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沒有不後悔的選擇,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2020-12-22 左鬱

那一年,他失業被迫回家務農,遭受了人生的第一次失落,難過卻還要討好讓自己失業的人。

那一年,他失業在家,故意拼命工作折騰自己,不曾想卻遇見了一位好姑娘,她熱情、善良,讓他疲倦的心得到安慰。

那一年,他擁有了愛情,事業也有了新轉機,不僅回到了城裡,工作也更上一層樓,成了記者,正是得意時,又有老同學前來表白,被城裡繁華迷了眼的他,與女友分了手,高興地接受了同學的表白。

但人生的意外總是突如其來,他正高興事業愛情雙豐收時,被人檢舉工作走後門,遣送回鄉,新戀情也遭受現實的迎頭一棍,分了手,回到家,昔日戀人已嫁為他人婦,痛苦遺憾後悔也已來不及。

他擁有過,也失去過,他就是高加林,路遙小說《人生》中的男主人公。

《人生》是路遙創作的中篇小說,曾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路遙以高加林回到農村,重回城裡,又再次回到農村的經歷,講述了人面對選擇時,不知道它對自己的一生有何影響,懂得時,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什麼。

人生這條路,當你身處選擇岔路口時,你不知道如何選擇,等你再次回望過去,你才發現,漫漫人生路,關鍵的只有幾步,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走好選好。

我們都是在後來才明白錯過了什麼,高加林也是在經過人生的起伏後,才明白自己錯過了什麼。

擁有時不知珍惜,失去時才後悔莫及

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擁有的,羨慕著別人,得到之後還想要擁有更多,不知道滿足、珍惜,貪心又把一切想像得過於美好。

《人生》中的高加林便是一個經典的例子,他希望通過教師一職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民辦教師被三星替代之後,他人生的所有計劃都被打亂了,無法通過考試轉為正式的國家教師,也無法擺脫農民這個身份。

父親高玉德不僅不能為他出氣,反而勸慰高加林:人活低了,就要按低的來哩。

但對於沒有太多生活經驗的少年人而言,年輕是他們的資本,他們不信命,也不願意就此認命。高加林內心遭受了極大的打擊,若想緩解心裡的苦,那只能用身體的痛轉移注意力。他拼命鋤地,手上磨出了泡,泡擰破了出了血,依舊不願停止勞作。

當一個人的心裡苦到極致,身體的痛也無法轉移時,一段甜蜜的愛情,往往可以讓人忘記工作上的失意。

劉巧珍的出現成了高加林治癒內心的良藥,戀愛的幸福可以讓他忽略心底的失落。他雖然依舊看不起農村人不講衛生、思想落後,但開始試著接受農村的生活,白天下地勞作,晚上與巧珍約會,他享受著當下的安穩,內心深處依舊想要逃離農村。

人只有心甘情願接受現狀,才能真正的妥協,否則,即便假裝對現實妥協,遇到改變的機會,還是會不計代價的抓住。

高加林叔叔回來後,高加林終於等到了再次回城的機會,無論是什麼原因,會丟棄什麼,他都不在乎,他最想要的就是回城裡,證明給所有人看,他並不別人差。

工作上,他由老師變為記者,有採訪便跑到最前面,寫了多篇稿子後,他成了縣裡的名人。愛情上,他拋棄了劉巧珍,與城裡的高亞萍在一起,他認為生活在農村的劉巧珍,見識少,不識字,沒有共同語言,而高亞萍卻不同,他們可以聊詩詞歌賦,追求羅曼蒂克式的愛情。

從農村再次回到城市,高加林太過著急與過去斷開,沒有建立好自己事業的基礎,盲目追求前方未知的幸福,眼前的一切讓他迷失了雙眼,高調秀恩愛,恨不得讓每個人都知道他的幸福。

但生活往往會在你最得意時,給你潑一盆冷水,讓你認清現實的殘酷,也讓你知道自己的真實狀況。

於是,高加林以為自己愛情事業雙豐收,前途一片光明時,卻突然被遣送回鄉,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愛情。

此時,高加林才真的徹悟,明白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他再次想起巧珍的好,但一切都無法挽回。

在這樣的得與失之間,高加林才明白生活的真諦,生活會讓美夢變為現實,也會讓現實成夢,令你可望卻不可得。

人往高處走,渴望改變自己是一種人生追求

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優先排序,但就男女而言,男人多是事業優於愛情,女人多是愛情優於事業。高加林希望通過事業改變人生,而劉巧珍則渴望通過愛情改變生活。

高加林出身農村,在城裡當過教師再回到農村時,他對農村的生活不適應,賣饅頭開不了口,更怕被熟人瞧不起,他嚮往城市的生活,急於擺脫過去,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劉巧珍雖也是農村姑娘,但她漂亮,家庭條件好,有著豐富的內心世界,卻因生在農村,父親劉立本沒有供她上學,她才希望能和有趣且有文化的人在一起。

羨慕他人的生活,渴望生活能上一個階梯,嚮往未知的美好,這是人類的一種天性,只不過有人由低處走向高處,便再難接受低處的一切,有人卻能從高處走向低處,珍惜生活的美好。

高加林是劉巧珍期待的人,但因高加林在城裡當教師,她才隱藏自己的心思,當高加林重新回到農村時,她便發現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她主動接近加林,幫他賣饅頭,主動表白,努力抓住機會。

果然,懂得主動出手的劉巧珍美夢成真了,她和高加林在一起了,把以前只敢想像的夢變成了現實。

但生活沒有那麼容易讓人如願以償,它總是給人驚喜,讓人夢想成真,又把美好打碎給人看。

高加林成了巧珍的一場短暫的美夢,他回到城裡,巧珍的夢也就結束了,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失去高加林後,劉巧珍也消沉、頹廢過,但很快就振作起來,決定抓住眼前的幸福,那個人就是馬栓,他雖然沒有文化,但是幹活的一把好手,與他在一起也會幸福。

畢竟,我們也不能沉迷於過去的一切,總把現在與過去相比,聰明的人都懂得,人要往前看,抓住現有的生活才是王道。

劉巧珍懂得這個道理,她雖然想要擁有不一樣的生活,但已無法和現有的文化人在一起,不如抓住能擁有的人,即使不能立刻忘掉對方,但卻能避免什麼都得不到。

做出這樣選擇的劉巧珍是聰明又果斷的,她能夠快速做出對自己當下有利的選擇,但高加林不是。

最初回到農村,他不願接受現實,逃避,只有外界環境逼迫他走時,他才有所行動,回到城裡後,一切好了,但他又開始驕傲得意,沒有把農村艱苦失意的生活當成教訓,工作取得小成績後,便又高調戀愛,正因如此,最後他什麼也沒得到。

無論是劉巧珍還是高加林,他們想要往高處走,和更好的人在一起,這種人生追求並沒有錯,錯就錯在時機不對,他們的愛情要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他們本身又沒有改變現實的能力。

高加林若是早懂得這些,那麼他回到城裡當記者,未必會落得這樣的結局。

人可以有高追求,但應立足於現實生活

我們都想要好的生活,好的愛人,但好的生活可以靠努力得到,但愛情卻無法靠努力得到,當你得不到時,除了放手也別無他選。

劉巧珍對待高加林便是如此,當他有機會去城裡,她讓高加林去,但她的心裡一直是忐忑的,當高加林吞吞吐吐的說:「我可能要調到幾千裡以外的地方工作,咱們……」

話沒說完,巧珍便懂他的意思,果斷的接受了對方的分手,沒做任何糾纏。

劉巧珍美夢的破碎是無能為力之事,她無法憑一人之力改變兩個人的結局,而高加林美夢的破碎卻是自己毀掉的。

回到城裡一段時間後,德順老漢再次見到高加林,一眼看透了高加林,並對他說:「你是咱土裡長出來的一顆苗,你的根應該扎在咱的土裡,根上一點土也沒有了,輕飄飄的,不知你上天呀還是入地呀!」

老漢的一片好心,過來人的經驗之談,高加林並不領情,他認為每個人的活法不一樣,他們的經驗之談不適合自己,但當他跌了跟頭後,才明白浮得高跌得重的道理。

但生活中又有幾個人能不摔倒,便接受過來人的經驗?

很少。每個不曾經歷過困難坎坷的人,你讓他們接受別人的建議,他們不會相信,只會認為這是他們想要的幸福人生,不是自己想要的。

只有我們走過彎路,證明他們說的話是對的,才會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

《人生》的結尾,路遙並沒有寫高加林再次回到農村後的生活,但跌過跟頭的高加林一定會大徹大悟,對待生活有了新的認知。

我們的生活現狀也許不夠好,讓人想要逃離,渴望自己能與父母有所不同,也許,我們折騰了很久,擁有過夢想的美好,又回到了最初的生活,但這也沒什麼可怕的。

失敗不可怕,目前無法改變現狀也不可怕,從高處摔倒低谷也不可怕,只要你能夠記住自己的初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吸取失敗的教訓,那才會遇見改變現狀的機會。

無論出於什麼樣的時刻,我們都要記住得意時勿忘初心,不高估自己,失意時善待自己,也不要低看自己。

相關焦點

  • 我的人生與路遙的《人生》
    下筆寫出這個題目時,我的人生已經相當地《人生》:我大約在33年前的1985年,第一次知道路遙在他自己33歲那年寫就和出版了《人生》(1982年)。後來,我也在33歲那年走入了新的人生階段:女兒叫爸。如今,我比路遙去世時年齡大幾歲。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這是路遙的經典語錄。對於路遙,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一部《平凡的世界》造就了他的文學地位,也影響了無數的人。他說過:「只有不喪失普通勞動者的感覺, 我們才有可能把握社會的歷史性進程的主流 ,才能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
  • 解讀路遙與「劉巧珍」的故事——《人生》不為人知的原型故事
    至於巧珍是怎麼來的,只有路遙自己才知道。路遙是帶著喜愛的筆觸去寫巧珍的,她"並不是那種簡單的農村姑娘"、"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路遙說:"她那火一樣熱烈和水一樣溫柔的愛。"給了高加林溫柔和安慰。她以火一般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愛情中去;在被高加林無情拋棄後,她又以水一般的溫柔包容了高加林。然而,最終她的愛情也只是一聲嘆息。
  • 充滿遺憾的《平凡的世界》,路遙筆下三段令人感到遺憾的愛情
    生活就是這樣,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總是坎坷多災,總是會上上下下,跌宕起伏。我們也要面對各種挑戰和不如意,一路風風雨雨,人生百態,才是真實的人生啊!《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遙的一生是苦難的一生,你讀他的作品會發現,書中所描寫的正是真實平凡生活的寫照,處處充滿了「遺憾」兩個字。
  • 《人生海海》: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寬容是本質
    導語:《人生海海》是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2019的新作,也是麥家時隔八年後的首部長篇小說,是其創作的「故鄉三部曲」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名被人民起綽號「太監」的上校一生的沉沉浮浮,夾雜著「我」對故鄉人事的複雜情感。閱讀小說,認識眾多人物形象的人生經歷,了解各種各樣歷史事件的背後故事,愈發覺得「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寬容是其核心」。
  • 你的選擇決定了你的人生!面臨人生重大選擇,怎樣才能不後悔?
    人生短短三萬天,如何選擇,才不後悔?今天想和大家分享關於「選擇」和「堅持」的故事。也許道理都懂,還是建議你認真讀完,相信會有不一樣的感觸。當周圍評價一個人的標準變得單一——安穩才最好,有夢想沒用,你得有錢,努力一段時間沒有結果,仿佛所有人都會提醒著你:醒醒吧,你做錯了。但是,選擇本身沒有對錯,失敗並不可怕。放棄的理由千千萬,而堅守的原因只有一個:不後悔。有句話說:「人不是活一輩子,也不是活幾年幾月幾天,而是活那麼幾個瞬間。」
  • 讀過《人生》,讀過路遙的人生嗎?
    他短暫的一生碩果纍纍,但其生前卻幾乎遭遇了人生中所有的不幸 :苦難的童年、飢餓的青少年、不順利的學業、不順心的生活、貧病交加……加之個人的英年早逝以及未上山的父母、未成年的女兒……他的一生, 比他的作品更加傳奇。
  • 人生拼搏才是常態,不拼搏的人生不值得一過
    人生只能這樣度過,沒有別的辦法,所謂的退休,各種榮華富貴,最後就可以遊山玩水,那種不是人過的日子。你看一個人退休了,他過一段時間又找事做了,我覺得還是這樣比較符合人的本質。」所以人生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拼搏才是人生的底色。
  • 人生沒有「後悔藥」,如果沒有如果,讓生活不留遺憾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 」—— 郭小川你有沒有一些曾經想做,但是卻沒做的事情呢?我想肯定是有的吧!因為在我們的人生中或多或少都會有那麼幾個未完成的事,現在總是在想,如果當初做了該多好,不至於現在後悔。
  • 路遙: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覺得平平無奇,讀不下去,於是退稿了。1992年11月27日,路遙去世,差16天43歲。如今,當年被專家普遍不看好的《平凡的世界》,在出版界長銷,成了傳世經典。路遙為了寫《平凡的世界》,耗盡了自己的生命,也耗盡了自己的婚姻。
  • 無常是人生常態!
    人生,上車下車,有太多的不可控,緣分很奇妙,你遇見的也許是他人窮極一生都遇不到的。擁有是僥倖,無常才是人生常態。一生中,最無法預見的就是遇見,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看對了眼,成為互相的牽絆,最無法告別的就是離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誰也不知道,也許說的再見就再也不見了,成為了永別,這就是生活,有太多的事會發生,不是這樣就是那樣,和自己想的會相差甚遠!世事無常,無常才是人生常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過眼雲煙。
  • 路遙《人生》:在不盡如人意的人生裡,熱情地活下去
    在著名作家路遙墓前的方石上,刻著這樣的一句悼詞:「平凡的世界,輝煌的人生。」這句話不僅僅非常恰當的表述了路遙短暫而輝煌的文學人生,同時也涵蓋了他的兩部非常出色的作品,一部是讓他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而另一部,就是這本一經發表便轟動全國的中篇小說《人生》,它讓路遙一舉成名,也讓很多人看到了那個曾經在愛與理想中不斷掙扎的自己。
  • 多少人從吳青峰《起風了》聽到了曾經的自己:遺憾,是人生的常態
    年輕時,我們以為什麼都有答案,什麼都想求一個結果,可到了一定年紀才發現,其實人生並沒有所謂的答案。人這輩子,最怕聽懂了一首歌,初聽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1那個沒有出現在你明天裡的人沈從文在《湘行散記》裡寫道: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 路遙成名作《人生》:高加林與劉巧珍的悲劇,陌生又熟悉
    關於作家路遙,我是因為先通過《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才知道他。當時在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我也被田曉霞與孫少平的愛情和投身於理想的熱誠而感動。田曉霞有著優渥的家庭條件,卻依然願意為了心中不息的理想——為人民做更多有意義的事,而選擇吃苦受難,最終被大水衝走,犧牲了......
  • 從《人生》到《平凡的世界》,路遙的人生經歷值得每一個人深思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致於因為虛度年華而痛悔,也不致於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奧斯特洛夫斯基路遙,男,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路遙這個名字大家都不陌生,同樣被大家所稱讚的還有他的兩大主要著作:《人生》、《平凡的世界》。
  • 《暗戀桃花源》:追尋和遺憾才是人生常態
    在上海時遺憾自己回不去東北,到了臺北又遺憾回不去上海,哪怕跨越了半個世紀,橫跨了整個臺灣海峽,還在遺憾這輩子不能和雲之凡相守,近乎死不瞑目的執念讓他臨死前還在登報尋找近在咫尺的佳人。他在苦苦追尋,卻又只能苦苦遺憾。雲之凡,她在戰亂中苦苦等待,可終於「不能再等了,再等就老了」,抱著遺憾嫁給了先生,生下兒子,也做起幸福的外婆。見報後,他的兒子,送她來見半世紀前的舊情人。
  • 《人生路遙》回顧 | 「喜歡是離不開,而愛是不離開」
    人生的許多暗合,讓我們說不清楚。8月6日清晨,路遙背著墨綠色的背包,走出了中國作協陝西分會的大門。他要回陝北去休息幾天,臨行前,他帶了幾件換洗衣服、洗漱用品,放了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證。這就是他的全部行李。路遙一上火車,就躺在臥鋪上。
  • 【書友·說書匯】路遙《人生》
    活動時間:12月27日(周日)晚七點 活動地點:金山區圖書館三樓報告廳 參與方式:自由參與《人生》是作家路遙創作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原載《收穫》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 路遙的《人生》
    《人生》是作家路遙1982年發表的小說,也是其成名作。小說以高加林和劉巧珍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通過對兩人跌宕起伏的愛情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當時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青年人命運的思考。
 對於巧珍,她勇敢且善良,愛加林勝過愛自己的生命,可是愛的越深,往往傷的越狠。
  • 《平凡的世界》:路遙,人生的一本書,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
    對我影響最大的一本書,一定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肯定還是。我小時候,記得那個時候基本上沒有什麼課外書,不像現在雜誌什麼的遍地就是。我小時候看過的,一是我很小的時候爺爺訂的《人民日報》,可惜那個時候看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