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映破千萬,刪改讓人懵
《八佰》點映目前已超千萬,但還是輸給《哈利波特1》帶著回憶強勢而來。
但真正上映的時候,相信這撥口碑會反覆發酵,人們不斷感慨著莫名的刪改,一邊忍不住進影院,在兩個多小時的轟炸和感慨中得到非常飽滿的情緒滿足,進而都有不甘心的難受,但能夠感受到主創拳拳的誠意,或多或少有點感慨,生不逢時。
豆瓣破天荒已經打分,有8.2。
毋庸置疑,《八佰》就是國片救世的野心,它某種意義上也匹配得上。
刪改讓人揣測得難受
看完點映的大多數人應該和我一樣,讚嘆是真的讚嘆的,不滿足是真的不滿足。
由於刪減了十幾分鐘,真的像心病一樣,不知道到底是哪裡不好,又擔心自己想的可能比發生的還要好。
結尾在一段慘烈的不斷衝橋不斷被開槍的過程裡,另一邊平行蒙太奇——之前是逃兵後來在戰爭中覺悟的敢死隊,他們正奔赴和日軍純粹送死的戰鬥場面。
我想導演應該是把高潮放在這裡,前面情緒壓得如此低,就等這一刻的爆發。
然而都剪掉了。那麼多大牌明星演員,也就或多或少做了背景板。
這個真心是不滿足啊。
有看過原版的人說,也沒我想得那種有個大高潮燃戲,這就已經是不斷犧牲過橋就可以了。但我總覺得不滿足,應該在商業片標準下,這裡是肯定要大衝鋒大刺激的,讓那些戰爭中的小人物全部壯烈,全部圓滿,人物的弧光魅力才能真正釋放出來。
畢竟它是個商業大片呀,或多或少還是期待有這樣最炸裂的時刻。當然由於成片接近兩小時半左右,可能最高潮的場面提前被前面的炸裂悲慘透支了也有可能。
同時大家討論比較多的刪改應該就是關於&34;和&34;這裡,可以看出鏡頭有明顯的不自然,但整體節奏一直在人物的高燃環境裡,其實影響倒沒有那麼大。
聽聞還刪掉了蘇州河對岸阮經天的戲份,一個不斷鼓勵抗日的人,最終發現是日本人而被群眾打死……很像《葉問1》裡面林家棟演的良心發現卻被摧毀的漢奸。這裡可以體現影片的企圖和深度,因為全部都沒有,所以也很難評價。當然有這些總歸是很不錯的。
但在這樣刪改條件下,還是覺得影片很好看,很超值,其實也不用多說,隨著點映不斷密集,《八佰》必然會爆的,會超級受歡迎。
煽情與燃爽之處
不提宣傳上反覆提及的中國首部IMAX拍攝嘗試,多年辛苦搭建,純粹大片品質,眾星雲集,但都隱在角色。首先還是得肯定這個題材非常值得拍我們自己的戰爭題材,早在過去已有同類作品,但如果沒有一個現代升級版的呈現,我們這個&34;的夢就不夠真實可見……
管虎導演無疑是特別合適的,在這之前我也有擔心。但看了不到十分鐘就很放心,他很懂得運用各種手段來呈現影片該有的情緒調動。
單從題材來說,抗日前期我國軍隊一路潰敗,需要一個激勵。而這個激勵又的確山窮水盡,號稱八百人,其實也就400多個,空間背景也分外有趣,沿著蘇州河,大家逃到租界的暫時安全,有英國人保護,該過日子還是過日子,三教九流達官顯貴,都等著一個亡國的時刻,要保護自己和家人周全。此時戰鬥卻沒有結束,在四行倉庫,以不可思議的方式,純粹肉體犧牲的方式抵抗多倍日軍的進攻。
沿著河,兩邊人物原本沒有聯繫,但看著一場場戰鬥,慢慢城裡的國人被喚醒,站在中立的外國人開始予以支持與肯定,這是一個不斷爭取愛國心的過程,代價必然是血肉模糊。
這個設計就非常適合開展大片,矛盾重重,場景豐富又集中,人心紛繁,但終將被凝聚在共同的追求上。
作為商業片,燃點是非常合格的,那就是慘烈的戰爭場面。不斷有日軍侵襲之下,導演非常緊的節奏,不斷表現戰鬥的慘烈,各種轟炸,血肉模糊,之前在對話,片刻就成為了人肉炸彈。
你可以看到大量經費在燃燒,又隨時切到對岸的燈紅酒綠。戰士們各有各的悽慘,純粹的血腥爆裂,還有在戰鬥中日漸成長的那些逃兵小人物,以及早有準備的原有戰士,終是一死,但一直在反抗。
這裡觀眾看得是抓心的,沉浸的,被炮火轟鳴之下,十分壓抑與嚇人。縱然有一點爽感,很快因為是同胞感受,由欽佩和複雜的情緒不斷牽引,看到小人物一點點覺醒,那種內心激烈的燃感營造十分到位。
再就是猝不及防的煽情,片長被氣氛營造的完全不覺得長,只想著故事繼續下去。因為對岸的人不是那麼一下子能被爭取到的,他們在觀望。但看著一路的血流成河,才會慢慢被打動,被喚醒。這個過程裡,前面的情緒一直積攢著,猝不及防的眼淚我覺得大家都是在鄭凱演的角色犧牲的那刻。
在這之前,日軍瘋狂進攻,管虎導演用了很多筆墨拍逃兵小人物們消極參與,但也一樣承受戰爭的血腥,此時日軍靠著戴鐵盾慢慢靠在牆上鑿通,一旦淪陷就完蛋。而倉庫內的戰士們早已接近無力在反抗。此時鄭凱這個角色交代了下遺言,留下個遺物,沒有廢話就拿上炸藥包,被流彈襲擊,依舊縱身一躍跳下去與日軍同歸於盡。此時眼淚忍不住奪眶而出。
我覺得是因為猝不及防又拍得克制,前面大家還在關心小人物的覺醒,但突然不拖泥帶水的一躍。讓你一下子揪心和欽佩。
接下來就是純粹的煽情了,眼淚難以抑制。其他同志紛紛組成敢死隊,沒時間廢話,拿好炸藥包,喊一句口號就縱身跳下去。因為他們的犧牲,日軍進攻被擊潰。而江對岸的人紛紛看著,看著這樣在自己眼前純粹的死亡,百感交集,民族精神由此凝聚。姚晨演的國軍領導看著說,若將士人人如此,何懼倭寇?
我們當時的祖國的確已千瘡百孔,靠的就是這樣殘酷的拼搏,一點點喚醒。這個是影片很大的淚點。
由這段開始,後面持續的燃和淚點就幾乎同行了,一次次不同的犧牲,讓人看到人在大義面前,人人都可以變得壯烈和美好。
整個觀影沒有覺得時間長,是深深沉浸其間。所以對刪改也會有種更為強烈的難受。
艱難的主創 真實的小人物
導演管虎戰績一直不錯,我念念不忘於他的《殺生》《鬥牛》,據說他特別好的還有電視劇,他沒有太多電影學院的大師包袱,一心熱愛電影,也積極擁抱商業片,玩過《廚子戲子痞子》,也有據說也刪改了的《老炮》。《八佰》應該是他最具野心之作。
我當時看《殺生》和《鬥牛》就一直感覺這個導演好像某刻其實是很接近姜文的,但又比姜文姿態更低,更願意擁抱平民。但他總好像差了口氣,剪輯總莫名有點混亂,可能是要往更高處走又兼顧受眾的平衡沒有找好。
這次拍戰爭題材,明顯就是為觀眾服務。所以感覺應該是他積攢了多年的洪荒之力全部施展,項目巨大,必然艱險。但由他做出來的確執行得很好。
首先是這個空間布置真心是妙,我覺得的確這個題材我們也是可以做出《桂河大橋》這樣的可能的,當然管虎首選還是做一個大商業片,所以給的爆炸場面和煽情點,包括人物都是滿滿當當非常滿,觀眾只要是節奏舒服是很願意享受這種超值。
當然他始終很懂得在加這麼多料一下如何中和一下思考性,詩意,還有觀賞過程的層次推進。
所以空間的選擇,河的兩岸,一個倉庫的戰役,真心妙啊。
這個倉庫底下還有水路,過河就是兩種人生。
一邊在倉庫困獸,一邊被喚醒的人們在看,在投入。
而馬,成為了導演心中的詩意。他讓一匹白馬在此間跑,活著留下火種。
還有老鼠,以及死去戰士曾經出現的壯闊的夢境:他單槍匹馬騎著馬,像趙子龍一樣面對萬千敵軍。
這個導演可真的不是在幹個行活,好像是把他精神的魂魄在不斷植入到故事裡。
影片拍了各種人,河對岸的普通人,有覺悟的人,黑幫,賭場,記者,女童子軍。但都不亂。
而倉庫裡更是著墨非常精準,更多在給一些想逃離的人,他們性格各異,都讓演技到位的演員盡情詮釋。包括有成長,歐豪這次十分勝任,一個農民子弟,慢慢成長為戰士。
這裡面導演的視角落在這些個本不願參與戰鬥的人上,每個都有清晰的設計和舒服的節奏,不亂,讓人心始終跟著走,倉庫內的層次也就做得分外好看了。
管虎導演始終還是很在乎小人物的,而小人物在大場面就是要比大人物更好看,更深入人心。
在這麼多繁複的交代裡面,始終牽引觀眾的還是因為這是一場不可能贏的戰役,打的意義。因為愛國,因為尊嚴,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一點血性。被詳細交代出來,真的很打動人。
我愛這些小人物視角,覺得自己也是其中一份子,這場戰役就是我們共同陪著他們完成成長,然而他們直接步入死亡。
但中華民族就在這一次次死亡間,真正覺醒。
最後還是想說,趕緊去看吧。面對疫情影院當前的情況,這一部商業片是實打實的救世。
但還是要提醒,不要帶孩子,太血腥了。以及受不了的女性可以酌情考慮觀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