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與產後抑鬱症只有一毫米的距離

2021-02-25 慢成長

最早聽說「抑鬱症」是張國榮的自殺,被炒得沸沸揚揚,當時特別不理解,覺得不可思議,覺得那是娛樂圈裡才會有的劇情,與普通大眾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後來又有了崔永元的抑鬱,於是才慢慢的接受了抑鬱症這個概念,知道了它就像感冒、癌症一樣是一種病。但同時,還是覺得與自己沒有關係,甚至還戲稱它為「富貴病」。

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有一天,我也會和抑鬱沾上邊。這一切,都始於產後...


自從知道自己肚子裡有了一個小生命開始,我的心裡居然升騰起了一種聖潔的光環,我想像著那個小精靈可能還沒有花生那麼大呢,最後卻會從我的身體裡出來,是太神奇的一件事情。

我不知道是不是女人天生就帶著母愛基因,等到有孩子之時被激活,我只知道,我是這樣,好像已經做好了做媽媽的準備。

可是,寶寶出生後,一切都變了。

 

懷孕期間擁有無限母愛的我,突然變得歇斯底裡不可理喻。這個孩子,我只愛了6天,出生後在醫院的6天,她有人照顧、像個天使寶寶的6天。

從醫院回到家的當天晚上,她就啟動了折磨人模式

可能是突然換了新的環境,也可能是哪裡不舒服,就是突然大哭起來,而且怎麼哄都哄不好,無論是橫抱還是豎抱,不管是站著還是走著,就是哭,給奶不吃,摸著也不像是冷或熱,就是哭個不停。

而這,才是開始。經常到10點了還不睡覺,半夜醒了還要玩;白天要抱著睡,一放下就秒醒;一旦哭起來,不哭個天昏地暗不帶停...

我也沒消停:晚上睡不夠,白天睡不著;要麼漲得乳房疼,要麼被吸空尚未補足;要麼堵奶去醫院,要麼熱感冒硬抗;要麼嫌老公照顧不周,要麼不滿婆婆顛孩子...

孕期想像的那些溫情的哺乳場景、那些脈脈含情的注視孩子畫面、那些從容不迫的照顧孩子情景,幾乎都沒有出現。

對於這個小生命,我一方面心疼她,對她心懷愧疚,擔心自己會錯對她,給她造成不好的影響;另一方面,我又對她生氣,氣她哭、氣她鬧..

對孩子的愛「恨」交雜,對自己的委屈無助,對未來的擔憂恐懼,所有的所有,讓我瀕臨崩潰,我對老公生氣,對孩子發火,對自己失望...

一天裡我的情緒會起伏多次,經常前一秒還巧笑嫣然,後一秒胸悶氣短;上一刻心如止水,下一刻尖酸刻薄;孩子笑我就笑,孩子哭我也跟著哭...

我到了崩潰的邊緣,看著面前嬌嫩的小生命,我不知道最後一根稻草什麼時候會來臨...


 

印象中是寶寶兩個多月的一天的中午,孩子在我的懷裡睡得很香甜,她是那麼的信任我依賴我,看著面前這個嬌嫩的小生命,她是那麼的脆弱,只要稍有不慎就會受傷。

我的眼淚就這樣毫無預兆的流了下來,靜靜的,什麼也沒有做,我只是看著她,任自己哭了好久。

等到眼淚流幹,我對自己說: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得改變這種狀態。

晚上睡眠不足和身體疲勞是我情緒失控的主要原因。寶爸為了我能多睡一會兒,也為了我不至於兇寶寶,只要不加班,都是他抱著寶寶來回走哄睡,經常得1個多小時,才能徹底放下。我決定從這裡入手,根據網上育兒知識的指引,我開始給她建立睡眠程序——失敗了。

我不死心,換了一種方式,在她進入迷糊狀態時,從爸爸手裡抱過來放床上,當然,她秒醒要哭,我當即邊輕輕拍她邊繼續給她唱歌,幾經掙扎,她睡過去了。第二天繼續,還是掙扎,又睡過去了。第三天,第四天……總比要抱1個多小時來回走強吧,我對自己也對老公說。

大概是寶寶滿三個月時,我迎來了春天。

好像就為了彌補之前的折磨似的,又好像是為了讓我體會苦盡甘來,突然的某一天,我發現一切都在悄然中改變了

她哭的次數變得很少,也容易被哄好;平常最喜歡做的就是自娛自樂,經常笑呵呵的;不再需要抱睡,躺床上拍幾下唱首歌就睡著,睡眠也變得很有規律,晚上基本只吃1-2次夜奶……

雖然我依然飽受堵奶之苦,依然無法睡整覺,依然這疼那酸,但是我的精神和情緒也都悄悄變好了。

產假最後的一個多月,我開始享受育兒的樂趣。我好像突然開竅了一樣,對於她出現的任何狀況我都能有辦法解決,而且越來越遊刃有餘。同時,也因為她越來越能夠與我互動,對她的愛被源源不斷的激發出來了。

自此,我才算真正踏上了養育一個生命的神聖之旅。

 

很久以後我才知道,我這是產後抑鬱,甚至可能已經是輕微抑鬱症;很久以後我才知道,那段時間我爸天天揪著心,就怕我得精神病(聽說老家有一月子媽媽住進了精神病院)。

現在回想起來,忍不住脊背發涼,當時的我能夠自愈,真是僥倖,幸得上天垂憐。

我知道,我得內心並不足夠強大,我自己根本無法抵擋抑鬱情緒的侵襲。而我最終沒有患上抑鬱症,最該感謝的是我家的寶寶

——她無論何時都能夠接納她的媽媽,無論這個媽媽是正常、還是不正常,是充滿愛意、還是歇斯底裡……她都始終對媽媽不離不棄,她在努力讓自己不給媽媽添麻煩,努力給媽媽陽光和溫暖。

如果不是寶寶的變化,我現在可能已經是重度抑鬱症患者了。每每回想起那段日子,我都覺得寶寶真的是折翼的天使降臨人間,拯救了我。

而我,在學了發展心理學之後才知道,前三個月的寶寶,她的身體很多器官都沒有長好,在生長的過程中伴隨著不適,所以她哭、她鬧,而我當時卻不理解,現在想來,還是深感愧疚。

 

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把這段不光彩的經歷寫出來的原因。我希望所有的寶寶們都免受寶媽抑鬱情緒的影響,我希望所有的寶媽都能提早預防、及時幹預,不要給自己、給自己的孩子留下遺憾。

本文作者:李淼,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成長心理親子教育導師,國家高新區心理諮詢師志願者。為孕產女性提供產後抑鬱的預防、幹預知識及指導。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成長心理GP。

花時間說:

今天的文章,來自我的朋友、一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心裡路程。是的,你瞧,產後抑鬱是多麼兇險,它向來是無差別攻擊。只要你是個媽媽,就有可能遭遇產後的來襲。

關於產後抑鬱的,慢成長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多次(在「下拉菜單——快樂當媽——產後抑鬱」中可以看閱讀更多文章),但似乎,一直是個說不完的話題。

男人或許不理解,妻子為什麼會忽然變得如此敏感、暴躁、不可理喻,就連我們自己也難以描述清楚。就像李淼在文中寫的那樣,在孩子出生前,我們滿懷愛意做好了一切準備,卻依舊可能忽然之間陷入自己無法控制的情緒

記得坐月子時,當房間只剩下我和孩子,我看著果果的小臉,不知道為什麼忽然就開始流淚。我對果果,也是對自己說,未來無論發生什麼,媽媽都會保護你。但是當孩子開始無休止地哭鬧、當我每晚睡不過2個小時,心中還是會升騰無法疏解的怨憤。

是衝著無知的孩子?不,怎麼會。是衝著疲憊的自己?不,我已經很委屈。是衝著無法幫助的家人?不,他們已經盡力……原來這就是產後抑鬱——原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怎麼儘快走出來。

關於這方面,大家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成長心理GP」,獲取更多相關知識。

【產後抑鬱】

讓生活繼續——我如何走出產後抑鬱的陰霾?

31歲媽媽帶倆娃跳樓:逼死她的,不止是產後抑鬱!

產後抑鬱:我的夜,是你不懂的黑

不比跳樓媽媽的日子輕鬆,為什麼,我能走出產後抑鬱,還活得好好的?

【育兒護理】

天冷易生病,孩子白天怎麼穿,晚上怎麼睡?

孩子進了幼兒園總生病?這個魔咒還能不能破了?

孩子「五行缺飯」怎麼辦?光著急不如這樣「治」!

【早教發育】

從沒想到這個寶寶都會的技能,會貫穿孩子一生!

毀掉孩子畫畫天賦的事,我們可能每天正在做……

講真,別再逼孩子分享了!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不禮貌?別再讓誤會傷害孩子了!

孩子間起衝突,比著急保護孩子更好的是……

我把孩子教得很乖,但被搶玩具、總吃虧,怎麼辦?

【教育心得】

爸爸媽媽,就算我做錯了,能不能別這樣說?

不要再把我們兒時深惡痛絕的,加諸在我們的孩子身上

國際夏令營裡的孩子們打架,老師竟然這樣做…

 ↓↓↓ 點擊閱讀原文,送你一本實用育兒秘籍

相關焦點

  • 我得了產後抑鬱症,該怎麼辦?
    一直這樣走不出來的話,就會被產後抑鬱症折磨,甚至出現自殺等極端的行為。所以說,要及時對抗產後抑鬱症 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產後抑鬱症的調節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產後抑鬱的調節方法一、加強夫妻交流
  • 認識產後抑鬱症
    據報導:4月28日,湖南長沙某小區一名37歲的海歸女博士抱著5個月大的女兒跳樓身亡,跳樓原因竟與產後抑鬱症有關。說起產後抑鬱症,很多人表示很陌生,但是其發病率卻不低。 據統計,我國50%~70%的女性會在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機率約在10%~15%,相當於10名產婦中就有1~2名產婦會為產後抑鬱問題所困擾。
  • 產後抑鬱症:我真的不配做母親嗎?
    晶晶在北京回龍觀醫院確診抑鬱症 受訪者供圖 何為產後抑鬱?廣東省心理衛生協會心理健康促進與管理委員會秘書長胡三紅給出定義:產後抑鬱屬普通抑鬱症的一種,只是發生的節點有所不同,兩者均為情感性精神障礙疾病,常伴隨焦慮發生。 在胡三紅看來,晶晶表現出的自責與焦慮,就是典型的產後抑鬱症狀。「即便醫生已無數次告訴我,這種疾病的形成機理尚不明晰,也否認了我所有猜測。但心裡的罪孽感揮之不去。」
  • 產後抑鬱症,丈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我覺得你不是產後抑鬱。」 「我沒有時間和你溝通,也不想和你溝通!」 產後媽媽: 「是不是我用一種極端方式走了,你才會關注我?」 「如果我死了你是不是比較輕鬆?」
  • 一個家庭對抗產後抑鬱症的故事:8%至12%的母親會經歷產後抑鬱症
    克勞德·阿瓦德(Claude Awad)和朱莉·馬特爾(Julie Martel)等了13年才生了第三個孩子,希望能避免第二次產後抑鬱症,但事情並沒有按他們計劃的進行。他們的第三個孩子達利婭(Dalia)出生於7月6日,體重6.5磅。孩子的父親阿瓦德說,一開始一切都很順利,但壓力一直在持續增加。
  • 產後抑鬱症要如何來護理
    抑鬱症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尤其是產後抑鬱症,因為婦女剛生完孩子後情緒很不穩定,生活中的一點小事都會影響她們的情緒,所以很容易患產後抑鬱症。太原科大心理諮詢是表示:這種精神上和身體上的雙重傷害經常導致許多人走向極端。
  • 抑鬱症:孕期或者產後患上抑鬱症了怎麼辦?如何應對自身的症狀?
    文/阿秋 如今因為孕期患上抑鬱症或者產後患上抑鬱症的女性可謂是越來越多了,為什麼這些準媽媽都容易被抑鬱症盯上?很多人就會說了,肯定是想得太多了,或者壓力大了,導致的。這些準媽媽患上抑鬱症,絕不是我們常人所理解和認為的那樣是:「想得多、壓力大等等。」這只是世人的看法和認知。她們之所以患上抑鬱症了,原因很複雜,需要根據每個人的情況進行梳理和剖析,才是最為準確的。不過,據目前來看,大致的一些主要原因,我在上一篇文章已經寫過,大家可以自行查閱學習。
  • 應對壓力,得了產後抑鬱症怎麼辦?
    但是隨著社會壓力的加大,個人情況不同,父母都會存在產後抑鬱的情況! 產後三個月你自然而然地會投入全身心照料寶寶,但是你和配偶也需要給予自身細心的照顧,才能滿足寶寶的各項需求。 如果你們其中一人狀態不佳或是感到抑鬱,那你們就會覺得步履維艱。為了你和寶寶的健康,你和配偶都需要好好照顧自己。
  • 生娃,是快樂的事情,為何會得產後抑鬱症?
    比如,誰家的媳婦,得了產後抑鬱症,情緒越來越差,甚至做出了傷害孩子和自己的事情。這是怎麼回事?產後抑鬱症是如何引起的?是生理問題,還是心理原因造成?應該怎樣應對呢?咱們現在來解析。產後抑鬱障礙,簡稱PPD,這個概念,最早是1950年提出的。起初,產後抑鬱症是1種獨立疾病,還是抑鬱症的亞型,曾經引起了許多爭議。目前,產後抑鬱仍然沒有被視為獨立的診斷條目,而是被劃分為嚴重抑鬱的1個亞型。
  • 郭碧婷疑似產前抑鬱症,比產後抑鬱症更常見
    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郭碧婷似乎由於懷孕後情緒不穩定而患有產前抑鬱症。產前抑鬱症比產後抑鬱症更常見懷孕是婦女生活中的一個重要事件,孕婦的心理變化是複雜的,包括作為母親的喜悅和興奮,以及對分娩過程和胎兒的擔憂,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如果不能有效地調節自己,就會發展成產前抑鬱症。
  • 《0.5毫米》距離
    毫米,描述距離的量詞。0.5毫米,極其短,卻的確是一段距離。透過全篇,與此相關的,佐和在和小真吃麵時說:大家都活在這個世上,以眼睛看不見的微小距離,彼此靠近,這是用心才能感受的事。這句話在電影結束的時候還在我的腦海裡。我想表達的是:這部電影不僅僅是想要反應日本社會養老問題的現狀。它更著重體現的,是人與人之間那個恰到好處的距離,不論是身體還是心。
  • 與粉身碎骨只有一毫米!他說:這才是中國軍人的本色
    ;天府事變樂團說唱歌手「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王梓鑫;這次他們用演講的方式講述自己的奮鬥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下吧王銘現任武警吉林省總隊機動支隊工兵中隊排爆班班長,主排爆手節目第一期播出後王銘「與粉身碎骨只有一毫米
  • 產後這些表現非「抑鬱症」,只是不良情緒,可通過這些方法來調節
    產後「抑鬱心理」和「產後抑鬱症」除了朋友,私信中也經常有新手寶媽向我傾訴,說自己可能患上了抑鬱症,而寶爸還一臉無所謂,根本不理解。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家人和寶媽自己的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但是隨著產後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許多寶媽在產後情緒不穩的時候,或許會輕易的得出一個結論:我患上了產後抑鬱症!我有一位朋友,剛當了媽媽的那段時間,因為孩子屬於「高需求寶寶」,總是半夜哭鬧,導致她無法完整的休息,因此情緒波動很大,經常無端哭泣。
  • 產後抑鬱症的表現是什麼 預防措施要趁早做
    其中,這些人當中有不少因為患上了產後抑鬱症而做出極端的行為。產後抑鬱症患者越來越多,這是值得重視的,不想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必須要做好預防措施。預防之前,必須了解一下發病症狀。那麼產後抑鬱症有什麼表現症狀呢?想知道就來認真看一看。產後抑鬱症有什麼表現症狀?
  • 當這8個症狀裡你有一半時,就要提防產後抑鬱症了!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是換做男人,他們可能會直接去自殺,根本無法活下去。母愛支撐著她們,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然而一部分女人卻逃不了產後抑鬱症。 其實,每位女人出現產後心情抑鬱是正常生理現象,大概持續 1 ~ 2 周時間慢慢消失。但有百分之十的寶媽症狀會持續加重,走向產後抑鬱症。需要Ranjiet大腦生物反饋調節腦電波,舒緩緊繃神經、鎮靜焦慮情緒、提高睡眠質量、走出抑鬱陰影。 產後抑鬱的發病率超乎你的想像。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一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眼裡的世界
    這部2019年上映的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曾經轟動韓國,風靡一時。冷靜思考後,我發現是被編劇有意或無意的帶偏了。電影給人一種錯覺,讓人覺得,金智英是因為片中各種陰暗面才抑鬱的。但是,瞬間的焦慮共鳴後,冷靜想一下就會發現不對!這部電影準確的說應該叫:一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一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眼裡的世界
    這部電影準確的說應該叫:一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眼中的世界。金智英是一個病人女主金智英是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甚至還有精神分裂症。她焦慮,經常莫名其妙感到傷心,還流淚,對生活提不起勁。看到的想到的全是世界和生活的陰暗面。這些都是抑鬱症的表現。
  • 海歸女博士帶女兒輕生,疑似產後抑鬱症所致,丈夫加班清晨才回家
    夫妻兩個都是博士,妻子還是海歸,育有一兒一女,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家庭都令人羨慕。但在4月27日,在這樣的家庭中,卻發生了一幕悲劇。37歲的蘇女士帶著只有5個月大的女兒,從樓上跳下。據長沙媒體報導,事發當地東業上城嘉苑小區。
  • 產後抑鬱症-請對新手媽媽多一份理解(新手爸爸必看)
    「產後抑鬱症」這個詞,我們經常聽說,可它到底有多嚴重?誰都不想試一試。這不是,有個新媽媽得了產後抑鬱症,而新爸爸卻想離婚收場。看來,產後抑鬱除了對身心的影響,還會引發其他的危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它,遠離它吧!新媽媽的家人也要學著理解和體諒呀!
  • 網曝蔡琳患產後抑鬱症與高梓淇離婚,謠言
    10月25日晚,有媒體爆料蔡琳患產後抑鬱症與高梓淇離婚,然而文章中並沒有任何證據,甚至杜撰出兒子已經3歲的蔡琳患產後抑鬱的新聞,並截取了蔡琳未戴婚戒的照片就成了離婚的佐證?而此前蔡琳曾通過經紀公司否認離婚傳言,沒想到謠言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