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電影院停擺,網大(以前俗稱的網絡大電影)成為觀影重要片源。
五一原本是大檔期,但今年影院缺席,於是網大佔領了檔期。
網飛放出了一批片單,《此生漫漫》、《危險的謊言》、《校園情聖》、《因愛富有》等等。
雖然中國大陸地區看不了網飛,但民間字幕組非常勤奮,很快就搬運新貨過來。
網飛出品的電影,近年已成電影市場重要供貨商,不僅可以去「歐洲三大」競賽,且頻頻登上奧斯卡等主流殿堂,網飛電影把網大的標準提升了不少。
在中國,2014年愛奇藝首次提出網大概念(區別於微電影)。2019年10月,電影行業正式將網大更名為「網絡電影」,以此為主要通過網際網路發行的電影的統一稱謂。
國內最初有網大時,往往因土窮糙出圈,是小成本、山寨、爛片的代名詞。
現在情況好些了嗎?好是好些了,但良莠不齊仍是行業形態,離精品化還有很大距離。
不過網飛的原創內容也並非都是佳作,它們也有很多流水線一般產出的用於填充片庫的爛片。
但網飛財大氣粗,一年用於拍攝自製內容的預算比中國全年票房總額還多很多,也能請到名導和大腕,出精品的機率自然高些。
從出品方來看,網絡電影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由或大或小的電影公司出品,投放到視頻平臺發行;另一種是視頻平臺投資自製,在自家平臺發行,例如騰訊視頻有企鵝影業、愛奇藝有愛奇藝影業、優酷有阿里影業等等。
當然,出品方往往不止一家,重點在誰家領投。
從國內「線上五一檔」來看——
4月28日,企鵝影視出品的《山海之機巧蒜泥》在騰訊視頻獨播,豆瓣還沒出分,但短評裡罵聲一片。
4月28日,愛奇藝文學參與出品的《狼鷹》在愛奇藝獨播,豆瓣還沒出分,目前有5篇影評,都是罵的。
4月30日,小電影公司出品的《降龍大師之捉妖榜》在愛奇藝獨播,男主彭禺厶有「網絡電影一哥」之稱。豆瓣還沒出分,但短評裡罵聲居多。
4月30日,小電影公司出品的《民間奇異志》在優酷獨播,豆瓣尚未出分,但短評裡有不少好評。演員陣容裡又有彭禺厶。
5月1日,小電影公司出品的《寫給往昔的未來》在優酷獨家上線。豆瓣尚未出分,
5月1日,企鵝影視CEO孫忠懷擔任總策劃的《倩女幽魂:人間情》在騰訊視頻獨播,宣傳重點是由1987版《倩女幽魂》授權並由原編劇阮繼志親自操刀,號稱要「打造網絡電影行業標杆」,但從目前豆瓣評分5.1來看,網友似乎並不買帳。
5月2日,小電影公司出品的《永生之戰》在騰訊視頻獨播,這片子未被豆瓣收錄。
豆瓣出分緩慢,一定程度反映影片的水花有限,與這些國產網絡電影的主創人員名氣不大有關,也與影片質量沒有引發口碑傳播有關。
以上案例只有《倩女幽魂:人間情》一部片子有豆瓣評分,參與評價人數目前超過5600人,當然很大原因是《倩女幽魂》的大IP效應帶動關注度,另外就是宣發,騰訊巨有錢,渠道也多,對重要項目素來捨得動用資源。
在電影市場,宣發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有的電影宣發費用甚至達到總投資的一半。
張國榮王祖賢都憑《倩女幽魂》留下了永不磨滅的經典角色,所以新版男女主也是重點關注對象,飾演寧採臣的是1996年的陳星旭,主演的古裝劇《東宮》幫他圈了很多粉,微博粉絲700多萬,也算是流量小生了;飾演聶小倩的是1999年的李凱馨,雖然我之前沒聽說過她,但她微博粉絲有860多萬呢。
我今天重點要說的是另一部網絡電影,《解憂理髮店》。
4月29日在愛奇藝獨播。
它也還沒有豆瓣評分——意味看的人還不多,它的主創也都知名度不高——意味缺少帶流量的人,但它的出品方西影集團是大公司——西影集團是中國六大電影集團之一。
另外吸引我,或者說震撼我的一點是,它的拍攝周期極短,僅僅15天。
影片於2019年9月13日開機。
2019年9月27日就說殺青了。
再到2020年4月29日上線,周期僅半年,其中也許還包含了疫情的影響,在我的理解裡是飛速了。
以前看過報導,好萊塢影片平均製作周期871天。其中前期製作平均花費146天,拍攝階段106天,後期製作301天。而從片方發布投拍消息到正式進入前期製作環節,期間包括創意策劃和劇本創作,這段時間要長達300多天。
國內的話,好像沒看到專門的報告分析,但一部院線電影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時間周期應該是常見現象。
《解憂理髮店》,這名字很容易聯繫起日本IP《解憂雜貨店》。
而它的劇情簡介「在城牆根下一個不起眼的街巷中,有一家解憂理髮店,來這裡理髮的客人可以隨意吐露心聲,老闆阿權都會耐心地聽每一位顧客講述他們的故事」,又很容易讓人聯想起另一個日本IP《深夜食堂》。
而這樣的聯想,則很容易讓人武斷認為它山寨、碰瓷、融梗。
影片裡故事發生時間比現實超前,是2020年夏天。還有一個時間背景是,一場本世紀最大的流星雨即將到來。
男主人公阿權是個孤兒,獨自經營著一家理髮店,名叫「解憂理髮店」。
店的廣告語是「只剪頭髮,不剪夢想」,店裡掛著「何以解憂」的書法匾額,裝潢和物件也是復古風。
看來阿權是個文藝青年。
這個文藝青年很窮,被房東催要租金,房東還要收回鋪子。
這個文藝青年理髮有個特色,是讓客人背對著鏡子理髮,還說這意味著一種信任,理髮過程中暢意聊天,聊完天轉過來,將會在鏡子裡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
理髮的顧客主要選取了四種類型,坐了二十年牢鍾情於文藝電影的男子、得了一種病導致舞蹈夢碎的女孩、大病一場後生無可戀的大爺、迫於生計面臨樂隊解散的搖滾主唱。
男主的解憂,其實就是說教,而且說教迅速見奇效。
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是矯情。
男主的人設矯情。
幻想情節很矯情。
流星雨很矯情。
人物的對話充斥著文藝腔——
「過去的那個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所有的光亮都在地上,而天上卻漆黑一片。」
「其實星星一直都在我們的心裡,只要你想,它隨時都在。」
「流星雨它奮不顧身地燃燒自己,經過地球,其實就是為了能夠讓你看到它的存在。」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我叫葉蓁蓁。」
「悲傷的人,其實也沒有比別人更難過的事情,開心的人呢,其實也很簡單,就是普普通通的。」
但,治癒,本身就是一件很矯情的事吧。
影片在西安拍攝,英文片名就叫《Xi』an Blues》。
影片裡有西安的夜景、有西安的城牆、有西安的酒吧、有西安市民吃早餐,但西安的氣質有何獨特之處並沒拍出來,西安氣質和影片內涵的連接也不是很明晰。
不過在電影裡討論電影,這個橋段讓人記憶深刻,內容也頗有針砭時弊的諷刺性。
你看看現在的這些個電影,什麼亂七八糟的,那還叫電影嗎,我看頂多就算是連環畫。不是這個英雄就是那個怪獸的,男人陰腔怪調,女人陰陽怪氣的。過去,看完一部電影能琢磨好幾天,現在呢,這鋪天蓋地的東西,讓你什麼都記不住了。
你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想要靜下心來看一部電影,有多難嗎,他們要避開各種騷擾電話,鋪天蓋地的廣告,各種亂喊亂叫的小視頻,還得祈禱電影院裡沒有一個哇哇亂叫的小寶寶。這是一個浮躁的時代,每個人出門只帶手機不帶腦子。
隨著視頻平臺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且付費意願提高,再加上5G時代的助力,網絡電影的市場前景是很壯美的,就怕自身質量拖了後腿。
總之,作為一部大廠出品、小成本、15天就拍完、卡司不出名的網絡電影,《解憂理髮店》很平庸。
國產網絡大電影,在這個五一檔,可能很難帶來驚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