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文化語境下VR電影與傳統電影比較分析

2021-02-08 人民網

來源:《視聽》2019年第1期

摘要:隨著VR技術的逐漸成熟,VR行業也迎來了一股熱潮。雖然VR電影的概念還不明確,但是VR電影的美學特徵以及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已經在學術界頻繁地被討論。本文從視覺文化語境出發,分析VR電影作為一種視覺媒介在製作手段、審美體驗上是對傳統電影的一種革新和升級;其次在發展動力、美學傾向和心理依據上也存在本質的聯繫。

關鍵詞:VR電影;視覺文化;美學特徵

一、VR浪潮中的電影產業

VR是virtual reality 的縮寫,意思是虛擬實境。如今我們所提及的 VR 是指由計算機模擬生成的三維虛擬場景,是依靠計算機圖形學、計算機仿真學、人機接口技術、傳感技術、多媒體技術等多種技術綜合實現的。VR 技術可以通過硬體和軟體的配合讓觀者體驗多重感官的虛擬實境,產生全方位360°的「沉浸感」。2016年之所以被稱為「VR元年」,是因為Oculus、SONY PalyStation、HTC等廠商在這一年相繼推出了相對成熟的個人頭戴式VR顯示設備。此類設備投入市場後獲得可觀的銷量,大眾的使用需求促進了內容製作的發展。VR 技術由於具備實現交互性能的優勢,因此在早期較多運用在遊戲產業,一些知名遊戲廠商紛紛把經典大作搬上VR設備,在市場上實現用戶數量的快速增長。

作為一種最先進的視覺技術,VR技術與電影的結合更是理所當然。2015年,由林詣彬導演,Google Spotlight Stories出品的VR劇情短片《Help》可以稱得上是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VR敘事影片。片中外星怪獸空降洛杉磯以後造成混亂,主要的場景都是展現女主角和一名警察被怪獸追趕。雖然該片長度不到5分鐘,卻耗費了5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可以說是一次昂貴的「冒險」。①該片使用 4K全景拍攝,後期渲染達1500萬幀,好萊塢大片式的情節設計和精緻的特效展現了目前VR電影的最高水準。

而在這一波VR浪潮中,中國並沒有落後,2015年蘭亭數字出品的12分鐘的 VR短片《活到最後》被看作是中國首部VR影片。201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不僅推出了VR概念宣傳片,還展出30多部VR影片。與此同時,一些國際主流的電影節也為VR 影片敞開大門,從2014年到2016年在聖丹斯電影節新邊界單元上展出的VR影片總共有46部,其中不乏優秀的作品,例如Oculus工作室拍攝的VR短片《Lost》、VR動畫短片《Henry》等。另一方面,在2016年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上誕生了第一部VR劇情長片《Jesus VR》,時長達90分鐘,這標誌著VR影片創作往前走了一大步。2017年的第74屆威尼斯電影節則首次新增了「VR競賽單元」,全球共22部VR影片入圍,其中有4部是華語影片。

電影領域現在有越來越多優秀的創作者開始在VR領域進行實驗,他們在藝術上的探索對未來VR電影如何形成一套自己的藝術語言有關鍵性的作用。不可否認VR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對視覺影像的呈現方式具有革命性的意義。我們也有必要在當下這個視覺文化主導的社會中,深入了解和討論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

二、視覺文化語境下的VR電影與傳統電影

(一)VR電影誕生的文化環境

電影是一種通過影像傳遞信息的視覺藝術,在過去的一百多年裡,它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看待世界的觀念,將我們所處的時代與過去的口語相傳、印刷文字的時代區分開來。如今人類處在一個迷戀視覺的時代,我們生活的環境裡充滿著各種圖像和影像,無時不刻都處在「看」與「被看」的過程中。這樣的社會就是居伊·德波所說的「景觀社會」。學者周憲在《視覺文化的轉向》一文中提出:「視覺性已成為文化的主導因素,廣泛的視覺化深刻地改變了許多文化活動的形態。」②我們的生活被視像媒體所包圍,我們的行為習慣正被它們所改變,正如尼古拉斯·米爾佐夫在《視覺文化導論》的緒論裡寫到的那句:「現代生活就發生在銀幕上。」③視覺文化已經應運而生,電影則是視覺文化的主要表徵。電影藝術成功地讓視覺文化繁榮興起,而VR電影誕生的客觀環境是視覺文化主導的後現代社會。

(二)VR電影對傳統電影的革新

1.鏡頭語言與敘事手法的顛覆

麥克盧漢在《理解媒介》中說過:「任何媒介的『內容』都是另一種媒介。」④且不論VR電影是否是藝術,首先VR作為一種媒介,當它將電影納入內容,那麼它就是全新的,不能簡單地與傳統電影等同,VR和電影的結合也不是簡單的新瓶裝舊酒的結果。

創作者需要藉助特定的手段去實現表達的目的,在呈現內容的過程中,傳統電影的鏡頭語言和敘事手法在VR電影中被顛覆。VR電影拍攝所用的攝影機是 360°全景攝影機,全視角多鏡頭無法像一般攝影機那樣產生焦距變化,因此就不存在傳統電影裡景深的變化。觀眾通過VR頭戴顯示器看到的是無邊框、全方位的景象,可以自由選擇觀看的視角,這也就消解了傳統電影裡的構圖、景別等有意味的形式。另外,具有敘事、啟發理性思考等功能的蒙太奇在VR電影中也不再成立。形式層面的改變必然帶來內容上的新表達。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舉行  「2018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論壇」11月10日在廈門大學舉行。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秘書長梁建勇,廈門大學黨委書記張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等與會並致辭。【詳細】

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  由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於11月7日至9日在烏鎮召開。本屆大會以「創造互信共治的數字世界——攜手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詳細】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語境下主旋律電影的現實表達
    一百多年來,電影的發展歷程也是社會文化語境與影像之間互動關係不斷調整的過程,特別是近年來內地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再次證明了電影是文化傳播的優選介質。當前,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電影的發展也有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即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通過電影傳達文化自信,同時彰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讓中國電影成為文化產業中的引領性產業,成為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文藝形式,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亮麗名片,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
  • 電影文化對未成年人的影響分析
    未成年人社會化,即個人早期的基本社會化,是指個人學習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掌握基本的社會規範,了解基本的社會關係網絡,並能在實際生活中比較成功地扮演最基本的社會角色和從事最基礎的社會活動的過程。未成年人在社會化進程中需要各種知識的積累儲備,電影文化在對正確引導未成年人完成社會化方面具有特殊的積極作用。
  • 情感與正義:多重語境疊合下看電影《老炮兒》(王傑 許仁豪 段吉方等)
    近日,各大高校及研究機構的學者就電影《老炮兒》進行討論,探討在多重語境的疊合下,如何對電影本身的審美意義進行分析和評價。  王真(浙江大學): 電影很重要的一個主題是年長一代和年輕一代的衝突。以我自己的經驗,確實存在這樣的衝突。但我覺得,影片裡面化解的方法實際上可以進行商榷。
  • 從《大贏家》談起:中國語境下的「韓改電影」
    原版內容紮實,沒有文化敏感點,尤其《奇怪的她》這部電影曾經被十個國家翻拍,原版作品本身故事結構的成熟性和核心表達的共鳴度,成功程度可見一斑。較強的劇情共情性,簡單的照搬也能帶來尚可的票房,在這種模式下給了韓改電影一顆定心丸。但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能進行順理成章的改編。
  • 電視語境下的語言符號表達
    【關鍵詞】電視語境;語言符號;非語言符號;表達 電視語言是遵循電視規律的傳播手段,是電視語境制約下的語體現象。[1]這其中涉及兩個概念:語言和語境。按照房德裡耶斯的理論,「人們對於語言所能下的最一般定義就是一種符號系統……符號可以有不同的性質,因此,語言也有好幾種,任何感覺器官都可以用來創作一種語言,有嗅覺語言、觸覺語言、視覺語言和聽覺語言等」[2]。
  • 消費語境下主旋律電視劇敘事策略的新氣象
    摘要:在消費社會衍生出以「仿像」為超真實的影視文化中,因學者對主旋律電視劇概念莫衷一是的文化立場,致使對其歷史的和美學的研究變得棘手。本文立足於時下消費語境,結合具體的主旋律電視劇作品,對主旋律電視劇新型的敘事策略作出分析。
  • 《當代電影》| 「電影的過去與未來:數位技術、視聽敘事與影像文化」學術會議綜述
    上海大學教授金丹元在題為《「電影美學」概念的紊亂與「泛美學化」現象盛行之必然》中指出探索電影美學的多種途徑以及從「泛美學化」現象中轉化出新電影美學的重要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海洲在《中國電影:文化傳統與民族風格》的發言中表示,中國電影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到的應是剛勁有力的中國人物、和諧共生的自然理念以及韻味與意境共生的創作目標。
  • VR電影製作有哪些秘密?VRPinea受邀參加西浦VR電影工作坊活動
    文 | 小豆子(VRPinea 12月14日訊)12月9日,VRPinea受邀參加了由西交利物浦大學西普創業學院(太倉)文化科技學院,和VRTIMS STUDIO聯合舉辦的VR電影工作坊活動。影片通過虛擬世界氛圍的營造和綠背實拍人物的完美結合,在視覺上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從2017年至今在上百家VR 影院播映,參展數十次,在國內外均獲得好評。2018年參加蘇州青少年科技節,每天觀映人次近萬人。2019年登陸新華社客戶端, 觀影人次達到150多萬。
  • MCR思想前沿 | 結晶化與現代化:西方流行電影中的中國文化元素變遷
    進一步來說,將東方主義理論運用至考察與華人有關的文化產品的研究也屢見不鮮。本文主要採用由丹尼爾·伏科維奇(Daniel Vukovich)所提出的「漢學東方主義」分析框架(Sinological-Orientalism)來理解西方流行電影。伏科維奇觀點核心在於「以中國為對象的東方主義」,旨在對作為整體認知對象的「中國」在西方社會語境下的「東方化」過程進行理論化。
  • 用VR眼鏡看小電影是什麼樣的感受
    小編近日,閒暇之餘,在網上看到一篇文章,絕對是雞凍人心的文章,關於人們用vr眼鏡觀看VR小電影後表現,呵呵,看看他們都什麼表現
  • 【文公智庫】後現代語境下電影藝術的敘事「遊戲化」新特徵 ——以電影《頭號玩家》為例
    原創作者:申林 同濟大學博士,河北師大講師                  陳婧薇 河北師範大學講師責任編輯:耿倪帥 同濟大學公益平臺:文化上市公司文公使命:讓文化為資本領航WX    ID  :Cultural Companies20世紀70年代以來,視覺藝術成為後現代文化的中心領域。
  • 威尼斯電影節力推,史匹柏唱衰,VR電影還有未來嗎?
    vr版耶穌基督的故事電影耶穌基督的故事(vr版)是周四,電影節的放映,人們到目前為止,虛擬實境,沉浸在主流的電影體驗館的投資最大的一次嘗試這個美國電影在聖誕節上映90分鐘電影節上舉行,40分鐘的試映vr頭盔管用的話,可以體驗電影的拍攝360度的角度
  • 土家族民俗事象的影像書寫與文化迷思——基於電影《1980
    現代的影像技術與人類傳統甚至原始的民俗文化結合起來,形成了民俗影視這一重要藝術類別,而民俗事象則順理成章地成為民俗文化與電影影像之間的符號中介。近年,影視文本逐漸成為土家族民俗事象進行媒介化記錄和大眾化傳播的基本渠道,為傳統民俗文化通過現代視聽語言在現代傳播語境中實現活態傳承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媒介技術基礎。
  • 民族自信與文化自覺: 中國動畫電影發展思考與展望
    1999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動畫電影《寶蓮燈》打破了這一市場僵局,邁出了新時期動畫電影的探索第一步。這部電影既延續了傳統國產動畫的創作理念,將傳統文化以及藝術形式融入動畫創作中,又借鑑了國外商業動畫的製作方法,成功地走向市場。
  • VR電影的終端-我們如何觀看VR電影?
    (盧米埃兄弟影片的宣傳廣告) 傳統電影之所以成為「文化消費品」,從根本上來說在其發展最原始階段就解決了終端和商業模式,所以使得電影成為二十一世紀最具有傳播性的「商品」。而在這之前書籍用了近千年,戲劇用了數百年,電影從公開放映的第一天就解決了其作為「商品」所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 李 泉 | 視覺文化時代外語作為圖像符號的認知研究
    摘要:在當代文化的視覺轉向中,外語認知從傳統的印刷文化語言符號文本認知轉變成為更複雜的、多媒體語境中的圖像符號認知。外語作為圖像符號,其傳達與認知過程是一種被再度符號化、建構更大的多媒體語義場的過程。在跨文化與跨媒體的語境中,實現外語圖像符號意義的完整生成與確切傳達,需要從本體認知層面深度把握符號傳播中的片面化與認知差機制。
  • VR動畫電影《Raising a Rukus》|一對熊孩子的異世界探險之旅
    《Raising a Rukus》由曾獲得兩次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阿凡達》、《愛麗絲夢遊仙境》)的Robert Stromberg導演製作,該影片為系列電影的第一集。觀眾在欣賞主角們冒險的過程中,不需要有太多的轉頭動作,只需要跟隨著畫面的行進就可以很好地抓住主線劇情的發展;運動鏡頭的處理也比較恰當,在主角轉頭時的觀看視角以及跟隨主角們運動的視角中,鏡頭運動相對緩慢,時間也較短暫,既能渲染緊張的氣氛,又能防止觀眾眩暈。此外,《Raising a Rukus》還設置了交互功能,影片在兄妹走散之後出現了不同的分支,兄妹兩人有著各自的故事線。
  • 《眼鏡》:散文化電影,傳統敘事模式的「反叛者」
    上個世紀的蘇聯文學是俄羅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伸,而蘇聯電影和蘇聯文學之間的關係尤為密切,這就使得蘇聯電影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透過蘇聯電影,我們可以窺探到這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散文化「可以說是荻上直子作品的一大特色,透過這種和傳統敘事格格不入的模式,我們能夠看見」散文化電影「的另一面:反叛。散文化電影並非是荻上直子的獨創,早在小津安二郎時期,散文化電影作為一種電影風格已經被確立了下來。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從不直接描述情感,而是不經意間捕捉情感。儘管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總讓人覺得安靜,其實,在這安靜的表象下蘊藏了洶湧的情感。
  • 移動手機VR眼鏡怎麼看看電影 vr眼鏡怎麼看全景視頻詳解
    VR中文網11月17日最新資訊,有很多小夥伴問小編移動手機VR眼鏡怎麼看VR視頻和VR電影?vr眼鏡怎麼看360度全景視頻?VR眼鏡怎麼看3D電影?對於剛接觸VR的一部分人可能還不清楚VR眼鏡要怎麼才能看VR視頻,今天VR中文網(vr.diyiapp.com)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就是移動手機VR眼鏡觀影的詳細教程。
  • 耳東影業VR影廳5G條件下,VR電影「身臨其境」
    2020南京文化科技融交會於10月23日至25日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新莊)舉辦,共592家企事業單位報名參展。展會期間還將舉辦90多場活動,持續釋放文化和科技融合效能,為「創新名城 美麗古都」奉獻一場文化科技融合的新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