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專訪:人生海海向何處?

2020-12-23 澎湃新聞

麥家專訪:人生海海向何處?

硬核讀書會2020-05-28 07:12

如果你曾被《解密》《風聲》《暗算》的故事所震撼,那麼很難忘掉它們背後的名字麥家;如果你熟悉麥家的作品,那麼翻開眼前的這本《人生海海》時,又很難不感到錯愕——

作者: 麥家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它像是麥家作品序列中的「異類」,沒有了雲詭波譎的密碼破譯,沒有了天才大腦之間的對壘,沒有遠在星辰之外的運氣,故事走出了神秘的情報機構,回到作家出發的原點,一座普普通通的江南村落。

而合上書,讓故事在腦海中再流淌一遍,就會發現這仍是一部「麥家式」的小說:始於傳奇,終於傳奇,主人公「上校」絕對是日常生活中罕見的怪人、能人、強人。

麥家依舊沒有放棄對奇詭人生的講述,只是這一次,奇人落入凡人之中,種種漣漪激蕩、潮起潮落,傳奇與俗世糾纏,勾勒出人生的輪廓。

關於這本《人生海海》,關於每個人面對的海海人生,我們和作家麥家聊了聊。

麥家

麥家擅長寫天才,正如他與臺灣作家駱以軍對談時所說的:「人性只有在極端的條件下才能充分體現,這個任務我覺得奇人應該比常人更容易出色完成。可以說,這也是我要寫奇人的『思想基礎』。」

《人生海海》裡的天才,就是上校。他出生在鄉村,從小聰慧,善於學習,成年後四處闖蕩,從抗日戰場到朝鮮戰場,從國軍到解放軍,從英勇衝鋒的戰士到自學成才的軍醫,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了他長大的村莊。

故事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村民們敬重他,蔑視他,疑心他,觀望他,最終,在滾滾而來的時代波濤中,這種若即若離的關係被打破。任上校如何堅強,面對動蕩年月,面對人性的起落,終究如同一葉小舟浮浮沉沉。

從某種角度來說,小小村莊比上校所經歷的戰場還要深不可測,還要危機四伏。

另外一條貫穿小說的主線,就是「我」,一個在村子裡長大的孩子,一個普通的觀察者。從鄙夷到同情,再到尊敬,「我」的成長几乎與對上校態度的改變同步。

小說的結尾,有關上校的一切謎底都由「我」解開,而彼時人到晚年的「我」也與自己的人生達成和解。

《風聲》讓讀者們見識到了麥家描寫人性的功力。

我們身邊固然不常有上校這樣的天才,而「我」的視角,恰恰代表了普通人觀察天才的視角。正如莫言讀完《人生海海》後所說的那樣:

「小說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能把不存在的人物寫得仿佛是我們的朋友。在茫茫人海中,也許永遠找不到上校這樣的人,但我們總是希望遇到這樣的人,這也是小說存在的理由。」

「上校像一塊鑽石,經受了生活多次無情的切割依然光彩奪目——一度,切割讓他變得更加晶瑩閃光。但至終還是碎了,因為人們瘋了,把他當一塊石頭錘打,而且一次比一次野蠻。」這一次,麥家把天才的毀滅比作破碎的鑽石。

有些女性讀者告訴麥家,她們讀完書愛上了上校,為這個虛構的人物落淚,麥家覺得,她們和故事中善良的林阿姨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這就是人生海海,既有日常滋生的殘酷,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關於人生海海的含義,麥家向我們這樣總結。

看似平和的村莊裡,也有殘酷的戰爭。/圖蟲創意

整個故事的源起,來自於麥家童年的匆忙一瞥。

四十多年前,故鄉拆建一座老廟,大人們搬運大件,十多歲的麥家跟在後面搬運小件。停下來歇腳的時候,他遠遠望見一個四十來歲的男人,挑一擔糞桶沿著田埂健步如飛地下山。

這個健康的背影長久地停留在麥家的記憶裡,儘管同學告訴他,那是一個在戰場損壞了身體的不完整的人。

匆匆一面的挑夫,也可以是一本小說的主角。/圖蟲創意

多年後,這個記憶中的輪廓成為上校最初的原型。當然,鄰村的中年人想必沒有過故事中的傳奇經歷。

「從一滴顏料到一幅畫」,把影影綽綽的遠景勾勒成一個能令人落淚的人物,「一個無所不能的能人,又是一個一損俱損的無苦不吃的受難者」,麥家就是那個手執畫筆、揮灑顏色的人。

《人生海海》的結尾寫道:「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讀到這裡,再回顧封面上「人生海海」四個字,讀者難免陷入思索。

這本書的名字,對於臺灣、閩南地區的讀者而言應該不會陌生。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教授王德威這樣解讀書名:「人生海海這句俗語泛指生命顛簸起伏,一切好了的感觸,有種世事不過如斯的滄桑,也有種千帆過盡的釋然。」

福建一景/unsplash

麥家曾在福建生活過許多年,那時候常聽到一首叫《人生海海》的民歌,他不懂閩南語,後來對照著歌詞,越聽越喜歡。離開福建的時候,一路都在哼唱。許多年後,他給新書取了好幾個名字,出版社一眼看中「人生海海」四個字。

寫作時的麥家回望記憶裡的背影,書成後的麥家回望年輕時的自己,無論哪一種眺望,中間都隔著煙波浩渺,那是屬於時光的海洋。

有關上校過往的人生,小說後半部出現了一種沒有定論的講述——時光流轉,事實終將模糊,不同的人的回憶逐漸分叉,甚至背道而馳,作為真相的歷史,永遠無法還原。

在作者麥家眼裡,這當然不是簡單的「開放式結局」能夠概括,而是這種不確定就是生活本身。

生活是個無底洞,我看不到底。就是說,我不知道確切的答案,讀者也無需從我這兒來索取正確答案。答案不是固定的,或者說每位讀者都可以固定一個只屬於自己的答案。小說不是數學也不是哲學,負責出結論。小說給的是過程,是通道,從別人的生活中接通自己的人生。

從這個角度來說,不同的人打開書的那一刻起,小徑便已經分岔。

小說也似海。/unsplash

從《風聲》《暗算》《解密》一路看過來,這部《人生海海》顯得相對特別。

用麥家的話說,以前的小說都是正面來寫一個奇人如何成為英雄,英雄又如何破產,但《人生海海》是從英雄落寞開始的。

主人公上校一開始就回歸到一個凡夫俗子的生活,但是他的經歷在歷史的浮沉中,又不允許他做一個凡人,過去的故事被一點一點扯出來。

在《人生海海》的開頭,這個江南山村總是處在潮熱之中:

「人出汗,屋牆和家具也出汗,潮溼溼得。村子捂在山窩裡,三面不通風,熱氣散不開,被悶成瘴氣,爬上牆,或躲在陰暗角落。」只有冬天落了雪,才會暫時將這種混亂和骯髒掩蓋。

冬天能讓所有村莊變美麗。/unsplash

故事進行下去,讀者會發現,這種環境上的灰暗蔓延到人性的灰暗,圍繞在上校身邊的,是一幅晦暗的村莊眾生相:怯懦、自私、善變、攻訐相互交織,共同發酵。

這種背景設定,與麥家的成長經歷分不開,在現實中的那個江南村莊裡,麥家正是諸多少年中被孤立後選擇沉默的那一個,也是等到機會後早早離開的那一個。

就像那個年少時反覆出現的夢境:一隻展開蓑衣一樣翅膀的大鳥飛來,把麥家叼走,他不僅不害怕這隻大鳥,反而覺得它是英雄,因為能將他帶離那個令他倍感孤苦的小山村。

「我試圖從鄉村出發,從一個人的苦難,從一個不可描述的地方描述我們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這是麥家的野心,對比以往的作品,變化很明顯。

麥家看來,《人生海海》所折射的改變是很正常的,變化是一個作家的常態,想改變而不能,才是個人的局限:

「我一度也陷入了自己的局限中,這次『突圍』也很難,停筆了三年又花了五年才轉出來。我沒有要否定自己的意思,也否定不了,這是我不同的階段,如果我還有創造力以後還會變。」

貓生也海海嗎?

他覺得待在舒適區就像含著糖過日子,很難有生命本質的體驗,人生如果想深一層,總是讓人感到苦澀蒼涼。而《人生海海》所傳達的,不僅是關於故鄉和童年的回望,還是對人生況味的一次審視和訴說——無關控訴,僅僅是訴說。

「控訴有不甘心的意味,我是甘心的,而且也只有甘心才能把漫長的人生過短,一定意義上也是過好。」

但從更深遠的視角來審視,藏在書頁後面,試圖用文字抵達命運的麥家身上,還有一些東西從未改變。

他告訴我們:「我內心的底色肯定是灰色的,甚至是黑色的,沉重,憂傷,悲觀。這個和我的童年有關係。」他筆下的主人公,無論何等天才,不是死了就是瘋了,終究逃脫不了毀滅的命運,包括上校。

閱讀《人生海海》,請帶上你的「惡」。

「我的寫作一直是被一種悲觀主義的東西所控制,每個人物,在我的筆下最後都沒有善終。這肯定跟我的內心有關,跟我對世界的認知有關。內心總是會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作品裡面出現。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其實沒變,也變不了。」麥家說。

從《解密》《暗算》到《人生海海》,他認為自己完成的僅僅是位移,探究人性的幽暗和複雜以及對人性作個性的思考,永遠是文學所需要的。

我寫了幾十年,最大的體會是不要跟著別人跑,要寫自己獨到的感受,要向讀者提供真實的個人經驗。這就要求你首先要有打開自己內心的能力。我們的內心善於向欲望打開,但人的欲望總是大同小異,停止在欲望層面只是形而下的,文學需要一些形而上的東西,燈升起來才能光照別人。至於你寫的是什麼類型的文學,讀者是不在乎的,讀者在乎的是你建構的世界裡有沒有他們的脈博。

這是麥家寫作多年的一些感悟,大概也能作為給其他寫作者的一點指引。

最後,麥家留給《人生海海》的讀者一句寄語:「拿起你們的刀,你們的槍,你們的惡,你們的自私,把它們扔進大海。」

海海人生,茫茫無際,但總有燈塔,總有彼岸。所有讀完這本書的人,應該都會理解這句來自作者的寄語的含義。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相關焦點

  • 人生海海向何處?我們和作家麥家聊了聊 | 硬核讀書會
    麥家依舊沒有放棄對奇詭人生的講述,只是這一次,奇人落入凡人之中,種種漣漪激蕩、潮起潮落,傳奇與俗世糾纏,勾勒出人生的輪廓。關於這本《人生海海》,關於每個人面對的海海人生,我們和作家麥家聊了聊。麥家擅長寫天才,正如他與臺灣作家駱以軍對談時所說的:「人性只有在極端的條件下才能充分體現,這個任務我覺得奇人應該比常人更容易出色完成。
  • 麥家:人生海海,潮起潮落,何必在意一時浮沉
    《人生海海》這部小說讓我看到了這句話的意義,就像麥家說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這本書的故事是以上校為主線展開的,書中的每個人物都有血有肉,都歷經磨難,都經歷過難以抉擇的時刻,但是他們各自過著自己的人生,直到最後塵埃落定。
  • 《人生海海》:「諜戰之父」麥家,以小說與父親和解
    「諜戰之父」在巔峰時期沉寂,時隔8年攜《人生海海》歸來知道麥家,應該是2005年電視劇《暗算》播出開始。可就在這個巔峰階段,麥家卻沒有繼續輸出自己擅長的諜戰小說,2011年,在寫完《刀尖》這部長篇之後,麥家沉寂了8年。直到2019年,麥家帶著新作《人生海海》歸來,這部作品卻不是他擅長的諜戰題材。
  • 「人生海海」中的五味雜陳——看麥家的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而作者麥家對這個詞的解讀又深了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生活總是不盡如 人意,永遠不會如你想像那樣簡單圓滿。
  • 麥家的《人生海海》憑什麼這麼火?莫言「著迷」,董卿「落淚」
    麥家也被稱作「諜戰小說大神」,同時他的《暗算》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近期,麥家發布了自己的新作《人生海海》,各位一直以來覺得,麥家或許還是發布有關諜戰類的小說,但這一次,他發布了一本關於生活的小說。這本書他歷經了5年時間的打磨,結合了自己的故事,最終完成了創作。
  • 麥家《人生海海》: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初讀《人生海海》,是因為喜歡麥家。但讀罷全書,卻完全被上校的魅力所徵服。這樣一個人生歷經大起大落,享受過榮譽,也受盡了屈辱的英雄,實在是讓人著迷不已,更是讓人佩服不已。連莫言都直呼看得興奮,把董卿感動到流淚,足見《人生海海》的精彩。
  • 一生要讀一次,茅盾文學獎麥家新作《人生海海》,看完感動落淚
    談起麥家,大家首先想到的一般是他的諜戰作品,比如《暗算》、《風聲》、《解密》等。尤其《暗算》還獲得了茅盾文學獎。而《人生海海》則是麥家唯一一部非諜戰類作品。麥家說,一個作家一輩子總是要寫一部跟故鄉有關的書,對他而言這部作品就是《人生海海》。茅盾文學獎的作者麥家,時隔8年後創作的首部長篇小說《人生海海》。
  • 父親痴呆去世,麥家回故鄉沉寂8年寫出《人生海海》:與自己和解
    父親痴呆去世,麥家回故鄉沉寂8年寫出《人生海海》:與自己和解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麥家的童年時期比較特殊,那個時候講究成分,麥家成分不好,所以總是受到同學的欺負,不僅如此,連老師也嘲笑他。父親去世3年後,麥家重新拾筆寫作《人生海海》,節奏也慢了下來。每天只寫500字,他不再那麼急不可迫。這本書經過3年時間構思,5年時間寫作,整整經過8年時間才完成。父親走了,麥家的心有一個角是破損的,寫《人生海海》有一個目的是想彌補這個角。
  • 麥家《人生海海》:甘願在「太監」的苦難人生中,感受活著的力量
    《人生海海》是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的一部新作,全書圍繞一個傳奇人物褲襠裡的秘密展開,故事情節形成極大反差的同時,還引人入勝,滿足了讀者的窺私慾。上校的屈辱裡,藏著麥家的故事:人生海海,我們終將與人生和解麥家筆下的故事,大都發生在701這樣一個與世隔絕又神秘莫測的情報機構中,但在《人生海海》裡,麥家卻回到了故鄉,回到了村子,回到了世俗中。麥家將這本書定位為「與父親的和解之書」,聽起來很像自傳,但其實不然。
  • 《人生海海》熱賣的背後:筆者麥家冷寂八年最後實現靈魂救贖!
    前不久,某寶的市場銷售一姐薇婭當場售賣轉賣,沒到5秒就賣光了30,000本《人生海海》。它的筆者"麥家"再度變成閱讀者中間強烈探討的重點。《人生海海》熱賣的背後:筆者麥家沉寂八年最後實現靈魂救贖!熟悉麥家的閱讀者都知道他最擅長間諜戰爭小說。
  • 麥家《人生海海》到底有多觸動人心?莫言高度盛讚,董卿哽咽落淚
    麥家被稱為「諜戰之父」,每每本書都費盡心思,因此一上市就深受好評!然而,隨著父親的突然離世,他沉寂了8年的時間來打造《人生海海》這部作品。當他帶著《人生海海》再次回歸大眾視野時,眾人驚嘆不已。董卿哽咽落淚、莫言高度盛讚、高曉松為之著迷、王家衛也都豎起了大拇指,稱之為心中的文學高峰。
  • 麥家的書《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董卿含淚朗誦,一場告別感動了所有時間
    「人生海海」取自閩南方言,意為「人生像大海一樣變幻不定、起落浮沉,但總還是要好好地活下去。」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
  • 麥家《人生海海》:上校當「太監」的背後,是男人不能說的心酸
    因為麥家去讀了《人生海海》,讀完之後,卻被上校的魅力所折服。上校一生,歷經風雨,跌宕起伏。他曾踏足過山巔,也到達過低谷,曾滿載著榮譽,受眾人敬仰,也曾身為英雄,受盡小人的折辱。就如麥家在《人生海海》裡寫道: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借著上校的故事,麥家將人生的苦難和人性的醜陋赤裸裸地擺放在讀者的面前,一句接著一句,直接戳進讀者的內心。
  • 麥家新作《人生海海》:命運呼嘯而過,留下了什麼?
    《人生海海》,這本書一共三部,我看書算快的,也讀了近6個小時才讀完。 書裡還有一句話提到了人生海海,我覺得更能說明含義,書裡是這麼說的:記住,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如果你死了,我在陰間是不會嫁給你的。記得當初你向我求婚時是怎麼說的?
  • 麥家的新書《人生海海》:看得人害羞,莫言還讀了2遍
    作者麥家,曾經是一位諜戰劇作家,代表作《解密》、《風聲》、《暗算》都收穫了眾多讀者。不過這位有著「可愛」筆名的麥家卻並不滿足,於是沉浸八年後,他終於轉型出去,出了一本純文學作品,也就是今天我們讀者備受喜愛的小說《人生海海》。
  • 麥家《人生海海》:紋身也會成為流言的幫兇,把英雄逼瘋嗎?
    ——麥家《人生海海》麥家是茅盾文學獎得主,由其小說改編的電影《風聲》更是掀起了中國當代諜戰影視的狂潮。也為他贏得了「中國諜戰之父」的美稱。《人生海海》定稿於2019年3月2日,是麥家耗時8年心血巨作。——麥家《人生海海》遠到宋朝的抗倭名將嶽飛,死於一種叫「莫須有」的無端猜測中。近到民國的影視巨星阮玲玉,死於八卦流言中。他們都深刻的為我們闡釋了什麼叫做「人言可畏」。而半生戎馬,二度被收監的上校又豈會不知道這個道理。
  • 麥家《人生海海》: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在《人生海海》之前,麥家是「諜戰小說之父」,很多人可能沒有聽說過麥家這個名字,但是你卻熟知他的作品,你看過的很多諜戰劇都出自他手,比較著名的有《暗算》,《風聲》,《解密》等等。可能有人就要疑惑了,《人生海海》聽起來並不像是諜戰劇啊,沒錯,人生海海是麥家寫諜戰小說出名之後又沉寂八年之後才寫出來的,這部小說跟以往的故事都不太一樣,雖然不是諜戰故事,但是情節依舊扣人心弦。這部小說是麥家獻給父輩跟自己故鄉,更是一本寫給自己的書。故事的背景是20世紀,講述了上校的傳奇故事。麥家想要告訴讀者,也想告訴自己:放過自己是一種智慧,時間會讓一切和解。
  • 豆瓣8.1分,麥家新作《人生海海》,讓莫言誇獎,董卿流淚誦讀
    而麥家的新作《人生海海》和以往的諜戰風格不同,這是一篇麥家歷時8年,突破自己之後才寫出的作品。這本書在豆瓣評分8.1,是很多人都讀過的一本好書。甚至,諾貝爾獎得主莫言讀過《人生海海》後,也對其讚不絕口,而且把它稱作是一本「迷人」的小說。在《人生海海》中,我們既能看到生命的殘酷,又可以感受到時間帶來的仁慈。
  • 麥家:《人生海海》治癒千萬人,董卿含淚朗誦,用愛與世界和解
    2019年,時隔8年,茅盾文學獎麥家帶著他的新書《人生海海》重新出山。「如果一個作家能夠創造一種類型的文學,這個作家就是了不起的。那麼麥家應該是一個拓荒者,開啟了大家不熟悉的寫作領域。」麥家對該詞的解讀又深一層: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人生海海》記述一個人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在經歷生命種種的無奈、消磨、笑柄與罪過之後,「人生海海」不僅是一句感嘆,還意味著一種英雄主義。既有生命的殘忍,也有時間帶來的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