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寬容是本質

2020-12-28 程程話橙橙

導語:《人生海海》是第七屆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麥家2019的新作,也是麥家時隔八年後的首部長篇小說,是其創作的「故鄉三部曲」之一。小說講述了一名被人民起綽號「太監」的上校一生的沉沉浮浮,夾雜著「我」對故鄉人事的複雜情感。閱讀小說,認識眾多人物形象的人生經歷,了解各種各樣歷史事件的背後故事,愈發覺得「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寬容是其核心」。

一講起麥家,我們習慣性想到《暗算》《風聲》等其代表作品,而這些作品是中國諜戰小說的典範之作。而2019年麥家貢獻了耗時八年、打磨五年的新作《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一出來,便獲得豆瓣2019年度中國文學(小說類)TOP1,再次說明麥家實力非凡。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

身為閩南人,一看到「人生海海」就會想起陳雷演唱的《歡喜就好》一歌:

「人生海海甘需要攏了解,有時候清醒有時輕採。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歹,若甭想那多,咱生活卡自在……」

此歌重點突出人生沒什麼過不去的坎,不要活在他人評價,歡喜就好,開心就行。

而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他認為:

「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麥家曾說:

「這一輩子總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既是對自己童年的一種紀念,也是和故鄉的一次和解。」 「一個作家,他的寫作是怎麼也逃離不了童年和故鄉的。」

因此,本部小說和之前的「諜戰」題材的小說不一樣,作品背景設置在麥家的故鄉——浙江富春江旁邊一個典型的江南村落——以蔣姓為大家、陸姓為小家的雙家村

故事主要講述以綽號為「太監「的上校一生的起起浮浮,雙家村的歷史變遷。從民國時期一直到20世紀90年代,時間跨度七八十年:從抗戰到大力發展經濟,從上校小時候到上校老死,從」我「小時候到」我「成為華僑歸國……並由「我」一個十一歲的孩子眼光為創作視角來看待這幾十年的變化革新,感受這幾十年人民的情感糾葛、愛恨情仇。尤其以上校蔣正南離奇的人生經歷貫穿全文,讓讀者感受人生的萬千滋味。還有雙家村其他村民在大時代中的人生選擇和相處方式。

一、 沒有完美的人生

縱觀整部小說,除了「我」和野路子有著較為圓滿的結尾,看似完美的人生,其他的命運均在時代的潮流中慢慢褪色沉寂。整部小說所表達的亦是人生艱苦,生活困苦,還是依舊會熱愛。

身為雙家村的老一輩,我的爺爺——老巫頭一生智慧,講出來的話語充滿哲理;對於事件也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爺爺經典語錄有很多,例如「綽號是臉上的疤,難看。但沒綽號,像部隊裡的小戰士,沒職務,再好看也是沒人看的,沒斤量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綽號,比如上校——蔣正南的綽號是「太監」,為什麼叫太監呢?因為村裡的人都在傳,上校年輕時犯錯了受到了懲罰,因此成了太監。村裡不管男女老少當面喊他上校,背地裡卻喊他太監,而上校對此綽號不予理睬。而我爹的綽號叫雌老虎,一生話少,性子躁,拳頭急,兇得很。還有小瞎子,因為他父親是個瞎佬,而獲得小瞎子的綽號。這些綽號,讓人物變得更加鮮活起來。而爺爺——被村裡人喊為老巫頭,與村裡的老保長是多年的朋友與對頭。

如果說爺爺只是有諸多經典語錄,也不會讓小編印象這麼深刻。

爺爺大多數情況下,活得明白,充滿智慧:愛家,愛家人,好面子,對於村裡的事情看得透徹。儘管對於上校,爺爺私下也習慣下地叫他太監,但是實際上,在後期上校遇到一些事情,爺爺和父親一起幫著上校逃離困境。

可是最後,因為一個詞——雞姦犯,爺爺出賣了上校,生命最後的時光都在愧疚自責中度過。

因為小瞎子誣陷上校和我父親有一腿,讓我和家人在村裡人面前抬不起頭來。好面子的爺爺,更因此受盡了折磨,差點一命嗚呼。還好有老保長來家裡,給爺爺解了心病,上校的傳奇經歷才得以在我和父親爺爺當中有了一次全面的認識。

爺爺是活過來了,但是心裡還是想著如何保護自己的兒子,讓其脫離雞姦犯這樣驚世駭俗的詞語。為了家人,家裡的聲譽,爺爺還是舉報了上校的藏身在之處。

上校被抓了,帶回村子裡,老保長衝到家裡大罵爺爺,父親更是直接不理爺爺,直接搬到上校家住。從此,爺爺被村裡的人臭罵大罵,我在學校裡也受到同學老師們的排斥隔離,連反擊的機會都沒有。

然後爺爺就病了,為了自己家的尊嚴面子出賣了熱心幫助村裡人的上校,聰明一世的爺爺糊塗一時。

最後落得孤獨終老。

如果當時爺爺能夠想明白,大概結局也就不一樣。但實際上爺爺是不可能想透徹的。那種一輩子在乎聲譽的老人,任何一點不好傳聞都會膽戰心驚,總是想盡一切辦法恢復聲譽。以為做得無人知曉,便可安心自在生活。「雁過留聲」啊,該有的痕跡是不會消失的。

如果爺爺能夠明白,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的人生才是常態,那麼結局是不是就不一樣了呢?

二、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

誠如硬幣有雙面,人有兩面性,人生也不都是完美的。

從小說內容上來看,上校的人生充滿了挫折和苦難,卻也在某種程度上有一個較為圓滿的結局。

上校一生勇敢善良,因為所處的時代大背景下過於複雜,原本應該有幸福快樂的日子和一個開心的晚年生活,卻被時代衝得破碎不堪。

在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迫害上校的小瞎子,實際上是頂惡的壞人——一生因為出生問題,不斷想往上爬,不惜摒棄人該有的優秀品質。對待上校,手段用盡,也十分擅長使用流言的力量和不實的輿論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僅僅將上校的一生毀了,而且連帶著把「我」的父親也毀了。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這個造成上校悲劇人生的助力之一,卻也在後面的新時代裡混得風生水起。他的人生不完美嗎?物質上逐漸豐盈,身體諸多缺陷,但是精神上完全是喪失了一個人該有的品質。

回頭看看上校,我們可知:人生這條路,都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上校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有一套金光閃閃的手術刀,醫術高明。「歷經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等。

他是出生入死的軍中大夫,也是風流無度的好色之徒; 他曾當過和尚,更曾捲入諜報工作,周旋於國民黨、共產黨、日寇、漢奸之間。上校孑然一身,卻身份多變———他另一個外號竟是「太監」。出入這些歷史場景,上校有了匪夷所思的冒險。

更具傳奇色彩的是上校的肚腹上的刺字。可是誰也不知道刺的到底是什麼字?怎樣的刺字後面讓上校受到極大的創傷,直接回到了孩童時代?

在未遭遇被抓的歲月中,上校的人生不可不謂之完美。學做木匠,做得比師傅還要好,很快就出師了,能自己開店賺錢。對比而言,我的父親就遜色多。因為高大壯實,被抓去當兵,很快就當了營長;而我的父親卻因矮壯沉實不被看中,落選了。後來被看中加入軍統,事情也做得一板一眼。救過無數人,包括大領導。……生活得很如意。

「他向來不出工,不幹農活,不做手工(包括木工,他的老本行),不開店,不殺豬,總之什麼生活都不做,天天空在家裡看報紙,嗑瓜子,可日子過得比誰家都舒坦,抽大前門香菸,穿三接頭皮鞋和華達呢中山裝。更氣人的是,他家灶屋好像公社食堂,經常飄出撩人的魚香肉味」。

———這樣的生活實在讓人羨慕。但是這樣的生活總有盡頭,在當時的時代裡,這樣的人會被批評。

他的情感生活,也是被人熱議的事情之一。為何會被叫為「太監」——就是他和女人的關係沒處好的結果。這些不是我想討論的,卻又不得不提,上校和林阿姨的事情。

在這段感情裡,我們看到了上校的正直,也看到了上校和林阿姨兩人的既喜又悲的情感糾葛。

兩人結緣在醫院,一起共事過,一起抗爭過,最後有幸生存下來。林阿姨以為和上校有了風雨之情,實際上,到最後還在猜測那個壞人到底是誰,冒充了上校。難怪林阿姨讓上校負責的時候,上校直接拒絕。一是因為自己確實沒做過那些事,二是上校覺得時局不穩,成家容易將家人置於危險之中。正直又負責,善良且勇敢的上校,最後被調離了崗位,本該光榮回鄉,卻落下個不恥之名。好在最後林阿姨知道這件事,還是回到村裡,帶走上校,兩人至此過上了安穩的日子。

這對於上校而言,是苦難生活中的些許安慰。那個救死扶傷,善良正直的上校,因為流言,因為時代,因為輿論,最後成了一個孩童。如果沒有林阿姨的出現,那結局是不是就更悲了呢?

總的來說,上校本來較為完美的人生也因一些突發事情變得不完美,可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啊。不完美意味著,生活稍微好那麼一些些,都是完美幸福。

面對人生百態,大概平常心態才是最重要的。

三、寬容是人生本質

《人生海海》中幾乎每個人物都歷經經歷過艱辛、抉擇,最終找到自己與人生相處的方式。作者麥家表示,「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

可是在這種回去中,在這種絕望和艱苦卓絕中,小編看到了:不管生活如何艱難困苦,最後都必須和自己和解,或者說必須學會寬容對待一切事情。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說過:

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現實生活中,寬容並非復仇,而是讓我們生活變得簡單自在的一種方法。

生活中,經常遇到一些流言蜚語,說不在意是騙人的,但是在意了,只會讓自己難受得要死。

怎麼辦呢?首先,學會寬容,讓自己不緊張焦慮;其次,找人傾訴,宣洩不良情緒;最後,用實力說話,讓那群愛嚼舌根的人無話可說。

寬容這件事,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原諒別人或者一些事情,在小編看來,寬容,永遠是對事情的一種良性的情緒反應,是對自己的情緒理性掌握。

再觀全文,可知,小說的敘事視角是「我」這個少年

「天真與苦悶恰恰與上校的神秘與世故形成對比。事實上,這位少年的成長和回顧才是小說的真正主軸。」

尤其是小說的第三部分,寫道我出國後的一系列幸與不幸的遭遇與回國後見到故鄉故人的反應做法,揭開上校的神秘色彩,也看到上校和林阿姨的情感故事。特別是上校智力退化如同孩子,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上校在內自己放過自己、在外寬容別人的一種體現。

而「我」在這麼多年過去後,面對小瞎子,我覺得「歲月也是饒人的。二00一年,不知是不是回來多的緣故,我看夠了他洋相,恨夠了,過癮了…….」

當小瞎子接受了我的幫助後,寫道:

「大人不記小人過,謝謝你。」

「我沒想到,我居然感謝起自己來,這個不經意間的所謂的善舉給我留下了經久不息的安慰。這是我的勝利,我繞過了他,也繞過了自己。」

重點是我不再揪著自己不放,我寬容地對待一切,我成為這場戰爭中的唯一勝利者。我感到欣慰和光榮,卻也孤獨。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如果事事較真,為難的永遠只能是自己。

儘管在這人世間,小編才活了20幾年,隨著年歲的增長,愈發覺得,人生這條路,從始至終都是自己和自己較勁。

結語:

《人生海海》不僅讓我們看到此次麥家創作的意圖,也讓我們學到一種面對人生諸多苦難的一種對策——寬容面對一切

人生可盡善盡美,可不完美的才是人生常態,與自己和解,與他人和解,與社會和解,讓生活變得更有滋味和趣味。

誠如閩南語經典歌曲《歡喜就好》中唱到的那樣:

「人生海海甘需要攏了解,有時候清醒有時輕採。有人講好一定有人講歹,若甭想那多,咱生活卡自在……人生短短,好親像咧七逃。有時候煩惱,有時輕可。問我到底,腹內有啥法寶?其實無撇步,歡喜就好。」

難得清醒,難得糊塗。不管生活怎麼樣,都會有人指指點點。人生短暫,就像一場遊戲,有時候煩惱,有時候輕鬆自在。你問我到底肚子裡有什麼法寶,其實歡喜就好。

而寬容對待一切是事事歡喜的前提。

參考文獻:

1.麥家《人生海海》

2.[美]王德威《人生海海,傳奇不奇》

3.陳雷《歡喜就好》

作者:程程話橙橙,始終堅信「世間千般苦,讀書解憂愁」。歡迎關注我@程程話橙橙

相關焦點

  • 書籍《人生海海》:人生沒有完美,潮起潮落才是人生
    人生海海,潮落之後是潮起,你說那是消磨、笑柄、罪過,但那就是我的英雄主義。——麥家作者麥家的這句話寫在書籍《人生海海》的封面上,同時也總結了書中主要人物「上校」蔣正南苦樂交加、傳奇坎坷的一生。《人生海海》講述了「上校」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
  • 2021年寄語:不要總想著完美,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態
    關於「完美」這件事,村上春樹有過這樣一句話。 所謂完美的文章並不存在,就像完美的絕望不存在一樣。 是的,這個世界上並沒有真正完美的人和事物,更多的是遺憾和錯過。
  • 《人生海海》最扎心的7句話,雖然很短,卻說透了人生!
    2.人生海海,敢死不是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人生這麼長,如果因為一些挫折就放棄自己,甚至想要輕生,那是一種最懦弱的行為,放棄與敢死從來不是勇氣,而是逃避,無論過的多麼艱難,都要好好的活著,努力克服困難,尋找突破口,這才是有勇氣的人3.所謂的英雄主義
  • 《人生海海》:上校的一生雖是不完美的一生,卻也是精彩的一生
    他的小說不像傳統文學那麼嚴肅,又比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有深度。小說多是諜戰背景,情節以懸疑莫測見長,以特定年代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為契入點,既尊重了歷史,又深刻剖析人物內心的幽暗神秘,令人沉浸其中又嘖嘖稱嘆。2019年春,「中國諜戰之父」麥家的最新小說《人生海海》一經面市,便掀起又一輪的熱潮。作為麥家老師的粉絲,我自然不能錯過。
  • 《人生海海》:用18句話,說清生活的本質,給你直面生活的勇氣!
    說起麥家,很多人可能會表示不認得,但是提到他的諜戰作品《暗算》《風聲》那真可以算得上是如雷貫耳了,前者獲得了第七屆茅盾文學獎,後者被搬上熒幕,由黃曉明、周迅、李冰冰擔任主演。為什麼《人生海海》能有如此之高的銷量呢?因為作者深諳人性與生活,只用了18句話,便說清了生活的本質,教給讀者勇敢面對不盡人意的生活。
  • 麥家專訪:人生海海向何處?
    麥家依舊沒有放棄對奇詭人生的講述,只是這一次,奇人落入凡人之中,種種漣漪激蕩、潮起潮落,傳奇與俗世糾纏,勾勒出人生的輪廓。關於這本《人生海海》,關於每個人面對的海海人生,我們和作家麥家聊了聊。當然,鄰村的中年人想必沒有過故事中的傳奇經歷。「從一滴顏料到一幅畫」,把影影綽綽的遠景勾勒成一個能令人落淚的人物,「一個無所不能的能人,又是一個一損俱損的無苦不吃的受難者」,麥家就是那個手執畫筆、揮灑顏色的人。《人生海海》的結尾寫道:「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讀到這裡,再回顧封面上「人生海海」四個字,讀者難免陷入思索。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人生海海》|莫言、高曉松高度讚揚,董卿讀完激動落淚
    多年來,沒有哪部小說可以像《人生海海》一樣影響中國眾多名人。人生海海本是閩南方言,但我覺得即便從來沒聽過這個詞,稍有文學底蘊,應該也會猜到八九,這個詞的含義,正如唐詩無法準確的翻譯一樣,這個詞也無法準確翻譯成白話文。
  • 麥家: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何必在意一時浮沉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義,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這本書的故事是以上校為主線展開的,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都歷經磨難,都經歷過難以抉擇的時刻,但是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塵埃落定。
  • 人生海海
    麥家的《人生海海》就是這麼一本小說。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讓人嘆息的人生況味,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如果,你認為自己的人生非常的悲劇,活著非常的艱難,沒有意義,希望你能遇上這本小說,它雖然不夠治癒的,但是它所刻畫的那些人物,沒有一個不是飽受生活摧殘的,卻又跟生活對抗到底的。如果,你還能感覺到肚子餓,那就把填飽它當作活下去的意義吧。
  • 不完美才是真實的人生
    也有悲哀的人,不順心的人。世界不是單一的,不是只有一種狀態存在。在同一時期,同一空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狀態呈現。這就是真實的生活,人生狀態。有人高興,有人憂傷,人生常態。01我常常喜歡站在窗戶邊,遙望夜空中的月亮。
  • 閱讀時光|海海人生 字字珠璣——淺析《人生海海》的語言美
    麥家的最新力作《人生海海》,選擇從一個少年偷聽的角度,斷斷續續講述了一位英雄的人生故事。主人公上校歷經民國、抗美援朝、文化大革命直至改革開放,活了九十六歲,他傳奇的一生,謎一般的遭遇,作者不疾不徐,如剝洋蔥,似扒筍殼,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與此同時,我們民族對待英雄的態度,也在老式江南山村這個舞臺上,在各色人的言行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
  • 《人生海海》
    而小說家麥家在《人生海海》中就完美塑造出了這一英雄角色。 《人生海海》是麥家歷時八年,幾易其稿的一部佳作。故事講述了一個隱沒在山村的「上校」的傳奇的一生。隨著潮起潮落,他的秘密緩緩在世人眼前展開,離奇的故事裡藏著被命運裹挾的無奈、殘忍和苦難,可最終成就的是一個穿越海海人生的勇者。
  • 【微清音】人生海海
    就算是整個世界 把我拋棄而至少快樂傷心我自己決定所以我說 就讓他去 我知道潮落之後一定有潮起有什麼了不起 點擊【閱讀原文】試聽這首五月天的人生海海~ 如何決定自己的人生態度 《人生海海》        文/林瑾念@橘岸音樂        到了第三張專輯,在經歷過
  • 麥家《人生海海》:認清生活後,依然熱愛生活,學會與自己和解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麥家人生海海是閩南話,是形容人生複雜多變但又不止這意思,它的意思像大海一樣寬廣,但總是教人好好活而不是去死的意思。麥家所表達的《人生海海》的寓意和羅曼羅蘭的觀點非常契合,人生確實是這樣,就像大海一樣起伏不定,會有無數種的可能出現,但我們要敢於正視生活原本的樣貌,努力地去熱愛生活。小說無論是"上校"還是"我",都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投身生活——歷盡艱辛——人生徹悟。
  • 人生海海,何必著急結束?走著,看著,一路看完才更好!
    讀《人生海海》這本書之前,我對作者麥家是沒有任何了解的。電影《風聲》很多人都看過,我也看過,很喜歡,但是直到讀完《人生海海》這本書去查作者資料,才知道麥家就是小說及電影《風聲》的創作者。另外,該書作者多次用不同形式表達了自己關於對人生的看法,比如主人公前妻說的:「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她說:「你要替我記住這句話,我要不遇到它,你也一定遇不到我,死幾回都不夠。」」
  • 《人生海海》:每個人都要記住,能好好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
    《人生海海》是矛盾文學將獲得者麥家沉澱8年後推出的最新創作,關於這本書,他說:「我想寫的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幸運,在艱苦中卓絕的道德。我要另立山頭,回到童年,回去故鄉,去破譯人心和人性的密碼。」在這本書裡,他用一個孩童的視角,見證了一位上校的傳奇一生,已有生命的殘忍,又有時間的寬容。
  • 茅盾文學獎新作《人生海海》,看完不禁淚目,一生至少讀一回
    起起伏伏的故事中,讓讀者看盡人生百態,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就好像是我們身邊的人生百態。正如麥家闡述人生海海的真諦:人生真像海一樣起伏不定,有各種可能。人生起伏不定,有無限種可能熟悉麥家的讀者都知道他最擅長間諜小說。然而《人生海海》的風格發生了變化。他承認這是一部與童年、家鄉和父親融為一體的小說。
  • 李祥祥 不完美才是人生
    - 李祥祥 -不完美才是人生都說李祥祥就是「勵志」本人。李祥祥以自己不完美的小缺陷作為起點,期許讓更多的人忘掉曾經那個冠軍的光環,重新認識這個歌手的自己。攝影/金家吉 形象/Evan Feng編輯/方傳劍 文字/多傑 化妝、髮型/團團
  • 人生海海向何處?我們和作家麥家聊了聊 | 硬核讀書會
    如果你曾被《解密》《風聲》《暗算》的故事所震撼,那麼很難忘掉它們背後的名字麥家;如果你熟悉麥家的作品,那麼翻開眼前的這本《人生海海》時,又很難不感到錯愕——它像是麥家作品序列中的「異類」,沒有了雲詭波譎的密碼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