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鏡》:散文化電影,傳統敘事模式的「反叛者」

2020-09-03 阿形說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蘇聯電影創作者率先提出「散文化」這一概念,究其根源,我們必須從俄羅斯文學說起。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教授符.阿格諾索夫曾說:「20世紀的俄羅斯傳承了自身的文化傳統,而文學則形象地反映出俄羅斯複雜的民族曾哥和民族精神,這是我們考察20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基礎。」實際上,當我們在欣賞蘇聯電影時,也要以此作為基礎。

上個世紀的蘇聯文學是俄羅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伸,而蘇聯電影和蘇聯文學之間的關係尤為密切,這就使得蘇聯電影擁有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透過蘇聯電影,我們可以窺探到這個民族深厚的文化傳統和民族精神。

和好萊塢電影不同,蘇聯電影有其獨特的民族文化,其中鮮明的文學性使其有別於其他商業電影。尤其是詩電影和散文電影的問世,不僅影響了蘇聯本土電影人的創作,也波及到其他國家,並成為一種和主流商業電影截然不同的類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歐洲電影異軍突起,義大利出現了大量的「散文化」電影,用散文式的語言再現平淡真實的生活,打破了傳統敘事模式。此後,在美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地陸續開始各類電影運動,推動散文化電影不斷發展。

我們在了解散文化電影之前,首先要了解電影敘事:電影因敘事而存在。

路易斯.賈內梯在《認識電影》中寫道:「敘事學是研究不同的敘述結構、講故事的技巧、美學的程式、故事的類型以及象徵性的含義。」而在羅伯特.麥基這裡,「電影敘事是以一種獨特的敘事藝術形式出現的,通過一個又一個的鏡頭組接進行敘事,通過影像和聲音的連續組合對敘事進行『有機構建。』」

在日本電影類型中,散文化電影已經成為一種極具民族性的電影類型,並且有一套自己的美學語言和敘事模式。其中比較典型的就是日本導演荻上直子的作品,《眼鏡》、《海鷗食堂》、《廁所》等。」散文化「可以說是荻上直子作品的一大特色,透過這種和傳統敘事格格不入的模式,我們能夠看見」散文化電影「的另一面:反叛。

散文化電影並非是荻上直子的獨創,早在小津安二郎時期,散文化電影作為一種電影風格已經被確立了下來。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中,我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他從不直接描述情感,而是不經意間捕捉情感。儘管小津安二郎的電影總讓人覺得安靜,其實,在這安靜的表象下蘊藏了洶湧的情感。

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是形式化的,這種形式是散文詩的形式,他將日本山水畫的寫意、俳句、歌等藝術形式融入自己的電影,所以,日本的散文化電影和傳統的東方詩學有著密切的聯繫。在小津安二郎之後,有巖井俊二、是枝裕和等導演,他們從小津安二郎那裡繼承了散文化電影的詩意和美感,同時,藉助傳統敘事的起、承、轉、合,完成電影的內部衝突。到了荻上直子這裡,傳統敘事結構被完全消解了,散文化不再是電影的形式,也是電影的內容。

在荻上直子的作品《眼鏡》中,沒有複雜的矛盾衝突,畫面和情節上都做了大量的留白處理,開放式的電影結局讓人無法揣測到人物的行為和選擇。電影圍繞著一間民宿展開,強調「樂活」的生活觀念。電影情節的整體排布和敘事進程就如一首優美的散文詩。

和追求視覺刺激的商業電影不同,散文化電影講究的是內部情感的流動,在欣賞這類電影時,觀眾需要進入導演構築的藝術世界,通過對自我情緒的調動,完成情感的共鳴。正因為如此,散文化電影才有了傳統敘事結構的「反叛者」這樣的身份。

我們應該如何來理解散文化電影中的「反叛者」身份呢?通過散文化電影和商業電影之間的對比可以發現,散文化電影的「反叛」源於自身的藝術屬性和審美特質,所以,只有當我們真正能夠欣賞散文化電影時,它自身所具備的「反叛性」才能凸顯。

對傳統敘事結構形態的「反叛」。

19世紀德國小說家和文藝評論家古斯塔夫.弗萊塔格在他的《戲劇技巧》中將五幕劇情節喻為金字塔形,認為電影劇情由上升、高潮和回落組成。這種明確的結構性排除了生活本身的流動性,當觀眾沉浸於某個情節或者由某個人物構成的情景中,所有的戲劇動作都帶著明確的目的性。

在荻上直子的電影《眼鏡》中,我們有一個很直觀的感覺就是由碎片化表達帶來的流動感。散文化電影在進行內容表達時往往沒有明確的目的性,電影的整體節奏更接近於生活本身的流動形態。整部電影就像一篇散文,不可以追求情節性,而是去尋找蘊含在生活常態中的戲劇性。

在《眼鏡》中,我們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幾個主人公身上,度假者妙子、民宿老闆裕二、原住民春奈、刨冰手藝人櫻、暗戀妙子的學生艾草。幾個毫無關聯的人處於同一環境中,電影從妙子的旅行開始,導演並沒有強調這場旅行的意義,僅僅是用鏡頭紀錄了「旅行」這一事實。電影中所有人物的行為都源於慣性,導演在這裡用「慣性」裡融入了完成了她的態度和觀點。

散文化電影的情節衝突並不像傳統戲劇結構那樣講究「激化」,而是強調矛盾衝突自然而然的展露。就像薩赫諾夫斯基形容的那樣「衝突,是悄悄地深藏不露地進行的。」沒有人為的強化痕跡,所以,散文化電影的整體感覺是比較內向的,含蓄的,它追求的是散文化的意韻深遠,而不是直接的故事表述,情節呈現,因而,散文化電影更容易引起觀眾的想像、思索和回味。

在傳統的戲劇結構中,矛盾衝突必不可少,導演會通過大量鏡頭和情節來解釋或者推動故事的發展。與之相對的散文化電影則是一種非線性的情緒結構,不需要考慮內在的情節聯繫,旨在抒發內部情緒世界的流變,然後通過一幅幅精緻的畫面向觀眾傳達出某種情緒。

對情節重於細節的審美功能的「反叛」。

當傳統的戲劇結構讓位於散文化的結構之後,電影在散文化的表述中,更接近生活本身的樣子,此時,電影中的人物更接近在真實生活中的狀態。新派小說派代表作家薩羅特強調:「在日常生活的表面下,隱藏著某種不平凡的強烈的事物......最重要的就是這種旨在發現表面之下深藏的事物的努力和探索」散文化電影的意義就在於此。

在《眼鏡》中,我們往往看不見完整的情節,比如,當妙子來到民宿時,老闆裕二正在做美食,妙子此時等待著美食,而裕二卻說,讓妙子自己準備食物,他的食物要給更重要的人。櫻奶奶是刨冰高手,在海邊開了一家刨冰店,他們沒事兒的時候就坐在海邊吃刨冰。妙子無法忍受這種真正自由的時光,逃離之後又不得不回來,最終選擇和生活和解。

如果對電影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在《眼鏡》中,散文化敘事對情節重於細節的審美功能的「反叛」隨處可見。首先,導演沒有把人物處於彼此矛盾的對立面,而是將矛盾引入每個人物之間以及人物的內心領域,並通過瑣碎的細節來呈現人物的心理狀態。其次,矛盾衝突並不是通過外部劇烈的刺激來實現的,而是呈現於人物普通的日常生活中,並藉由一系列的細節來完成矛盾衝突的消解。

櫻來接妙子時,通過眼神示意妙子放棄自己笨重的行李箱。艾草來找妙子時,通過喝啤酒這一行為迅速融入了民宿的環境。導演通過一個個小細節實現了散文化電影的審美功能,而這種依靠生活本身的真實性和細節的微妙性恰好體現了散文化電影的美學觀念。

對視覺效果重於情感體驗的「反叛」。

人類的感官系統具有強大的審美功能和認知意識,這就意味著,通過感官系統,能夠豐富我們的業餘生活,提升個人的審美情趣。在欣賞一部電影中,我們往往先根據自己對電影的賞鑑式的「觀看」來決定是否要繼續「觀看」,所以,現代商業電影的視覺效果非常重要。

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審美情緒也在發生變化,思想品味以及審美格調也有相應的提高。對於電影藝術,人們不再單純的追求娛樂效果,更希望能夠得到一種震撼或者顛覆。而散文化電影截然不同,和重視覺效果的商業電影相比,散文化電影更注重情感體驗。

在荻上直子這裡,所有的「視覺效果」都被簡化為自然風貌,在她的鏡頭下,我們可以看見日本島嶼旖旎的風情,可以看見清澈蔚藍的海水和溫柔的海岸線。海風吹過時,我們似乎還能聞見鹹腥的海風。雖然沒有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但這種充滿詩意的散文化電影也能給人帶來舒適和愉悅。

散文化電影摒棄了傳統戲劇中的種種「慣性」,以抒情寫意來誘發人們對美的感受,讓觀眾在思想意蘊和審美體驗上不斷思索。儘管沒有讓人眼花繚亂的視覺效果,但在恰當的時候,欣賞一部散文化電影依然能夠給人帶來滿足。簡而言之,對視覺效果重於情感體驗的「反叛」成就了散文化電影自成一派的美學風格。

散文化電影給觀眾帶來的是一種綜合性的審美感受,它藉助形象的畫面和詩意的表達訴諸於觀眾的視覺和聽覺。欣賞這樣的電影,就如閱讀一首詩或者閱讀一篇散文,觀眾在其中得到的是來自內心深處的感動或者理解。比如,在電影《人生》中,當我們看見那些壯麗而悲涼的西北高原時,我們自然就會聯想到人和自然的關係,在《鄉情》中,鏡頭掠過鄉村田園,我們就能感覺到遙遠的鄉愁。

和其他的藝術相比,電影是一種很年輕的藝術形式,在百年發展中,電影並沒有固定的傳統可繼承。相反,電影藝術發展到今天,不僅具有強大的包容性,也成為一種主流媒介。散文化電影作為一種更為年輕的電影類型,它的「反叛」,意味著觀眾對電影的接納程度越來越高,也意味著電影創作者可以擁有更多元的表達方式。

相關焦點

  • 治癒系《鎌倉物語》:散文化詩意敘事和生活化溫暖氣息的日式奇幻
    在這部《鎌倉物語》當中,他用散文化詩意的敘事、格調清新的鏡頭、唯美夢幻的音樂以及充滿生活化的溫暖細節為觀眾打造了一場治癒系美夢。日本治癒系電影的敘事風格逐漸形成通用的類型法則。山崎貴在這部《鎌倉物語》當中採用質樸溫暖的語言和舒緩平和的情節展開敘述,有意弱化矛盾衝突,格調清新、畫面唯美,輔以宮崎駿電影式配樂,共同凸顯了散文化的敘事風格特徵,營造打動人心的「治癒系」效果。
  • 從《受戒》看汪曾祺散文化小說的語言藝術!
    而汪曾祺先生的小說《受戒》語言簡樸自然,洋溢著詩意美,因此本文想用平和閒適的散文化文體特徵和富有特色的語言風格兩方面並以《受戒》為例來淺談汪先生散文化小說的語言藝術。一、平和閒適的散文化文體特徵「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時期, 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作為中國傳統的文學類型, 散文的核心在於形散而神不散。而散文化的文體特徵則指的是以小說為載體所表現的故事性不強、平淡閒適的語言形式。
  • 《羅拉快跑》顛覆傳統敘事的德國電影
    1990年德國統一,這不僅開創了德國歷史上新的一頁,而且使德國的電影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1992年,德國建立起「巴貝斯伯格電影製片有限公司」。德國要把它建成與好萊塢抗衡的「歐洲電影中心」和「歐洲最大的媒體城」。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導語:傳統電影反叛者姜文 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堪稱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仍渴望觀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國電影,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 以《陽光燦爛的日子》分析,解構主義敘事為何在青春電影能夠成功
    導語:傳統電影反叛者姜文姜文的《陽光燦爛的日子》堪稱是94年度全世界令人贊絕的、至今仍渴望觀看的影片之一。它是一部從內容到形式都全新的中國電影,它的出現標誌著中國電影跨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時代周刊》1995年年度十佳電影推薦詞姜文在中國電影被視為&34;,最不迎合觀眾的他,用自己的導演魅力徵服觀眾。無論是專業影評人,還是普羅大眾,對於他的電影都十分的買帳。姜文是反傳統電影的先鋒者,也是法國新浪潮中國化最佳的人選。
  • 本田反叛者1100發布確定,日系中量級巡航王者
    日本本田反叛者 1100的國產車型,已經決定在歐洲和美國發布!該車型將於2021年在日本與火爆的反叛者 250 / 反叛者 500一起發布。  本田反叛者1100系列有兩款車型,配備了不需要離合器操作的「 Reble 1100雙離合變速器(DCT版本)」,以及「 Reble 1100」車型。這將是反叛者Reble系列中的第一款DCT規格機車。
  • 本田反叛者1100發布確定,日系中量級巡航王者!
    該車型將於2021年在日本與火爆的反叛者 250 / 反叛者 500一起發布。本田反叛者1100系列有兩款車型,配備了不需要離合器操作的「 Reble 1100雙離合變速器(DCT版本)」,以及「 Reble 1100」車型。這將是反叛者Reble系列中的第一款DCT規格機車。
  •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
    雲帆視點高朝先淺談宋詩散文化特徵 對當代詩詞創作的影響與現實意義詩的形式是多樣的,風格是多採的。正是因為我國傳統詩歌的多種形式和豐富多採的藝術風格,一代影響一代,不斷推陳出新,才創造出璀璨無比的中華民族詩歌文化。
  • 時尚眼鏡加速發展 傳統零售商亟待轉型
    天眼查信息顯示,今年以來新增眼鏡企業超過23萬家,佔比30%。  「眼鏡已經從耐用品變成了修飾、美化的時尚產品。過去眼鏡店高價、高利潤、低銷量的模式在減少,出現更多時尚網紅眼鏡店商業模式。」北京京商流通戰略研究院院長賴陽表示,「隨著消費者時尚需求變大,整個眼鏡的消費規模也隨之變大,想做時尚眼鏡的商家也相應增加。」
  • 電影常用敘事手法:好萊塢系列
    很顯然,這種敘事蒙太奇是建立在觀眾對事物理解的心理邏輯之上的。因此容易被觀眾所理解和接受,或者說,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電影的敘事而對其中蒙太奇敘事技巧卻習焉不察。這種把自身隱藏起來的正是一種所謂「透明」的敘述。
  • 國產電影陷入敘事困局 敘事能力決定電影品質
    「拼盤化敘事」電影,只不過看起來更隱蔽罷了。而破局之關鍵,在於我們能否從中國電影在敘事上所走過的彎路中獲得有益的教訓和啟發:不要再投機取巧、急功近利地尋找制勝的終南捷徑,而是踏踏實實地回歸被歷史與現實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經典敘事」。就電影創作而言,「經典敘事」更多時候是指在電影誕生一百餘年來不斷獲得豐富和修正的一套被世界各國的主流電影所接納的電影敘事規範和敘事方法。
  • 吉卜力動畫的成功在於它有著多樣的敘事模式
    但具體到每部動畫作品,其敘事風格又呈現出多樣性:如《天空之城》和《幽靈公主》具有強烈的戲劇衝突,《龍貓》和《歲月童話》具有濃鬱的鄉土抒情風格,《千與千尋》和《貓的報恩》具有鮮明的奇幻色彩,《側耳傾聽》和《聽到濤聲》是純潔唯美的中學生愛情劇,《平成狸合戰》和《紅豬》整體詼諧幽默,《螢火蟲之墓》則是催人淚下的悲劇故事。
  • VR電影的劇本格式和敘事方法(中)——互動敘事
    一切通過間接途徑(如他人口述、圖書記載、影像再現等)獲取事件信息的過程,都是傳統意義上所研究的敘事,我這裡稱之為傳統敘事。傳統敘事總是有一個敘述者,而且它總是過去時的,講述已經發生的事情,所有事都已成定局。一切通過直接參與來獲取事件信息的過程,都是互動敘事。互動敘事因為是親歷的結果,所以它並沒有敘述者,而且它總是現在進行時的,並且事件未來的發展是不可測的。
  • 《愛你羅茜》:古典敘事模式下,色彩和鏡頭如何運用?
    《愛你羅茜》古典敘事是電影藝術中最為常見的敘事模式之一,相較於非傳統敘事(後古典敘事)而言,它的情節發展更具有邏輯性,始終以人物角色為故事的重心,通過人物驅動來推進劇情發展,並在影片的結尾給出一個或悲劇,或喜劇的明確結局,最終完成敘事。
  • 受「快時尚」品牌衝擊 成都傳統眼鏡店放下身段
    隨著消費升級,從10年前傳統零散的眼鏡店到自創品牌且獨立設計的「快時尚」眼鏡店,傳統眼鏡行業進行著一次又一次洗牌。隨著行業的升級,在面對房租、人工等高運營成本的情況下,傳統的街邊眼鏡店面臨那些困境?面對新一代的消費主力,傳統眼鏡行業進行著怎樣的轉型?近日,成都商報記者走訪了成都街頭各大眼鏡店,採訪業內專業人士,探索成都眼鏡市場的「革新」。
  • 王建科:《金瓶梅》與明清家庭家族小說的敘事模式
    歷史上對家庭作過改革試驗,但大都又回復到傳統的家庭模式與功能上去了。如柏拉圖提出要取消家庭,前蘇聯的集體農莊,以色列的集體公社,甚至中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大食堂,美國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創建的小型公社,都企圖取消家庭,但基本上以失敗告終。
  • 徵文 |《姜子牙》:敘事的傳統架構與肌理創新
    影片在敘事的傳統架構與肌理創新的統一上,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寶貴的經驗。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與梳理,以期更多的電影從業人員挖掘利用好優秀傳統中華文化資源,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這是整個影片敘事肌理創新的最真切的表達。《姜子牙》在整個敘事架構的搭建以傳統神話為基礎和先導,但每一個人物都注入了現代意識,讓人設有了活的靈魂。影片對人物關係也進行了梳理,拓展了「人性」,收斂了「神性」,讓關係變得更具煙火味,更具時代性。
  • 誡》——劉國昌全新的敘事模式
    今天,小編想帶大家回顧一部關於「緝毒」電影,它就是令無數觀眾失望和詬病的《毒。誡》。小編第一次在豆瓣看到這個電影時,就被這個故事情節吸引了因為它似乎與前後幾年的同題材電影不太一樣,所以一直在期待當《毒。
  • 20世紀後期好萊塢青少年題材影片敘事
    布萊克·斯奈德將好萊塢影片劃分為十種敘事模式,其中與青少年成長經歷中矛盾的產生與解決過程相契合的大致有以下三種:「變遷儀式」型、「金羊毛」型和「被制度化」型。「變遷儀式」型故事是所有故事類型中最原始的一種,每一種文化中都存在這種故事,因為每個人都要經歷人生不同階段的酸甜苦辣。對於青少年題材影片而言,因即將蛻變為成年人而產生的既期待又畏懼的心理引發了故事的全部內容。
  • 忠實於案件原型顛覆傳統敘事的警匪片
    在這些電影中如果說最忠實於案件本身的當屬《解救吾先生》了。該片絕對化處理警察與綁匪鬥智鬥勇的對抗關係,導演利用純熟的手法確保影片時刻處在緊張快速的敘事節奏。非正常敘事,用營救的22小時做時間線,期間卻穿插了案發前相隔近一個月的不同案件,「閃回」的插敘毫無黏貼的斑駁印跡。影片處理的像《猜火車》一樣正、倒敘相結合,多線並行到最後匯合絲毫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