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我就是一個逐利商人,用不著給我貼標籤

2020-12-27 每日財經五分鐘

疫情期間,李嘉誠把資產都遷往英國,見此舉動,國民紛紛罵李嘉誠是賣國賊。

李嘉誠在香港什麼地位?可以這麼說,香港人從生到死都離不開李嘉誠。李嘉誠家族企業從能源、基建、港口、電訊、房產到零售幾乎無所不包,全香港一半的人都在為李嘉誠打工,說李嘉誠是「李半城」一點都不為過。

李嘉誠

李嘉誠這次把資產轉移到英國,其實正符合他商人的逐利本性。在他的價值準則裡,商業利益是第一位的,社會利益只是附加品而已。只要所賺的錢合理合法,那就拼了命地賺,道德準則怎能奈何得了他。

這點在李嘉誠公開回復國人的聲明中就可以看出,李嘉誠這樣回覆:「全世界都需要尋找未來,但我需要尋找的只是利潤。地產、金融可以,教育、科技也可以,誰是趨勢、誰利潤更大才是我要考慮的,而不是空洞的政治考量和虛假的道德說教。」

還確實是,這麼多年來,某些國民被媒體宣傳的「慈善企業家」在功成名就後,轉身回報社會的事跡所感動,而往往忽視一個現實又冷酷的事實,資本和商人都是逐利的,哪裡有利潤,哪裡就會有資本的大量湧入。而所謂的道德不過是普通大眾對這些商人的臆想罷了。

再者,國人罵李嘉誠忘恩負義不搞祖國建設的時候,難道英國人就會感激李嘉誠為他們帶來資金和建設計劃嗎?我們先看看阿里巴巴,馬雲股份所佔比重只是個位數,軟銀才是最大的控股股東,而軟銀的創始人孫正義,是個日本人。想想我們會感謝日本人孫正義這麼有博愛精神,竟然投資中國企業嗎?不會,我們感受到的是一種本國企業被外國資本家侵佔的危機感。那李嘉誠投資英國,用中國的資本去侵佔外國資本,不也可以成為一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對策嗎?

像李嘉誠自己說的「不要妄求商人去承擔國家的政治責任,也不要試圖用政治去影響商人的經營理念 「 。我們不判斷這句話是厚顏無恥還是天經地義,但可以看到的是:所謂的道德約束對商人來說,更像是一條可有可無的白絲帶,而不是須奉為圭臬的警戒線。

相關焦點

  • 本可以有另一條路的李嘉誠,因為這個人成為了「冷血」商人
    對於李嘉誠這位蟬聯多年的華人首富,人們對他的討論往往都是財富的多少和發家的歷史。與其他富豪的人情冷暖不同,李嘉誠更像是一個純粹沒有溫度的商人。而且很多人對於李嘉城的個人評價也多數都是在經商的眼光上面。而是什麼讓李嘉誠變成了今天這樣呢,這裡就不得不提李嘉誠的舅舅,曾經的香港富豪莊靜庵。
  • 手握半個英國的命脈,李嘉誠卻逐步撤資中國:我是個商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公」,正是這樣的不公與不均,讓人們怒稱其為「奸商」。2015年新華社旗下的瞭望智庫發表了一篇文章,直指李嘉誠在中國經濟敏感期撤資,在道義上失去制高點,而後又發文稱「地產獨大,國之兇兆」。李嘉誠罕見回應稱他只是個商人,只想做個商人,把太多的家國情懷加諸在他身上是對他期望太高,他做不到。
  • 無良商人李嘉誠,終於有人對他說「NO」了
    大概估算一下,李超人這一個項目的利潤,就高達百億,比多數千億房企一年的盈利還高很多。這幾年國家出臺各種政策嚴控房價,而李嘉誠卻一直在頂風作案。除了遲遲不開發捂盤惜售高價套利之外,李嘉誠卻妄圖通過把錢借給國內缺錢的開發商,讓他們購買自己的項目,通過合同約定繞過成都政府的限制。李嘉誠這種投機倒把的行為,無疑是在試探政府的底線。
  • 梁思成一生守護的建築,被李嘉誠用200億毀了?
    有很多人為古建築奉獻一生,梁思成就是其中的一位,但是他的守護最終抵擋不止李嘉誠200億的財富,難道我們的百年古城就要就此散落了嗎?李嘉誠行動快速,精準的在這塊土地上投入200億,一個現代化的商業中心崛起了。
  • 為什麼說李嘉誠只能算個商人,而非企業家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從對李嘉誠有過這樣的評價:李嘉誠很有錢但對社會沒什麼貢獻。 小時候我讀過一篇文章,李嘉誠剛剛創業時,拼命推銷自己的塑料花,為了賣出產品。甚至幫清潔工灑水,當時理解這篇文文章成功是需要努力和不放棄的,但是這個和所有俗套的勵志故事一樣,他們只是告訴你李嘉誠創業艱辛。
  • 索馬利亞海盜沒了,李嘉誠跑了,馬雲退了
    這就是現代商業的力量,這就是現代企業家的思維,化幹戈為生意——出發點、著力點不在分蛋糕,而是做蛋糕。▲ 本期「貓總有偈」,歡迎轉發朋友圈一起討論哦我們的傳統一直都有敵視商業,輕視商人、企業家的基因,分蛋糕是咱們的基礎思維。覺得分蛋糕分得不公平不合意,那就階級鬥爭造反革命,搶奪蛋糕分配權。
  • 商人李嘉誠歸來:英國4000億投資面臨挑戰,再次加注內地
    面對媒體的質問,李澤鉅表示,「我充滿信心,長江集團將為內地提供穩定的資金流和渠道,助力祖國建設。」 「買下半個英國」 內地與香港拋售3000億,注資英國4000億 就在半年前,李嘉誠家族的做法還是另一番景象。
  • 李嘉誠還是「出手」了?「商人有祖國」的他,40年捐260億
    在人們的「千呼萬喚」之下,李嘉誠終於出手了!據《人民日報》的報導,香港中聯辦提供消息稱,截止到2020年2月10日,據不完全統計,香港社會各界已經通過香港中聯辦以及其他各種渠道,向內地捐款累計金額折合為人民幣約10億元。
  • 普通市民李嘉誠
    02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在沒有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把數碼港的一塊珍貴地皮批給李嘉誠兒子李澤楷,承諾用這塊地皮發展高科技產業,但最後它卻變成了一片昂貴的海景豪宅。這只是當時李嘉誠地產生意的一點皮毛。靠塑膠廠發跡之後的李嘉誠,如果僅把生意停留在塑膠界,那麼最高成就不過是香港一個普通富商,而不會成為華人世界裡的頂級富豪。
  • 她繼承丈夫1.2億遺產,投給李嘉誠,如今靠李嘉誠賺了12億
    中國有這樣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成語:「大智如愚」。真正的智者都不會跟別人說自己是聰明人,他們做事做人都非常低調,而那些經常吹噓說自己有多聰明多人往往都沒有什麼好結果。即便是像李嘉誠這樣的大富豪和智者也是非常低調的,從來不會刻意去炫耀自己的財富或者經商的天賦。
  • 商人李嘉誠VS企業家稻盛和夫:最大的成功不是靠投機致富
    我從不相信星座,但當我看了李嘉誠和稻盛和夫的星座後,我開始有那麼點相信了。李嘉誠:1928年7月出生,獅子座。稻盛和夫:1932年1月出生,水瓶座。以我對星座的粗淺認識,獅子與水瓶是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象徵,而這也正是李嘉誠與稻盛和夫完全相背的兩種經商哲學——一個是火焰,總能靠著投機成功;另一個是海水,他只相信汗水才能帶來財富。正文1958年,李嘉誠在香港蓋了一幢12層的大廈,房地產與他的命運就此綁在了一起。
  • 別了,李嘉誠
    有兩件事李嘉誠打死都不會承認,一個是撤離中國,一個就是囤地。從2013年開始,李嘉誠拋售內地和香港的項目金額超1700億。從2015年開始,4年來在內地沒有拿過一塊地,直到去年底在上海24億收購了一棟樓。 當然,商人嘛,哪裡有錢賺就去哪裡。 李嘉誠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我只是一個純粹商人,要的就是利潤,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衡量我!
  • 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他「貼標籤」
    毀掉一個孩子最簡單的方式,給他「貼標籤」就夠了 說起「貼標籤」,其實是甚多家長都會做的事情。當一個人被冠上一種詞語貼上標籤時,他會不自覺的進行「自我印象管理」,在不知不覺中把自己的行為和被人貼的標籤趨於一致。 這種現象被稱為「標籤效應」。關於「標籤效應」的例子其實無處不在,我身邊就有。 記得我有個高中同學小宇,是個學習不錯的男生,在班裡一直處於上遊。小宇各科成績都很突出,唯獨英語很拉胯。
  • 精明一世李嘉誠:從商獲得巨大成就,可惜卻不是一個合格的企業家
    提起他,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勵志、勤奮、精明、誠信、正直等充滿正能量的形象,甚至現在仍有很多人也以他的語錄當作人生座右銘。從李嘉誠經商多年的經歷來看,他在生意場上確實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x作為房地產商,李嘉誠十幾年兵馬未動,舉手投足之間就能賺個盆滿缽滿;但是從作為一個企業家的角度來看,李嘉誠卻不是一個真正合格的中國企業家,因為他在多年來通過承諾開發的方式,低價囤積了大量土地,最終卻倒手賣光資產走人,留給內地人們公攤面積和高昂的房價。事到如今,李嘉誠的成功形象已經毀於一旦。
  • 班主任罵我:賤人,二貨,不要臉。給我貼標籤我真的「想死」
    然而還有多少孩子曾經被他這樣貼標籤,被他這樣辱罵。真是踐踏了祖國的花朵。殊不知如此「標籤教育」,會對孩子造成多大的傷害與打擊!所謂標籤,就是把孩子固化成一個刻板的印象。過一段時間,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兒子突然說了一句令人震驚的話:「媽媽,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在你和爸爸眼裡,我是不是,特別沒用啊?」兒子低著頭:「我那天,聽到你和爸爸,說我笨了。」
  • 李嘉誠賣什麼「藥」?
    李嘉誠是一代商業傳奇,曾經長時間佔據全球華人首富的位置,在他被捧為「東方商業巨子」的時候,還沒有馬雲、馬化騰等人什麼事。李嘉誠以「精明」著稱,善於覓商機,「與其待時,不如乘勢」用在李嘉誠那裡是最合適不過了。近些年,李嘉誠一直繞不開「跑路」的傳聞,但是,他真的是「跑路」了嗎?
  • 李嘉誠兒子被綁架勒索10億,為何瞞了10年不報警?李嘉誠這樣回答……
    張回答:10年前,找李嘉誠要了10億!李嘉誠當場答應了!為何李嘉誠不報警,記者問李嘉誠,李嘉誠說:當時和張先生談得非常友好,答應不報警,所以就堅決不報警。李嘉誠說,守信用是我的第二生命!記者問李嘉誠,你會恨張子強嗎?
  • 李嘉誠的內地「尾盤」生意經
    商人李嘉誠的「賣地史」李嘉誠曾說,「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職業是失敗的,人生也是殘缺的。」對此,商人李嘉誠屢試不爽的「低買高賣」的戲碼也不足為奇。早在2013年時,李嘉誠就開始了「低買高賣」的戲碼,當年曾多次拋售內地及在港資產,其中包括90億港元整體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 OFC等項目。
  • 李嘉誠為什麼不讓梁洛施進門?
    他們在很認真討論一件事情:李嘉誠為什麼不讓梁洛施進門。不知道是我思想覺悟低,還是經濟觸覺差,我當時看到他們那麼嚴肅的討論這種八卦的事情,真的覺得非常好笑。 第一次聽說鬼魂下樓要坐電梯的,鬼魂不都是飄的嗎? 鬼魂還要坐電梯是不是很沒面子啊! 這明顯是捐助的時候資金比較摳,所以只裝得起一半電梯嘛! 反正我覺得李嘉誠沒有必要對老婆這麼壞了。 對於一個商人來說,如果做一件壞事,又沒有錢賺。他是不願意的。
  • 李嘉誠用仁慈大度來善待一個劫匪,怎能喚醒一個世紀「賊王」呢?
    李嘉誠用仁慈大度來善待一個劫匪,怎能喚醒一個良知已喪的世紀「賊王」呢?「賊王」張子強伸出2隻手指頭說:「李生,我要20億現金!」李嘉誠卻淡定道:「不可能!我估算了下,最多能籌到10億,張先生您覺得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