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被處死、自己被通緝,梁啓超逃亡後為何沒有加入「恨國黨」?

2020-11-21 讀歷見聞

01 寫在1902年的《新中國未來記》

1902年11月,梁啓超發表了一部名為《新中國未來記》的小說,書中設想了用60年時間建立富強新中國所要經歷的六個階段,它們分別是預備時代、分治時代、統一時代、殖產時代、外競時代和雄飛時代,每個階段對應10年時間。

在這六個階段中,「預備時代」的10年「從聯軍破北京時起,至廣東自治時止」,也就是說這個10年將以清王朝的垮臺為標誌,辛亥革命的爆發讓這個設想在1912年成真。而辛亥革命之後的南方諸省獨立,也確實開啟了一個別樣的「分治時代」,但是這個時代並未能在10年內完成,而是用了近四個10年的時間到真正新中國的成立才算結束。

以梁啓超的這本小說來觀照真實歷史,「統一時代」、「殖產時代」和「外競時代」在「分治時代」結束之後接踵而至。「統一時代」可以對應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前的這一時段,「殖產時代」可以看作是改革開放後的前三十年,而現在則已經全面進入到「外競時代」,今後二十年無疑將進入到「雄飛時代」。

說這些並不是要證明梁啓超是預言家,而是要說這部小說並非是梁啓超的一時興起的遊戲之作。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欲著此書,五年於茲矣」,並「確信此類之書於中國前途大有裨益,夙夜志此不衰」。所以,他的小說中飽含著對彼時國家現狀和前途命運的深沉思考,以強烈的愛國責任感進行了強國夢的探索。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愛國小說是梁啓超在東渡日本避難的情況下寫出來的。他為什麼要出國避難呢?幾年前他捨命參與的變法維新活動,不僅落了個同伴被處死、自己被通緝的下場,而且也遭到當時相當多國人的不理解和不認同。那麼身處在這樣的一個艱難境況中,梁啓超淪為「恨國黨」了嗎?他像怨婦諂夫一樣變成國家和民族的「黑粉」了嗎?

沒有,絲毫也沒有!時年29歲的梁啓超雖然被迫流亡異國,但他滿眼都是國家民族的集體利益,也從沒有指責和斥罵自己的同胞,他從未忘記祖國在哪裡以及自己是誰。

不僅如此,在那樣一個國家極盡羸弱屈辱的背景下,越來越黑暗的時代反而讓他內心越來越強烈地追尋光明,因而他以熾熱的愛國心、強國夢寫出《新中國未來記》,在書中飽含深情地描繪出未來的富強新中國。他要借用小說這個載體來「發表區區政見以就正於愛國達識之君子」,要在世人喜聞樂見的小說中寓以改良政治的美好前景,讓人們睜開尋找光明的眼睛,點燃希望之火來鼓舞世道人心。

02 在最黑暗的歷史時刻書寫最熾熱的強國夢

在隨後的1904年,時年36歲的蔡元培先生寫出了他平生唯一的一部小說,這本名為《新年夢》的小說夢想了一幅60年後中國強盛、世界大同的人間樂土景象。

在這小說的60年強國夢中,蔡元培構想的第一步是中國建國,是徹底改造舊中國建立新國家,包括消除列強在華勢力範圍、撤除各國在華租界等等。第二步是建立萬國公法裁判所和組建世界軍,各國「除警察兵外,不得別設軍備,兩國有齟齬的事,悉由裁判所公斷,有不從的,用世界軍打他」,以此倡導世界大同。第三步是建立「勝自然會」,「因為人類沒有互相鬥爭的事了,大家協力的同自然鬥爭,要叫雨晴寒暑都聽人類指使,更要排馭空氣,到星球上去殖民,這才叫地球上人類競爭心的歸宿」。

這個對人類美好前景的宏大暢想,已經不再僅僅是中國一國的強國夢,更是編織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和諧夢。蔡元培在小說裡的三大步設想中,第一步是中國人解決中國自己的事,第二步、第三步則是中國強盛後以軍力打敗列強,迫使列強選擇與他國和平共處以及響應中國建立萬國公法裁判所和組建世界軍等等行動,帶領全世界共同營造人類共命運的大同世界。

年近不惑的蔡元培為什麼要寫這樣一部不可思議的宏大幻想小說呢?他在當時也是清政府的重點追蹤和監視對象,他雖然沒有像梁啓超那樣被迫出走異國,但也在國內不斷地輾轉多地躲避風頭。這種境況下的他依然選擇了積極的應對態度,用他自己的話說,寫這本《新年夢》就是「意在以光明感染讀者」,就是希望身處黑暗時代的人們懷有對國家前途的希望、將強國夢揣在心中。

這就是大士大家的大格局、大境界,這就是梁啓超、蔡元培等等仁人志士的愛國精神氣質和強國理想光輝——我愛國只取決於我自己的意志品質,我愛國不以時代現狀、個人遭遇為轉移。

在清王朝覆亡前夜的1910年,32歲的上海青年中醫陸士諤寫出了代表那個時代強國夢的大成之作——《新中國》,這本小說幾乎是建國後上海真實發展歷程的提前預演。

比如書中說「開辦萬國博覽會,為了上海沒處可以建築會場,特在浦東闢地造屋」,萬國博覽會就是世博會的前身,堪稱是提前一百年預見到上海世博會的舉辦。再比如,書中說「現在浦東地方已興旺的與上海差不多了,中國國家銀行分行,就開在浦東」,今天的央行上海總部正是坐落在浦東新區陸家嘴,對浦東金融中心和浦東大發展做到了精妙預言。

還有建在跑馬廳附近的上海大劇院,書中說從前洋人的跑馬廳已經重新建成為有12萬個座位的「新上海舞臺」,「新上海舞臺只賣兩角錢一人的入場券,不分什麼頭二三等,盡你去坐」。除此之外,陸士諤這本寫在一百一十年前的小說,還準確預言了上海地鐵、黃埔江大橋、黃浦江隧道、科技、醫學、工業等多方面的發展景象,幾乎與今天的真實情況所差無幾。

《新中國》這本小說立足於對上海一地景象的展現,令人不由自主地生發出對未來富強新中國的無盡想像。特別是書中對新中國海軍的預言,在彼時世人讀來無疑是心潮澎湃的,而今人讀來則簡直要懷疑寫作者發生過穿越。書中說「如今是一等巡洋艦五十八艘,二等巡洋艦六十二艘,戰鬥艦八十艘,驅逐艦一百艘,魚雷艇七百艘,合併攏來共有一千艘。以噸數計算起來,共有三十二億六萬九千八百七十四噸,海軍力為全地球第一。」

但陸士諤洋溢在小說中的愛國情並未止於這些,他在書中還用大量人名寄寓了濃烈的強國夢。比如,書中的「預備立憲公會會長」名叫國必強,寓意國家必將強盛。主持收回租界、廢除領事裁判權的議長名叫黃漢傑,寓意華夏民族英傑。為國勘探礦產的地質學家名叫金冠歐,寓意中國礦產冠絕歐洲。海軍提督的名字叫做周戎一,寓意武力統一中國。「萬國裁判衙門(國際法院)」正裁判官(院長)的名字叫夏永昌,寓意中國世代昌盛。

03 那個時代裡他們堅守光明的精神令人淚流滿面

山河已無恙,日月變新天,一百年前燃燒在世道人心中的希望之火,終於成為今日中華大地上實實在在的崛起之火。回顧百年之前那個難以言說的歷史時代,梁啓超們、蔡元培們、陸士諤們無疑是國家前途命運的吹哨人,是他們向國人吹響了希望的哨聲。

20世紀的首個10年是清王朝的最後10年,這也是中國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個10年。剛剛經歷過甲午戰敗和洋務失敗的希望破碎後,這個10年的一開頭便是國家喪權最嚴重的《辛丑條約》的落筆籤訂,舊日的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苟延殘喘的清政府徹底淪為替列強代理統治的傀儡工具。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極其黑暗的歷史時代裡,以《新中國未來記》《新年夢》《新中國》為代表的「強國夢」相關題材小說多達36本,而非小說體裁的表達強國理想的政論類著作就更多了。

比如,流亡海外的康有為在《大同書》中用另一種方式勾勒出理想的未來國家,包括實行土地國有、發展國營企業、充分就業和擇業自由、縮短勞動時間、男女平等,以及建立育嬰院、幼稚園、養老院、養病院使老幼病殘人群得到充分照顧,以建立均貧富、無壓迫的「太平世」為終極理想。這種愛國主張在陸士諤的《新中國》中也有相呼應的情節,陸士愕在小說中批評「歐洲人創業,純是利己主義,只要一個字享著利益,別人餓煞凍煞,都不幹他事」,並設想「我國人創業,純是利群主義,福則同福,禍則同禍,差不多已行著社會主義了」。

有人把他們這些人稱為中國近現代史上最早的「公知」,那麼他們應該是最具有愛國精神、強國情懷和國家責任感的「公知」。他們常常談論對國家前途的見解,給時人以啟發和指引。他們有時也會揭露和批判,但總是不會忘記指出光明的前路。他們的抨擊絕不是噴灑口水,他們剖析現實但絕不販賣焦慮,他們總是給出希望而不是放大痛苦。

我們無可否認,當時代的命運落到每一個普通人身上的時候,他們所經歷的慘痛都是不堪回首的。但災難之所以是災難,時代的命運之所以難以抗拒,就在於沒有哪個人或哪個團體是能在頃刻間改天換地的救世主,而梁啓超們、蔡元培們、陸士諤們就是在這樣一個漸進過程中的心靈救世主。

正是這樣的他們,在一百年前貧弱危困的清朝末年,在那個屈辱困頓的黑暗歷史時代,仍然源源不斷地從筆端流淌出來令人動容的愛國情和強國夢,他們在黑暗中從未放棄對國家和民族光明前景的真情書寫。

相關焦點

  • 梁啓超逃亡日本,寫下一本曠世奇書,預言60年後中國,竟大半應驗
    提到中國近代史,一定有一對師徒繞不過,那就是「南海聖人」康有為和「飲冰室主人」梁啓超。戊戌變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譚嗣同等人慷慨就義,而康有為和梁啓超兩人則分別逃亡法國、日本。誰知突聞宮中政變消息傳來,譚嗣同不願逃亡,準備血薦軒轅,便勸梁啓超先走。梁啓超對譚嗣同拱手一拜,終究選擇留著有用之身,東山再起,徑直逃到日本駐清朝的大使館。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
  • 發乎情而止於禮:梁啓超一段鮮為人知的感情「出軌」
    梁啓超以夫子自居,但他同樣也有感情「出軌」的時候。戊戌政變後,梁啓超逃亡日本,當時梁啓超正遭清廷通緝,為了奔走政事及籌款,他從日本橫濱乘船赴美。不料船抵檀香山,因時疫流行,華埠關閉,各港口禁止船隻出入,梁啓超被迫滯留檀香山數月。他的感情「出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梁啓超名聲在外,當地有一位著名的華商便選了個日子宴請梁啓超,同時赴宴的還有當地士紳。
  • 梁啓超和王桂荃生了6個孩子,為何王桂荃一直沒有名分?原來如此
    梁啓超與自己的老師康有為發起了戊戌變法,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帶領全家逃亡日本。 歸國之後積極倡導新文化運動,渴望通過思想解放拯救中國,梁啓超為了中國能夠站起來能夠變富變強奮鬥了一生,也因為自己的變法不斷的顛沛流離。 早年喪父,幼年被賣 王桂荃原名王來喜,王桂荃這個名字是梁啓超給她起的。
  • 香港賊王季炳雄逃亡17年 被178個國家通緝 2019年將出獄
    原標題:香港賊王季炳雄逃亡17年 被178個國家通緝 2019年將出獄上世紀香港出現了三大賊王,其中張子強跟葉繼歡已經去世,唯有「變色龍」季炳雄存活於世,根據有關消息透露,他最快將於2019年出獄。也許很多人不認識季炳雄,但是大家也許看過《樹大招風》這部電影,這部電影中季炳雄就是林家棟飾演的,林家棟也憑藉這個角色拿到了金像獎影帝。
  • 康有為為何大罵梁啓超?|故事
    有了日本這句話,國務總理段祺瑞等便決心加入協約國。3月3日,國務會議通過對德絕交案。段祺瑞沒有想到的是,總統黎元洪卻以事關重大,需要慎重為詞,拒絕籤字。段一怒之下,宣布辭職,離京赴津。黎元洪的總統府和段祺瑞的國務院之間本來就存在著矛盾,參戰之爭使矛盾進一步加劇起來。黎元洪本想藉此改組內閣,踢開段祺瑞,但是他赤手空拳,無所憑藉,自然鬥不過武力在握的段祺瑞。
  • 梁啓超: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梁啓超: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詩經》有雲,「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戊戌變法失敗後,梁任公逃亡日本,次年喘息待定,也即是梁任公從日本引進「民族」概念的1899年,飲冰室主人乘船在太平洋上遇雨感懷。梁啓超受老師相邀來到美國,那首著名的《紀事二十四首》,即是梁啓超鍾情美籍華人女子何蕙珍所作,「識荊說項尋常事,第一知己總讓卿。」
  • 罵同胞「賤骨頭」,自稱「恨國黨」?許可馨你這下真的火了!
    罵同胞「賤骨頭」,自稱「恨國黨」?罵同胞「賤骨頭」,自稱「恨國黨」?許可馨你這下真的火了!鼓動一線醫護人員臨陣脫逃在國內疫情爆發後,14億國人和白衣天使們都在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抗疫。而許可馨卻在鼓動一線醫護人員臨陣脫逃。
  • 古人沒有照片,為何官兵能很快抓到通緝犯?無非這3個原因
    西漢的這則通緝令上,前半部分寫了被通緝對象的姓名、性別、形貌等信息,後半部分則層層寫明通緝令下發的順序,從朝廷一直下發到地方郡縣的烽火臺。這倒不是因為通緝令上的畫像相似度有多高,而是因為伍子胥沒什麼逃亡經驗,《史記·伍子胥列傳》記載了一個細節,伍子胥在成功坐上渡船後,解下佩劍對漁夫說「此劍直百金,以與父」,這恰恰說明伍子胥在逃往過程中還帶著名貴寶劍,這在鄉野之地,百姓不用想也知道這是達官貴人。
  •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丨古代通緝畫像如此簡陋,為何還能抓到犯人?
    通緝令,本意指公安機關為依法通緝抓捕罪犯所製作的法律文書,它適用於抓捕在逃人員、越獄人員、犯罪嫌疑人等。現代公安機關更是憑藉著清晰的通緝畫像,精準抓捕犯罪人員。然而令我好奇的是,古代衙門一沒有現代先進的監控技術,二沒有大量從事抓捕犯人的捕快,那麼古代衙門又是怎樣抓捕犯人的呢?別擔心,古人的智慧可不小,他們為此特地製作出了「通緝令」,相傳古代第一份通緝令還與伍子胥有關。
  • 「最強老爸」梁啓超背後的女人
    她從一個陪嫁丫鬟蛻變成頂起梁家半邊天的女人,她的世界裡由始至終都只有家人,她甘願化作春泥,無言無聲地愛著丈夫和孩子;她甘願化作大樹,忍受無盡風吹日曬,為孩子投下樹蔭。王桂荃原名王來喜,盼望孩子一生喜氣,是標準的鄉下兒女的名字。但她的童年身世卻非常悲慘,4歲時父親去世,忍受繼母虐待,做丫鬟被轉賣了四次,後來作為陪嫁丫鬟跟隨李蕙仙來到梁家。
  • 梁啓超為何將古希臘排除出四大文明古國?特洛伊神話有何魅力?
    自西方文明開始檢視自己的文明發展歷程時,《荷馬史詩》就是回顧古希臘文明難以迴避的一部著作。這部著作對研究古希臘文明而言,有著文學和史學的雙重意義。而這裡面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便是特洛伊之戰。我們總可以從這似傳說、似歷史的神話之戰中體會到古希臘文明的特別之處。梁啓超為何沒將古希臘文明排入四大文明古國?
  • 梁啓超給愛徒徐志摩證婚,卻在婚禮上說其用情不專,這是為何?
    終了,梁啓超表示希望這是他們兩個人這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對他們的祝福。他的訓詞說完後,新人以及滿堂賓客無不面色難堪,這可能是中外古今聞所未聞的婚禮了。不得不說梁啓超屬於我們現代人眼中的「不會做人」之人。
  • 一部別樣的「中國近代史」——讀《梁啓超傳》(後附名人八卦)
    中、美兩國的歷史沒有可比性,但如要對比,孫中山先生類似美國的華盛頓,梁啓超先生就類似美國的富蘭克林)論者認為這部未完成的《梁啓超傳》是「『半部梁啓超傳』,一部別樣的中國近代史」。1873年,梁啓超生於廣東省新會縣崖山(南宋末年陸秀夫背著少帝趙昺投海自盡的地方)附近之熊子鄉,字卓如,後來改字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
  • 天天讀詩 |《臺灣竹枝詞》清·梁啓超
    愛情 / 思鄉 這是梁啓超(任公)在遊歷臺灣時面對破碎故土而且,中國古代的文人,又往往因地位與性情的關係,加工創作新《竹枝》,也要借女子的哀怨之辭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愁悶,表達某種願望。梁任公這十首情歌亦不例外,借寫戀情來「為遺黎寫哀」,替自己抒發心聲。梁啓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中國之新民、自由齋主人。
  • 大師梁啓超與賢妻李蕙仙的驚世之戀
    他非常賞識梁啓超的聰慧與人品,兩年後就做媒把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許配給了他。    「戊戌變法」失敗後,身為光緒皇帝體制改革「百日維新高級顧問」的梁啓超隻身逃亡去日本後,賢妻李蕙仙就帶著孩子赴天高皇帝遠的澳門避難,並成了梁家人的支柱。中國傳統夫妻講恩愛,因恩生愛,夫妻之間同心同德,相濡以沫的美德,被梁李夫婦倆演繹到了最佳之狀況。
  • 香港「五億探長」呂樂 香港歷史上被通緝時間最長的通緝犯
    在1997年之前的香港,很少有華人能在政府中擔任要職,特別是在五六十年代,但是有四人呂樂、藍剛、韓森和顏雄,人們稱他們為「四大探長」,最後卻被政府通緝成為要犯
  • 疑兇29歲華人博士連夜逃亡紐約,現已被全美通緝!
    疑兇29歲華人博士連夜逃亡紐約,現已被全美通緝!上周六(6日)剛剛求婚成功的26歲耶魯大學華裔研究生蔣凱文(Kevin Jiang,音譯)當街被人槍殺,引無數華人悲嘆。尤其到了夜晚,街上人煙稀少,在沒有目擊者的情況下,警方能夠獲得的線索十分有限。比較可疑的是,在蔣凱文屍體的不遠處,停放著一輛無人認領的豐田普銳斯汽車,車的尾部明顯被撞擊過,警方一度懷疑嫌疑人與蔣凱文發生交通事故後產生不滿,遂開槍殺死了後者。
  • 那日午後,飲冰室,當梁啓超遇到梁啓超…
    甲午戰敗後,正在京城趕考的康梁策動在京的十八行省公車,聯名上書皇帝要求變法,並在三年後的維新運動中擎領風雲,共同推進了國家民族的進步。辛亥革鼎後,康有為開始歸於沉寂,但梁啓超繼續勇立潮頭,在繼續保皇還是接受共和的重大選擇上,康梁漸行漸遠。之後,在袁世凱復闢這個歷史節點中,身為北洋政府司法總長的梁啓超,毅然決然地策動他的學生蔡鍔在雲南起兵反袁,直接敲響了袁世凱的「洪憲」喪鐘。
  • 逃亡20年後,她說自己也是「受害者」
    唯獨面對案件被害人小木匠陸中明遺孀朱大紅時,勞榮枝用手扶住額頭,朝著朱大紅微微鞠了一躬,表示對被害人沉痛哀悼,並稱為自己的膽小怯弱不敢面對、逃亡20年未有投案而感到抱歉,願意傾盡所有進行賠償。勞榮枝當庭否認殺人指控逃亡20年後出庭受審,被告人勞榮枝當庭稱自己也是「受害者」,並推翻了此前案件在偵查階段的部分供述。法庭之上,勞榮枝稱昔日男友法子英是「沒有人性、冷漠、毫無理智」的瘋子,自己參與犯罪是迫於他的威脅。
  • 太平公主自盡後,大多兒女被李隆基處死,為何只留下他
    太平公主就是其中一例,在她死後,大多兒女都被李隆基處死,但是只留下了薛崇簡這一個兒子。武則天為了安慰自己的女兒,便將她的封戶破例加到一千二百戶。 不久之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婚姻又開始了,武則天將太平公主改嫁給武攸暨,為了保護太平公主,在她嫁給武攸暨之前提前將武攸暨的妻子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