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川四夢皆入戲,再道邯鄲黃粱一夢!

2021-02-19 中國粵劇網

點擊上方「中國粵劇網」藍色字可加關注



     常說,湯顯祖有「臨川四夢」,即他的四部代表作品:《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皆堪稱是中國的戲劇寶典。
     臨川四夢,一夢「鬼也」,一夢「俠也」,一夢「佛也」,一夢「仙也」。
     前兩夢,《牡丹》與《紫釵》,乃夢情也,最為人所動。
     後兩夢,《南柯》與《邯鄲》,乃夢世也,亦為人所悟。
   「四夢」皆以夢境寫人生,以虛幻寫現實,將批評與理想訴諸筆端,四百多年過去,至今仍有震撼凡俗的衝擊力!





粵劇戲寶  

    「霧月夜抱泣落紅,險些破碎了燈釵夢……」
      對於廣東的粵劇迷來說,最熟悉的湯顯祖作品莫過於《牡丹亭》與《紫釵記》。
     而劇中兩段折子戲《牡丹亭驚夢》之《幽媾》和《紫釵記》之《劍合釵圓》,更是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粵劇戲寶,只要鑼鼓聲一響起,定能張口就來。
     香港著名粵劇劇作家唐滌生將湯顯祖著作《牡丹亭》與《紫釵記》改編成粵劇《牡丹亭驚夢》與《紫釵記》。分別在1956年與1957年由粵劇團「仙鳳鳴」在香港首演,隨即譽滿香江,紅遍省港澳。
     屈指一算,這兩部粵劇作品自首演之日起,都經已上演近六十載,而湯翁的經典之作也由此植根南國,傳唱至今。




崑曲瑰寶 

     「崑腔巍然曲宗,牡丹豔冠群芳,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從明朝到今天,《牡丹亭》幾乎成為崑曲之代名詞。但在年輕一代的印象中,曲藝是陽春白雪般的存在,還沒開始接觸便將崑曲關在了大門之外。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2004年白先勇策劃青春版《牡丹亭》,全劇精簡為二十九出,舞臺美術設計充分凸顯戲曲的美學精神,作曲極富新意。
     在2008年12月,上海崑劇院更是重拳推出「臨川四夢」系列傳奇,採用音樂清唱劇形式,崑曲與現代音樂水乳交融,提升了崑曲的表現空間。

贛劇明珠

   「兩顆『明珠』(贛劇、《臨川四夢》)的結合,或許有著非凡意義。」
     早在2010年,為了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藝,南昌大學贛劇研究中心就創作了新編贛劇《臨川四夢》。
      根據內容的不同,四夢以不同的風格呈現出來。
      而將四個不同內容、獨立成篇的作品,濃縮成折戲一次性地呈現,既能較為準確地展現了四夢不同的內涵,又讓整臺演出色彩繽紛,增強了觀賞價值。
     新編贛劇《臨川四夢》採用贛腔演繹,一方面凸顯了贛劇的曲牌特色,而另一方面使其更為通俗活潑,朗朗上日,將典雅簡貴的高雅藝術轉換成通俗熱鬧的藝術典範,為高雅藝術的通俗化探出了新路。







詞劇新秀

      百年難得一見的湯顯祖「話劇作品」——湯顯祖的作品常見於戲曲領域,在不同的地方被不同的劇種演繹著,有崑曲、粵劇、贛劇、豫劇、黃梅戲等形式,但在話劇的演繹上則少之又少。
     話劇《邯鄲記》創作於2016年,是為紀念「湯顯祖·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的特殊時機而演出的名著劇目。
     導演王筱頔將此次創排《邯鄲記》稱之為是「一次相對成功的探索性演出」,並將《邯鄲記》稱之為「詞劇」,除了因保留劇本中的原詞而得名外,更是恰好與莎士比亞的「詩劇」對應而生。
     廣話版《邯鄲記》中,最與眾不同的探索,就是拋開了傳統認為的湯顯祖「抨擊官場」之說,用「清遠道人」(湯顯祖的號)替代了原來的「呂洞賓」來渡化「盧生」,充滿了「人生自渡」的哲學詩意。
     賦予經典《邯鄲記》以全新的美學形式,相信觀眾們更能理解中國名著在今日所給予我們的深刻內涵。
     如果你未看過原著,不必慌,直接來觀賞一下廣話版的《邯鄲記》!
 

 

話劇《邯鄲記》演出詳請

演出時間:2019年4月30日-5月5日 每晚19:45
演出地點:廣州話劇藝術中心 十三號劇院
(廣州市天河區沙河頂新二街13號,廣州話劇藝術中心內)
諮詢電話:020-87262551
購票連結:http://gzhjyyzx.maitix.com/m/#/


微信購票二維碼

相關焦點

  • @邯鄲人,黃粱一夢的故事,你了解多少?
    在邯鄲地區還建立了黃粱夢呂仙祠那麼,「黃粱夢」這個家喻戶曉的典故,究竟是怎麼來的呢?黃粱夢是依託唐人沈既濟的小說《枕中記》的故事而建的,敘唐玄宗開元年間道士呂翁在邯鄲道上旅行,於客舍中見盧生因功名不遂而失意長嘆,就給他一個瓷枕。這時,客舍主人正在蒸黃粱做飯。
  • 《臨川四夢》赴京巡演即將開啟!
    為何《臨川四夢》打破了這種傳統?上海崑劇團團長谷好好認為,《臨川四夢》的成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今年恰逢湯顯著逝世400周年,紀念這位先賢無疑成為業界的最大考題,《臨川四夢》的適時上演交上了最切合時機的答卷。其次,經過多年來《牡丹亭》的孕育,已經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觀眾對於崑曲有所了解。但是《牡丹亭》只是四夢之一,《臨川四夢》的全貌少有人能說得清。
  • 「富貴榮華終幻因,黃粱一夢了終身」——黃粱夢呂仙祠
    黃粱夢呂仙祠《題盧生廟》"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裡人。"黃粱夢呂仙祠位於邯鄲縣黃粱夢村,始建於宋,明清曾進行重修和擴建。現在的呂仙祠是一組明清建築群。黃粱夢呂仙祠景區位於邯鄲市北部10公裡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北方規模最大和保存狀況最好的道教宮觀之一。呂仙祠坐北朝南,佔地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餘平方米。由鑲嵌石刻「蓬萊仙境」照壁、丹房、八卦亭、午朝門、鐘鼓樓、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等構成主體中軸線。後院中軸線上座落著鍾離殿,呂祖殿和盧生殿,是黃粱夢的主體部分。鍾離殿也叫前殿,面闊進深各三間。
  • 湯顯祖大師的《臨川四夢》盛夏開演!
    「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牡丹亭》又名《還魂記》,為傳奇劇本,中國古典名著,由明代戲曲作家湯顯祖作。該劇文詞優美典雅,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為崑曲代表作之一,是舞臺常演劇目。《邯鄲夢》為四夢中最後一夢,寫於1601年,是年湯顯祖52歲。它藉助《枕中記》黃梁一夢的故事,再現明代官場,對超脫生死困擾的途徑再次做了一番探討,是一部於思想性、藝術性、哲理性為一體的劇作,價值不容忽視。
  • 演出海報|孟京輝把湯顯祖的《臨川四夢》排成了話劇
    孟京輝第一次從中國古典名著入手,創作的話劇《臨川四夢》好不好看?宋陽與上海大地之歌室內交響樂團要演奏三個小時的莫扎特?女Rocker娃娃是否會再唱《飄洋過海來看你》?這些演出不能錯過。孟京輝導演話劇《臨川四夢》演出時間:2016年12月23日——2017年1月8日 19:30演出地點:中國國家話劇院劇場一向以實驗先鋒著稱的孟京輝,將導演一部改編自湯顯祖作品的話劇《臨川四夢》,這也是孟京輝第一次從中國古典名著入手進行的一次創作。
  • 湯顯祖——「臨川四夢」皆入戲,傲骨一生也含情
    明·湯顯祖創作的《牡丹亭》、《紫釵記》、《南柯記》、《邯鄲記》(合稱為「臨川四夢」)等戲劇享譽世界,時至今日仍被傳唱,有「東方的莎士比亞」之美譽
  • 朱 虹:湯顯祖與「臨川四夢」
    《紫釵記》劇照《牡丹亭》是青年時期熱烈純粹的愛情之夢。在「臨川四夢」中,湯顯祖最為看重,社會影響力最大,文學水平最高的是《牡丹亭》。「一生四夢,得意處惟在牡丹」。淳于棼醒來,方知之前發生的事情皆為夢境。淳于棼驚覺四大皆空,立地成佛。《邯鄲記》是湯顯祖人生中完成的最後一部戲劇作品。窮困潦倒的盧生在邯鄲的一個小客店遇到來世間超度凡人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盧生抱怨自己命運不濟,呂洞賓則給他一個瓷枕入夢。盧生在夢中經歷了一連串宦海風波和五十年人情世故、人我是非。一夢醒來,店中的黃粱米飯尚未蒸熟。應當說,正是因為湯顯祖的稀世才華和特殊經歷,才讓「臨川四夢」得以驚豔問世。
  • 戲訊 | 第六屆湖南藝術節9月啟幕;崑曲《臨川四夢》折服臺灣觀眾
    上海崑劇團2018年開春在臺北上演明代戲劇大師湯顯祖代表作《臨川四夢》,以其典雅優美、細膩婉轉再次折服臺灣觀眾。《臨川四夢》是湯顯祖凝聚畢生心血創作的《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牡丹亭》的合稱。「四部作品一氣呵成在臺演出是首次,更是盛會,反響非常好。演到《牡丹亭》時全場爆滿,看表演的既有八十多歲的老人,也有十幾歲的中學生。」
  • 先鋒與傳統有機融合,今晚看崑曲新銳們的《臨川四夢·湯顯祖》!
    然而,《臨川四夢·湯顯祖》卻是一部極具開拓性又承載著極大信息量的特殊劇目,從12年前的首演版本到今晚即將與觀眾見面的實驗劇場版,它所承載的信息量已經大到難以用一行字的標題來對這場演出進行概括。以當時的視角來看,《臨川四夢·湯顯祖》的創作演出,是一次大膽又「大步」的「跨界」。自此之後,這樣的「跨界」合作,成為崑劇院在堅持傳統、有序傳承基礎上較為常見的一種創作方式。
  • 精品力薦 | 上海崑劇團攜全本《臨川四夢》再現「百戲之祖」風韻!
    《臨川四夢》,可以說是崑劇人終其一生的夢。
  • 解讀湯顯祖400年前做的四個夢
    湯顯祖與名劇《臨川四夢》 臨川四夢,又稱玉茗堂四夢。臨川文學的經典名作,指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紫釵記》《邯鄲記》《南柯夢》四劇的合稱。 湯顯祖是臨川人,「臨川」遂為先生的別號,而「四夢」則是其《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劇的合稱。或許「四劇」皆有夢境,才有「臨川四夢」之說,或許「四劇」本身就是其畢生心血凝聚成的人生之夢。
  • 湯顯祖和他的臨川四夢:妙筆寫盡變幻夢境,真情演繹紛繁人生
    其中《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是他的代表作。由於湯顯祖祖籍江西臨川,所以他的這四部著名的戲曲作品被合稱為「臨川四夢」。一:曉窗圓夢的《紫釵記》。元宵之夜,唐朝詩人李益和淪落風塵的貴族女子霍小玉一見鍾情,並以紫釵為信物,喜結良緣。不久李益高中狀元,卻因拒絕招婿而得罪了佞臣盧太尉。盧太尉將李益發配至西北,又將李益寫給霍小玉的家書變成休書。
  • 南京周 7.29-以湯翁之名,遇見《邯鄲夢》
    ——《望報恩寺塔燈》湯顯祖1616年7月29日戲曲大師湯顯祖逝世留下了膾炙人口的「臨川四夢」2016年7月29日一群人追尋湯翁的足跡開啟一場創新的崑曲演出一次跨越四百年的對話他們將帶著湯翁去倫敦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 你從未見過的話劇版《邯鄲記》!
    臨川四夢,一夢「鬼也」,一夢「俠也」,一夢「佛也」,一夢「仙也」。前二夢,《牡丹》與《紫釵》,乃夢情也,最為人所動。
  • 別告訴我你不知道玉茗堂四夢是什麼!
    位於江西臨川沙井巷後的玉茗堂,實際上只是整個庭院的一部分,院內還包括「省蘭堂」、「寒光堂」、「清遠樓」、「芙蓉館」、「四夢臺」等,佔地共1000多平方。看到「江西臨川」「四夢臺」這些字眼,你是不是想到了他筆下的經典之作《臨川四夢》?
  • 黃粱一夢是什麼夢?關於它的故事你知道嗎?
    一天,旅途中經過邯鄲,遇上大雨。在旅店避雨時,遇見了法術高明的道士呂翁,兩人相談甚歡。盧生自嘆貧困,言語中流露出悲傷愁悶之情。呂翁便拿出一個青瓷枕頭給他,告訴他,有了個這個枕頭什麼美夢都能成真。如今落得如此地步,還不如穿著粗布衣服、騎青色的小馬,行走在邯鄲的路上!」於是拿刀抹脖子自殺。他的妻子立即搶救,這才保住了一條性命。受他牽連的人全部死了,只有盧生因宦官求情保住了性命,免了死罪,被流放到外地。幾年以後,皇帝知道他是冤枉的,又恢復了他的宰相職位,冊封為燕國公,恩寵依舊。
  • 臨川四夢之首《紫釵記》:我們為什麼不能和湯翁一起做個夢呢?
    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出生於明朝末年,祖籍江西臨川的湯顯祖,他的成就堪與同時代的莎士比亞齊名,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他的一生充滿坎坷曲折,懷揣仕途夢想的他,於23歲、25歲兩次赴京應試,皆遭落榜。
  • 辰時: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
    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北宋)黃庭堅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蔬食菜羹吾亦飽,逍遙堂下葉辭枝。北宋詩人黃庭堅曾到清都觀遊玩,在這裡吃過早餐後,有所感觸,便寫下了這首《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
  • 貪夢好, 茫然忘了邯鄲道.
    貪夢好,茫然忘了邯鄲道。注釋:柔藍:柔和的藍色,多形容水。縈:縈繞。《廣韻》:縈,繞也。窈窕:幽深的樣子。欹眠:斜著身子睡覺。邯鄲道:比喻求取功名之道路,亦指仕途。譯文:峰巒疊嶂,環抱著小橋流水;河水青碧,縈繞著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幾間茅舍靜立其中。和煦的春風時時吹拂,使得房屋清潔,纖塵皆無。
  • 辰時: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
    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北宋)黃庭堅心遊魏闕魚千裡,夢覺邯鄲黍一炊。蔬食菜羹吾亦飽,逍遙堂下葉辭枝。北宋詩人黃庭堅曾到清都觀遊玩,在這裡吃過早餐後,有所感觸,便寫下了這首《十月十五早飯清都觀逍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