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香囊的美學

2020-12-24 遵生養命

中國古代把香包稱作香囊、佩幃、容臭、香袋等,俗稱香包。囊就是袋子,裡邊裝上香料就稱作香包。

香囊造型甚多:桃形、石榴形、雞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材質有絲線錦緞的,也有極少數鏤金的,還有透雕玉質的。

( 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

(碧玉鏤雕石榴式香囊)

古代喜慶之時以荷包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有作為男女戀愛的定情信物,有作為敬祀神佛以表虔誠,有作為祈福裝飾,或用以盛裝寶物,都統稱荷包。

荷包種類:有葫蘆形、鐘形、心形、桃形、袋形、錢包形、方形等。現在的荷包同遠古荷包在稱謂上一致,但實用性卻因歷史的變遷而變化很大。

(金鏤花嵌松石翠片香囊)

香囊佩戴史

01

戰國時期:屈原《離騷》中有「椒專佞以慢滔兮,鎩又欲充夫佩幃。」佩幃即香囊。目前我國出土的最早香囊實物,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遺物。

02

魏晉時期:不論男女,身邊都佩囊,囊上飾有獸頭紋樣,也稱「獸頭囊」。

03

南北朝時期:佩囊已成為一種制度,並出現了絲織物做成的荷囊,官員們身上佩戴荷包的主要功能是用來表示品級地位。《隋書·禮儀志六》記載著「(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囊及爪。」

04

唐代:上至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有佩戴荷包的習俗,且將放官印、魚符(龜符)的佩袋與裝細物的佩囊分開使用,而這也成了荷包存放珍貴佩飾物的契機。

05

宋代:事實上,「荷包」這一名稱真正的出現在宋代以後,專指存放隨身的貴重物品(如錢、私人印章等)小袋,且這種佩帶荷包的習俗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

06

明朝:端午節佩戴香囊之風,蔚為大觀。李夢陽《汴中元夕》詩云:「玉館朱城柳陌斜,宋京燈月散煙火,門外香車若流水,不知青鳥向誰家。」一輛輛香車從門外過去了,上面全是香氣逼人的美女。

07

清朝:北京清時就有荷包巷,專賣各式香囊荷包、扇袋、眼鏡袋、羅鏡套、菸袋等,用緙絲或錦緞縫製,應有盡有。

(刺繡香包)

舊時代,無論是平民百姓家的女兒,還是達官顯貴、大戶人家的千金,都要具備一項基本的"技能"-女紅,即過去婦女們所做的紡織,刺繡和縫紉等。

荷包被稱為"女紅"藝術的經典之作。女子用她們手中的五彩絲線,用各類布料,編織出五彩斑斕的荷包,來表達她們自己長期被壓抑的情感,和對美的事物的追求,流露出她們對家人或愛人的真摯情感,編織著她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提起刺繡,人們自然會想到蘇繡、湘繡、蜀繡,其實古樸別致、絢麗多彩、充滿生活情趣的慶陽民間香包刺繡並不比蘇繡、湘繡遜色,只是鮮為人知罷了。

從中國民間現存清代以來的香包看,大多數以花卉和動物為主圖,以隱喻象徵等手法表達各種情感寄託和美好嚮往。用雙魚、雙蝶、蛟龍等象徵兩性相愛、交合、生育;用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寓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鵲、採花的蜜蜂隱喻男性;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而利用漢字的諧音做比喻者更是隨處可見:送給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棗兒、花生、桂圓、蓮子組合圖案);送給長壽老人的"耄耋童趣"(以貓和蝴蝶戲牡丹組合圖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給小孩的"福壽娃娃"(以憨態十足的娃娃為主體,周圍環繞蝙蝠、桃子組圖,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壽)。

香囊裡面通常裝的材料主要有蒼朮、山奈、白芷、菖蒲、藿香、佩蘭、川芎、香附、薄荷、香櫞、辛夷、艾葉,另加冰片。藿香、薄荷、紫蘇、菖蒲、香茅、八角、茴香、陳皮等有驅蚊蟲的功效。艾草可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效。

總之,香囊的品種多樣,製作工藝及其藥用功效從古至今一直延續了下來,直到今時今日。

轉自搜狐

相關焦點

  • 香囊文化|《慶餘年》中範閒用的香囊聞起來像五香鴨?
    丨本文由意韻東方生活美學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意韻東方生活美學丨作者:小美範閒為了讓身上沾染香氣的這番操作,拍打香囊,噴灑香粉雨,讓香粉落在身上。古時用香常以花木草藥來製作香囊,經過千年發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囊民俗文化。早在商周時期,古人便已佩戴香囊。《禮記內則》載:「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 皆佩容臭。」東漢鄭玄注曰:「容臭,香物也。」香囊對古人來說是芳香身體的配飾、是代表愛情的信物,柔美雅致的香氣,也代表這愛情的味道。古代熱戀的男女會把貼身的香囊當作定情之物,相互贈送。
  • 千面香囊,這麼多的中國文化竟裝在這小小的香囊裡
    那麼我們來聊聊到底有多少中國文化藏在香囊裡,讓大家對這香囊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香囊之香料文化顧名思義香囊是由香料和小布袋及精美配飾組成的,首先我們從香聊起,精選的香料,最好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便發揮最好的效果,香料一般都是我們常見的中藥比如艾草、茴香、肉桂、肉豆蔻、薄荷、冰片等。
  • 香囊,古代女子送給心愛的人的定情信物
    說到古代的定情信物,你會想到什麼?紅豆,髮簪,玉佩,戒指,香囊還是一縷青絲。今天柴柴就先帶你了解一下香囊。香囊其物香囊,古人也叫"香包"、"香袋」、「香纓」、「佩幃」、「容臭」, 更為通俗地則叫做「荷包」、「耍貨子」。它是一種小巧精緻的民間刺繡工藝品。
  • 從《香囊記》探尋中國香氣
    將古代生活呈現於今天,總是充滿神聖感和儀式感,讓我們這些後人稱羨,香囊便是一樁。古代人闊袍長袖,輪廓寬大粗放,就需要一些細節上的講究。香囊在精製、美麗之外,就挽了一個很考究的結。今天的服飾多以簡約為第一要義,香囊的佩戴,自然無法找到可以依賴的對應物。其實,女子穿長裙,腰際可以掛一件有纓絡的香囊。只是現代人大都缺乏溫潤的心境。
  •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中國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香包,男女互贈,贈與長輩,送與稚子,尤其是端午節,在這個時令節氣的轉折點節日,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會贈送香包表達對朋友、親人的關懷,端午節與香囊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悼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
  • 古人為什麼鍾愛香囊?揭秘佩戴香囊的開運功效
    香囊與荷包並非同一種物件。 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 巧做香囊迎端午—古代香囊和五毒袋賞析!
    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繡五毒活計,清同治,清宮舊藏。 清代滿族習俗,喜愛在腰帶或領襟之間的鈕扣上佩掛各類日常隨手可用的小雜品,如荷包、扇套等,通稱「活計」。這些活計既實用,裝飾性也強,並根據節慶時令的變化而佩掛紋樣形制不同的活計。
  • 香囊手藝人:端午節佩香囊 過去是為對抗「壞天氣」
    新京報訊(記者 張羽)除了吃粽子、划龍舟,端午節還有著佩香囊的傳統習俗。作為古代服飾上的「點綴」,包裹著香料、草藥的香囊不僅有著美觀、裝飾的作用,還被賦予了驅邪、避害的含義。而在我國南方地區,端午節前後的天氣悶熱潮溼,香囊則有了更加實用的意義。
  • 端午臨近戴香囊,你準備好了嗎?「五行香囊」祝安康!
    在古代,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粽子、飲雄黃酒以外,常常還會為孩子們佩戴美美的香囊。小兒由於肌膚嬌嫩,髒氣清靈,香囊中的中藥成分吸入人體後,能提高正氣。據《禮記.內則》:「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纓,以適父母舅姑。」意思是古代的年輕人要去見父母長輩時要佩戴香囊,來表達敬意。
  • 秋日佩香 | 能儲存桂花的別樣香囊,古典美人都會愛上
    古代夫妻結婚入洞房飲「合巹」酒,巹即葫蘆。最早的合巹是將一個葫蘆剖開,一分為二,新娘新郎各拿一個飲酒。古人經常把「合巹」作為結婚的代名詞。在婚禮中夫妻用一分為二的葫蘆作為容器來飲合巹酒,不但可以象徵夫妻二人合二為一,從此百年好合,也有讓新郎新娘同甘共苦、相互扶持的意思。
  • 「打開眼界」香囊,在古時可是「日用品」哦
    慶陽的香囊,繼承並發展了中國香囊刺繡的傳統,工藝精湛,立體感強,動靜互補,民俗意識深厚。每件香囊都有其美好的象徵性,作為端午節的民間傳統飾物,慶陽香囊滲透著「祈福闢邪」的象徵意義。慶陽香囊之所以有如此久遠的歷史,是因為慶陽地區有著濃鬱的農耕文化底蘊。
  • 端午戴香囊,一整年順遂平安
    香囊,又名「香袋」,一個具有濃厚東方特色的物件。端午節佩香囊,是自古以來的端午習俗。裝入香草,取其芬芳,佩戴於身,寄願接下來的一年都平安順遂。它也是一種唯美浪漫的文化傳承。香囊千姿百態的造型和圖案,寄託著纏綿的情思,是古代男女的定情信物。意味著有歸屬,隨身攜帶以訴衷情。
  • 國內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
    佩戴、懸掛香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將至,香囊銷售又迎來了一波高峰。小而美的香囊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嚮往,靜態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生動與活潑。 就在 「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前夕,我國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在上海完成。
  • 給你的男朋友送個香囊?說說那些香囊後的唯美愛情
    「紅綬帶,錦香囊,為表花前意,殷勤贈玉郎。」在古代,戀人們傳情的方式有很多,其中一種就是女子向男子贈香囊以表示愛意。一針一線,繡出旖旎情思;送給心上人,讓他掛在腰間,一舉一動都有隱約香氣,就像自己市場陪伴在他身旁,實在是一件極有情趣的事。今天文明就來說說那些話本小說中以香囊相贈的小美好。
  • 香囊是女孩子的專屬浪漫?賈寶玉:男孩子也愛呀
    玉佩珠釵小手絹古裝劇裡信物聯盟妥妥的但是在眾多的「心動好物」中香囊絕對是百妹的浪漫首選對古代的寶藏男孩女孩們來說香囊又是怎樣的存在呢或許會顛覆你的想像哦古代香囊可不是女孩子的專屬浪漫,男生也會佩帶香囊。《紅樓夢》中,就有賈寶玉貼身佩帶香囊的情節。
  • 女性用品:香料、香水、香囊,漫談我國「香」文化的興起與發展
    香水對女性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化妝品,通過香料和酒精等混合物發出了濃鬱的香氣,而在古代香囊成為民間優秀的刺繡作品,香囊中的香料讓許多人喜歡,往往用來提神。這是古代農耕文化帶來的產物,經歷了幾千年在今天依舊能發揮光彩。
  • 端午與公共健康:艾草、香囊、賽龍舟
    所以,古代先賢以民為本的理念,值得今天的中醫加以傳承!值得指出的是:地處上海市區西南的徐匯區不僅是基礎教育大區、強區,也是公共衛生資源大區、強區。徐匯區不僅三甲醫院數量列上海各區之首,而且徐匯區中心醫院、上海市第八人民醫院等區域性醫療單位,也在群眾中享有很好口碑。同時,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群眾家門口的醫療樞紐,更是實施家庭醫生制度為主。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2020-06-26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當中醫藥遇見非遺文化香囊引領國潮新時尚
    6月18日下午3點,在上海黃浦江畔的上海中心,蘭州佛慈製藥攜手南京雲錦研究所,聯合舉辦中藥香囊聯名款新品發布會。此次兩家傳統老字號的聯名合作,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牽線搭橋,發揮各家所長,讓歷史悠久的傳統香囊由內而外煥然升級。
  • 古人防疫的智慧——佩戴香囊
    處於非常時期的我們處處小心,想盡一切辦法提高抵抗力,前幾期給大家介紹了艾灸,接下來再給大家介紹一種更方便的方法:中藥香囊。《黃帝內經》的作者歧伯曾佩一藥袋防疫驅瘟、禁蛇毒,開創了「衣冠療法」。《千金要方》裡也提到,香囊可以「避疫氣,令人不染」,你看早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已經用佩戴香囊,預防瘟疫了。香囊,又稱荷包可以醒腦開竅、避瘟除穢、驅蚊防蟲,用西醫用詞來說就是香囊散發的芳香能使人體呼吸道分泌較多的免疫球蛋白,提高抵禦病毒入侵能力,從而起到預防傳染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