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燕子李三」,很多人都會想到1998年那部火遍祖國大街小巷的同名電視劇。劇中的「燕子李三」可以說是神乎其技,飛簷走壁,梁上君子,偷盜技術十分了得。
一個小小的「燕子門」,三位高徒,將中華武術的內功和輕功展現的淋漓盡致,也體現了國難當頭下,俠盜劫富濟貧,中國百姓英勇奮鬥的局部抗爭氣候。
但小編一直以為「燕子李三」只是電視劇裡虛構的人物,真實歷史上是不存在的。可沒想到,這個「燕子李三」不但真實存在,而在其故事在民間還有好幾個版本。
其中一個版本是1895年出生在河北涿州的李景華,又叫李鴻。年幼時期跟隨叔父一起到滄州習武,練就了一身好筋骨。和劇中的李三一樣,憑藉身手,李鴻幹的都是些偷雞摸狗的勾當。1927年的《晨報》裡就有相關報導,稱其為「著名黑錢大盜燕子李三」。
李鴻當年多在河南、湖北地區作案,有一次甚至還偷了洛陽警備司令白堅武家的財務,這無異於如今在公安局裡偷東西。而這一起事件,也讓李鴻名聲大噪,成了老百姓口耳相傳的傳奇盜賊。
當然,真正讓他在民間留下口碑的主要是他那幾點偷盜的原則。一是專偷豪門富戶,從不騷擾貧苦百姓;二是作案必留痕,將一隻白紙疊好的「燕子」插在作案的地方,或是留下「燕子李三」四個大字。不過,這個版本的「燕子李三」最後下場十分悽涼,1936年,李鴻因為過度吸食鴉片,染上了肺癆,最後在北平看守所病發而死。
還有一個版本的「燕子李三」來自山東禹城。這個「燕子李三」叫李聖武,出生於1919年,由於在家中排行第三,故稱為「燕子李三」。16歲時,李聖武便拜民國偷盜專家劉鴻吉為師,學習偷盜的技術。
學成之後,李聖武開始闖蕩江湖,由於沒什麼文化,李聖武的思維很簡單。師傅讓他幹什麼,他就幹什麼。那會,李聖武驚常跟著同門師兄搶洋行,偷金店。專門劫外國人的錢,搶來後還會分部分銀元給窮人,滿足自己「劫富濟貧」的俠盜幻想。
然而,隨著李聖武出手的次數越來越多,洋行和金店都加強了安檢措施,李聖武下手的機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少。
畢竟飯還是要吃,由於長時間不得手,無奈之下,李聖武竟然動起了日軍司令部的主意。他想到,日軍司令部肯定有很多機密文件檔案,到時候一股腦給全弄出來,一次賣一點都能有很高的價格,這樣下半輩子就衣食無憂了。
畢竟是日軍司令部,想搶他們根本不現實,李聖武只能改用偷的。考察了數日之後,在一個下雨的晚上,李聖武就趁著夜色開始行動了。
沒想到就在李聖武剛翻過鐵絲網時,就被戍守的士兵發現了。慌忙之中,李聖武倉皇逃竄,大腿還被日本人開了一槍。等到李聖武痊癒,他再也不敢打日本人的主意了,甚至在日本人的威逼利誘下,還幫他們幹起活來,破壞了我軍當時幾個聯絡站。
在利益的趨勢下,李聖武依然流竄在天津、北平、濟南等地作案。專門搶劫偷盜鐘表行、洋裝店、地下錢莊等商鋪,獲得了大量財產。期間也被捕過幾次,但一直屢教不改。
1948年,李聖武還夥同一個監牢的囚犯越獄。越獄後直接又搶劫了一個富商,期間還殺害了兩位當事人。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李聖武終於又被緝拿歸案。
由於影響太過惡劣,新中國成立後,李聖武數罪併罰被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生。起初劫富濟貧的俠盜「燕子李三」,在亂世下的沉浮中,最終淪為了無惡不作,殺人搶劫的兇匪,可謂令人唏噓不已。這或許也是時代和當時那個紛亂世道造就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