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中國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香包,男女互贈,贈與長輩,送與稚子,尤其是端午節,在這個時令節氣的轉折點節日,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會贈送香包表達對朋友、親人的關懷,端午節與香囊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悼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
-
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文化蘊意
,都曾寫到佩戴、懸掛香囊的傳統習俗。餘東告訴記者,香囊的製作工藝看似簡單,門道卻不淺,有選料、裁料、刺繡、中藥磨粉,研細粉、填棉、加粉、縫合、加穗等十大工藝。一道工藝就是一道門檻,而長期以來缺少行業規範導致不少做工粗糙、質量低劣的香囊香包流入市場,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損害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
-
製作端午香囊 體驗民俗文化
金山網訊(趙蓉)近日,寶塔路街道車站社區聯合鎮江市京口區同行社會公益發展中心開展端午民俗主題活動,教授空巢家庭以及失獨家庭的老人們製作端午艾葉香囊
-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直播活動】品端午制香囊,傳統文化代代傳 2020-06-22 03: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6月25日,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6月25日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正式成立
日前,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暨籌委會全體會議在上海浦東召開。會議由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籌備工作小組主持,籌委會會議討論並議定了召開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的相關事宜和提交成立大會審議的有關文件材料。
-
中外一家親團圓共此時 外國友人巴南區體驗非遺傳統
外國友人參與做月餅。 2020年以來,巴南區以「老外@Chongqing·體驗非遺暨老外遊鄉村」為主線,在端午節、七夕節邀請外國友人深入豐盛古鎮彩色森林、接龍鎮龍泉谷旅遊度假區等地,過傳統佳節、學中國非遺、遊美麗鄉村,讓外國友人體驗地道的中國節日。
-
千面香囊,這麼多的中國文化竟裝在這小小的香囊裡
那麼我們來聊聊到底有多少中國文化藏在香囊裡,讓大家對這香囊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香囊之香料文化顧名思義香囊是由香料和小布袋及精美配飾組成的,首先我們從香聊起,精選的香料,最好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便發揮最好的效果,香料一般都是我們常見的中藥比如艾草、茴香、肉桂、肉豆蔻、薄荷、冰片等。
-
我們的節日之巧手做香囊
6月24日,「端午識本草,巧手做香囊」武博端午節活動走進常州市鐘樓外國語學校布穀鳥中隊,三十餘名師生參與其中。明習俗「端午節要划龍舟,是不是人們在給龍過節日呢?」「我記得,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會送我香包,這一定是個送香包的節日吧!」
-
猜謎題、做香囊、點雄黃……胡慶餘堂端午活動「樂」不停
帶著6歲女兒過來的賈先生,不到二十分鐘就教女兒做好了一隻香囊,他說,平時就經常帶女兒參與傳統文化活動,這次也積極報名,希望能夠增進小朋友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興趣。「我們小時候還能體驗過這種風俗活動,現在的小孩子都沒有體驗過,所以說今天帶來讓她體驗一下,還挺開心的。」端午掛香囊在民間有祛晦闢邪的寓意。
-
國內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
佩戴、懸掛香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將至,香囊銷售又迎來了一波高峰。小而美的香囊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嚮往,靜態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生動與活潑。 就在 「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前夕,我國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在上海完成。
-
重陽節前學做香囊
原標題:重陽節前學做香囊 吃重陽糕、飲菊花茶、佩茱萸香囊……昨日上午,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內格外熱鬧,以「重陽節不可忽視的儀式感」為主題的重陽節敬老活動在此處舉行。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當天舉行的「解碼非遺——陳李濟中藥香囊製作體驗課」為 「解碼非遺」體驗課第三課,也是端午的最後一堂課程。陳李濟中藥博物館的蔡沛欣老師坐鎮廣東省文化館,帶市民一起探索「中藥香囊」的秘密。將傳統醫藥文化帶進日常生活活動當天,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廳瀰漫著一股甘甜的陳皮清香。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青年畫家、香囊設計師金藝在「浴蘭時節·畫說端午:海上畫派與非遺香囊設計」的直播現場,和熱心傳統藝術的網友們分享端午節豐富的文化民俗內涵,邀請觀眾過一個蘭草芬芳的端午。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6月23日,河南省省立醫院開展了「我們的節日」端午節包香囊、做手工活動,用香氣怡人的香囊迎接端午節的到來。,讓大家更為深入的了解和學習中華傳統民俗文化,隨後,根據不同的要求,秦紅莉老師仔細指導大家選藥、碎藥、裝袋、封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滿懷著美好祝福的精緻香囊呈現在大家面前。
-
端午節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展現傳統文化魅力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端午】江蘇各地民俗活動精彩紛呈 形式多樣體驗傳統文化 6月25日是端午節,江蘇各地組織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江蘇臺記者尹美又:在南京江寧區秣陵街道觀音殿村,一場「匠人精神 非遺傳承」的文化主題活動讓美麗鄉村充滿了濃濃的節日氛圍,包粽子、編五彩繩、製作手工艾草香囊等眾多傳統節日習俗和非遺項目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打卡體驗。 在觀音殿村的仿古市集上,還有琳琅滿目的文創產品,傳統投壺、射五毒、釣龍蝦等小遊戲,讓市民在趣味體驗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
-
當中醫藥遇見非遺文化香囊引領國潮新時尚
蘭州佛慈、南京雲錦、上海中醫藥大學、東華大學、杭州億遊、上海北站藝術中心、中茶公司及壽仙谷藥業等知名企業代表及業內專家共同見證了這場時尚和傳統的瑰麗跨界與交融碰撞的盛會。此次兩家傳統老字號的聯名合作,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牽線搭橋,發揮各家所長,讓歷史悠久的傳統香囊由內而外煥然升級。
-
香囊文化|《慶餘年》中範閒用的香囊聞起來像五香鴨?
古時用香常以花木草藥來製作香囊,經過千年發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囊民俗文化。早在商周時期,古人便已佩戴香囊。《禮記內則》載:「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 皆佩容臭。」東漢鄭玄注曰:「容臭,香物也。」香囊對古人來說是芳香身體的配飾、是代表愛情的信物,柔美雅致的香氣,也代表這愛情的味道。古代熱戀的男女會把貼身的香囊當作定情之物,相互贈送。
-
合肥火車站社區:迎端午 學民俗 送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6月23日上午,合肥市瑤海區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片歡聲笑語,來自社區和社彩中心的志願者們圍坐一起,學習製作端午香囊,傳承民俗文化。活動伊始,首先由志願者向大家簡要介紹端午香囊的縫製方法,居民們穿針引線忙活開了,很多居民還是第一次親手製作香囊,大家仔細研究香囊製作步驟,從穿針引線到填充香料再到釘扣收尾,一招一式認認真真地學、仔仔細細地做,把最美好最真切的祝福縫進香包。在歡快的討論聲中,很快色彩豔麗、玲瓏美觀的香囊已縫合完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平安香囊」「祝福香囊」誕生了。
-
「網絡中國節」離石區鳳山街道中央公園社區:粽情端午 巧做香囊
「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與風俗,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進一步融洽對社區的文明建設。6月24日上午,鳳山街道中央公園社區攜手生態園社區開展了以「粽情端午,巧做香囊」為主題的手工製作香囊活動,二十餘位轄區居民和網格員積極前來參與,大家用香氣怡人的香囊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