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和藝術的表演場所當然應該設門檻,那是文化檔次門檻和藝術規格門檻,不是金錢門檻和特權門檻,票房門檻,租金門檻。錢與權至上去做文化和做藝術的結果是製造出了越來越多的高價暴發戶明星和特權人物,讓演出場所為他們服務,讓消費者為他們買單,最後感受到的文化和藝術有多少呢?錢說了算、名說了算、關係(特權)說了算,經濟效益和名人效應說了算。在這樣一切向前錢看的追星和玩權形勢下,也有一些明白事理和有良知的政府文化官員和熱愛音樂的優秀音樂家開始在全國各地聯手合作,推出了類似群眾文化館的演出場所,讓那些熱愛音樂的優秀音樂家有一個無需花錢出賣勞動去真情演奏音樂的良好舞臺,讓那些不慕名而去而是相信自己鑑賞力的聽眾,無需花昂貴的入場券也可以欣賞到非常優秀精彩的演出,甚至是政府和音樂家團體合作提供的公益演出。
生活中,有特權和富豪消費的豪華餐廳,也有百姓能夠消費的路邊攤豪華餐廳,真正的豪華是看內容和品質。哪裡才是音樂家最好的舞臺呢?精彩的演奏在哪裡,哪裡都可以是金色大廳和大劇院。哪裡有聽眾呢?優秀和入心的高品質精彩演奏在哪裡吸引聽眾,聽眾就在哪裡?
文化和藝術生活中,只有一個明星,那就是文化和藝術自身,藝術家、聽眾和觀眾都是以不同方式體驗文化和以不同方式消費藝術的欣賞者和消費者。
以下圖文轉發自成都伽地音樂廳微信公眾號:gadeculture
音樂一直以最柔軟,最直接的方式
溫暖著我們的生活
治癒著各種因生活的跌宕起伏而產生的心緒
音樂離我們很近,又很遠
音樂廳的社區化發展
讓我們離現場音樂欣賞的距離最小化
2019年12月28日
讓我們見證國內首座真正意義上的
社區音樂廳的誕生
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一宏偉目標的提出,我國文化設施建設掀起了新高潮,除了各個城市地標性質的演出場地、劇院的大規模建設,社區文化如何建設和落地,成為了近年來積極探索的一個命題。
為了積極響應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中》中「強化社區文化引領能力」的要求,積極配合成都市政府「三城三都」建設計劃中打造「國際音樂之都」的目標,推進「品質社區、活力社區、人文社區」建設,成都市錦江區雙桂路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攜手社會組織伽地音樂研究院,於2019年在錦江區雙桂路五福橋社區打造了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社區音樂廳——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
音樂廳經專業聲學設計而建,可以承載各種類型的中小型活動,配備了10m×6m標準舞臺、三角鋼琴、演員休息室、數位化燈光音頻控制系統、投影系統。音樂廳內同時設置了「現代器樂微博物館」,由徐寶吉他和現代手風琴藝術組成,讓聽眾置身於一座具有現代氣息的微型博物館內欣賞音樂。
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由手風琴演奏家、伽地團隊創始人、四川音樂學院手風琴電子鍵盤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夏罡先生發起建立。
創建一個公益的社區音樂廳是他醞釀已久的想法,在音樂教育行業內耕耘十數年,把創辦的音樂比賽帶出國門,把國際上優秀的音樂資源帶入國內,一直籌劃著建立一個穩定的舞臺,能夠把這些優質的資源集合起來,帶來更好的音樂文化的交流與互動。顯然新成立的音樂廳實現了之前暢想的所有功能,國際國內優秀的音樂資源可以在一個社區音樂廳常態化公益演出和交流,可以算是給家鄉人民一個最大的精神禮物。
當然,這只是他規劃中的第一步,他的夢想是能夠成功實踐這次的社區音樂廳運營模式,然後結合政府對文化的支持,複製到其他地方,讓社區文化真的惠及到每一個民眾。
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管理方擁有全球首張「文化藝術活動的創辦實施及管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以音樂廳為載體面向全市民眾開展「成都社區音樂季」,全年將包含多達100場的高品質公益音樂會、公益藝術活動、社區居民活動。
成都社區音樂季將是一場離社區居民生活最貼近的公益音樂盛宴。
2019年11月-2020年10月為第一季,音樂季以各類室內樂表演為主,包括藝術家表演、有影響力的比賽獲獎者音樂會、藝術院校教授領銜的專場音樂會、國際著名音樂賽事鑑賞、優秀的本地音樂人才表演、藝術主題講座等。音樂季藝術總監由夏罡擔任。
市民可以通過關注「伽地音樂廳」微信公眾號掌握公益活動信息、觀看直播。
開幕儀式現場將會邀請到眾多嘉賓到場,包括:新加坡金牌作曲、編曲及製作人黃韻仁先生、金牌作詞人小寒女士、新加坡旅遊局國際司華西區卓雪莉處長、亞洲藝術聯盟主席李錦祥先生、新加坡傳奇藝術經紀董事關禮峰先生等。
值得一提的是,黃韻仁先生和小寒女士作為代表著華語樂壇最有活力的流行音樂創作人,兩人也是著名的黃金搭檔,曾創作過眾多知名歌曲,包括蔡健雅《無底洞》、《假想敵》、張惠妹《人質》、林憶蓮《紙飛機》、孫燕姿《未知的精彩》、梁靜茹《為我好》、《第三者》、蔡依林《一個人》。
2000年兩人在新加坡一同創立funkie monkies productions(齊天娛樂),旗下藝人:房祖名、伍家輝、龔之怡、AMP;2004成立Funkie Monkies Pop Music School(齊天音樂學院);兩人一直合作致力於原創流行音樂的創作和原創流行音樂的教育工作,已是行業內的資深專家。兩人與音樂廳的主創伽地團隊有非常密切的合作。
以此為契機,伽地團隊將以音樂廳為基礎,落地以兩人為主的流行音樂創作基地,合作更多的流行人才培養娛樂項目,為伽地團隊運作了14屆的「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尋找更多的出口。
開幕式演出的藝術家將來自全球各地、各專業領域的佼佼者將出席本次音樂會的演出,包括:
俄羅斯「波羅底海」國際手風琴比賽冠軍,發行過中國第一張巴揚手風琴專輯「From Tango To Beijing Opera」,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碩士,演出足跡遍布全球,四川音樂學院手風琴電子鍵盤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
歷任莫斯科交響樂團首席、澳門交響樂團首席以及深圳交響樂團首席
多次獲得國際比賽大獎,歷任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首席
代表著西南地區的合唱水平,全部成員由四川音樂學院現任聲樂教授、副教授組成,多次訪問美國、歐洲、大洋洲舉行合唱專場音樂會
國家一級演員,現任成都市京劇研究院院長,第2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四川省十佳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現任成都市川劇研究院副院長。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者、第25屆「梅花獎」獲得者、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戲劇家協會理事、四川省共青團代表、省市「三八」紅旗手、四川省十佳演員,四川省專家評議(審)委員會組成人員。成都市政協常委、成都市勞動模範、成都市青聯委員、成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川劇代表性傳承人
同時也是四川音樂學院教授,所教學生創造多項世界紀錄
四川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研究生導師,CCTV民族器樂大賽評委
四川音樂學院民族管弦樂團古箏演奏員、四川省音樂家協會古箏學會副秘書長
青年電子管風琴演奏家、重大電子管風琴國際比賽獲獎者
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及文化部第十二屆全國聲樂展演(原文華獎)獲得者;四川省流行音樂協會副秘書長,四川音樂學院流行演唱專業青年教師,音樂劇演員
自2007年組建以來,合唱團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合唱比賽並屢獲佳績
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專工老旦,師承金煜輝、李鳴巖。曾榮獲第六屆全國青年京劇電視大獎賽「螢屏獎」
成都京劇研究院青年演員,工梅派青衣,曾獲山東省紅梅大賽一等獎,山東省青年京劇大賽金獎,四川省戲劇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女藝術家協會會員
京劇打擊樂和民族打擊樂演奏家,現任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司鼓
文化部「群星獎」、四川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廣電廳,省電視臺主辦的《祖國頌》徵歌演唱金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四川省第十四屆五個一工程獎等重大獎項獲得者演唱的歌曲《我有一個夢》入選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國夢主題歌曲「
本次開幕儀式還邀請到成都市非遺協會、舞蹈家協會理事,藝美惠社區文化發展中心和十二樂微博物館創始人林慧敏擔任執行導演,為大家奉獻出一場視覺+聽覺的殿堂級音樂享受。
在本次儀式的開場演出中,我們將邀請到來自於成都市京劇研究院的幾位傑出演員帶來京劇的一系列演出和演唱,包括《四世同堂》(表演:張莉),《梨花頌》(表演:蘇媛媛),《成都》(演唱:王玉梅、趙祺),《我愛你中國》(演唱:劉露、張文博)等,呈現當代京劇的特色和面貌,讓大家看到現代音樂與傳統戲劇的精彩跨界融合。
成都市京劇研究院(原成都市京劇團),成立於1950年1月,半個多世紀以來,幾代人潛心耕耘,播國粹於巴山蜀水,揚京劇於西南邊陲,被譽為「大西南京劇勁旅」。2005年,被文化部授予「省級重點京劇院團」的稱號,躋身全國十七個省級重點院團之列。
歷經七十年的風雨洗禮,成都市京劇研究院擁有一批深受觀眾喜愛的老藝術家和優秀青年演員,以及一批久演不衰的優秀劇目。
筱月亭、王少泉、段麗君、張燕華、蔣叔巖、筱樊春樓、完素硯、張英琴、孫雁鵬、尹少桐、劉成定、王美蓉、丁治國、王天儀等老藝術家技術精湛,在觀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並湧現出了以劉露、劉潔、張莉、鄭潔、唐雅麗、卿松、朱畢華、肖旭、張輝、崔偉傑、蘇媛媛、孫欣、張新建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中青年演員。
在半個多世紀中,劇院創作出《鍾離春》、《走麥城》、《大鬧天空》、《楊八姐智取金刀》等大批優秀劇目,榮獲大批重大獎項。
剛剛於10月20日開街的成都音樂坊啟幕儀式中,十二樂微博物館藝術節&器樂文化周的舉行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集器樂文化展覽、現場演奏的模式,上百次現場互動、上千萬的樂器展出、上萬人的參與,形成了音樂文化與大眾和諧互動的氛圍,拉進了普通民眾與高雅音樂之間的距離,這也是提升社區文化交流的一個成功案例。
讓大家感受到了成都作為音樂之都的濃厚藝術氛圍和群眾基礎,在成都人人愛音樂、懂音樂、崇尚音樂。
音樂是人與人之間搭建美好聯絡的紐帶,人們通過音樂文化認識更多的朋友,通過多樣的方式將音樂之美傳遞給大家。
在音樂廳開幕儀式的當天,我們也將邀請到十二樂微博物館的各館在音樂廳廣場上進行音樂文化的展覽展演,包括手風琴、提琴、吉他、鋼琴、二胡、古箏等。其中作為十二樂微博物館的首創館——現代手風琴藝術微博物館,也屬於音樂廳的同一團隊創立,在建館2年期間一直致力於推廣鍵盤器樂藝術,秉承一貫的公益情懷,為群眾與居民提供便利的音樂感知、音樂學習、音樂活動平臺。
從新加坡中新國際音樂比賽,到現代手風琴藝術微博物館,再到成都(伽地)社區音樂廳,歷經14年的發展歷史,伽地團隊已經搭建起覆蓋全球的優秀音樂教育、比賽、表演資源平臺,如何在這樣的資源背景下落實更為具有落地性的音樂文化項目,一直是伽地團隊探索的方向。
如果說現代手風琴藝術微博物館是傳播優質音樂文化和公益使命的一種試水行為,那麼社區音樂廳的建立將是一個正式的開端,從音樂普及和薰陶入手,建立起社區文化自信。
獲得最新精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