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對於我們來說,陸士諤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如果不是溫家寶總理在第七屆世博國際論壇開幕式上的一番話。他說:「1910年一位叫陸士諤的青年創作了幻想小說《新中國》,虛構了100年後在上海浦東舉辦萬國博覽會的情景。」之後,這一神奇的預言被媒體所關注,敏感的書商也費盡心思找到這本書的全本進行再版,將於近日推出。這本《新中國》到底有多神奇?陸士諤到底是何來歷?本報記者專訪了陸士諤嫡孫陸貞雄和陸士諤研究專家、廣東五邑大學田若虹教授,他們透露,不僅是關於世博會的預言成真,《新中國》中差不多有20多個預言都已變成現實。而陸士諤,這個一輩子行醫的小說家,他的傳奇遠遠不止於此。
《新中國》是他的夢,更是夢想
最早發現這本書中的神奇預言的,可能是電視專題片《百年世博夢》的編導。片中披露:100年前,一位名叫陸士諤的小說家,在自己的幻想作品《新中國》裡,夢見了1951年(宣統四十三年)上海浦東舉辦世界博覽會的情形,「把地中掘空,築成了隧道,安放了鐵軌,日夜點著電燈,電車就在裡頭飛行不絕。」他描繪,「一座很大的鐵橋,跨著黃浦,直築到對岸浦東。」陸氏夢中關於浦江大鐵橋、地鐵(電車隧道)、越江隧道等三大工程及方位,竟與現在的南浦大橋、地鐵一號線及延安東路越江隧道出奇相仿。幸運找到這份史料的《百年世博夢》編導之一趙菲菲說,當時整個製作團隊只剩下一個反應,便是不可思議,「太神了,巧合程度讓人驚嘆!」
陸士諤的孫子陸貞雄介紹,在《新中國》這部小說中,陸士諤是以「夢」為載體,描繪自己所憧憬的理想社會。除了「萬國博覽會」,他還「夢」見人民廣場(「跑馬廳」)建起了上海大劇院(「新上海舞臺」);浦東也已開發,「興旺得與上海差不多了」,「中國國家銀行」就設在浦東;租界的治外法權已經收回,昔日趾高氣揚的洋人見了中國人彬彬有禮……「充分體現了祖父驚人的超前意識。我經初步梳理,祖父陸士諤的20餘種預言已被一一應驗。」
然而,更令現在的人們嘆服的不是他夢想的精準,而是他做夢的勇氣。《歐洲時報》的一個評論寫道:「1910年,代表中國的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中國五千年的國運處於前所未有的低谷。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中國的知識精英並沒有喪失信心———這也許是中華文明能夠獨步世界並最終成為人類歷史上唯一衰落後可以再復興的原因。」
無獨有偶,早期改良主義思想家鄭觀應等人也在他們的作品裡提到了舉辦「萬國博覽會」。復旦大學中文系黃霖教授也感嘆說,當時的老百姓迫切盼望國家能夠強盛起來,這源自於一種強烈的民族情緒。小說結尾,陸雲翔被門檻絆了一跤後跌醒,方知夢幻一場。妻子說:「這是你痴心夢想久了,所以,才做這奇夢。」丈夫卻答:「休說是夢,到那時,真有這景象,也未可知。」
百年前預言社會主義和宇宙飛船
陸貞雄透露,陸士諤在小說中那些先進的意識、大膽的設想,一部分是受了弟妹的影響。雖然因為家貧,陸士諤沒跨出國門一步,但他仍想方設法讓兩個弟弟出國留學。幼弟陸守堅畢業於美國舊金山大學,回國後曾一度擔任少帥張學良的秘書,後又從事中國的交通工程建設工作。大弟陸守經,先後赴日、美留學,獲博士學位。在擔任淞滬護軍使秘書長、滬軍都督陳英士(陳其美)的秘書之時,積極開展反袁世凱的鬥爭。因反對蔣介石的反動統治憤而辭去江蘇及上海的審判廳廳長等職,前往清華、燕京、南開等大學任教授。他的妹妹陸靈素是南社傑出女詩人、女才子。她曾與陳獨秀、蘇曼殊同執教鞭,並常與陳獨秀妻子高君曼徹夜長談,提倡女界革命。
1917年前蘇聯才建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陸士諤提前7年就知道有「社會主義」,這是因為1908年陸靈素主辦的《天義報》發表了民鳴翻譯的《共產黨宣言》,成為《共產黨宣言》的最早的中譯本之一。看到此書的一是她的同事陳獨秀,二是大哥陸士諤。難怪陸士諤在《新中國》中指出:「差不多已行著社會主義了」。
陸士諤在1909年的《新野叟曝言》一書中,指出我國人口激增、資源匱乏的矛盾迫在眉睫,必須採取「禁止早婚、禁止納妾」,還要實行「計劃生育」。這比1957年馬寅初發表的《新人口論》要早將近半個世紀。該書還談到:中國製造了「醒獅號」飛艦,居然能將國人送上月球,還將黃龍旗(當時國旗)插上了月球山頂。奇妙的是「飛艦」的門能自動開關,艦內有「空氣箱」,還有利用太陽能的燈光,手按「八卦」「太極陰陽」鍵,加以「確認」,剎那間載人飛艦就上了天。月球上是沒有水和空氣,也沒有人類和動物。如今,「神州七號」已成功升天。
而在《新中國》中關於上海未來的設想為什麼會那麼神奇,特別是對於地理位置的精確預言,陸貞雄認為這與陸士諤的職業有關。「他說新上海舞臺的位置是派克路轉靜安寺路,就是現在的南京西路,定得很準。他還預言地鐵到徐家匯,但當時徐家匯是個小去處,非常荒僻……這可能和他的職業有關,他作為中醫出診,這些病號來自整個上海或江浙地區,在哪裡乘車,哪裡人流量多,他都知道。另外他當時開租書鋪還送書上門,走街串巷,對路要比一般人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