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人,黃粱一夢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2021-02-08 河青新聞網邯鄲新聞

在中國文化史上有三個著名關於夢的典故

莊周夢蝶、黃粱夢和南柯夢

其中

黃粱夢又稱邯鄲夢

在邯鄲地區

還建立了黃粱夢呂仙祠

那麼,「黃粱夢」這個家喻戶曉的典故,究竟是怎麼來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看一下!

黃粱夢是依託唐人沈既濟的小說《枕中記》的故事而建的,敘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呂翁在邯鄲道上旅行,於客舍中見盧生因功名不遂而失意長嘆,就給他一個瓷枕。這時,客舍主人正在蒸黃粱做飯。

盧生就枕,恍惚中進入枕內,他在夢中娶崔氏女為妻,並中進士。此後歷任中外顯官,屢建功業,位崇望重,貴寵無比。其間因遭人忌害,也曾兩度貶往嶺南。後年逾八十,因病去世。於是盧生醒來,見主人蒸飯未熟,方知五十餘年的榮悴悲歡,不過是一夢而已。

黃粱一夢

《枕中記》是中唐傳奇中創作年代較早的名篇。唐傳奇小說從創作上來講,一反漢魏六朝小說的紀實法,大都採用虛構法,而夢這一題材本身就是飄渺的,夢中沉浮生死,醒後如同時光回溯,似重生般有了大徹大悟的感慨。

作者沈既濟的政途也頗有坎坷,他於唐德宗時受到宰相楊炎賞識,建中元年授左拾遺、史館修撰。次年楊炎被貶賜死,他也被貶為處州司戶參軍。後復入朝,官至禮部員外郎。

沈既濟

通過對沈既濟政治背景的考察,不難發現沈既濟一生的宦海浮沉都與他作為楊炎黨人的身份密不可分,因此也誕生了「楊炎說」,即《枕中記》盧生的原型或許來源於楊炎。

近年來,學界對於盧生原型的討論頗為分歧,除「楊炎說」以外,還有「郭子儀說」、「元載說」等,亦有學者指出不必將盧生原型坐實為某一具體人物,也可視為一群人的映照。

唐人鄭遨曾作詩云:「浮名浮利濃於酒,醉得人心死不醒。」文字易懂,但大道不好懂;大道好懂,但不易行;大道易行,痴卻難放。

「人生如夢如朝露,應懷無為之心」,黃粱夢想說的正是這句話。無為是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做與不做並存,是出世的心態入世。

《黃粱夢》劇照

朱光潛於《談美》中寫到:「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可以做入世的事情」。淡泊榮辱之心固然可貴,但入世也不能以「無為」做藉口消極避世。

「唯因虛夢,尤需真活。彼夢會醒,此夢亦終有醒來之時。人生在世,要活得無愧於說:此生確曾活過。」

這句話出自芥川龍之介的《黃粱夢》,取材自沈既濟的《枕中記》,兩個故事情節相似,表達中心思想卻完全不同。在他的故事裡也蘊含著芥川自己對人生和現實的理性思考,呂翁一番話並未讓盧生改變,反而激起了他入世的熱情。

 芥川龍之介

人生短暫,遠看似一粒塵埃,但也並非全無意義,我活其中,便知世不可避,也無處可避。我們無法判斷兩種活法的是非對錯,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是每個人都應思考的問題。

黃粱夢呂仙祠是依據唐代沈既濟傳奇小說《枕中記》而建,明湯顯祖《臨川四夢》之一,始建於北宋初期,是華北地區影響較大的千年古觀。「黃粱美夢」成語故事和毛澤東詩詞「一枕黃粱再現」均出於此。

黃粱夢呂仙祠是國內唯一以夢為載體的文化景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為國際間的夢文化研究與交流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景區佔地面積14000平方米,現存為明清建築風格的建築群。祠院坐北朝南,大門向西。門外是高大的二龍戲珠琉璃照壁。

邯鄲黃粱夢景區

門額上題有"邯鄲古觀"四個大字。大門內八仙閣迎門而立,前院北房為丹房,上懸"神仙洞府"的匾額。丹房前的照壁上有"蓬萊仙境"四個草書大字,筆勢飛舞,蒼勁有力。

綠樹鬱蔥,碧波蕩漾,環境幽雅,歷代文人騷客多遊於此,宋王安石曾寫下"邯鄲四十餘年夢,相對黃粱欲熟時。萬事只如空鳥跡,怪君強記尚能追"的詩句。

邯鄲黃粱夢景區

進入中門便是主體建築的鐘離殿、呂祖殿、盧生殿。殿內均有塑像、石像,最具特色的是盧生石臥像,睡意朦朧,惟妙惟肖。盧生殿楹聯題道:「睡到二三更時凡功名皆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為古人」,極富人生哲理,道出了黃粱夢的核心。

為了解景區具體開放參觀情況,河青新聞網邯鄲頻道的記者電話諮詢了黃粱夢景區的工作人員。景區現階段正常對外開放,但自去年開始,黃粱夢景區中的文物正在維修,所以其中的三個主殿無法參觀,而這段時間的票價則半價出售,即每人15元。黃粱夢景區的開放時間為每天的上午9點至下午的5點,前往參觀的遊客可下載「樂享冀」APP,即可預約當天參觀時間。由於特殊時期,前往參觀的遊客須攜帶並出示身份證、健康碼、行程碼和預約碼等才能進入參觀。前往參觀的遊客,如有問題,也可撥打景區電話7163114進行詳細諮詢。

編輯 李琳、宋振儒 | 責編 何貴民 | 監製 李默涵

參考文獻:胡平《<枕中記>主角原型新探——兼論作者沈既濟的政治背景》

連永平、薛秋昌《芥川龍之介<黃梁夢>論——與唐傳奇小說<枕中記>比較》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有多少個成語和邯鄲有關?
    邯鄲是中國的成語之都,這可不是野雞名號,而是經過中國文聯官方認證的。歷史上有無數成語的誕生和邯鄲有關係,許多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邯鄲學步、負荊請罪、紙上談兵、驚弓之鳥、一言九鼎等等。據專家統計,幾千年積累下來,中國共有1萬餘條成語,與邯鄲相關的成語1584條,佔成語總量的1/6。這比唐山鋼鐵產量的佔比還恐怖。邯鄲為什麼產生這麼多成語?春秋末期,韓趙魏三家分晉,趙國選定邯鄲作為都城,邯鄲從此開啟了持續數百年的華北平原中心城市歷史。
  • 黃粱一夢是什麼夢?關於它的故事你知道嗎?
    願人識破早抽頭。從前事,盡都休。飄飄物外不淹留。管有分,繼吾儔。—— 金朝 · 王丹桂《悟黃粱》黃粱一夢,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一天,旅途中經過邯鄲,遇上大雨。在旅店避雨時,遇見了法術高明的道士呂翁,兩人相談甚歡。盧生自嘆貧困,言語中流露出悲傷愁悶之情。呂翁便拿出一個青瓷枕頭給他,告訴他,有了個這個枕頭什麼美夢都能成真。
  • 黃粱一夢和南柯一夢
    黃粱一夢和南柯一夢,這兩個成語表明,人在世間的榮辱得失不過是一場夢幻,點化世人不要太執著、沉迷於世間的榮華富貴。幾乎人人都做夢,但在人類文化中,無論古今中外,對夢的了解,始終是一個謎。中國古代非常重視夢,遠在商朝就有佔夢官專門為宮廷與貴族來解釋夢,並認為夢境會反映出吉兇禍福。
  • 「黃粱一夢」中的「黃粱」指的是什麼?很多人都理解錯了!
    01 大閘蟹你一定聽說過,尤其是陽澄湖大閘蟹更是久負盛名 從前,捕蟹的小哥哥都是用竹子編一個柵欄,只要有豐盈河水的地方就放一個柵欄,每到夜黑風高的時候,捕蟹人就在柵欄旁放一處明燈,可憐的蟹只要見到光就爬上了柵欄,然後一不小心就變成了大家的美餐,柵欄就是閘的意思,閘蟹之名由此而來,但是也只有個頭大的蟹也才叫大閘蟹。
  • 千年古城,女媧文化,你對邯鄲了解多少?
    邯鄲,河北省省轄市,位於河北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西依太行山脈,東連華北平原,北連邢臺、南毗安陽,素稱河北省的南大門。邯鄲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之一,8000年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
  • 在成語「黃粱一夢」中,「黃粱」指的是什麼?多數人都理解錯了
    成語大多都由四個字組成,是古人留下了智慧結晶,每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並不是隨隨便便而得來。經歷過大起大落之人,經常會用「黃粱一夢」來嘲笑自己,榮華富貴如同一場夢,當從夢中醒來,才會看透一些事情,就如同過眼雲煙。該成語中的「黃粱」,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 慈禧行宮三兩地,邯鄲黃粱一夢遊
    說到黃粱夢,我們邯鄲人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黃粱一夢」這個故事,秀才盧生進京趕考路遇道士呂翁,呂翁贈其一枕使其安睡,盧生夢見自己金榜題名,妻兒恩愛,子孫繞膝,可醒來卻發現只是大夢一場。但是你知道嗎,呂仙祠除了黍香繞梁,黃粱大夢的故事,它還曾是慈禧太后西狩迴鑾的行宮。
  • 「富貴榮華終幻因,黃粱一夢了終身」——黃粱夢呂仙祠
    黃粱夢呂仙祠《題盧生廟》"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裡人。"黃粱夢呂仙祠位於邯鄲縣黃粱夢村,始建於宋,明清曾進行重修和擴建。現在的呂仙祠是一組明清建築群。東、西、北面牆壁上繪有壁畫,描繪了盧生「富貴榮華終幻因,黃粱一夢了終身」的故事。殿前迴廊有明、清時期的碑碣。呂仙祠內匾額頗多,大都殘壞不清,有一些還依稀可辨,如金代元好問為呂仙祠題詩曰「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裡人」。
  • 邯鄲的走路有多美?值得河南人來學習?書寫邯鄲成語故事之——邯鄲...
    二、故事 「壽陵餘子之學行於邯鄲,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三、講故事 先說「壽陵」是哪裡?
  • 邯鄲方特開業在即,吃喝玩樂讓我們嗨起來!!!
    邯鄲方特8.1號盛大開業,讓小謹哥帶領你們嗨起來。邯鄲· 中國成語文化博覽園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佔地面積約1000畝,規模可想而知。建成後將輻射大片區域,從而帶動我大邯鄲旅遊相關事業的發展。其坐標位於邯鄲市漳河生態科技園區。緊鄰G4京港澳高速鄴城高速口。
  • 臨川四夢皆入戲,再道邯鄲黃粱一夢!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常說,湯顯祖有「臨川四夢」,即他的四部代表作品:《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      後兩夢,《南柯》與《邯鄲》,乃夢世也,亦為人所悟。    「四夢」皆以夢境寫人生,以虛幻寫現實,將批評與理想訴諸筆端,四百多年過去,至今仍有震撼凡俗的衝擊力!
  • BUG一樣的存在,讓神仙和凡人都忌憚的黃粱一夢,有何強大之處?
    就像我們今天在超市買的麵包,或者是農村人以前烙的大餅一樣,在烙好的麵餅上面再抹上一層乾麵粉,就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不會變質壞掉。正是因為黃糕也具有長久保存的特性,才讓它成為了古人遠途出行的必備乾糧,就比如進京趕考或者奉命去外地傳達命令等。這並不是我瞎說,黃粱一夢還真和一個書生有關係。這個故事出自唐朝沈既濟的《枕中記》中。
  • 黃粱一夢新傳
    這是一部經過導演的不斷修改完善的微電影,飽含著導演的汗水與辛勤付出以下是本視頻導演楊洋的感想:第一次構思一個故事
  • 邯鄲好故事巡講開始了!
    邯鄲好故事巡講開始了! 讓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深植基層邯鄲好故事百場宣講活動巡講啟動
  • 黃盈新國劇《黃粱一夢》本周重啟
    後來,我們就常用『黃粱一夢』來比喻虛幻不能實現的夢想。也喻榮華富貴或者其他美好的事物如夢一般,短促而虛幻,轉眼成空。《黃粱一夢》劇照 今天再看這個故事,真猶如一部『浸沒式』戲劇,枕頭是門票,夢就是入口。其實,有時候看戲也是這樣。
  • 你是我黃粱一夢,寫不完的溫柔
    你是我黃粱一夢,寫不完的溫柔,守護一個人,戀上一個人,廝守一個人,永愛一個人,我想那個人就是你。在許久的時光裡,從不曾遇見溫柔,也沒有遇見適合,當慢慢習慣了孤獨的時候,卻有一個人突然出現在我的生命裡,那就是你,陪伴和懂得,讓我一直深愛你。1千軍萬馬未亂我半分心跳,最後竟敗給你淺淺一笑。
  • 辰時: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
    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北宋)黃庭堅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蔬食菜羹吾亦飽,逍遙堂下葉辭枝。北宋詩人黃庭堅曾到清都觀遊玩,在這裡吃過早餐後,有所感觸,便寫下了這首《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
  • 文化之旅:成語故事說邯鄲
    邯鄲,位於河北省南端,國家歷史名城,又被稱為「成語之城」。據考證,與邯鄲有關的成語典故,就有1500多條,因而邯鄲的歷史氣息與文化底蘊都非常深厚。邯鄲,戰國時代,趙國的都城,完璧歸趙、圍魏救趙的事就出自此地。圍魏救趙公元前354年,魏國進攻趙國,魏國龐涓指揮大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第二年,趙國向齊國求援,齊王任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領軍隊前往救援。
  • 一個關於酒的歷史故事,邯鄲人無端遭遇禍殃
    古都邯鄲的釀酒技術和酒文化歷史悠久,釀出的酒水醇厚濃香,「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也離不開酒文化的薰陶。邯鄲歷史上有一次因為「酒」卻遭遇了無端的災禍,卻很少有人知道。它就是「魯酒薄邯鄲圍」。此典故出自《莊子·胠篋》:「魯酒薄而邯鄲圍。」對於這個典故有兩種解釋,第一種是當時魯、趙兩國爭相向楚王獻酒。
  • 辰時: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
    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北宋)黃庭堅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蔬食菜羹吾亦飽,逍遙堂下葉辭枝。北宋詩人黃庭堅曾到清都觀遊玩,在這裡吃過早餐後,有所感觸,便寫下了這首《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