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贏家》談起:中國語境下的「韓改電影」

2021-02-10 黑白文娛


如果改編只是簡單地更換環境與演員,那麼這份改編一定缺乏了更大的力量。而當觀影人感慨改編中故事核心的變化時,有時候更需要擔心的其實是「再創作」時視聽語言的基本功。

作者:梁湘

編輯:藍二

版式:王威

很多雲觀影的網民都評價說,看大鵬主演的《大贏家》,「好像看了部韓國片」。

這其實已經是對改編電影不錯的評價了。這幾年,「韓國電影」已然成了一種獨特的分類,以其基於現實的改編、揭露陰暗面的劇情、不畏權勢的批判,在國際上積攢了大量的粉絲。而國內也引進了不少韓國電影作品進行改編,有的驚豔四座,有的寂然無聲。成敗淺談,這些作品背後所關聯著的種種因素,值得思考。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本土化的韓改電影是橘是枳,需要時間、經驗、社會、市場的共同見證。

改編的路徑有很多,完全照搬是最常見也是容錯率最高的方式。2015年的兩部院線電影《重返20歲》與《我是證人》,改編於韓國電影《奇怪的她》與《盲證》,從情節上來看,幾乎與原版完全一致,只是在某些細節上,做了略微改動。

原版內容紮實,沒有文化敏感點,尤其《奇怪的她》這部電影曾經被十個國家翻拍,原版作品本身故事結構的成熟性和核心表達的共鳴度,成功程度可見一斑。較強的劇情共情性,簡單的照搬也能帶來尚可的票房,在這種模式下給了韓改電影一顆定心丸。

但不是所有的電影都能進行順理成章的改編。

2019年上映的《小小的願望》翻拍自韓國電影《偉大的願望》,號稱中國第一部走上大熒幕的青春性喜劇電影。在「談性色變」的國內青春語境中,這樣的題材顯然是觸碰了雷區。

大刀闊斧的改編是在所難免的,片中確實有些不錯的改動,比如將「冰桶挑戰」改成更接地氣的「正常人假裝殘疾人乞討」,更能讓人感同身受。但最終上映的院線片中,有性元素的笑點被集體模糊掉了:「破處」「做愛」變成了「談戀愛」「找女朋友」;給朋友打手槍變成給朋友點穴;而且高中生和班主任必須是年滿18歲已經畢業了的高中生與辭職下海了的班主任;最後男主不僅沒破處,還得出來感恩父母……原版中「偉大」的「性」,在新的土壤中發芽,只開出了一朵「小小」的花苞。也許,在題材的選題階段,就已經宣告了「小小願望」的無法應驗。

但面對大環境,這些並不是最值得評判的。對「性」方面刪改動作的關注,掩蓋了這部電影真正的問題,片中最該關注的,其實在於那些容易被忽略的深處:導演提到的本土化,除了《灌籃高手》、乾脆麵卡片這種細微元素外,幾乎再無其他。這才是最關鍵的命門所在。

面對需要大幅度更改的引進作品時,如果改編只是簡單地更換環境與演員,那麼這份改編一定缺乏了更大的力量。當觀影人感慨核心的變更時,更需要擔心的其實是「再創作」時視聽語言的基本功。

電影藝術從不是一門絕對自由的藝術,本身就會有各種形式的忌諱與限定——就像是一場戴著鐐銬的舞蹈。帶著鐐銬跳舞,惋惜鐐銬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觀賞這支舞。這一點在《大贏家》上倒有不錯的詮釋。

《大贏家》中大鵬飾演的男主角嚴謹是個極度認真到「軸」的刻板男人,認真的他為了維持心中的原則,強行違抗上級的指令,逼迫所有人跟自己一起認真地演了出「搶銀行」的好戲。為了表現這份「認真」,電影的開場用幾個鏡頭乾淨利落地表現了出來:

出於本土的現實需求,嚴謹的身份從原版的警察改為了銀行職員。這是一處無可厚非的改動。大鵬本就自帶喜劇感,主角叫嚴謹,演得也很嚴謹,他將劫匪的窮兇極惡透過黑色幽默的形式演繹出來,這一點既好笑,又能引人深思。有限的舞臺上,《大贏家》作為對「形式主義」極致諷刺的喜劇電影,獻出了一份具有中國語境的代表性表演。

當然,儘管在口碑上《大贏家》還算不錯,但細窺本質,它其實仍與《小小的願望》有著共通的缺失——即創作者面對實操難度時能力上的不充足——只是《大贏家》相比《小小的願望》已有了很大的提升。僅針對劇情的設置,就體現在兩點:

這樣的能力考核,或許已經無關於土壤本身,而在於栽培花朵的手是否足夠老練了。這一點,更值得所有電影的創作者深思。

「中國拍不出這樣的電影。」

在諸多關於韓國電影的評論中,總能看到這一句話的身影。簡單幾個字,輻射出了比稱讚與惋惜更悠長的情緒。這不是一個渺小的聲音,而是國內一塊巨大市場的集體發聲。

雖然很多觀眾覺得《大贏家》的「韓國味」十足,但其實,這部電影的版權來自日本電影《永不結束的遊戲》(1991年),後被韓國翻拍為了電影《率性而活》(2007年)。

有意思的是,無論是日本片名中的「遊戲」,還是韓國片名中的「率性」,與片中的核心詞「認真」對比起來都顯得有些跳戲,反倒是中國片名的「贏家」頗顯耐人尋味。


俗話說「認真你就輸了」,但是這部電影反其道而行,強調的是「贏」。

要贏。這是這部電影在中國語境中最想發出的聲音:贏得觀眾,贏得口碑,贏得經濟效應,贏出文化自信。

《大贏家》的原版劇本很厲害,但翻拍不是原罪,本土化革新才是可取之處:這是華語片中少見的正面描寫搶銀行的過程,而且是「反派」勝利,更點出了形式主義和得過且過的風氣,在受限的環境下頗為大膽。《大贏家》在線上首映當日引爆,影片相關話題頻頻登上微博、抖音熱搜。在這一點上,這部電影,贏得了些分。

這也是韓改電影的本土化改編中,令人鼓舞的小高潮。

當然比起韓改電影,本土原創顯得更讓人期待。

有期待就有對應的努力。2018年的一部《我不是藥神》讓觀眾紛紛欣喜:自己竟然真在電影院裡看到這種「韓國類型」電影。

從題材上來說,《我不是藥神》所對標的,更像是美國電影《達拉斯賣家俱樂部》(2013年),而非任何一部我們所熟知的韓國影片。

那麼,為什麼核心獨立的國產片,卻讓人有種「韓改」的錯覺?

概因片中徐崢扮演的程勇幾乎是韓國宋康昊的人物式本土化——韓國電影中的典型「矛盾體」。兩個主角都徘徊在聖人與普通人的兩難境遇之中,既想維護個人利益,又有著悲天憫人的道德氣質,最終他們都是各自文化語境下的民族英雄。

對於類型片發展仍處初級階段的中國電影來說,《我不是藥神》無疑是一劑強心劑,其標準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足夠讓人驚喜,在成熟的商業操作手法之外,它也有韓式現實主義類型電影「改變國家」的意味

比起改編,這更是一場高級的學習,也是影視原創走向前路的穩固基石。

所以到底該如何處理不同語境下的電影改編,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這個命題,或許可以通過另一個關於「商業經濟」與「口碑影響」的永恆矛盾側面剖析。

韓國導演李滄東曾經說過,影視行業最為可怕的,是面對市場時的自我審查。因為市場在人們心中建立的堅不可摧的牢籠,才是最難摧毀的。如果在一部影片開拍之前,把重點放在挖空心思地思考拍什麼可以賣錢,迎合市場的存在而存在,才是最為可悲的事情。

商業片的最高境界,追求的不就是大眾語言表述的純熟程度嗎?只有與大眾建立起有效的溝通,才能讓電影創作者真正地傳遞出他想要表達的藝術價值。

而這種溝通,就是致勝的秘訣:是溝通讓不同的個體達到了彼此的理解與共情。

當獨特性變成共性之後,原本冠在獨特之上的那些標籤也會隨之消散。相信有一天,當大家不再用「韓國電影」來稱呼這類影視作品,當藝術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大一統,精神領域的外延能更基於人而不是基於規則時,這會是更好的一天。

我們等待著這樣的一天。

相關焦點

  • 新時代語境下主旋律電影的現實表達
    一百多年來,電影的發展歷程也是社會文化語境與影像之間互動關係不斷調整的過程,特別是近年來內地電影產業的蓬勃發展,再次證明了電影是文化傳播的優選介質。當前,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電影的發展也有了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即要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精神力量;通過電影傳達文化自信,同時彰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讓中國電影成為文化產業中的引領性產業,成為最受人民群眾歡迎的文藝形式,成為中華文化走出去的亮麗名片,成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標誌。
  • 電影《大贏家》: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不過電影質量綜合對比,日本先不說,韓國十多年前就已經拍得非常不錯。如今中國翻拍,整體沒有什麼超脫,如果能比較好的本土化也算較好地完成了任務。然而現實是什麼樣子呢?電影《大贏家》劇照《大贏家》一開始人物「嚴謹」就沒立住、不可信。開頭拍了很多鏡頭,但是人物性格介紹是旁白。
  • 《大贏家》「空降」網播,疫情下的電影市場能否迎來「避險」最優解?
    日前,由於淼執導,大鵬、柳巖等共同主演的電影《大贏家》已於3月20日在頭條系平臺上線,成為繼《囧媽》《肥龍過江》後第三部院線轉網播的國產電影,且如《囧媽》般同樣是免費看。 就當前受眾市場反饋來看,9.1分的微博大眾評分、6.8分的豆瓣評分、超4.3萬的頭條西瓜端用戶留言……《大贏家》的成績無一不在指向一個事實:沉寂許久的國產電影再次打出聲響。避險與自救,無疑是2020年中國乃至全球電影市場的顯性關鍵詞。2020年的電影市場本該擁有一個多強爭霸、總票房有望超70億的最強春節檔,也本該擁有一個奧斯卡系進口片扎堆的繁華景象。
  • 《大贏家》:大鵬和頭條,究竟誰才是大贏家?
    從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大贏家》的主控公司是主要經營圖書出版的磨鐵娛樂。電影2019年8月開機,原定次年2月上映,間隔不過半年,算是相當快的電影製作周期。總體來說,《大贏家》的影片質量在及格線以上。這樣的影片如果選錯檔期,可能水花不大,但放在當下,沒有新片,更缺喜劇,《大贏家》在觀看數據上成了一匹小黑馬。
  • 《大贏家》:形式主義喜劇的勝利
    疫情的陰雲之下,院線紛紛關停,視頻平臺就成為了電影製片方的救命稻草。《囧媽》《肥龍過江》相繼轉戰線上之後,《大贏家》也在3月20日開啟免費「雲觀影」。改編自日本電影《永不結束的遊戲》,《大贏家》在保留了原片設定的基礎上進行了本土化處理,強化了喜劇的形式感。目前豆瓣評分6.9,高於6.0的《囧媽》,雖然並未非常亮眼,但從電影的喜劇效果來說,仍舊可圈可點。
  • 《大贏家》大贏家:韓版非原版不該有光環,請摘下有色眼鏡再看本片
    對於沒有真正看過電影就打分的行為無論出於什麼理由都無法接受。包括打高分亦是如此!好,當我們摘下這三副有色眼鏡以後,或許就可以相對心平氣和地看待這部電影了吧。也就是一開始從人設上兩者就有比較大的差異,因此之後衍生的內容也就有很多不同,而不同的改編方向也決定了電影質量的高低,筆者將直接從一些最致命的電影設定談起。01應該用真槍還是假槍?
  • 視覺文化語境下VR電影與傳統電影比較分析
    雖然VR電影的概念還不明確,但是VR電影的美學特徵以及VR電影與傳統電影的關係已經在學術界頻繁地被討論。本文從視覺文化語境出發,分析VR電影作為一種視覺媒介在製作手段、審美體驗上是對傳統電影的一種革新和升級;其次在發展動力、美學傾向和心理依據上也存在本質的聯繫。
  • 藝術語境下的攝影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這個問題還是不能接受,可能我沒說清楚,如果大家看一下我和大家交流的標題:藝術語境下的攝影,其實就很明白了,是藝術語境,攝影只是你在做藝術這個項目的時候,你選擇了相機這個工具。舉個例子,把藝術比作蓋樓,過去用小磚叫蓋樓,今天用水泥模塊拼接還是蓋樓。道理是一樣的。否則的話,還是一頭霧水。
  • 《大贏家》輸了,韓國電影《率性而活》卻意外火了,經典不可複製
    沒想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隨著國內電影《大贏家》的上映,韓國一部十幾年前的電影《率性而活》又跟著上了熱搜。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贏家》在疫情期間,學習徐崢的《囧媽》,走了免費路線。3月20日在全網上映。由於淼導演,大鵬、柳巖等主演。看點嘛,有柳巖在的電影,你說看點是啥?
  • 由《大贏家》談翻拍電影:從照搬粘貼到巧思改編差了哪一點?
    現在聊《大贏家》可能有點晚了,很多人都看過了,自有定論。我今天主要是從《大贏家》來講講國內改編國外電影的現狀。《大贏家》上線當晚剛看完,讀者群裡就有人驚嘆:「這個編劇不錯呀,也不知道是誰。」大家就說,它是根據日本小說《遊戲永無完結時》改編的,2007年韓國就改編成了電影《率性而活》,再早日本1991年也拍過原著同名的電影。
  • 《大贏家》 :在鬧劇的外殼下是如何彰顯戲劇張力的?
    兩人都借著不錯的跳板進入了電影行當,並且出演了不少電影,可惜都是反響平平。「鐵三角」的再聚首的期待來看的,看完歡笑之餘,總的評價:在這樣的一個看似鬧劇的故事下,《大贏家》雖然沒有了電影所謂的高級感,但更接地氣,主創們在荒誕喜劇格局之下依舊保證了故事的真實感,同時保持住了整部戲的張力,難能可貴。
  • 如何評價大鵬主演電影《大贏家》?
    如何評價大鵬主演電影《大贏家》?從《我不是潘金蓮》的自毀形象,到《鋌而走險》中的搏命演出,再到《受益人》裡邊緣人的入木三分。大鵬已經完全擺脫了屌絲男士帶給大家的「土味喜劇段子手」的印象,正逐漸形成自己特有的電影風格——黑色幽默。包括這部剛剛上映的電影《大贏家》。
  • 葛萊美名單/碧昂絲9提名大贏家BTS破紀錄首入圍!韓網半夜嗨翻
    其中天后碧昂絲(Beyoncé)以9項提名成為本屆入圍大贏家,泰勒絲(Taylor Swift)、杜娃黎波(Dua Lipa)和羅迪裡奇(Roddy Rich)緊追在後。此外南韓天團防彈少年團(BTS)也以「最佳流行組合」首度入圍,讓韓網在半夜也陷入瘋狂。
  • 消費語境下主旋律電視劇敘事策略的新氣象
    本文立足於時下消費語境,結合具體的主旋律電視劇作品,對主旋律電視劇新型的敘事策略作出分析。 關鍵詞:消費語境;主旋律電視劇;敘事策略 主體的存在離不開特定的客觀時代背景,脫離特定歷史時代的主體是不存在的。
  • 《囧媽》《肥龍過江》《大贏家》……這些電影觀眾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繼《囧媽》《肥龍過江》後,由大鵬、柳巖等主演的電影《大贏家》於前晚20點正式在網絡上線,此前,該片曾定檔2月21日在影院首映。受到疫情影響,影院還未復工。對此,有部分院線電影選擇放棄院線,轉投網際網路平臺播放,由此開創了一種院線電影從「線下」走向「線上」的發行新模式。
  • 大鵬柳巖《大贏家》免費上線,院線電影又一次「叛逃」?
    《大贏家》轉戰線上3月19日晚,由於淼執導,大鵬、柳巖主演的電影《大贏家》宣布將於3月20日晚8點免費在西瓜視頻、抖音、今日頭條App和智能電視鮮時光上線。《大贏家》這部電影,早早就吊足了影迷們的胃口。《大贏家》改編自由日本作家都井邦彥創作的小說《遊戲永無結束時》。除了保留銀行搶劫演習的故事設定和全程高能的劇情走向外,添加了更本土化的人物設定,更接地氣的笑點包袱、更具反差感的喜劇風格,來呈現一場「合理合法搶銀行」的中國式喜劇。
  • 《大贏家》對比《率性而活》
    很多人說《大贏家》改編自日本的電影,不過看了《率性而活》,在對比《大贏家》基本上沒有任何區 別,說完全一模一樣都不過分。可是即便如此的改變,就差生按著原本來一遍,為什麼兩部電影差距還是有一些的。 《大贏家》最失敗的地方,就是旁白,在電影中,主人公嚴謹的行事作風居然是通過一段自己的旁白來介紹的,怕觀眾看不出來嗎?
  • 2020電影大贏家免費在線觀看,投影儀看大贏家電影教程
    所以今天就為大家帶來《大贏家》的大屏幕觀看方式,如何在家也能像在電影院裡一樣看《大贏家》呢?家用投影如何免費在線觀看《大贏家》。首先我們可以看到本次《大贏家》上線的平臺依舊是西瓜視頻TV版,看來頭條系還是財大氣粗啊,電影版權隨便買。而如果是手機、平板用戶,那麼直接在手機上下載安裝抖音就能在3月20日晚20:00免費觀看影片了。
  • 《大贏家》誰贏了,又贏了誰,只要你笑了都是贏家(低劇透)
    3月20日晚20點頭條全網免費首播《大贏家》,阿松作為一個看客,在疫情非常時期,大家在家百無聊賴之際,《大贏家》的到來是非常點讚的事情。《大贏家》也是2020年疫情以來《囧媽》《肥龍過江》後第三部線上首播的電影。阿松有幸託疫情期間各大平臺給的免費福利都看了,也覺得《大贏家》是三部裡最好的。《大贏家》影片從進入正題後,迅速陷入「胡鬧」的狀態,防打劫銀行演習。
  • 電影《大贏家》線上免費播映 能否成"贏家"
    情人節檔的電影《肥龍過江》在愛奇藝和騰訊進行付費播放。該片春節時已經在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地上映,如果中國遲遲不放映,容易出現盜版。   《大贏家》此次上映,也是時機問題——這部輕鬆的喜劇正好可以給因疫情宅在家的人們帶來歡樂。以《大贏家》的水準來看,網絡上可以成為「黑馬」,但是在院線中不太可能成為「爆款」。所以,這也促成了院線電影與頭條系的又一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