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聽說「抑鬱症」是張國榮的自殺,被炒得沸沸揚揚,當時特別不理解,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那是娛樂圈裡才會有的劇情,與普通大眾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後來又有了崔永元的抑鬱,於是才慢慢的接受了抑鬱症這個概念,知道了它就像感冒、癌症一樣是一種病。但同時,還是覺得與自己沒有關係,甚至還戲稱它為「富貴病」。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我也會和抑鬱沾上邊。這一切,都始於產後...
自從知道自己肚子裡有了一個小生命開始,我的心裡居然升騰起了一種聖潔的光環,我想像著那個小精靈可能還沒有花生那麼大呢,最後卻會從我的身體裡出來,是太神奇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是不是女人天生就帶著母愛基因,等到有孩子之時被激活,我只知道,我是這樣,好像已經做好了做媽媽的準備。
可是,寶寶出生後,一切都變了。
懷孕期間擁有無限母愛的我,突然變得歇斯底裡不可理喻。這個孩子,我只愛了6天,出生後在醫院的6天,她有人照顧、像個天使寶寶的6天。
從醫院回到家的當天晚上,她就啟動了折磨人模式:
可能是突然換了新的環境,也可能是哪裡不舒服,就是突然大哭起來,而且怎麼哄都哄不好,無論是橫抱還是豎抱,不管是站著還是走著,就是哭,給奶不吃,摸著也不像是冷或熱,就是哭個不停。
而這,才是開始。經常到10點了還不睡覺,半夜醒了還要玩;白天要抱著睡,一放下就秒醒;一旦哭起來,不哭個天昏地暗不帶停...
我也沒消停:晚上睡不夠,白天睡不著;要麼漲得乳房疼,要麼被吸空尚未補足;要麼堵奶去醫院,要麼熱感冒硬抗;要麼嫌老公照顧不周,要麼不滿婆婆顛孩子...
孕期想像的那些溫情的哺乳場景、那些脈脈含情的注視孩子畫面、那些從容不迫的照顧孩子情景,幾乎都沒有出現。
對於這個小生命,我一方面心疼她,對她心懷愧疚,擔心自己會錯對她,給她造成不好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又對她生氣,氣她哭、氣她鬧..
對孩子的愛「恨」交雜,對自己的委屈無助,對未來的擔憂恐懼,所有的所有,讓我瀕臨崩潰,我對老公生氣,對孩子發火,對自己失望...
一天裡我的情緒會起伏多次,經常前一秒還巧笑嫣然,後一秒胸悶氣短;上一刻心如止水,下一刻尖酸刻薄;孩子笑我就笑,孩子哭我也跟著哭...
我到了崩潰的邊緣,看著面前嬌嫩的小生命,我不知道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時候會來臨...
印象中是寶寶兩個多月的一天的中午,孩子在我的懷裡睡得很香甜,她是那麼的信任我依賴我,看著面前這個嬌嫩的小生命,她是那麼的脆弱,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受傷。
我的眼淚就這樣毫無預兆的流了下來,靜靜的,什麼也沒有做,我只是看著她,任自己哭了好久。
等到眼淚流幹,我對自己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得改變這種狀態。
晚上睡眠不足和身體疲勞是我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寶爸為了我能多睡一會兒,也為了我不至於兇寶寶,只要不加班,都是他抱著寶寶來回走哄睡,經常得1個多小時,才能徹底放下。我決定從這裡入手,根據網上育兒知識的指引,我開始給她建立睡眠程序——失敗了。
我不死心,換了一種方式,在她進入迷糊狀態時,從爸爸手裡抱過來放床上,當然,她秒醒要哭,我當即邊輕輕拍她邊繼續給她唱歌,幾經掙扎,她睡過去了。第二天繼續,還是掙扎,又睡過去了。第三天,第四天……總比要抱1個多小時來回走強吧,我對自己也對老公說。
大概是寶寶滿三個月時,我迎來了春天。
好像就為了彌補之前的折磨似的,又好像是為了讓我體會苦盡甘來,突然的某一天,我發現一切都在悄然中改變了:
她哭的次數變得很少,也容易被哄好;平常最喜歡做的就是自娛自樂,經常笑呵呵的;不再需要抱睡,躺床上拍幾下唱首歌就睡著,睡眠也變得很有規律,晚上基本只吃1-2次夜奶……
雖然我依然飽受堵奶之苦,依然無法睡整覺,依然這疼那酸,但是我的精神和情緒也都悄悄變好了。
產假最後的一個多月,我開始享受育兒的樂趣。我好像突然開竅了一樣,對於她出現的任何狀況我都能有辦法解決,而且越來越遊刃有餘。同時,也因為她越來越能夠與我互動,對她的愛被源源不斷的激發出來了。
自此,我才算真正踏上了養育一個生命的神聖之旅。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我這是產後抑鬱,甚至可能已經是輕微抑鬱症;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那段時間我爸天天揪著心,就怕我得精神病(聽說老家有一月子媽媽住進了精神病院)。
現在回想起來,忍不住脊背發涼,當時的我能夠自愈,真是僥倖,幸得上天垂憐。
我知道,我得內心並不足夠強大,我自己根本無法抵擋抑鬱情緒的侵襲。而我最終沒有患上抑鬱症,最該感謝的是我家的寶寶
——她無論何時都能夠接納她的媽媽,無論這個媽媽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是充滿愛意、還是歇斯底裡……她都始終對媽媽不離不棄,她在努力讓自己不給媽媽添麻煩,努力給媽媽陽光和溫暖。
如果不是寶寶的變化,我現在可能已經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了。每每回想起那段日子,我都覺得寶寶真的是折翼的天使降臨人間,拯救了我。
而我,在學了發展心理學之後才知道,前三個月的寶寶,她的身體很多器官都沒有長好,在生長的過程中伴隨著不適,所以她哭、她鬧,而我當時卻不理解,現在想來,還是深感愧疚。
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把這段不光彩的經歷寫出來的原因。我希望所有的寶寶們都免受寶媽抑鬱情緒的影響,我希望所有的寶媽都能提早預防、及時幹預,不要給自己、給自己的孩子留下遺憾。
本文作者:李淼,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成長心理親子教育導師,國家高新區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為孕產女性提供產後抑鬱的預防、幹預知識及指導。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成長心理GP。
花時間說: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的朋友、一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心裡路程。是的,你瞧,產後抑鬱是多麼兇險,它向來是無差別攻擊。只要你是個媽媽,就有可能遭遇產後的來襲。
關於產後抑鬱的,慢成長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多次(在「下拉菜單——快樂當媽——產後抑鬱」中可以看閱讀更多文章),但似乎,一直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男人或許不理解,妻子為什麼會忽然變得如此敏感、暴躁、不可理喻,就連我們自己也難以描述清楚。就像李淼在文中寫的那樣,在孩子出生前,我們滿懷愛意做好了一切準備,卻依舊可能忽然之間陷入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
記得坐月子時,當房間只剩下我和孩子,我看著果果的小臉,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開始流淚。我對果果,也是對自己說,未來無論發生什麼,媽媽都會保護你。但是當孩子開始無休止地哭鬧、當我每晚睡不過2個小時,心中還是會升騰無法疏解的怨憤。
是衝著無知的孩子?不,怎麼會。是衝著疲憊的自己?不,我已經很委屈。是衝著無法幫助的家人?不,他們已經盡力……原來這就是產後抑鬱——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儘快走出來。
關於這方面,大家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長心理GP」,獲取更多相關知識。【產後抑鬱】
讓生活繼續——我如何走出產後抑鬱的陰霾?
31歲媽媽帶倆娃跳樓:逼死她的,不止是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我的夜,是你不懂的黑
不比跳樓媽媽的日子輕鬆,為什麼,我能走出產後抑鬱,還活得好好的?
【育兒護理】
天冷易生病,孩子白天怎麼穿,晚上怎麼睡?
孩子進了幼兒園總生病?這個魔咒還能不能破了?
孩子「五行缺飯」怎麼辦?光著急不如這樣「治」!
【早教發育】
從沒想到這個寶寶都會的技能,會貫穿孩子一生!
毀掉孩子畫畫天賦的事,我們可能每天正在做……
講真,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別再讓誤會傷害孩子了!
孩子間起衝突,比著急保護孩子更好的是……
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搶玩具、總吃虧,怎麼辦?
【教育心得】
爸爸媽媽,就算我做錯了,能不能別這樣說?
不要再把我們兒時深惡痛絕的,加諸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國際夏令營裡的孩子們打架,老師竟然這樣做…
↓↓↓ 點擊閱讀原文,送你一本實用育兒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