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億甩賣京滬項目?李嘉誠的內地「尾盤」生意經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中國經營報微信公眾號消息,在7月出售成都南城都匯項目後,長實集團(01113.HK)以及背後的李氏家族,因日前「甩賣」500億京滬項目,再度站在「風口浪尖」之上。

近日,市場傳出長實集團欲出售北京、上海兩地項目之事,財新報導顯示,起初該筆交易主要「資產規模約200億元」,但長實集團有意將上述資產打包出售,一度引發市場廣泛關注,而上海高尚領域此前已多次傳出相關傳聞。

不僅如此,此次被傳聞「出售」的上海高尚領域,近期也頗受市場矚目,相關信息顯示,該項目陷入虛假宣傳、違反銷售承諾、設立霸王條款等旋渦之中,而高尚領域A6地塊的去化,亦表現不佳。

對此,《中國經營報》記者致電致函長實集團相關負責人。9月17日,長實集團企業事務部回復稱,長實集團項目位置優越,吸引市場注意但並不代表其需要出售相關資產,而對於外界質疑有在內地「囤地」之嫌,長實集團回復稱,「並不存在囤地之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位於上海的高尚領域項目,第一次捲入出售風波了。

相關信息顯示,上海高尚領域項目地塊,位於普陀區真如城市副中心核心區域,由長實集團與和潤集團於2006年取得,建築面積約117萬平方米,集酒店、辦公、居住、娛樂等為一體,欲「打造大都市高尚生活樣本」。

2019年5月15日,針對外媒報導長實集團打算出售上海高尚領域項目,價值約為200億元人民幣,而長實企業事務總監班唐慧慈曾回應稱,公司經常有收到不同的出價建議,但有建議不代表公司接受及會出售項目。

彼時,就有專家對記者表示,在住宅熱銷不成問題的情況下,長實集團上述出售高尚領域項目在邏輯上站不住腳。

在否認出售項目一個月後,2019年6月14日,高尚領域A4地塊開盤,1108套房源中,前期收穫1181組有效認籌,但據悉整體棄號率超過3成,儘管如此,作為港資地產長實集團旗下項目,高尚領域開盤依然引發市場廣泛關注。

不僅如此,2020年1月份,面對是否有興趣收購上海「高尚領域」項目中和潤集團所持40%權益的提問,長實集團曾回復稱,「公司會有興趣作出研究。事實上,公司有優先購買權」。

天眼查顯示,高尚領域項目開發商為上海長潤江和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雅富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富」)持股60%,而雅富對外投資的四家公司中,法定代表人皆為鍾慎強,而後者正是長實集團高管。

頗為有意思的是,與今年年初「有興趣」研究收購高尚領域項目不同,當前傳出長實集團欲出售的高尚領域,在2020年並未能延續「熱銷」之勢。

相關信息顯示,高尚領域A6地塊房源數達到348套,但該項目在今年4月開盤時的認籌率低至3.16%,不僅如此,網上房地產數據顯示,截至9月16日,該項目仍然有218套處於可售狀態。

對於長實集團此時甩賣項目,市場此前就有分析稱,或與其上半年的業績表現不佳有關,相關數據顯示,長實集團上半年利潤下降57.96%,而其在英國等的投資,因疫情衝擊,亦表現不佳,此前出售成都項目套現78億港元,及當下傳聞出售京滬項目,或為「自救」之舉。

商人李嘉誠的「賣地史」

李嘉誠曾說,「在職業上,我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來衡量我。如果不能做一個成功的商人,那我的職業是失敗的,人生也是殘缺的。」

對此,商人李嘉誠屢試不爽的「低買高賣」的戲碼也不足為奇。

早在2013年時,李嘉誠就開始了「低買高賣」的戲碼,當年曾多次拋售內地及在港資產,其中包括90億港元整體出售上海陸家嘴東方匯經中心 OFC等項目。

說起李嘉誠「捂地」,其中最著名莫過於1993年李嘉誠在北京拿的第一塊地,此地位於北京順義區的譽天下別墅,直到2018年才全部開發完成,開發周期長達25年,地皮的價格從2000元/平方米到40000萬元/平方米,足足漲了20 倍不止。

2016年轟動一時的上海世紀匯廣場被李嘉誠以200億元賣給人壽保險。上海世紀匯廣場有著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上海唯一一個有四條地鐵交匯的廣場,是全球都少有的特殊地理位置,總建築面積達36萬平方米,其中寫字樓建築面積13萬平方米,商場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

此項目是李嘉誠2004年買下,時單價1.2萬/平方米,土地成本是在32億元左右,李嘉誠賣掉這個項目淨賺168億。

初步統計發現,6年來,僅上市公司公開披露及媒體公開報導的,李嘉誠已經賣出了近20處資產,累計獲得現金流約2000億元。

其實,李嘉誠早在20年前就看出,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通過地皮盈利,遠比賣樓帶來的收益高得多。

李嘉誠的「捂地」策略也是各大房企爭相模仿的對象。第一個進入區域開發,最後一個開盤,因為這種操作模式,李嘉誠旗下企業坐等項目周邊商業配套做成熟,再坐享漁翁之利,並且穩賺取土地溢價。以至於「捂盤」的利潤是蓋房的幾倍。不蓋房比蓋房更賺錢。寧願炒地,也不願意動一鍬土。

通過查詢公司官網發現,在長實集團一系列的賣賣賣後,目前在內地仍擁有50多個房地產項目,分布在20多個城市,其中包括大連臥龍灣兩個項目。李嘉誠拿下西崗項目之前,2010年以12.7億底價拿下大連金州新區臥龍灣兩幅地塊,成立和記黃埔臥龍南地產(大連)公司、北地產公司(和記黃埔臥龍北地產(大連)有限公司),在此開發了小窯灣、御南灣等項目。未來長實集團的「捂地」打包出售戲碼還有可能再次上演。

長實集團內地開發中項目 來源:長實集團官網

與中國大量甩賣相比,海外的出資項目似乎獲利頗豐。

近幾年,李嘉誠把重點項目轉移到了歐洲,依據2018年長實集團財報數據,2018年長實總資產同比增加12%,而其間歐洲總資產同比漲三成,到2018年末歐洲資產佔比已超過五成。

事實上,李嘉誠早在2000年就開始投資英國,但當時李嘉誠在英國投資金額少,並未引起太多關注。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試水」,李嘉誠便開始大規模的投資英國。

2019年8月19日晚間,長江實業發布公告稱,該公司的直接全資隸屬公司CK Noble(UK) Limited以27億英鎊(相當於約252億港元)收買Greene King (英國最大的酒吧運營商)悉數已發行股本及將予發行股本。

除了27億英鎊現金,據相關報導,長江實業還承擔Greene King 19億英鎊的債務,兩者相加得出的46億英鎊,約合430億港幣。

據不完全統計,李嘉誠在英國出資早已超過4000億港元,李家操控著英國約1/4的電力分銷商場、近三成的天然氣供給商場、近7%的供水商場、超40%的電信商場、近三分之一的英國碼頭、超50萬平米的土地資源。以致讓歐洲人驚呼李嘉誠「買下了整個英國」。

4000億港元大多是這幾年在香港和內地拋售房地產得來的。因此,亦引起不少爭議。

對於李嘉誠轉投歐洲,克而瑞研究員朱一鳴認為,近幾年,李嘉誠在內地和香港拋售資產。主要原因在於內地房地產行業利潤率持續下滑,資產收益率下降以及人民幣貶值的預期。

對於大量撤資,李嘉誠也曾對於外界回應稱:「撤資是一個不能夠自圓其說的講法,我賣了什麼,錢是回到香港,再去投資,這些錢永遠永遠是屬於公司的。難道賣點什麼就是撤資?有同行把很多資產全都賣了,卻沒有人說他們撤資。有些資產我們賣掉,也有些我們買回來,比如我們這兩年在香港有新建超過1000房間的酒店,還有荃灣的商場,都是買來收租的。有些人就是專門打擊知名度高的人,說我撤資,其實除非我賣出股票,那才是撤資。」

許多年來,正是因為李嘉誠始終能夠精準地判斷出資產的升值空間,並因此果斷地進行高賣低買,一定程度上,李嘉誠正發家於房地產,並成就了他龐大的商業帝國。

相關閱讀:

原標題:《500億甩賣京滬項目?李嘉誠的內地「尾盤」生意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李嘉誠再度拋售豪宅套現近13億港元 市場憂慮
    [提要]今年10月,李嘉誠以89.56億港元價格,賣出了位於上海陸家嘴的東方匯經中心,在此之前,李嘉誠還曾先後出售香港天水圍嘉湖銀座商場及廣州西城都薈等項目。另一方面,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一直在歐洲進行併購。
  • 李嘉誠要回內地抄底了?
    有接近長地的知情人士表示,「李先生下一階段可能將回到內地市場拿地」。6月3日,長實地產(01113.HK,以下簡稱「長地」)在香港上市,接手長江實業(以下簡稱「長實」)與和記黃埔(以下簡稱「和黃」)的全部地產業務。至此,李嘉誠導演的長達半年的世紀重組塵埃落定。2013年以來,李嘉誠從拋售內地物業到資產重組,再到遷冊海外的一系列布局,無不引發外界對「超人」看空內地的猜想。
  • 懂點兒啥:李嘉誠內地財富密碼:捂盤
    這是深圳當年度最大的外資引進項目。馬化騰的父親馬陳術,是鹽田港集團的董事兼副總經理,他也是這項合作的重要推動者。比起鹽田港,李嘉誠當時最有影響力的投資,是北京東方廣場。這是一塊寶地,位於長安街以北,故宮東側,王府井和東單之間。李嘉誠要投資100億,建造亞洲最大的建築群。不過他很快就碰到了規劃、審批等問題。
  • 李嘉誠又回來了?砸4000億海外資產打了水漂,如今重啟內地房產
    去年底,有消息稱李嘉誠斥資24億元收購上海浦東三林城,近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基建集團發布公告稱,將會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旗下公司探討高達25億元的電力能源合作項目,而長江基建將會出資近40%。這意味著,兩個項目李嘉誠將出資近34億元。上述事件引發市場對其是否重返內地的諸多猜想。在此之前,李嘉誠曾悉數賣掉內地資產,獲利上千億元後轉戰前往英國。
  • 商人李嘉誠歸來:英國4000億投資面臨挑戰,再次加注內地
    長江集團在內地的投資比例非常高,在20多個城市裡擁有50多家地產項目。」面對媒體的質問,李澤鉅表示,「我充滿信心,長江集團將為內地提供穩定的資金流和渠道,助力祖國建設。」 「買下半個英國」 內地與香港拋售3000億,注資英國4000億 就在半年前,李嘉誠家族的做法還是另一番景象。
  • 何超瓊9億多賣掉北京項目,8億多投資外國,難道她要學李嘉誠?
    其實大家並不需要擔心,何超瓊是肯定不會走李嘉誠的路子。何超瓊這次出售了北京通州的項目,同時又加碼了在珠海的項目。何超瓊的信德集團跟鵬瑞利置地達成了協議,信德集團接手了錦思發展30%的股份,交易價格是9.3億。錦思發展目前主要是控制了珠海橫琴的口岸項目。這個項目是一個綜合用途發展項目,包括寫字樓、酒店、零售及公寓。
  • 無私富豪胡應湘:耗資500億,無償建造港珠澳大橋,多次炮轟李嘉誠
    李嘉誠,李兆基等人,被大眾所知的程度的確很廣,但在香港,還有一位無私的中國富豪。他無償捐出百億項目,為我國建設道路,還因為建造港珠澳大橋,多次怒懟炮轟李嘉誠,這個人就是胡應湘。胡應湘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富二代,他是的士大王胡忠的三兒子,從小非常聰明,有自己的思想。曾經在父親車庫短缺的時候獻策,讓父親在銅鑼灣買地蓋樓,在當時為家族帶來不少的收益,很有商業的頭腦。
  • 李嘉誠的囤地風雲路|和記黃埔|內地|李嘉誠|香港|地產|公攤面積
    這幅對聯長期掛在地產商李嘉誠的書房中,可謂他的座右銘。至少,他想讓公眾認為這是他的座右銘。長期以來,李嘉誠在內地的口碑不錯,既是大慈善家,又處處體現著高素質。不過,自2012年拋售內地資產,轉投英國開始,李嘉誠開始受到爭議。此後八年來,他不斷進行資產騰挪。
  • 已累計套現2500億,但是李嘉誠卻拿走1.6億補貼,還漲了香港電價
    最近有消息說李嘉誠又準備賣賣賣了,這次李嘉誠的目標是北京跟上海的兩個項目,如果出售成功,李嘉誠將套現500億。其實從2011年開始,李嘉誠累計在中國已經套現了2500億。2011年李嘉誠賣掉了和記港口信託62%的權益,套現了429億。
  • 無私的香港富豪胡應湘:曾「怒懟」過李嘉誠,還為國家豪捐500億
    很多人一聽到香港富豪,便能夠想到李嘉誠。其實除了李嘉誠之外,我國香港還有不少富豪。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位香港富豪,他的名字叫胡應湘。他曾經為中國捐出了500億元,被我國稱為最無私的富豪,很多人在了解了他的故事之後,都會不由自主地敬佩胡應湘的為人。而我國聞名世界的港珠澳大橋,最能體現胡應湘無私的一面。原來當年正是他,率先提出了港珠澳大橋的計劃,甚至為了這座大橋的修建計劃,胡應湘還曾經怒斥過李嘉誠。
  • 無良商人李嘉誠,終於有人對他說「NO」了
    原因還要追溯到2004年,當年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通過土拍獲得高新區1036畝土地, 以21.35億總價拿下,樓面價僅1030元/平。這個名為南城都匯的超級大盤,當年曾以21億的地價創下成都地王。從2004年算起,楊過小龍女都重逢了,超長待機的李嘉誠還沒有把這塊地開發完。
  • 香港隱形女首富:公司市值高達3000億 年收租百億 實力堪比李嘉誠
    王健林至今已經開了300多家萬達廣場,但他的總租金收入不過只有300多億元,這意味著平均一個萬達廣場一年的收入才有1億多元。目前,中國內地最賺錢的商業中心是李嘉誠在北京的東方廣場,這座商業綜合體的年租金約為28億元人民幣,遠遠落後於國際金融中心和環球貿易廣場。而這兩棟樓其實都是屬於同一個人的,那就是新鴻基的鄺肖卿。
  • 1個億!李嘉誠還是「出手」了?「商人有祖國」的他,40年捐260億
    其中,李嘉誠基金會捐款1億港元幫助武漢的防疫抗議工作,是目前為止香港各界中捐款金額最大的一筆款項。從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企業家開始為國內的疫情區捐款捐物。但是,一開始捐款的企業家們,大多數都是內地企業家。後來,香港企業家也紛紛伸出援手,幫助內地渡過時艱。
  • 張松橋回來了,郭臺銘也回來,李嘉誠連續賣外國資產也要回來了?
    去年李嘉誠旗下的一家投資基金就接手了上海三林的一個商業地產項目,涉及十幾億的資金,雖然不是太大的項目,但是也說明了李嘉誠似乎有意重回內地。2019年長和年會上,李嘉誠父子都說自己沒有離開。其實這也是一種信號,那就是給自己回來做鋪墊。
  • 李嘉誠六年賣2500億港元資產 幾乎買下整個英國
    近年來,年逾九旬的李嘉誠一直在出售其位於內地和香港的資產,包括商業地產、住宅物業以及各類信託、基金的權益等。 僅今年他就賣出約900億港元資產。 6年間,李嘉誠至少出售2500億港元內地和香港的資產 李嘉誠大規模出售香港和內地的資產大約出現在2010年之後。
  • 霍英東與李嘉誠
    當時,外商投資大陸的數量為零,霍英東成了第一個投資內地的港澳商人,中山溫泉賓館也成了中國第一個外商投資項目。第二年,霍英東又投資2個億,在廣州興建了五星級酒店白天鵝賓館。高達32層的酒店,是當時中國最高的建築。酒店地板光可鑑人,簡直人間天堂。開業當天,廣州市民聞風而至,僅廁紙一天就耗費了200多卷。
  • 打折甩賣、碎嘴導購、疫情,誰革了李嘉誠零售帝國屈臣氏的命?
    近期,北京地區多家萬寧傳來了大規模撤店消息,不僅商品清倉甩賣,就連印表機、保險柜等商家固定資產都貼上了出售的標籤。 【1】 作為李嘉誠零售帝國中重要部分,屈臣氏成了疫情下虧損較為嚴重的企業。
  • 別了,李嘉誠
    靠「囤地大法」從成都爆賺38億被當地拉黑後,李嘉誠又栽了大跟頭。 最新消息,李嘉誠去年耗資430億港元買下的英國最大連鎖酒吧Greene King,還沒來得及賺錢回本,卻先扛不住了。 旗下兩大賺錢機器長和集團股價暴跌37%,市值蒸發1070億港幣,長實集團同樣暴跌31%,市值蒸發659億港幣,合計超過1729億已經蒸發。 一貫擅長利用危機的李嘉誠,自身的大危機才剛開始。 三
  • 與李嘉誠「相愛相殺」一生 「香港巴菲特」李兆基終隱退
    此後21年間,香港富豪榜頭把交椅始終被李嘉誠霸佔。直到2020年,福布斯公布的香港50大富豪榜顯示,李兆基以304億美元身家,領先李嘉誠10億美元,奪得香港首富的寶座。實際上早前,李嘉誠與李兆基曾是合作夥伴關係。兩人曾攜手合作的半山豪宅嘉兆臺,是在兩位地產大王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可見他們友誼深厚。
  • 560億!香港賣,歐洲買,李嘉誠的進退之道,「人棄我取」策略揭秘
    最初的牛車完全被汽車取代,煤炭和原油也有曾經新潮的時候,今天火爆的手遊和科技股或許十年後也會被淘汰,只有配置到多個產業,才能夠在不同的周期實現資產增值。 有錢人有有錢人的玩法,如果是普通投資者,巴菲特多年來除了自家基金之外,唯一推薦的投資品種就是各種指數的ETF,通過配置各種資產類別和板塊(如科技板塊ETF或新興市場ETF的組合),一定程度上也能夠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