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啟蒙》創刊有感:把美講給小讀者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把美講給小讀者

  「哎,琪瑮,除了小貓小狗和大貓大狗,你還想做些更好玩兒的嗎?」當時拿著一本動物小說和美編對話的我,和後來的室主任深情對視。要不是因為玩兒心太重,與天津出版傳媒集團主管的《藝術啟蒙》的故事就不會開始。

  扎進藝術圈是種新體驗

  童話的開頭常常是「很久很久以前」,藝術家考慮的常常是「很久很久以後」。而一個童話編輯開始琢磨怎麼做藝術時,只頭疼一件事:現在。每天需要在備忘錄上記下365個待辦瑣事的時候,眼前跳躍著兩幅畫面:穿著盔甲的我大戰風車,或者一邊推著石頭一邊上山,然後看著石頭滾下山去,只笑笑不說話。可是,笑笑不說話不行。一來,瑣事並不「小」,出版無小事,教育無小事,更不用說一本旨在做美育的出版物。二來,期刊看似是一本由文字組成的小書,其實,更像是與各個層面的人對話的大空間:與主編之間,與發行之間,與作者之間,與藝術家之間,與藝術教師之間,與藝術培訓機構負責人之間,與創意平臺之間,與潛在小讀者之間……「聊天兒」「頭腦風暴」「大開腦洞」是一切創意的源泉。

  乾巴巴地講藝術太無聊

  兒時在一本書的「冰激凌」頁上聞到巧克力味道的時候,學著卡片上印的芭蕾舞演員轉圈的時候,假裝把橡皮泥捏成老雜誌上展示的貝尼尼的雕塑的時候,趴在大學話劇團製作的地板書做動物模仿的時候,都是我記憶中的至亮時刻。得益於「心流」,我在做著與愛好相關的創作的時候,時間仿佛並不存在,看似微不足道的玩耍也成了一種生活的藝術。這種時刻在編輯《藝術啟蒙》的時候再次來臨。

  一本以美育為目的的少兒期刊究竟應該講什麼?展示經典的藝術作品,介紹操作性強的欣賞方式,揭開藝術家不為人知的幕後故事,還是把晦澀的美學觀念用接地氣的例子和故事轉化加工?這些美之微塵都是組成「金薔薇」的必要元素,也是藝術啟蒙階段的小朋友最能接受和吸收的方式。

  可惜藝術知識並不是藝術本身,越往深裡做越發現關於藝術的那些事兒還真是「只可意會,難以言傳」。而且,一說起「藝術」,就好像在談很遙遠、很深不可測的東西,小讀者會很容易感到「這和我有啥關係」!這可咋辦?

  我們找了兩個「人」——「稀稀奇」和「古怪怪」為我們的期刊代言。藝術品不是常常被認為既稀有又古怪嗎?藝術家也常被視作稀奇古怪的人,給他倆起這兩個名字簡直太合適了!他們會變成角鬥士告訴小讀者關於古希臘鬥獸場的故事,也能描眉畫眼跟小讀者一塊唱一齣戲。

  培養孩子擁抱藝術的生活態度

  「你在做一本新刊?」每多一次看到同行詫異的眼神,都會多一次問自己是否後悔。累倒是其次,主要是擔心小讀者是否能喜歡,擔心這一切只是幾個藝術狂熱者的「自娛自樂」。但是,幾位主創從始至終達成一致的,便是對於期刊的發展方向:既然是一個以社會效益為先的事業,就把社會效益做到極致,把中國傳統藝術的主線做到極致。我們要把雜誌做成一本內容產品,也要把它做成一個匯聚藝術資源的平臺:美育教材、美育教師培訓、父母講堂、藝術周邊、美學體驗空間……所有這些藝術資源,都要為孩子能成為「生活藝術家」而服務。

  「怎樣活成一個精緻的人?」相比於一些用商品堆砌起來的回答,更喜歡那些用果核種出繽紛果園的大叔,或者在窘迫環境中,用煤球爐子和鋁飯盒蒸法式風味蛋糕的女子。他們熱愛生活裡微不足道的小物與小事,用一點點創意逗自己和身邊的人窮開心,無論遇到什麼困境都能保持著優雅和樂觀的品性,其實,這才是我們真正想傳遞給讀者的「藝術啟蒙」吧!

  (作者系《藝術啟蒙》編輯)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推薦閱讀

全國黨報網站總編輯2018賀新春  辭舊丹雞鳴盛世,迎新瑞犬頌神州。新春佳節即將來臨,人民網總編輯餘清楚以及全國多家黨報網站總編輯共同為網友們送上新春祝福!祝大家新的一年萬事順意,節節進步!【詳細】

為網絡空間「歲月靜好」 網信工作不騖虛聲  2017年,在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指引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各項工作紮實推進,網上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強勁,各項法律法規進一步完善,網絡空間更加清朗,網絡空間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明顯提升。【詳細】

相關焦點

  • 《讀者原創版·蘭大人》創刊
    《讀者原創版·蘭大人》創刊 2017年10月19日 16:25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近日,蘭州大學建校以來的第一本校友刊物 《讀者原創版·蘭大人》正式發行。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只要用心感知,藝術啟蒙沒有你想的那麼難
    藝術是藉助一些手段或媒介,塑造形象、營造氛圍,來反映現實、寄託情感的一種文化。這是對藝術的一種解釋。其實,我覺得只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生活處處皆藝術。《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一本啟蒙孩子或藝術入門者有關藝術素養的書籍。作者是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高爾是美國、俄羅斯、法國等多家博物館的顧問,現為羅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著有《如何看一幅畫》等多部藝術教育相關書籍。
  • 《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_文化_中國西藏網
    【「印出東方 雲觀印博」系列直播第四場】  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光明網訊(記者張璋 孔繁鑫)12月20日,全民閱讀「出版文化大講堂」第一期暨《印刷文化(中英文)》創刊出版讀者見面會在京舉辦
  • 蔡依林《APART》中國版創刊開年藍色油畫大片怪美的
    事過不境遷,花花蝴蝶教會我們,美亦能閃耀於暗面。站在連接舊與新的時間點,#APART中國版創刊##從法國到中國# 我們宣布,她來了。#蔡依林#蔡依林動態Cover12月30日,義星文化&王義工作室報導|蔡依林APART中國版創刊藍色油畫大片動態Cover揭曉,扭轉時間,讓藍色時代正式重啟。
  • 黃河流域八省(區)媒體賀東方今報創刊16周年講好黃河故事
    對河南媒體而言,講好底蘊深厚的「河南故事」,也是踐行「四力」的生動實踐。我們期待與貴報加強合作,大力弘揚黃河文化,講好經濟社會等領域的「黃河故事」。十六載崢嶸歲月,16年風華正茂,願東方今報社在追夢之路上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成為講好河南故事的中流砥柱;願與《東方今報》緊密攜手,共敘媒體友誼佳話,唱響新時代的「黃河大合唱」。再祝生日快樂!
  • 《少年科學畫報》為孩子講述科學40年 當年的小讀者也成了專家
    《科普時報》總編輯、科普作家尹傳紅在40年前是《少年科學畫報》第一批讀者,20年前又成為了《少年科學畫報》的作者。他回憶:「1979年科學的春天到來,《少年科學畫報》剛剛創刊的時候,我的父母給我訂閱了這份雜誌,一直持續到我上初中的時候。當年的熱心小讀者因為受到它和許多優秀科普讀物的科學啟蒙,走進科學殿堂,走向了科學普及和科學創作的道路,也自豪成了他的專欄作者。」
  • 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創刊70周年特展 藝術遇上科技 再創...
    【天極網IT新聞頻道】中國北京,2020年12月24日   「科技與藝術」,戴爾助力《中國國家地理》70周年封面特展,XPS系列筆記本電腦、U系列顯示器滿足攝影師創作的多元需求。   新的一年,戴爾將與《中國國家地理》聯合舉辦系列攝影師培訓及攝影大賽,以科技創新賦能攝影創作,與攝影師共創藝術之美。
  • 書單|13本精選藝術類繪本,世界大師們給孩子的藝術啟蒙
    噹噹書香節,這幾天我也在給雪球買書,今天給大家推薦一下適合低幼兒童的藝術啟蒙類繪本。進入博物館,我們可以穿越時空、了解科技、人文、藝術、自然……博物館帶給孩子的不僅是開闊的眼界,更有深遠的知識薰陶與文化與藝術啟蒙,足夠讓孩子在日後慢慢地消化吸收。用這套繪本激發孩子對博物館的興趣,去感受獨特的館藏文化吧!這種用故事講知識的形式很新穎,孩子絕對愛不釋手。
  • 看《四郎探母》有感
    看《四郎探母》有感   作者: 於天松
  • 人民畫報社韓文《中國》創刊十周年啦!
    >       金秋十月,收穫時節,2018年10月11日,中國面向韓國的唯一國家級刊物韓文《中國》,在首爾舉行了創刊十周年暨韓國專家顧問委員會啟動儀式。       2008年,適逢中韓兩國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之際,韓文《中國》雜誌創刊。十年來,韓文《中國》始終致力於發揮窗口作用,向韓國讀者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始終致力於本土化和貼近性,適應韓國讀者需求,回應韓國讀者關切;始終堅持以誠相待,不斷加強與韓國媒體的交流互鑑,攜手共建合作開放的新平臺。
  •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法國資深學者教你開啟孩子的藝術之眼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是許多國家的學校與博物館認可的藝術啟蒙經典讀物。家長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成為孩子人生中第一位審美老師。同時,對於成年人來說,這也是一本合適的藝術入門書,就像書中扉頁所寫:希望引領更多的孩子和成人,踏上愉悅而有收穫的藝術之旅。
  • 團購 全球最受歡迎的藝術啟蒙書系DADA,這一趟藝術與美的教育之旅絕不能錯過
    雖然星姐的孩子還小,但我還是迫不及待的買了一套先自己開始閱讀,立刻洗刷了我自己藝術小白的大腦,並且當機立斷覺得應該把把這樣難得的好書推薦給更多的爸爸媽媽粉絲。但由於這套書特別火,星姐足足等三個月才有了足量的庫存供貨,因此雖然星姐還在坐月子,但還是迫不及待的把這套書奉獻給大家!
  • 《LOHAS樂活》創刊第100期新鮮上市!來看太子妃張天愛的小清新~
    5月迎來了樂活創刊100期,感謝大家一直以來的陪伴,也請繼續多多支持!學習一些基本的盆景學知識,能使我們手握打開這個微觀世界的鑰匙,更好地欣賞盆景之美。養盆景是個無捷徑可走的愛好,長年辛苦,且受居住空間的局限。需要養盆景的人能有欣賞延時攝影的耐心,願意花時間去學習,並付諸實踐。本期採訪陸宇星的「簡易版」盆景和吳俊偉的「植物裝置版」盆景,都可以給你啟發。此外,我們還介紹了國內外諸多知名的盆景園,有興趣的讀者可親去拜訪。
  • 胡亞權:我就是《讀者》的一個老編輯
    《讀者》創刊時期的胡亞權(前)和鄭元緒(後)(胡亞權供圖)。  創刊伊始,正是人人渴望讀書之際  「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正是人人渴望讀書的時候,我形容那是個『文化斷層時代』。」胡亞權說起《讀者文摘》創刊之時的事情依然記憶猶新。「那一年,時任甘肅人民出版社總編輯的曹克己,找到了我和鄭元緒,告訴我們出版社打算辦一份雜誌。
  • 《少年大世界》小讀者書寫經典慶「六一」
    姜勇6月5日,《少年大世界》雜誌讀者俱樂部在大商集團二百大樓門前舉辦「筆墨傳雅韻,書香潤童年——百名少年兒童書寫經典暨第十四屆『少年大世界盃』書法繪畫大賽頒獎典禮」,百餘名小讀者和《少年大世界》的編輯們一起現場書寫國學經典,進行才藝表演,度過了兩個多小時的快樂時光。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刊70載 《草原》用文學鑄牢中華民族...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創刊70載 《草原》用文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2020-09-19 22: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藝術啟蒙,從這 99 位藝術家開始
    或者,好不容易和孩子一起安安靜靜看畫時,面對著世界級的大作,卻不知道畫家本人想表達什麼,更不知道怎麼給孩子展開講。尤其是藝術欣賞,說起來虛,做起來難,儘管陪孩子看了很多繪本,但站到名畫面前,還是不知該從何開始說起。 其實,回到藝術最開始的地方——藝術家的內心世界與人生經歷,我們就可以知道畫家們為什麼會畫出這些讓人或困惑、或感動的畫了。
  • 話題|《花椿》中文版創刊 ,來這些地方傾聽銀座物語
    83 年前,鼓勵日本新女性勇敢表達自我,展現由內而外之美的雜誌《花椿》正式創刊,它談論文化、藝術、旅行度假、日式美學、職場與健康等,讓當時不管日本還是彼岸的我們,都發現了一種追求更精緻和更前沿的生活新風尚:既懂得坐在高級餐廳看書喝咖啡,轉身也能打高爾夫、網球和滑雪板。
  • 回饋讀者,不止一場兒童劇
    今年是《青島早報》創刊25周年。為回饋讀者,《青島早報》編輯部推出了諸多回饋讀者的活動。1月11日18:30,編輯部與青島話劇院聯手推出的兒童劇專場演出——在青話小劇場上演的開年大戲《賣火柴的小女孩》今日向早報讀者發出免費觀劇邀請:帶著你最愛的家人來同賞這部兒童劇吧。參與活動,領取《賣火柴的小女孩》免費門票。
  • 藝術啟蒙動畫:Messy Goes to OKIDO
    他們總是對世界保持著好奇心今天推薦的《Messy goes to okido》作為一部科學藝術啟蒙的動畫片就是要帶領小朋友們解決他們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探索未知的世界 《Messy Goes to Okido》是BBC兒童頻道Cbeebies於2015年推出的一檔藝術科學啟蒙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