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要回內地抄底了?

2021-02-07 騰訊財經

 提示:關注"騰訊財經"↑↑↑免費訂閱更多精彩內容

李嘉誠導演的世紀重組塵埃落定。有接近長地的知情人士表示,「李先生下一階段可能將回到內地市場拿地」。

6月3日,長實地產(01113.HK,以下簡稱「長地」)在香港上市,接手長江實業(以下簡稱「長實」)與和記黃埔(以下簡稱「和黃」)的全部地產業務。至此,李嘉誠導演的長達半年的世紀重組塵埃落定。

2013年以來,李嘉誠從拋售內地物業到資產重組,再到遷冊海外的一系列布局,無不引發外界對「超人」看空內地的猜想。但眼下,長地的土儲九成仍集中在內地,且有「龜速開發」的「前科」,在外界看來,新生的地產航母很長一段時間裡將停靠內地。

今年4月以來,長地在內地動作頻頻,華中地區首個旗艦式大型購物中心「M+」和上海陸家嘴世紀匯廣場等項目先後啟動。長實、和黃經歷業務重組梳理後,李嘉誠會有意描摹一幅新的內陸商業地產圖景嗎?

據時代周報記者了解,長地世紀重組的過程中,長實與和黃旗下的具體房地產項目沒有受到影響,目前,連負責人的職位、名片都還沒有來得及調整。而有接近長地的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李先生下一階段可能將回到內地市場拿地」。

十年磨一劍?

李嘉誠在內地的地產生意曾已被無數媒體吐槽過:囤地獲利、龜速開發。對於李家公司來說,10年做完一個項目甚至還算是快的。

6月17日,長地終於啟動了上海陸家嘴商業綜合體項目—世紀匯廣場的招商工作。根據規劃,建在四條地鐵線聚點上方的世紀匯購物中心將於2016年第四季度開業;而兩棟甲級寫字樓也將在明年落成,比肩國金中心的雙子樓。

世紀匯廣場所在的世紀大道2-4地塊是和黃在2005年競拍所得。當時,地塊所有者陸家嘴金融貿易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陸家嘴發展」 )採取邀請招標方式轉讓土地,該公司2005年年報顯示,和黃以1.2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中標。

此後,世紀匯廣場經歷了漫長的開發過程。時代周報記者查閱長實與和黃的年報發現,該項目曾出現在預期2014年完成的物業名單中,後來又拖延至2015年。而如今,該項目周邊寫字樓的市值均價至少七八萬元/平方米。

除了世紀匯廣場,長地的官網上顯示,目前在上海,其在建的商業項目還包括靜安區的世紀盛薈廣場、閘北區的嘉裡不夜城、普陀區真如副中心的高·尚領域等。

其中,和黃2005年介入西斯文裡項目(即世紀盛薈廣場)的開發,但和黃2014年年報顯示,項目當時只完成27%,整體落成要到2017年。而真如項目則是長實、和黃早在2006年聯手以22億元的底價拿下的,樓板價僅為每平方米3055元,但大部分商業開發要到2018年才能結束,而目前,該區域的房價已飛漲數倍。

鑑於此,上海作為李嘉誠內地商業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長實與和黃過去在這座城市的表現難免被詬病為「以土地升值謀取高收益、高增長。」

「很多人都堅信,我們的慢是故意的。但現在,房價不是一天一個臺階,故意拖慢工程的代價很高。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想快,但問題是快不起來。」6月17日,在一次小規模媒體見面會上,和黃地產(上海)助理董事及總經理葉維鈞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按照葉維鈞的說法,10年前,他們剛拿下世紀大道2-4地塊時,上海還沒有直接在地鐵上方建造商場的先例,於是,他們與政府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溝通。「從一個概念到一個規範,中間花了很長時間。」

葉維鈞認為,過去,和黃在內地的開發速度較慢,主要是因為遭遇了水土不服的問題,諸如拆遷居民的要求過高、政府的審批難題等,而這些也是世紀盛薈廣場至今難以提速開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長地將重倉內地?

世紀匯廣場的兩棟有望成為新地標的寫字樓,很容易讓人想起長實與和黃合作的另一作品—東方匯金中心(OFC),該項目在很長時間內都是李家企業在上海的標誌。

然而,2013年10月,這棟位於陸家嘴金融核心區的甲級寫字樓被李嘉誠以89.5億港元出售,這個價格是其最初拿地價格的8倍之多。

事實上,從2013年起,李嘉誠在內地的很多舉動都被認為是大舉撤資的例證。除了東方匯金中心易主外,當年8月,長實與和黃還分別將下屬公司持有的廣州西城都薈廣場各50%股權出售,套現超過30億港元。

而在2014年2月,長實參股的ARA資產管理公司以24.8億元出售南京國際金融中心;4月,李嘉誠次子李澤楷以57.6億元將北京盈科中心出售;8月,ARA資產管理公司又以15.4億元拋售上海虹口區北外灘甲級寫字樓盛邦國際大廈。

其後的11月初,和黃以38.2億港元的價格,將旗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和記港陸71.4%的股權出售給泛海控股;11月中旬,和黃與長實又將重慶大都會項目賣出了讓業界費解的39.1億元,因為早在7年前,某投行就認為這個項目至少值50億元。

而世紀匯廣場的兩棟寫字樓正在面臨某種挑戰。根據第三方專業研究機構出具的市場研究報告,未來三年,上海甲級寫字樓新增供應總量將超過 500 萬平方米,其中核心區域總供給量將接近 300 萬平方米,僅2015 年浦東小陸家嘴及世紀大道沿線區域新增體量約 48 萬平方米。

不同於前兩年浦東供應短缺的情況,自2015年起,浦東地區也將逐步迎來供應集中入市,並將於 2017 年,核心區供應達到峰值。強大的市場競爭,將對該公司非核心區寫字樓宇的租賃業務將產生一定的壓力。而世紀匯廣場並非處於傳統意義上的陸家嘴核心區,即小陸家嘴區域。

不過,長地方面在回復給時代周報記者的郵件中表示,該公司的地產項目遍布香港、內地及國外,出售資產,或將資產上市,都是正常的商業行為。不同項目亦會採取不同的經營方式。而世紀匯廣場作為集團旗艦商業項目,地理位置優越,坐擁上海目前唯一的地鐵四線交會點,客流暢旺。故而,集團對該項目相當重視,將致力於與商戶建立長久緊密的夥伴關係。

除了否定看空內地的消息,有知情人士還對時代周報記者透露,重組後的長地看好重慶、成都、長沙、武漢等內地城市的市場。下一階段,長地會在國內繼續拿地,「因為,過去幾年,內地的地價太高,而最近,『天價地』少了很多,這或許是一個適合炒底的時機。畢竟,逢低吸納、逢高套現是李先生的風格。」

長江實業2012年、2013年年報及2014年半年報顯示,2012年以來,該公司在內地只拿過一塊地。而和黃年報同樣顯示,其集中拿地期已在數年之前。在經歷長實、和黃業務重組梳理後,李嘉誠有意通過長地畫出另一幅內陸商業地產圖景嗎?故事剛剛開始。

來源:時代周報 記者 韓瑋

覺得不錯,歡迎掃描二維碼關注並點讚鼓勵↓↓↓

關注財經大事件、大人物、大趨勢

中國最權威、用戶量最大的網際網路財經媒體!

騰訊財經 | 幫你發現聰明錢!

多檔精品原創欄目:

稜鏡 | 魔鬼經濟學 | 抉擇 | 財經觀察

新朋友點擊本文標題下方「騰訊財經」一鍵關注

相關焦點

  • 李嘉誠父子連續5日「抄底」長實集團,李澤鉅:集團財務穩健
    原標題:李嘉誠父子連續5日「抄底」長實集團,李澤鉅:集團財務穩健 5月14日,長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長實集團,1113.HK)李澤鉅在公司股東大會上表示,集團財務穩健,現金充足,「風浪來到,捱得到有餘」。
  • 懂點兒啥:李嘉誠內地財富密碼:捂盤
    早在1950年,李嘉誠創辦長江塑膠廠時,就很重視和內地的商業關係。但受時局影響,生意一直沒有擴展到這裡。直到1978年初,中央領導意識到:要發展經濟,就要利用外商投資,而香港是一個很重要的窗口。於是中央政府邀請一批香港地產大佬,北上參加國慶典禮,其中包括霍英東、李嘉誠、胡應湘和馮景禧。當港澳代表團聽到將實施改革開放政策時,所有人都舉雙手擁護。
  • 霍英東與李嘉誠
    李嘉誠心存疑慮。所以,雖然嘴上喊著要為國家做些什麼,但實際上,在接下來長達15年的時間裡,對那個讓他激動不已的內地,李嘉誠幾乎沒有任何的投資。大時代背景之下,看清潮流,謹慎行事,這就是李嘉誠式的精明。與之相反,就在李嘉誠猶豫觀望之時,改革開放的信息剛一傳出,霍英東便攜帶巨款,跨過羅湖橋,回到家鄉,投資建設。
  • 李嘉誠傳8:別人逃港!他卻紮根內地!終成華人首富
    ,也有人勸老李,趕緊把工廠遷到海外,李嘉誠當時就拒絕了,他當時的考慮是,不但不會遷走,還要反其道而行,深入內地。 當時李嘉誠也是挺糾結的,因為他背後最大的支持者滙豐也遷冊回了倫敦,他堅持留在香港,就意味著以後要孤軍奮鬥了。但當時他其實也是兩手準備,始終不離開香港的同時,他也在積極的布局海外市場的投資,他個人在加拿大的投資就達到了100億港元,鄭裕彤和李兆基也都跟他緊緊綁定。
  • 曹德旺:李嘉誠本來有機會成為世界首富。
    曹德旺在一次接受吳曉波採訪時說:李嘉誠本來有機會成為世界首富的,但因為他當時不看好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不相信中國經濟能夠崛起,所以和其兒子拋售了騰訊的股權,喪失了騰訊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也就喪失了成為世界首富的機會。所以,企業家要有政治自信,要相信自己母國的未來,要和國家榮辱與共,共生共長。
  • 投資加拿大虧1千多億,投資英國也虧了,李嘉誠為何不回中國?
    不過如今12年過去了,赫斯基能源市值一路暴漲,較巔峰時期已經蒸發了80%,李嘉誠個人損失200億美元,折合1千多億港幣。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下跌,赫斯基能源已經在嚴重虧損。投資加拿大虧損1千多億,投資英國也虧,為何李嘉誠還不回來中國呢?其實去年年底以來,就不斷有消息說李嘉誠要回來了。
  • 李嘉誠的囤地風雲路|和記黃埔|內地|李嘉誠|香港|地產|公攤面積
    這幅對聯長期掛在地產商李嘉誠的書房中,可謂他的座右銘。至少,他想讓公眾認為這是他的座右銘。長期以來,李嘉誠在內地的口碑不錯,既是大慈善家,又處處體現著高素質。不過,自2012年拋售內地資產,轉投英國開始,李嘉誠開始受到爭議。此後八年來,他不斷進行資產騰挪。
  • 普通市民李嘉誠
    據李嘉誠回憶,在最初的10年裡,他每周都要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工廠人手不夠,自己還身兼買貨、接單等工作,嚴重缺乏睡眠,早上甚至要兩個鬧鐘才能起床。還好付出總有回報,日夜操勞的李嘉誠,賺下人生中第一桶金,塑膠廠的純利潤達到100多萬港元。李嘉誠還曾是香港市民心中的「民族英雄」。
  • 李嘉誠退位千日:損失兩千億市值 失去蟬聯21年的香港首富之位
    市值暴跌近兩千億曾遭沽空機構「蟄伏一擊」,百次回購維穩還是「抄底」市值與股價漲跌,是評價一家公司是否被資本市場看好的重要指標。不過,也有觀點認為,李嘉誠父子這是在抄底。目前,長實總市值不足1500億港元,但資產總額高達5000億港元,且負債總額1400億港元。也就是說,長實集團的淨資產有3000多億港元,是當前市值兩倍多,因此股價有很大上升空間。2019年3月,是李澤鉅上位一年的日子,他為投資者也交出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 東方之珠的紅黑史:五億探長呂樂與華人首富李嘉誠
    多年之前,香港有一個小學生寫下了一篇文章,這裡是李嘉誠的城。引起了香港人的共鳴。90年代開始,香港人住的房子、用的手機、還有用的電跟能源,大部分都是李嘉誠提供的,出門購物的屈臣氏、百佳超市也是李嘉誠的,另外香港21個港口中13個在李嘉誠手中,大部分的貨物進出香港,李嘉誠都要從中賺錢。李嘉誠成為這個時代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大佬。
  • 香港賣,歐洲買,李嘉誠的進退之道,「人棄我取」策略揭秘
    然而,有分析指出,地產公司大手筆回購也從另一角度說明當前投資環境不太好,行業的長期前景或許不太樂觀。李嘉誠的分散投資策略即使發生了英國脫歐與歐洲難民危機等重大事件,李嘉誠近年依然持續重點投資歐洲的策略。
  • 李嘉誠的內地「尾盤」生意經
    9月17日,長實集團企業事務部回復稱,長實集團項目位置優越,吸引市場注意但並不代表其需要出售相關資產,而對於外界質疑有在內地「囤地」之嫌,長實集團回復稱,「並不存在囤地之情況」。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不是位於上海的高尚領域項目,第一次捲入出售風波了。
  • 商人李嘉誠歸來:英國4000億投資面臨挑戰,再次加注內地
    來源:市界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伴隨著長和系近期的頻頻動作,李嘉誠真要回來了? 2020年1月10日,近四個月未曾露面的李嘉誠出現在香港會展中心,與長子李澤鉅共同出席長江集團晚宴。李嘉誠到場後祝大家新年快樂,李澤鉅則回應了重返中國投資的傳聞。 「李家從未放棄過對內地的投資,這次也並不算重返。
  • 李嘉誠又回來了?砸4000億海外資產打了水漂,如今重啟內地房產
    來源: 諸葛找房文/諸葛找房「首富」李嘉誠的一舉一動總是備受關注,時隔四月之後,92歲的李嘉誠再次露面了。這一次,似乎要一改之前轉頭海外的趨勢,打算在國內出手了。去年底,有消息稱李嘉誠斥資24億元收購上海浦東三林城,近日,李嘉誠旗下公司長江基建集團發布公告稱,將會和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旗下公司探討高達25億元的電力能源合作項目,而長江基建將會出資近40%。這意味著,兩個項目李嘉誠將出資近34億元。上述事件引發市場對其是否重返內地的諸多猜想。在此之前,李嘉誠曾悉數賣掉內地資產,獲利上千億元後轉戰前往英國。
  • 長實市值暴跌千億,李嘉誠卻賺了1千多億,原來他早就布了個大局
    香港的市場太小,不足以支撐長實的市值,內地市場他們又競爭力不足,長實市值下跌也是正常的。那麼李嘉誠父子在市值下跌,還要去抄底公司,其實這是他們在布一個大局,這個局非常有可能就是私有化。今年香港老牌地產公司會德豐就啟動了私有化。大股東吳光正成功私有化了會德豐。會德豐曾經是香港老牌的四大洋行,後來被包玉剛收購了。
  • 張松橋回來了,郭臺銘也回來,李嘉誠連續賣外國資產也要回來了?
    最近又有一個消息傳來,李嘉誠先是29億美元賣掉了加拿大的赫斯基能源,隨後李嘉誠又準備把歐洲電訊的資產以100億歐元的價格賣給西班牙的一家電訊公司,難道李嘉誠也要回來了?只是李嘉誠父子肯定沒有20年之前的待遇了。那個時候李嘉誠去到哪裡,都是座上賓,每一個城市都是把最好的地皮賣給李嘉誠,而且價格也是非常優惠。如今李嘉誠回來了,也要面臨強大的競爭。
  • 別了,李嘉誠
    靠「囤地大法」從成都爆賺38億被當地拉黑後,李嘉誠又栽了大跟頭。 最新消息,李嘉誠去年耗資430億港元買下的英國最大連鎖酒吧Greene King,還沒來得及賺錢回本,卻先扛不住了。 兩周前在成都將屯了16年的地塊高價出手,李嘉誠也是為了拆中國的東牆,補英國的西牆。問題是,英國的無底洞什麼時候能到頭,誰都不知道。 極具諷刺的是,要不是還有10%的資產在香港和大陸,李嘉誠笑的會更難看,因為正是大陸復甦的樓市成了李嘉誠所有資產中最亮眼的存在。
  • 世紀悍匪張子強:李嘉誠與之密談,與郭炳湘交手,最終命喪內地
    ,他曾喊出口號:「我幹綁架,不綁小的,要綁就綁香港十大富豪。」接著把李澤鉅運到香港的郊區藏了起來,按照一般影視劇裡演的,接下來該打電話給家屬談價了,但是張子強反其道而行之,直接到李嘉誠家裡面談。李嘉誠縱橫商場幾十年,大風大浪都見過,即使內心慌張,也不露聲色,說:「你要來就來吧,放心,我不報警。」為什麼一個敢上別人家,一個敢讓綁匪進家門呢?張子強和李嘉誠的智商都很高,早就在心裡把雙方的籌碼做了估價。
  • 與李嘉誠「相愛相殺」一生 「香港巴菲特」李兆基終隱退
    在做生意的過程中,李兆基注意到香港因當時內地人口的湧入而出現人口激增,原有住宅漸漸供不應求,便在1958年,與馮景禧、郭德勝等8人合股組成了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不過,之後因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李兆基的資產大幅縮水,而此時,李嘉誠卻因抄底歐洲,躲開了亞洲金融危機,而逆勢崛起,於1998年從李兆基手中搶過香港首富寶座。此後21年間,香港富豪榜頭把交椅始終被李嘉誠霸佔。直到2020年,福布斯公布的香港50大富豪榜顯示,李兆基以304億美元身家,領先李嘉誠10億美元,奪得香港首富的寶座。
  • 擁有9500億資產,財富早就超越了比爾蓋茨,李嘉誠為什麼要藏富?
    根據胡潤公布的全球富豪榜顯示,今年李嘉誠排在了第35位,身價為2000億。但是李嘉誠曾經對外界說過,福布斯低估了他4成的財富,其實李嘉誠不過是謙虛而已,福布斯至少低估了他200%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