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京豔(農健/圖)
「孩子才一歲,你怎麼來上班呢?」2020年11月20日一早,武漢加十分服裝廠老闆向京豔又接到一位母親的電話。對方看到了「寶媽」工廠的報導,想來試一試,但孩子還沒上學,加十分也未見得合適。
「寶媽」工廠位於武漢市黃陂區郊外,距離市區約五十公裡,周邊還保持著田園風光,在武漢市的規劃裡,這裡是生態旅遊功能區,就業機會匱乏。
這家服裝廠有124名員工,123名都是學齡兒童的母親,她們用「寶媽」來定義自己——為了接送和照顧孩子,她們只能在孩子上學的時段工作,難以在黃陂找到合適的崗位。
疫情讓這家工廠陷入困境。向京豔的服裝廠主營校服和班服,供學生參加運動會、文藝表演或畢業典禮時穿著,一個學期的網課令校園活動停擺,服裝廠的訂單量銳減九成。
春夏之交,原本作為小眾創意商品的JK制服(即日本女高中生校服)意外出圈,二季度在淘寶商城上的成交額同比暴增255%,躋身2020年淘寶十大單品榜單。一同上榜的還有口罩、熱乾麵和打蛋器。
城市潮流圈的一個意外,順著電商網絡傳遞到武漢郊區的加十分服裝廠,就這麼拯救了一百多個母親的生計。
刷信用卡付房租
用網商貸付布料錢
武漢剛解封的日子裡,向京豔最害怕接到兩類電話:一類是哭哭啼啼的求助電話,三個月沒工作,員工都求著她要活幹。另一類是氣勢洶洶的退貨電話,一些買家收到來自武漢的快遞,立馬選擇拒收。
向京豔回憶,復工初期,她一共收到上千件拒收退回的服裝,生意做不成,還得賠上往返運費。
儘管2019年的銷售額突破三千萬元,但向京豔手裡沒多少現金,現金流被倉庫裡的幾萬件短袖襯衣壓住。
如果沒有疫情,這批襯衣能在春夏兩季大賣,向京豔計劃用這筆貨款去訂秋冬季的布料,如今夏季已過,這批襯衣只能等待2021年春天了。
五月復工時,向京豔刷信用卡付了房租,用30萬網商貸付了布料錢,還靠一位長期合作布料商幫她還了半年的信用卡帳單。
復工伊始,訂單寥寥,向京豔只能將工人們分成幾組,輪流生產,保障每個人都能有收入。
那時,其實後臺就不斷接到JK制服的詢單,但JK制服的工藝遠比普通校服繁瑣,向京豔不敢接。
進入暑假,漸增的訂單基本能讓每個員工都回來上班,工廠重新熱鬧起來,「寶媽」會把放假的孩子帶來工廠,孩子們在專門的房間裡學習和玩耍。
向京豔仍憂心忡忡,一方面擔心接下來能否接到足夠的訂單,另一方面還擔心發出的貨物會不會被退回——JK制服是此時需求量最大的單品,如果「寶媽」們能做JK制服,加十分就不再需要擔心訂單了。
錯過半年工期
仍能與2019年持平
這並非向京豔頭一回聽說JK制服,她的小女兒喜歡漫畫,不少漫畫人物就穿著JK制服。
「小女兒很早就告訴我,她的同齡人都喜歡這種漂亮的款式,還揚言要幫服裝廠設計這樣的衣服。」向京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的JK制服市場偏向定製化,更接近時裝,需要有很強的設計能力和社群運營手段。
創業之初,向京豔刻意避開了競爭激烈的女性時裝,選擇了款式迭代慢的青少年服飾,就是為減少庫存過深的壓力。早前幾年,JK制服的特徵更接近時裝,缺乏設計能力的向京豔不敢輕易涉足。
隨著JK制服的出圈,一些款式逐漸大眾化,樣子也跟加十分的英倫風校服越發接近,走量的訂單大增,但能做的工廠並不多。
不斷有客戶找來,勸她試著做一批。七月,向京豔終於大著膽子,接下一批五十件的訂單,客戶派來一個跟單打板的師傅,廠裡手藝最好的黃紅霞跟著師傅學。
JK制服中,褶裙的要求很高。每一褶的寬度都要精確測量,一毫米的誤差就會導致腰部無法收攏。
那五十件短裙,花費了黃紅霞四五天的時間,「其中有四五件都得拆了重做,拆得不好還容易出現廢品。」黃紅霞回憶,她花了兩個星期才熟練起來。
而「寶媽」工廠,花了兩個月時間才熟練掌握百褶裙的工藝——9月起,她們每天都能接到上千件的訂單了。
在向京豔2020年12月拍攝的視頻中,工人們已經能熟練地製作JK長裙,整齊的褶裙源源不斷地被送入高溫定型的設備,一名工人只花了五分鐘就裝訂好一條褶裙,向京豔也在視頻中自信地寫道:「潮流班服我們是認真的,做JK我們也是專業的。」
JK制服的貨單價高於青少年服飾,儘管今年錯過了半年工期,但向京豔說,加十分的營業額仍然能與2019年持平。
「寶媽」們一起開「社會企業」
2020年1月武漢疫情暴發時,加十分服裝廠從武漢城中搬到郊區其實也不過幾個月。
工廠原先開在城裡一處大院,附近有三所小學、兩所中學和一家幼兒園,被戲稱為「三校交會」的服裝廠。2019年軍運會前夕,武漢清退城區內的服裝廠,向京豔便將原場地改為倉庫,到幾公裡外的王家河鎮尋了一處民房,改造為工廠。
鄉下房租便宜,剩餘勞動力也更多,類似王家河這樣的工廠迅速擴展為五座,散落在黃陂周邊的村鎮中,大多選址在中小學附近的民房裡。消防是民房商用的痛點,南方周末記者到訪這天,向京豔正準備去消防局繳納罰款。
得益於發達的電商網絡,黃陂鄉村的「寶媽」們能在家門口拿到與武漢、廣州等地服裝廠一樣的收入。
倉庫和工廠的標語能令每一個來訪者印象深刻,倉庫裡掛著「獨立的女人,靠自己才是女王」,另一處工廠裡則寫著「媽媽認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無不透露著這家「寶媽」工廠的價值與導向。
黃麗萍是這家工廠最早的員工,也是創立工廠的關鍵人物。
2017年,向京豔只是一個專營青少年服飾的淘寶店主,這天她正在倉庫裡打包,散步經過的黃麗萍走進來主動詢問,「請問你們這裡是工廠嗎?」
黃麗萍主動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她曾在漢口的服裝廠打工多年,為了管教孩子回家做起全職母親,希望在家附近找一份不需要加班的工作。
向京豔對服裝生產一竅不通,但在黃麗萍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2011年,向京豔在生育二胎時辭去了加油站的工作。儘管丈夫生意做得很大,她仍希望有一份自己的事業,但帶著兩個孩子基本不可能找到合適的工作,跌跌撞撞才做起了淘寶店。
她很快就決定開一家工廠,工廠開門的第一天,黃麗萍帶著幾個「寶媽」準時來上工。
「向姐,你這縫紉機上怎麼沒有壓腳呀?」黃麗萍問道。
「線軸在哪呢?不裝上去線沒地方放。」另一個女工也發現了問題。
「壓腳用來幹嗎?線軸長什麼樣?」沒踩過縫紉機的向京豔一問三不知,全靠黃麗萍和工人們東拼西湊才讓工廠運轉起來,也使得工廠一開始便帶著共治的記憶,像一家社會企業。
如今,向京豔每天開著她的林肯轎車遊走於工廠和倉庫之間,運送面料和成衣,每一處,都有能獨當一面的員工,她絲毫不吝放權給願意做事的同事,並青睞有進取心的「寶媽」。
「一個拿回家做的寶媽,十月工資是11784元。」向京豔帶著讚賞的語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這可能比她的先生掙的還要多。
南方周末記者 李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