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首個國家級造幣廠——上海造幣廠(現上海造幣有限公司)啟動籌建,掀開了中國近現代造幣工業嶄新的篇章。在100年的發展歷程中,秉承「為國造幣」的使命,鑄就出無數廣為人知的經典作品。近日,「樂幣集藏」推出上海造幣廠百年精品巡展系列內容,陸續擇選這一百年間上海造幣廠鑄造的各類金、銀幣和流通紀念幣、紀念章的精品進行展示和細節解讀。
屢獲國際大獎
在世界範圍內,對新中國貴金屬幣來說,重要的獎項主要包括以下:克勞斯年度世界硬幣大賽大獎、德國錢幣雜誌世界10佳硬幣大獎、世界造幣廠廠長會議大獎、歐洲之星硬幣大獎、中國工藝美術獎。凡得獎幣,都必須通過無數專家和集藏者的挑剔目光,因此它們都是真正的精品。在世界幣壇所涉及的硬幣評選各個獎項中,若論權威性的高度和影響力的廣度,則非克勞斯年度世界硬幣大賽大獎莫屬。克勞斯在錢幣界的地位如同奧斯卡在電影界的地位一樣。
上海造幣廠的國際獲獎記錄要追溯到1985年,當時1983年熊貓金、銀幣第一次在國際上雙雙獲得大獎(1985年在美國《世界硬幣新聞》雜誌和克勞斯出版公司聯合舉辦的「世界硬幣大獎賽」中,獲得1983年度「最佳金幣」、「最佳銀幣」獎)。
1983年熊貓金幣由上海造幣廠鑄造,全套共5枚,重量分別為1盎司(《中國金銀幣標準目錄》編號CC-43)、1/2盎司(CC-44)、1/4盎司(CC-45)、1/10盎司(CC-46)、1/20盎司(CC-47),正面設計雕刻師為孫奇齡,背面設計雕刻師為陳堅。與1982年熊貓不同,1983版熊貓金幣加注了面值,同時推出直徑14毫米精巧迷人的1/20盎司規格金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小的金幣,一經面世就極受歡迎,此版被一部分海外收藏家稱為「中國規格"。從1983年往後的幾年,1/20盎司規格的熊貓金幣被大量鑲嵌在戒指、項鍊、打火機、菸灰缸等紀念品上,開創出了"熊貓衍生紀念品"的新收藏類目。
1983年版熊貓金幣圖案選擇了熊貓在竹林間行走的動態,並在底部增加了一個「灰面」,使熊貓的黑白關係顯得更加突出、明朗。另外,當時的設計師陳堅先生還在熊貓形體輪廓上加了一條線,以中國傳統木刻創造的刀法技巧加以處理,突出熊貓的整體輪廓。熊貓毛髮的雕刻也用更加細密的線來表現,突出毛髮部分的實體感覺。
這款熊貓金幣不僅榮獲了世界最佳金幣獎,還獲得1986年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中的「金杯獎」,標誌著我國精製貴金屬紀念幣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美國《新聞周刊》曾讚譽熊貓金幣「確實富有魅力,人們已成了它的狂熱追求者」。《硬幣世界》上也稱讚熊貓幣是「一個有國際要求的幣種——它超越市場上任何新發行的幣或者稀幣」。
1983年對於上海造幣廠來說,是非常值得驕傲的一年,不僅熊貓金幣在世界克勞斯大獎賽獲獎,當年設計鑄造的1983年版熊貓銀幣也獲得了「最佳銀幣」大獎,可以說是「雙黃蛋」了。當時的設計師餘敏先生這樣回憶:「1983版熊貓銀幣的創作,是我第一次深入接觸大熊貓,也是我第一次接觸中國現代貴金屬幣。那時候,我從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畢業不到兩年,能參與這樣的創作,心裡自然非常興奮,同時,也充滿了忐忑不安。
最終完成的畫面為一對母子大熊貓。大熊貓媽媽正在啃食青竹,大熊貓寶寶在一邊玩耍。幣面之上, 我並沒有用太多的筆墨。因為我認為,真正能觸動人內心的東西只需要平淡、直白的表述。幣面上的大熊貓母親,我重點畫的是它的成熟與憨厚;對大熊貓寶寶,則主要強調它的幼稚與乖巧。母子之間的親情就是在這種恬淡的狀態中,既真實又濃烈地流露出來。大熊貓幼崽之左有一大一小兩棵竹筍,看似極不經意的一筆,卻是有意而為之,我想藉此做鋪墊與渲染,將大熊貓的舐犢之情躍然於幣面……。」
1993年20oz孔雀開屏銀幣,獲得1993年度「最佳銀幣」大獎(Best Silver),設計者為上海造幣廠白文均先生。該幣的原畫作者為清代宮廷畫家郎世寧。畫面上但見一隻孔雀盛裝開屏,另一隻孔雀卻含屏欲放。原作經過設計師和雕刻師的二次創作,平面藝術便很好地被轉變為立體藝術,令人擊節。
1993年後,中國貴金屬幣在克勞斯硬幣大賽中屢屢與各個獎項擦肩而過,直至2001年的到來。該年中國一口氣拿了兩個大獎:其中2001年1oz熊貓金幣獲得2001年度「最佳金幣」大獎(Best Gold),設計者為深圳國寶造幣公司嶽俊峰先生,發行時分為國內版和海外版,上海造幣廠負責海外版的鑄造,該幣用反噴砂工藝完美再現了一隻娉娉嫋嫋從竹林中漫步而出的熊貓形象。
2001版中國熊貓1盎司普制金幣連續獲得國際大獎的原因,是它的突破性創新,首次在普制熊貓金幣上使用斜絲齒工藝,並採用無邊框設計,同時對傳統的天壇浮雕進行重新塑造,不僅在形,還在神,給所有喜愛熊貓的人一種從未有過的似曾相識之感。
1988龍年12oz銀幣,獲得1988年度「最佳銀幣」大獎(Best Silver),設計雕刻者為上海造幣廠曾成滬先生和謝蕾美女士。這款幣雕刻極其出色,用高浮雕工藝將桀驁不馴的雙龍于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戲弄火球的場景惟妙惟肖地反映出來。這也是新中國大規格貴金屬幣第1次在世界幣壇登頂。
2004年5oz麥積山石窟金幣,獲得2004年度「最佳金幣」大獎(Best Gold),設計者為上海造幣廠工藝大師羅永輝先生。主體圖案選自麥積山石窟第44窟中雕塑於西魏時期的坐佛造像,輔以穹頂的飛天造型,將坐佛的清俊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中國大規格金幣第1次在克勞斯大賽嶄露頭角並摘得桂冠。
見證新中國的重要歷史事件
以金銀幣的鑄造發行作為載體,記錄當時重要的歷史事件,是世界上技術領先的造幣廠的慣例做法,這些錢幣因材質的貴金屬特性及發行數量的相對稀少,顯得格外尊貴和鄭重其事。1979年開始,中國人民銀行陸續發行了超過2000多種各式各樣的金銀幣,其鑄造單位主要是包括上海造幣廠在內的三家國家造幣廠,可以說,它們鑄造的錢幣,是新中國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0周年紀念幣(簡稱:建國30周年)是中國發行的第一套貴金屬紀念幣,香港寶生銀行(PO SANG BANK)海外總承銷。本系列由上海和瀋陽造幣廠鑄造,正面圖案由王福德設計雕刻,背面圖案設計雕刻師分別為王福德、陳堅、羅永輝、申憲章、宋津民。建國30周年紀念幣共發行7萬套,每套包含4枚,每枚直徑27毫米,面值400元,含純金0.5盎司,成色為91.6%。
該套幣的設計採用徵稿的形式,除發動造幣廠系統內部設計人員積極投稿外,還通過上海有關專業單位在一定範圍內向美術界人士徵稿。後來,一共收到設計圖稿30餘套,題材相當廣泛,有體現大治之年的,有祝願國家富強的,有反映社會安定團結的,還有中國古代建築、現代建築及中國民間吉祥圖案等。
經有關部門反覆研究後,初步篩選近10種圖案製作成石膏型,然後再制模打出銅質樣品,報上級領導審批。最後,中國人民銀行選定了由上海造幣廠和瀋陽造幣廠兩家單位設計人員設計的天安門廣場上的4座標誌性建築——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這套首次由中國自行設計、雕刻,具有劃時代紀念意義的貴金屬幣,成為當時向國慶30周年獻上的一份厚禮。
第11屆亞運會於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中國北京舉行。這是中國舉辦的第一次綜合性的國際體育大賽,來自亞奧理事會成員的37個國家和地區的體育代表團的6578人參加了這屆亞運會。中國派出636名運動員參加了全部27個項目和2個表演項目的比賽。中國臺北時隔12年後,作為中國一個地區的代表隊重返亞運大家庭。
本屆亞運會的吉祥物為中國的大熊貓,取名「盼盼」,由來自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美術設計師,現國家一級美術師劉忠仁以福州熊貓館的熊貓「巴斯」為原型設計。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誼、盼望迎來優異成績。
1997年7月1日零點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在香港升起,經歷了百年滄桑的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國政府開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獎牌採用了「金鑲玉」方案,這也是奧運史上第一次使用兩種不同的材質製作奧運獎牌。「金鑲玉」的學名叫「金銀鑲嵌寶石玉器」,其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金鑲玉」之所以華麗,就在一個「鑲」字上。其要靠連續不斷地敲擊,把金絲或金片鑲嵌到圖案中。
上海造幣廠不僅承擔了6000枚北京奧運會以及隨後的帕運會的獎牌製作,還有奧運會表演項目金、銀、銅獎牌和奧運參與牌、帕運參與牌的製作。此外,在它的主業造幣領域,上海造幣廠還承擔了10公斤金幣的鑄造任務,這枚金幣直徑達到令人驚嘆的180毫米,發行量僅29枚!10公斤金幣背面圖案為北京天壇祈年殿和運動員組合造型,襯以雲龍圖案及歷次奧運會舉辦年份。幣面圖案要素豐富,氣勢磅礴,將北京奧運會的雄偉景色提前展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