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影評】《地久天長》在時代的巨網下,我們宛如塵埃

2021-02-23 魔都尋寶

前不久小編去了一次北京,各種的機緣巧合,在北京看了一場《地久天長》選擇了一部長達三個小時的電影,看完電影之後,在小編的朋友圈,寫下了如下的這段影評:

「王小帥導演實在是太棒了,花了三個小時,講了三十年間發生在我們身邊,或者說是我們經歷的故事,因為貼近生活,所以每個人都可以在電影中看到曾經的過去,感同身受,這樣的電影能不火嘛?我來做自來水了雖然時長三個小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積累感動,看著看著眼淚就奪框而出了,最後接近尾聲真的淚奔(這裡還是不劇透了吧,值得去影院慢慢品味)電影講述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情感,大家雖然沒有被自己的苦難和遭遇弄的撕心裂肺,但是不經意間碰觸到了我們的內心情感。我們這代小夥伴們可能一開始是衝著王源去的吧,我本來也不看好他,一個00後怎麼演「我們」這代的故事啊?他經歷過我們的小時候嗎?(不小心暴露年齡了,我們都是80後的一代,故事就是說的我們和我們的爸媽啊)雖然00後出生的他,說起來與80年代人的那種感覺是格格不入的,但是通過觀影發現他在該片中的造型與人物的感覺與影片的整體風格的搭配還是很和諧的!作為劉星的替身,又是一個正直青春叛逆的少年,他骨子裡的那種執喲,孤僻以及自身的矛盾屬性,王源都通過自己的眼神以及肢體語言表現的很好!再說到兩個男女主主角,這個獲得大獎也是名至實歸,演繹的細膩十分!王小帥導演用二個小時展現時代的冷漠,再用了一個小時化解人間的冷漠,找到生機,這不就是悲慘人生的真實寫照嘛在他們身上我真的看到我爸媽的影子(我也是知青子女)我覺得我爸媽他們這代人就和電影裡面一樣,生於苦難,存於希望,不刻薄,不小氣也不記仇!就和電影一樣,讓人感受到了愛和力量,而不是勾心鬥角,詆毀謾罵!Ps:相比《山河故人》的悲涼和宏大,《地久天長》就顯得溫柔和悲憫許多。社會的變遷從不考慮個體的疼痛、但是人活著就不得不為自己考慮,不得不尋找生機。日子還是要過下去的!一句話概括《地久天長》後勁十足,值得帶上自己的父母去影院好好觀影一下(老媽記得帶上紙巾)這部電影值得推薦~」

回魔都之後,又和小夥伴們一起回顧了一下電影,回顧了一些電影的細節,於是乎,以下又是一篇對於電影更深刻的理解~

三月份文藝片的市場大行其道,似乎走的都是口碑豐收,上座不行的路。這也是文藝片最掙扎的環境,這也是我們選擇要不要為它買票的原因。

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雜糅著這個時代的氣息,色調和陳規。對,陳規,這個本身錯誤的世界規則下,在生活的紋理上偏要勒出淤青和血痕,看著它在癒合以後,留下一道難看的疤。時代如此,刻在每個人的命運裡亦如此。

上一次在影院裡聽到是《小時代》的時代姐妹花的畢業演出,唱出了青春和未來。這一次在美玉按著浮誇的大號收音機由迪斯科的旋律換成《友誼地久天長》,像埋在心底的種子,像是他們在那一間小屋子裡翩翩起舞,嬉戲打鬧,放縱放鬆的避風港。

有種情誼,你不言我不說,但它一直在一直在。這首歌,就是整個片子的縮影吧。

友誼地久天長是原罪,人生飄零無根是現實。

知青返城,計劃生育,下崗大潮,這些跨度在三十多年的時代畫卷在大帷幕上徐徐展開,沒有太多的解釋。它用小小的道具和演員的表現鋪成時代背景,在情緒醞釀到飽和的時候,適時地轉場,用撥動心弦的臺詞拼命地刺激著媒體方和觀眾的淚腺。

電影的最初打亂了時間線和空間線,埋藏了太多的東西,需要我們花很多時間理清楚。片段的場景裡逐漸把線索挖出來,劉星的死是貫穿電影始終的謎題,緊緊揪著演員,觀眾不放,刻意而又隱忍。

第二個小時,開始為人物的選擇捏了一把汗。如果說時代是錯誤的,規則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餘生的選擇但願會讓日子過得好些。可是劉耀軍和王麗雲離開故土,離開朋友,為了成全沈浩一家也好,為了逃避現實也罷,從此無根,時間在變,人已經死了。

電影最後的一個小時,我們終於不再糾結於時間線和空間線,劉星之死也好像被時間遺忘了,沒有誰都會活下去。那個沒有被追溯的過去,總有些人不願回想,假裝沒有發生過,悵然若失;有的人耿耿於懷,在心裡埋了一顆種子,現在它長成大樹,枝葉要生到外面,要把人撐破。在時代的巨網之下,把鐵杵磨成針,戳破這張網的時候,就算為時已晚,也會釋懷吧。

海燕大病讓耀軍夫妻回到包頭,地久天長的弦又被續上。沈浩坦誠了劉星的死有他的原因,終於釋懷。墳頭掃墓的片段偏偏催人淚下,樸實如常,想很久沒回去的家,想要回頭看一眼。茉莉在美國有了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給耀軍一點希望,又讓他終於放下。中國式大團圓的結局因為養子劉星帶著女朋友回來畫上句號,眼角的淚水還沒有幹,在「地久天長「四個大字落幕的時候,破涕為笑。

韓寒評價這部電影是一壇香氣滿滿的頂級好酒,是高級而好看的電影。3個小時的劇情,回溯了跨度30年的平民史詩,每一個人物如塵埃,再悲慟的事情其實稀鬆平常,這就是生活。

看過的人,應該會去二刷吧。

年輕人去,回來說不定會給爸媽打個電話。

帶著爸媽的,為他們重現了昨日,記得帶包紙巾。

相關焦點

  • 劉天池做客《今日影評》 評析《地久天長》"零度表演"
    面對因疫情造成的電影「空檔」,《今日影評》特別策劃《看·電影》力邀50位具有影響力的優秀影評人,甄選近五年來的50部影片,選取獨特角度深入評點這些作品的閃光點與不足之處,並邀請廣大網友為影評人的表現「雲」打分,用經典電影與優質影評充盈這個特殊時期。
  • 電影《地久天長》:我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前進,惟願人生能地久天長
    地久天長,這部電影真的很「長」,將近3個小時的175分鐘。與英文名【 So Long, My Son】交相呼應,題眼都落到了時間的漫長之上。時代的脈搏如此清晰,你我亦是潮水中的小沙粒,參與了每一次改變未來的浪潮。
  • 電影地久天長帶給中國計劃生育時代的拷問
    我們同情《地久天長》中幾乎每一個人,甚至包括要求女主角打掉二胎的那名女幹部。 中國電影《地久天長》片長3小時在計劃生育後的「獨生子女」時代,一對夫婦失去了一個兒子,又得到了一個兒子——而後似乎又失去了這個兒子——他們經歷了如此錯綜複雜的悲劇事件,我不會透露更多,以免讓這些情節失色。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計劃生育」是一個「一刀切」的政策,對個人的生活、愛情和需求漠不關心。這部電影的導演王小帥是一名經驗豐富的中國「第六代導演」。
  • 《地久天長》:時代巨輪與人性槍口
    之所以仍有不贊同的部分,是因為在我看來,足以引起社會廣泛討論的《地久天長》又和那部美國電影很不一樣:《海邊的曼徹斯特》講述的對象是人,是放之四時、放之四海皆準的人;而《地久天長》講述的對象不止有人,還有時代,有唯獨經歷過特殊背景的人才能感同身受的那個時代。
  • 《地久天長》-SO LONG MY SON.
    什麼才能地久天長?是情感!沒過過去的坎,沒有趟不過的河。面對社會變革和時代變遷,人的情感似乎更加地久天長。今天看了2019年比較有情感的電影《地久天長》,近乎三個小時的電影時長,慢慢的將思緒帶入故事中,仿佛我也經歷了人生三十年。影片通過簡單的鏡頭硬切換,更真實的敘述了中國經歷的獨生子女社會政策、工人下崗轉型的社會變革以及普通人的普通生活。
  • 《地久天長》深度影評:王小帥表達了什麼?或許空無一物
    繼風吹動她米白色的衣領,春天沉浸在香氣裡之後,我又看了一遍《地久天長》。第二遍觀影,心裡的那份激動和快感消失全無,思想不自覺地開始去思考這部電影的社會意義,想導演王小帥通過這部電影討論了什麼問題?對社會有哪些影響?是積極正面的還是消極負面的。
  • 電影《地久天長》| 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
    電影《地久天長》預告片電影《地久天長》劇照講述「面對」與「放下」的平民史詩殷昭玖《地久天長》是王小帥導演作品中時空結構最為複雜的一部,也是較為精巧的一部電影。導演以上世紀八十年代劉耀軍、王麗雲的兒子劉星溺亡這一關鍵事件的發生開啟影片敘事之後,從櫥櫃下面的合影鉤沉出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擁有的天倫之樂,也喚起觀眾對那個時代的記憶;由劉耀軍拒絕了茉莉生下孩子從而喪失了血脈延續的可能,牽連出喪子之痛的陳年舊事。以人物思緒轉場,故事在不同時空之間流轉。
  • 《地久天長》一個時代的濃縮
    一個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曾經風光無限的第六代導演在當下的時代已經失去了電影票房的壟斷力,近幾年,儘管這批導演不時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內,但是叫好又叫座的電影微乎其微。但另一個可喜的事實是這一代導演對於社會和人性的探索越走越深入,文藝片或許是這一代導演的最佳選擇。
  • 王小帥:《地久天長》是一部「3D電影」
    而曾經預測了包括《紅海行動》《無雙》等爆款電影的博納影業總裁於冬在發布會現場放話表示,「中國電影都600億(票房)了,難道還容不下一部王小帥的電影?」呼籲院線為影片保證一定的有效場次排片,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充滿誠意的平民生活史詩。王景春、詠梅手持銀熊獎親吻導演王小帥。
  • 地久天長:我們毫髮無傷,卻又遍體鱗傷
    地久天長劇照這是在看完電影《地久天長》後一直縈繞在我腦子裡的一句話,《地久天長》英語名字是《SO LONG,MY SON》。劉耀軍夫婦的孩子沒了,可是沒了的又何止劉星,之前麗雲其實還有一個孩子,可以被作為計生主任的好友海燕強拉去墮了胎,失獨家庭的悲苦也是當時生育制度下的一個惡果。這兩件事分別在沈浩與海燕的心裡長成了一棵樹,就像沈浩說的這課大樹根深蒂固,唯有告解才可以連根拔除。
  • 電影《地久天長》的「愛丁堡情結」
    除了演員精湛的演技,電影中最為點睛之筆的,是導演對源自蘇格蘭民歌《友誼地久天長》音樂的應用:電影的上半部分悲劇沒有呈現的時候,音樂用了《友誼地久天長》;當電影的下半部分,幾個家庭悲劇的一生即將落幕時,《友誼地久天長》又一次響起,跨越時空、意猶未盡,仿佛雙手畫一個圈,最後回歸了圓點。
  • 上海統考重點電影——《地久天長》
    這部電影由中國導演王小帥執導,是「家園三部曲」的首部作品。從知青返城到計劃生育、下崗大潮……被時代裹挾的個人命運與家庭變遷牽動著兩代人的記憶。,觀眾能從電影中的人物身上體會到真實的共鳴。》的時間跨度長達30年,涉及到很多時代變化,電影中也出現了很多時代符號。
  • 《地久天長》後王小帥將改編小說 拍攝農村生活
    《地久天長》後王小帥將改編小說 拍攝農村生活 時間:2020.02.2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ino
  • 《地久天長》會是怎樣的一部神作
    今年柏林國際電影節上,華語電影再次大放異彩,多部電影入圍,雖然後來有兩部電影,一部是周冬雨易烊千璽的《少年的你》,一部是張藝謀的《一秒鐘》由於後期製作的原因,退出了柏林影展,但是並沒有影響到華語電影在這屆柏林影展上的成績!王小帥導演的《地久天長》一舉拿下主競賽單元的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主角銀熊獎!
  • 第28屆上海影評人獎頒出,《地久天長》等獲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今天,第28屆上海影評人獎頒獎典禮在上海大寧鬱金香公園會議中心舉行。《四個春天》《流浪地球》《地久天長》《撞死一隻羊》《過昭關》《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和我的祖國》《少年的你》《平原上的夏洛克》和《南方車站的聚會》榮獲第28屆上海影評人獎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 菏澤中影星美國際影城(和諧店)《地久天長》品鑑會!
    以王景春和詠梅扮演的劉耀軍、王麗雲夫婦為主要代表人物,講述了兩對夫妻和周圍的人在時代洪流挾裹下的命運起伏。從人物塑造到年代背景,都堪稱導演王小帥最有野心的一部。但透過鏡頭運用和情感表達,依然可以看到導演一貫的情懷與風格。
  • 電影《地久天長》,一代人的活著,王景春詠梅演技炸裂
    當有人問起你這部電影的思想內核時,你可以用這句萬能套路回答他:這部電影反映了在波瀾壯闊的時代大背景下畢竟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不屈不撓的抗爭史,許多關於前輩的故事都離不開自強不息這樣的描述,中國電影故事很長時間也也以此作為素材。電影《地久天長》的內核濃縮起來,也是這句回答!
  • 願中國電影從此《陽光普照》,願所有的情感和愛《地久天長》!(雙金名單奉上)
    >願所有的情感和愛地久天長!>最佳剪輯:朱麗贇(《進京城》)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紅花綠葉》最佳兒童片:《小狗奶瓶》最佳戲曲片: 《挑山女人》最佳科教片: 《綠色長城》最佳紀錄片: 《奮鬥時代最佳攝影:陳克勤、陳志軒《狂徒》最佳原著劇本:楊修華《幻土》最佳劇情短片:《紅棗薏米花生》最佳動畫短片:《金魚》觀眾票選最佳影片:《陽光普照》國際影評人費比西獎
  • 你理解的深刻,《我不是藥神》敗給《地久天長》到底有多冤枉
    好久沒動手寫影評,也是因為平時不怎麼有時間用心地好好看一部電影。對於什麼電影節,紅毯走秀,也不怎麼感冒,掛個眼科,還是要催著自己要趕緊地回頭敲鍵盤,為著千字分毛錢而噼裡啪啦,生活不易啊。當然還有一些含義深刻的,比如姚晨的《送我上青雲》,讓我們對女性題材的影片多了一些關注;還有《地久天長》《我不是藥神》,關注現實,直擊民生,電影不再是哈哈一笑了事。看電影不再是放鬆,而讓我們多了一些沉重和反思,不管如何,這都是進步。你有太多的夢想,你就有多失望其實我今年最關注的是兩部片子,也就是《地久天長》和《我不是藥神》。
  • 《地久天長》一這不是電影,這就是生活
    在盛大的閉幕式上,王景春和詠梅憑王小帥導演的電影《地久天長》,一舉奪得影帝和影后桂冠。詠梅成為華人第三位,既影星鞏俐、蕭何何之後,中國內地第一個獲得柏林影后的女演員,導演王小帥,中國內地第六代導演之一,「地久天長」堪稱王小帥的野心史詩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