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人浮於眾,眾必毀之。」
這句話穿越千年,放到當下這個經濟飛速發展的社會中,依然適用。
一個人如果過分張揚,無論他實際上有多麼優秀,都有可能會遭到明裡暗裡的各種攻擊。
富裕也好,風光也罷,都沒必要高調炫耀。「不炫耀」,「低調」其實是一種優秀的生活技能。有錢、有車、有房沒必要四處炫耀給別人看。日子是自己過的,沒必要高調向別人證明些什麼。
低調,是不引人關注,是平平淡淡,這樣也能躲過許多是非。低調做人,是一種俗世的生存智慧。
低調是一種極高的素養,正所謂「大盈若缺,大智若愚」,低調的人永遠不會高調地炫耀自己。
「炫耀的本質是自卑。」這是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所著的《自卑與超越》一書中的話。
喜歡炫耀的人,看似高傲,實則是暴露出了自己自卑的心理。「炫耀」本身是為了獲得別人的讚揚、羨慕,是滿足自身心理需求的一種方法。
甚至於有些人,將根本不是自己一個人的成績全部安在自己頭上,似乎這樣就能在外人心中增加自己的分量,強調自身的重要性,這正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一個真正的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趨利避害,更是不會張揚跋扈,而是會表現得謙遜有禮。
事實上,在大多數情況下,「炫耀」這一行為不僅不會給自己長臉,反而會惹人厭煩,甚至是招人妒恨,給自己引來災禍。
回到開頭的那句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別說是炫耀,某些場景下就連自己的真實情況都要掂量著說,這也是一種自保的智慧。
低調,意味著不招人恨。
在當下網絡社會,人們炫耀的空間變得更廣闊了,以前富了,頂多是左鄰右舍知道;現在富了,還可以拍照發到網上,引來無數陌生人的圍觀。
炫耀的人多了,圍觀的多了,厭煩你的人也會變多,「不就是有幾個錢嗎,還不一定是怎麼來的呢」,這樣想的人不會在少數。
但想想還算好的,但這其中指不定會有人去做另一件齷齪的事:人肉。
「吃瓜群眾」中永遠不缺閒得慌的和「神通廣大」的,若真是清清白白還算好,只要但凡有點「小瑕疵」,都會被揪住無限放大,這之後就是無窮無盡的麻煩。
網絡的環境已經沒有早年那樣的純粹。哪怕是朋友圈,也不意味著真正的「封閉」。網上有多少爆料是朋友圈的「朋友」截圖爆出去的?
這和什麼社會的陰,環境的糟糕無關,人性如此。不過也不必要過分悲觀,既然說是人性,那麼每個人都淘不掉,也不必將自己摘個乾乾淨淨,仿佛自己是一朵種在淤泥裡的白蓮花。
不要炫耀,是一種自保的好方法。
在工作中尤其如此,當自己的能力確實很強,超出周圍人一截的時候,這時候就要適時藏住鋒芒。當然,不是說讓你故意去搞砸自己能做好的工作,而是說要低調地把事情做好。
籤到了大單子,拉到了大客戶,沒必要什麼都截圖發到朋友圈裡,和父母、和三五個親密朋友說一說就夠了。尤其是八字還差一撇的重要時期,不要急吼吼地出去炫耀仿佛事情已經搞定了一樣。
當你拿自己的成績出來炫耀——尤其是你的成績確實比別人要耀眼的時候,就會令人產生嫉妒的心理。
你的同事、你的競爭對手,既不知道他們到底會不會給你來一記被刺讓你唾手可得的成績再次溜走。有時候,有的人在炫耀後招來了仇恨,遭到了報復卻還不知道到底是誰幹的。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需要到處刷存在感,引得別人的注意,他們可以憑藉著自身的硬實力引來周圍人的注意。沒本事的人才愛到處吹噓,以此掩蓋自身能力的不足和專業能力的匱乏與窘迫。
低調做人,才能更容易融入人群,更容易和別人和諧相處,也能讓人在不顯山不露水的情況下做出一番事業。
愛炫耀的人,也會喜歡聽別人對自己的奉承,奉承聽久了,人容易擺不清自己的位置,這樣遲早會吃大虧。
時常自省「不要太把自己當回事」,才不會變得自滿,這樣才能激勵自己不斷充實自己的實力,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
而「不炫耀」除了可以保持清醒,不斷自省,還可以給自己避免許多的麻煩。
當一個炫耀自己的時候,永遠是他離「危險」最近的時候。
人的劣根性就在這裡,世界上真正會因為你的成功而為你感到高興的永遠是極少數。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永遠是「希望你過得好,但不要比我好」。
喜歡炫耀的人,要麼自負、要麼自卑,這種人通常都走不長遠。我們需要自信,但切忌自滿。
真正的存在感不通過「炫耀」展現出來,而是來源於內心的強大。一個內心富足的人,不會總思考著怎麼在別人面前彰顯自己的存在,而是會將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低調生活,低調做事,人只有放低了自己的氣勢才能真正地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