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向動漫,顧名思義就是以少年為主角,講述夢想與努力的故事,如《死神》、《火影忍者》、《海賊王》等,一直以來,少年向作品有著最為廣泛的群眾基礎,一般劇情不重於講述情愛,少年之間的友誼與羈絆是其中看點。
以打鬥、懸疑、冒險、科幻為主的少年向動漫,大部份主角都為一個目標奮鬥,如《海賊王》的主角路飛和他的夥伴們,為了尋找海賊王留下的傳說中的秘寶「ONE PIECE」而航行在偉大航路;《火影忍者》主角鳴人為了成為火影而奮鬥;《鋼之鍊金術師》主角愛德華和阿爾馮斯為了取回他們所失去的一切,開始踏上了找回自己身體的旅程。
國內的少年向動漫,最早有L-KEY團隊所做的《茗記》系列,最新有上個月25日剛成立的光線「彩條屋」計劃拍攝的《我的師父姜子牙》、《查理九世》等,還有一些知名作品,如《俠嵐》、《魁拔》等。然而一直以來,日本的少年向動畫和漫畫佔據了國內動漫市場的大部分,而國內少年向動漫的生存狀況則令人擔憂。
面對這一嚴峻的事實,十餘年來始終立足少年向的咕咚動漫工作室,卻有著自己的步調和思路。
咕咚動漫工作室,是杭州路行動畫設計有限公司的核心原創團隊,創作過國內第一部獨立製片動畫電影《雨石》、校園青春第一品牌《茗記》、新媒體先鋒動畫系列作品《妙先生》等,在網絡上和青少年群體中具有很高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多年來斬獲國內外數十個獎項與榮譽。
咕咚團隊,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做少年向動漫最久的團隊,其前身就是之前提到的L-KEY工作室,在2002年就已經成立並開始做少年向動漫,初衷是把工作室做成一個原創動畫品牌的鑰匙,希望能打開中國原創動漫之門。
作為一個動畫工作室,堅持原創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咕咚漸漸地打開了這扇門,讓大家越來越清晰地看到,國內少年向的原創動漫之路。
低調的咕咚,其實一直在強調有自己民族辨識度的東西,十年如一日地默默深耕在「中國風」的領域——
可以這麼說,乍一眼看到《茗記》系列,有人覺得看到了新海誠的影子;粗略一掃《妙先生》系列,又會聯想到《幽靈公主》、《蟲師》。但是咕咚的作品,始終根植於中國的土壤,這同時也主導著咕咚團隊的發展方向。
正如「喜羊羊之父」黃偉明曾經這樣評價《妙先生》:「古典而不老套,動作生動,表現力強,配樂精彩,有電影二維手繪版《臥虎藏龍》的感覺。」
咕咚動漫工作室的製片人劉敏女士,對此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一方面,團隊成長,需要文化吸取的經驗;另一方面,從觀眾的審美傾向來說,一個特別特立獨行的東西,可能對觀眾來說有點遙遠,而咕咚所做的少年向動漫,有自己的特點,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管怎樣,都是有很高辨識度的,這是中國人做的,這一定是中國自己的東西。」
《妙先生》系列,是咕咚動漫工作室出品的中國風少年向動漫品牌,以電影為核心,涵蓋網絡動畫、動畫電影、微電影、手機漫畫、手機APP應用等多個細分領域,以探討生態平衡為主旨,每一部作品,都有著鮮明的議題。在形式與內容上,《妙先生》系列充分借鑑並參考中國傳統美學的形式與色彩風格,結合普世價值觀的內容,對親情與友情進行深入的挖掘。
在項目之初,很多人對所謂中國風的理念不那麼接受,認為這只是中國人一種敝帚自珍的情懷,但《妙先生》製片人劉敏認為,如今中國文化越來越受世界的青睞,中國風的少年向動漫一定會有更大的發揮餘地,十多年來堅持深耕中國風少年向動漫的咕咚團隊,也在這一領域愈發成熟。
《妙先生》網絡版——山水境界,奇幻心旅。
最先面世的《妙先生》網絡版,蘊含著咕咚一貫的審美理念與文化,體現了這個團隊的綜合實力和創作特色,承載著他們的動漫中國夢:獨樹一幟的中國風,行雲流水的武打動作,講述人與自然的衝突與平衡。
在這裡,咕咚大膽地嘗試把水彩、水墨的構成精髓融進全篇的美術設計中,秉持「風箏不斷線」的理念,不苟且創新,也不脫離觀眾,令人在觀看妙先生的過程中,始終能夠飽滿品足中國味。
妙先生系列的電影版《雨的孩子》:講述一個霧雨連天的江南小鎮發生的親情與冒險故事,呈現自然之力與人類的心靈之美,如詩如畫的江南水鄉風光,充滿靈性與哲理的世界觀,「小荷才露尖尖角」,已深受國內動漫愛好者的期待。
此外,妙先生系列還有一些衍生作品,例如:網絡連載的漫畫《偉大的肉》,講述野孩子肉包與他的夥伴們,大米鳥咕嚕,小果人咕咚,神秘術士大南哥等一起對抗黑暗勢力的爆笑熱血歷程。
手機繪本《咕咚與咕嚕》,講述咕咚和咕嚕真摯的治癒系友情故事。
《咕咚與咕嚕》
手機App應用《妙在養生》
電影《憤怒的鴨子》
《妙先生》所獲得的獎項
2012年「動漫英雄星計劃」全國總決賽動畫原創之星
2013年《妙先生》獲亞洲動畫創投會最佳創意獎
2013年《妙先生》榮獲中國·桂林第二屆「灕江動漫大賽」動畫短片優秀獎
2013年《妙先生》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入圍
2013年《妙先生之偉大的肉》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入圍
2013年《妙先生之雁落大道》第九屆中國國際動漫節「金猴獎」入圍
2014年《妙先生》第七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動漫作品大賽入圍
2014年《妙先生之咕嚕與咕咚》第七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動漫作品大賽入圍
2014年《妙先生之偉大的肉》第七屆廈門國際動漫節「金海豚」動漫作品大賽入圍
2014年《妙先生之雨的孩子》獲亞洲動畫創投會入圍作品獎
2015年《妙先生之雨的孩子》榮獲中國動漫遊戲創投獎(中國動畫學會主辦)動漫類大獎
咕咚團隊——相信時間的力量,安安靜靜做好自己的作品,路在我們自己腳下。
咕咚動漫的製片人劉敏,曾經這樣形容自己的工作室:「可能我們不是那種,特別有宏圖大志的這樣的一個工作室,我們更希望做一些比較輕鬆的、小的東西,就是嚇你一跳,讓你感動,或者是說讓你覺得快樂,但是都是一些很小的東西,所以我們給自己取名字叫咕咚。」
劉敏表示,咕咚團隊希望自己的動畫是「長」出來的,而不是「畫」出來的,不是動畫人希望它是什麼樣子,而是動畫人去嘗試去做各種各樣的努力,讓它呈現出它應該有的樣子,那或許就是最好看的樣子。
說起自己十餘年來的從業史,劉敏的目光始終聚焦在創作與夢想——「沒有升職、沒有賺錢、沒有功利性的目的,只是因為想創作,就全身心投入地做一件事情,現在我們稱它為夢想。正是那些心靈很乾淨的創作者,教會我關於夢想這個詞的含義,所以決定追隨動漫創作」。
緣於對夢想的執著追求,劉敏做過編劇策劃、製片統籌、財務管理以及動畫創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她說:「希望能用動漫這種方式,幫助有夢想的人去追夢,希望隨著自己的能力成長和實力增強,和越來越多的造夢者一起實現動漫的夢想。」
在團隊創業之路上,唯獨有一件小事,令劉敏感悟至今:
「有一天,以前的導演發了一個連結給我看,竟然是2012年,一個粉絲在《雨石》的論壇手繪了男女主人公結局的續篇,因為他覺得原故事太虐,希望有個更美滿的結局,而我的注意力卻放在:這是一部我們做出來自己都不敢看、卻在播放了3、4年之後還有人惦記的動畫片,而他花了那麼多心思,一幅幅畫出自己理想的結局,看得出,他花了很多的心思。郭德綱曾經只為一個人說相聲,我想說,如果我不欠別人的投資,在不浪費別人的心血的前提下,為了這一兩個喜歡的人、在乎的人做動畫,其實也是值得的。」
咕咚動漫製片人劉敏與《昨日青空》原作口袋巧克力
劉敏熟悉原創人,了解原創人,她是這樣描述這群「原創人」:不管外界條件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所有的抱怨、拖沓,都只是一時的逃避,原創人離不開原創,他們不會向商人那樣,只選擇賺錢的項目,不關心項目本身是什麼,他們會愛上他們自己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不能自拔,而動畫的生命,就在這一個個不能自拔的細節點上,活起來了。
咕咚動漫工作室,就擁有這樣一批堅定,踏實,努力的原創人,正是因為有著許許多多像他們這樣的動漫追夢人,中國的動漫產業始終充滿希望,中國風少年向動漫才會有著別樣的風採。
本文由「早鳥報報」獨家彙編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