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麥家是因為電視劇《暗算》,這部描寫特工題材的電視劇開創了諜戰劇的先河。在連續刷了三遍電視劇後,我毫不猶豫地買了原著小說,成了麥家老師的一個小粉絲。後來陸續看了《解密》和《風聲》。
以往很少看戰爭背景的書籍和電視劇,但麥家老師改變了我。他的小說不像傳統文學那麼嚴肅,又比當下流行的網絡小說有深度。小說多是諜戰背景,情節以懸疑莫測見長,以特定年代背景下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事件為契入點,既尊重了歷史,又深刻剖析人物內心的幽暗神秘,令人沉浸其中又嘖嘖稱嘆。
2019年春,「中國諜戰之父」麥家的最新小說《人生海海》一經面市,便掀起又一輪的熱潮。作為麥家老師的粉絲,我自然不能錯過。在這本書裡,麥家寫時代,寫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人,寫父子情,寫選擇,更寫如何與自己和解。其中最打動我的,當屬閃著光的上校。我用了一個周六的時間,讀完這本書後,就懷著既喜且悲的心情向全世界安利。
喜的是,故事的精彩;悲的是,人物的命運。
故事開篇,全無諜戰,鄉土氣息卻頗為濃鬱,但麥家畢竟還是麥家,他將懸疑寫進了字裡行間,通過一個十來歲的少年的視野,將上校跌宕起伏卻又神秘的一生,娓娓道來,在某一個時空裡,我仿佛與少年成了共同體,期待著上校的秘密早日得以解開。
這不是我第一次看鄉土背景的小說了,卻第一次不覺得彆扭,甚至深陷其中。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麥家的文字簡潔有力,沒有太多聱牙佶屈的語言,非常生活化;二是人物關係簡單易懂,人物內外在聯繫一目了然;三是他用最質樸的語言和文字構建了一個邏輯嚴謹的故事,讓人沉浸在他製造的無盡懸念中不可自拔。
《人生海海》用倒敘的方式,藉由不同人之口,解密了上校(蔣正南)在時代中穿行纏鬥的一生。作為全書的核心人物,上校的一生可謂是波瀾壯闊,無論是學木匠當軍人,還是學醫搞情報,都稱得上天賦異稟。他當過國民黨的上校,殺過鬼子,搞過情報,參加過抗美援朝,在特殊年代挨過批鬥……直至最後的發瘋失智。
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在村子裡遭到非議時,他「腰板筆挺,昂首闊步,神氣活現」;被批鬥挨打時,他「不叫不哼不呻不吟不吱聲,可眼睛裡卻閃著光」;在上海搞情報時,他風流瀟灑,一擲千金;在手術臺上,他寡言少語,心無旁騖;在戰場上,更是一往無前,無所畏懼。
「心有雷霆面若靜湖,他可以在風光處耀日,也可以在卑賤處自處。」
而壓垮上校的最後一根稻草,卻只是一個讓所有人趨之若鶩的紋身。如果說,飽受命運摧殘的他,可以看淡生死與榮華,唯獨放不下的是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以及在那段特殊歲月裡丟失掉的尊嚴。
前兩部分,通過老保長的敘說,上校在我心中的形象就是一個遙不可及的、高大上式的英雄形象,而在第三部分林阿姨的敘說中,他則成了一個具象的人,一個有血有肉卻閃著光的人。這個人物身上缺的那一塊,仿佛終於圓滿了起來。
「我愛他的笑聲;我愛他的背影;我愛他抽菸的樣子,愛他丟下的菸蒂;我愛他在手術失敗後罵娘的憤怒,當然更愛他手術成功後的燦然笑容;我愛他遛貓逗貓的樣子,那一定是他最得意開心的時候;我愛他義無反顧奔赴前沿陣地去出診的英勇,愛他風塵僕僕回來的喜悅和痛苦……」
你看,他也愛笑愛開玩笑,他會在手術失敗後罵娘,也會在手術成功後燦然大笑,逗貓時開心,出診時英勇歸來時或喜悅或痛苦。他的生活中並不是只有苦難,也曾經有過神採飛揚,有過這樣片刻的歡愉。
在面對林阿姨狂熱的追求,他避之不及;可在得知自己受了冤枉後,他又是那麼仁慈地不予辯解;守著心中的秘密,維護著自己最後一份尊嚴,放掉唾手可得的大好前程,被遣返到老家平淡度日。
很久沒被一本書打動了,在那一刻,我的淚水隨著腦海中不斷浮現出的畫面奪眶而出。
書中說,沒有完美的人生,不完美才是人生。上校的一生跌宕起伏,並不完美,可在我看來,這樣的一生才是精彩的一生。
「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氣,活著才需要勇氣。」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可他們都勇於和命運抗爭,盡最大的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潮落又潮起,何必在意一時浮沉。讓我們跟隨麥家老師的《人生海海》,從中汲取面對困難的勇氣,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心存善念,笑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