頭創始人去世,這是她震撼人心的故事...
    經過細心考察,臧健和選擇了灣仔碼頭。那時的香港,沒有地鐵,人們往返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主要靠輪渡。灣仔碼頭成了重要的交通樞紐,每天人流不斷,各種小攤販也應運而生。一派繁忙中,臧健和看到了生的希望。「進商場可以,但要體現出灣仔碼頭的價值。」臧健和雖沒做過大生意,但道理想得通。按日商的精明打算,臧健和等於把自己苦心創造的品牌和技術都拱手於他,自己隨時可能被踢出局,以後再想吃這碗飯也吃不成了。日商考量再三,最終做出讓步,同意打出「灣仔碼頭」的名字。隨後的「灣仔碼頭」,由一臺木車變成了一間小木屋,又從小木屋變成了廠房。
  • 一年賣出60億,失去創始人的灣仔碼頭駛向何方?
    起初臧健和自己推車在香港的灣仔碼頭售賣水餃,由於她的水餃味道鮮美,價錢不貴,服務也好,慢慢積攢不少熟客。短短幾年間,灣仔碼頭臧姑娘的水餃已經是遠近馳名了。後來與香港大丸百貨合作,在日方資本和渠道的幫助下,灣仔碼頭水餃由小販變成小工廠,產品也從現煮水餃擴展到冷凍產品。1985年臧健和拿出200萬元積蓄,開設第一間水餃工廠,開始水餃的批量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