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群體,尤其是一個少數的,處於被支配地位的弱勢群體在遭遇到多數派(威權)的迫害時,其群體心理狀態的變化和命運的演變如何,《百變狸貓》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範本。
故事的開始,是從人類改造多摩山侵犯狸子「生存空間」,狸子感覺到壓力,遂開會商量對策。故事就此展開。
狸子把人類說成是比佛祖還厲害的角色,他們可以改變山和大河,而狸子們無能為力。首先,也是日本「特色」,一隻狸子領著幾個「少壯派」,下克上,搞了場狸貓式的「二二六」,但狸貓生性樂天,沒有什麼流血事件。
但「政變」形式上已經成功了,狸貓希望通過恐怖行動來威懾人類,後來發現並無法趕走人類,恐怖主義是不可能成功的。
其實人類亦是如此,最出名的就是一些極端宗教組織,他們作為少數群體(總的來看,他們在某些區域並不是少數群體,但作為世界上的群體來說,他們可以說是少數派了)在遭受到科技,文化或是政治風波之後,極端主義或者說是恐怖主義難免抬頭,但恐怖主義永遠無法戰勝,因為少數派如果無法擴大群體規模,僅僅依靠恐怖行動只能讓他們更收孤立。
其實,在人類群體中的少數派群體與多數派群體之間的區別,並不比狸子和人類之間的距離小,甚至這種相互的敵視更甚。
此處我想引入霸權這一概念,在《亞文化,風格的意義中》「霸權這個術語是指這樣的一種情境,某些社會群體的暫時聯盟能夠對其他的從屬村提行使「全面的社會權威」,不僅通過高壓手段,或者直接通過強加統治理念,而且還通過「贏取和達成共識,讓統治階級的權力看起來仿佛既合法又合理」「只有統治階級在他們的統治範圍內成功的塑造出別無選擇的意義來,霸權才會被維持。」
我們可以注意到,狸子隨後投身於虛無的「幻象」,想創造出一種「偶像」,使得人類畏懼,這一點與宗教十分相似,不過正如基督教之於羅馬帝國,如果不是君士坦丁立基督教為國教,那麼尼祿用基督徒點蠟燭的暴行永不會消失。
只有被霸權收編的,才可以留存下來,我想這就是少數群體在面臨壓力使唯一的現實出路。
而影片中,最終一些狸子選擇融入人類社會,而一些無法變身的狸子只得像北美的印第安人一樣生活在「保留地」,片尾,狸子對人類說,要環保,要保護狸子。可是,如果這行得通,根本不會有這個故事了,生存空間的爭取從來就不是和平的,少數群體並不一定是弱勢群體,但弱勢群體一定是少數群體,當然此處的少數只是相對概念,指的是他們所擁有的生存空間和權力大小。
影片中的狸子,不幸的是,永遠無法以自己之手創造未來,只能依靠人類的施捨,或者選擇融入人類社會。我想,許多由文化,政治,經濟所產生的少數群體,命運亦是如此吧。就像智人對尼安德特人,殖民者對新世界土著,發達國家對落後國家,一切都是如此。
正如許多無法接受的狸子選擇了沉醉於幻想,化為一艘大船,自我毀滅。務實,從來就沒有說說這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