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代的定情信物,你會想到什麼?紅豆,髮簪,玉佩,戒指,香囊還是一縷青絲。今天柴柴就先帶你了解一下香囊。
香囊其物
香囊,古人也叫"香包"、"香袋」、「香纓」、「佩幃」、「容臭」, 更為通俗地則叫做「荷包」、「耍貨子」。它是一種小巧精緻的民間刺繡工藝品。通常,這種香囊是用織錦製作的,因而也會稱作「錦囊」, 或者「錦香袋」。流傳下來的這種小東西,竟然有這麼多的叫法和別名哩。這種小件,跟玉佩一樣,大多系在腰間,也有的會系在自己的床帳或車輦上。
從外觀上看,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出各種精美的圖案紋飾,然後縫製成形狀和大小各不同的繡囊。這個香包的裡面,自然不是空的。之所以稱為香囊,就因為它的裡面裝著許多種有濃烈芳香氣味的混合香料。至於裡面的香料,填充的主要是是丁香、雄黃、艾葉末、冰片、藿香、蒼朮等這些具有芳香和除溼功效的中藥材粉末。將香囊佩戴在身上,可以除臭,就跟今天的人們往身上噴香水的效果一樣。不過,香水的效果比較短暫,而香包裡的香味則可以一直存在主人的身上。
另外,由於香料中有中草藥,因而可以起到殺菌健身的功用。可見,一枚小小的香囊,竟有多種實用功能呢。
香囊的由來
據說,香囊和古老的節日-五月初五端午節有關。
很早以前,每年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家家戶戶都要過端午節來紀念楚國那位偉大的詩人屈原。除了紀念屈原外,農曆五月在古代被稱作「毒月」。五月五日,被叫做「陽極之日」, 還叫「中天節」, 相傳這條五毒就會醒來,人們為了驅逐五毒,就會製作出各式各樣的避邪物。比如各種各樣的香囊。在香囊中包上具有殺菌作用的雄黃、艾草,以及菖蒲研成粉末,然後用布包起來戴在胸前,利用它散發出來的香氣,來排除夏天蟲菌的侵擾。
香囊的歷史
戰國時代,人們佩戴香囊似乎更為流行和普遍。比如屈原在《離騷》中描寫:「扈江籬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其中的江離、闢芷、秋蘭都屬於香草,可以作為香料。
可見,當時的士大夫已經流行佩戴香囊這種飾物了,香囊不僅僅是女性的東西。
不過到了晉代以後,由於習俗的改變,這種香囊才漸漸成了女人和兒童們的專用品。男人們似乎很少佩戴這種小巧玲瓏的東西了。
但是一般的士大夫卻開始佩戴另一種類似的玩意兒-荷包。尤其是官員們,據說他們每當上朝,就需要穿著規矩莊嚴的朝服。而穿朝服,必須佩戴這種荷包。這算是一種官方禮儀。
荷包跟香囊不同的地方在於,香囊裡面主要裝的是香草之類的東西,而荷包裡面主要裝的是一些手巾細物。
到了清代,香囊竟成了一種饋贈佳品,尤其是相戀的男女們,拿來作為饋贈的愛情信物了。當然,這個香囊是女孩的東西,所以,許多時候,女孩們會親自製作香囊,然後贈送給自己暗戀或喜歡的情郎。
到了近代,佩戴香囊的習俗似乎淡了,僅僅成了民間在端午節的贈品,無非是用來求吉祈福,驅惡避邪的。
香囊的寓意
從清代留存的香囊來看,大多以花卉和動物為主。這些圖案通過隱喻和象徵的藝術手法表現了人們對某些理想的寄託和嚮往。
比如,雙魚圖案、雙蝶圖案,以及鴛鴦等圖案,無不象徵著男女相愛含義。而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花卉圖案,則預示著女性的美麗和節操。而用喜鵲登梅、蜜蜂採花等圖案,則隱喻喜上眉梢等生活情趣。至於松鶴圖案,很明顯象徵著人們對長壽的期盼。而石榴圖案則象徵人們期盼多子多福。
另外,用漢字諧音作比喻的圖案,更是普遍。
比如送給新婚夫婦香囊上,如果繡有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就是暗含著「早生貴子」的寓意。
送給一些長壽老人的香囊,就會繡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暗含著「耄耋童趣」的寓意。
如果是送給小孩的香囊,經常見到的有「福壽娃娃」-在憨態十足的娃娃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的組合圖案,寓意今生「多福多壽」。
可見,這些小小的香囊,光外表上的圖案,就十分豐富,而且寓意深刻,讓人嘆服。
結語
如今的人們很少用香囊了,因為生活習俗不同了。但是作為一種古老的工藝品和節日禮物,它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澱。在某些人看來,它可是一種難得的高檔貨,有時候在古玩店裡,可能也會偶然發現這個小玩意兒呢。看到這篇文章的姑娘們如果你身邊有喜歡古風的小哥哥,並且也是你的愛慕對象,不如送個香囊給他吧!順便把這篇文章給發過去,他就知道你的意思了!
愛文玩,關注柴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