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前學做香囊

2020-12-24 人民網北京頻道

原標題:重陽節前學做香囊

  吃重陽糕、飲菊花茶、佩茱萸香囊……昨日上午,甘家口街道市民活動中心內格外熱鬧,以「重陽節不可忽視的儀式感」為主題的重陽節敬老活動在此處舉行。

  活動現場,主持人對全國各地重陽節習俗進行了講解,社區居民除了品茶、吃重陽糕,還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學習製作茱萸香囊,提前度過了一個有「儀式感」的重陽節。

  文並攝/本報記者 袁藝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相關焦點

  • 我們的節日·重陽|講習俗、看節目、做香囊,社區歡聚一堂好熱鬧
    又到一年重陽節,近來,貴陽市白雲區大山洞街道辦事處以「我們的節日·重陽」為主題,連續組織敬老愛老文藝演出、普及傳統文化知識、上門慰問困難老人等系列活動,不僅弘揚了中華民族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也豐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感受到了來自基層社區的關愛
  • 杭州北景園「香囊奶奶」 20多年做過兩萬多個香囊 全部送給身邊人
    都市快報 記者 夏裕昨天11:27,讀者徐女士來電:看到快報報導過「香囊奶奶」翁文英的故事,我身邊也有這樣的一個「香囊奶奶」,今年81歲,退休後開始做香囊,做了20多年,也送了20多年的香囊。對杭州人來說,端午節的記憶,除了粽葉的清香,就是香囊的藥香了。去年端午節前,快報頭版刊登了《翠苑二區門口賣了30年香囊的奶奶,您可是城西人的集體記憶,今年為什麼還沒來擺攤?快報昨天聯繫上了她!》一文,76歲的「香囊奶奶」成了紅人。徐女士,60多歲,退休前是杭州制氧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員工。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2020-06-26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合肥火車站社區:迎端午 學民俗 送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6月23日上午,合肥市瑤海區長淮街道火車站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內一片歡聲笑語,來自社區和社彩中心的志願者們圍坐一起,學習製作端午香囊,傳承民俗文化。活動伊始,首先由志願者向大家簡要介紹端午香囊的縫製方法,居民們穿針引線忙活開了,很多居民還是第一次親手製作香囊,大家仔細研究香囊製作步驟,從穿針引線到填充香料再到釘扣收尾,一招一式認認真真地學、仔仔細細地做,把最美好最真切的祝福縫進香包。在歡快的討論聲中,很快色彩豔麗、玲瓏美觀的香囊已縫合完畢,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平安香囊」「祝福香囊」誕生了。
  • 重慶墊江:親手做香囊 分享別樣端午
    這是端午習俗的民謠,如今傳統的端午香囊是越來越受到大家的喜愛。在重慶市墊江縣不少社區的端午活動當中,自己動手縫製香囊吸引了很多人去參加。6月24日在墊江縣新民鎮新民社區,社區居民們聚到一起,跟隨志願者一起學做端午香囊。不少居民都是第一次製作,沒什麼經驗,該怎樣封口,填多少棉花,放多少香料,裡面門道不少,讓大家興致很高。跟著老師學一會,大家都能獨立完成了。
  • 重陽賞菊佩茱萸 紫蘇菊茶最宜秋
    重陽之說,與「九」相關,源自《易經》以陽爻為九。九為陽數,兩九相重,故為重陽。九又與久重音,因此古人認為重陽節是個值得慶祝的節日,取親情、友情長久之意。九為單數最大者,故重陽又與敬老、老人合意,所以重陽節又稱老人節。獨在異鄉為異客,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的著名詩句,讓即使很少認識茱萸的現代都市人,也記住了重陽節佩茱萸的習俗。
  • 《劍網3》迎新版首開重陽節賞菊大會即將開幕
    重陽在唐代就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並和春節、中秋等經典節日一樣,雜糅多種民俗活動為一體。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慰問老人、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等活動。  【賞菊大會隆重開啟 機甲菊花豬驚現江湖】
  • 從《香囊記》探尋中國香氣
    今天的服飾多以簡約為第一要義,香囊的佩戴,自然無法找到可以依賴的對應物。其實,女子穿長裙,腰際可以掛一件有纓絡的香囊。只是現代人大都缺乏溫潤的心境。到了後來,香囊的風情完全在男女情事上。通常概念中,香囊是定情之物,它所傳達的情感密碼,因其所繡的不同形象而多種多樣,含蓄且優美。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情事的隱語,魚喻男,蓮喻女。這樣看來,詩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實際上是一首豔詩。這樣的詩篇,再配上魚蓮香囊,纏綿的效果就出現了。
  • 浙江溫嶺民間藝人製作重陽糕旗 再現舊時重陽記憶
    周嬌蓮展示重陽糕旗 張鮮紅 攝中新網台州10月20日電(範宇斌 張鮮紅)構思、制板、雕刻、成旗……連日來,在浙江省溫嶺市太平街道月河社區,民間藝術家陳榮新、周嬌蓮夫妻倆正忙著為即將到來的重陽節製作重陽糕旗。
  •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2020-06-29 09: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暖心禮送給「疫」線巾幗 蘭溪「娘家人」手工趕製1000餘個中藥香囊
    「這是我們志願者親手縫製的香囊,祝你們『三八』婦女節節日快樂,你們辛苦了!」3月6日,蘭谿市婦女聯合會來到蘭谿市人民醫院,將一個個親手縫製的香囊送給女性醫務工作者,也送去了「娘家人」的暖心慰問。據了解,在國際「三八」婦女節來臨前夕,蘭谿市婦聯組織了一批巾幗志願者親手縫製了1000餘個中藥香囊,準備送給疫情期間奮戰一線的巾幗女英雄們。「因為受疫情影響,往年慶『三八』的線下活動我們今年都取消了,這次疫情期間,全市有許許多多的『巾幗女將』們奮戰在前線,作為娘家人,我們也想為她們做點什麼。」
  • 我們的節日之巧手做香囊
    6月24日,「端午識本草,巧手做香囊」武博端午節活動走進常州市鐘樓外國語學校布穀鳥中隊,三十餘名師生參與其中。明習俗「端午節要划龍舟,是不是人們在給龍過節日呢?」「我記得,每年端午節的時候,奶奶會送我香包,這一定是個送香包的節日吧!」
  • 端午節,古人為何要佩戴香囊?「防疫」用它到底有沒有作用?
    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用品之一,女人平時佩戴它的作用之一有點類似今天的香水。另外,香囊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保安康、驅蟲。自古,我們的先輩就有端午節佩戴藥草做香囊(避邪驅瘟)的習俗,此外還有喝藥酒、吃粽子、划龍舟等等。
  • 【抗擊疫情 復工復產】巧手擔當顯大愛,防疫香囊學起來!
    【抗擊疫情 復工復產】巧手擔當顯大愛,防疫香囊學起來!按照甘肅省統一的新冠肺炎中醫藥防治配方,慶陽巧手們發揮專長、晝夜加班,設計研製了各式各樣的防疫香囊。據了解,吉彩琴、劉蘭芳、左煥茸、白淑方、任豔豔、趙麗珺及環縣萬家雜糧公司等眾多巧手和企業克服困難,提早復工,先後趕製防疫香囊8000多個,捐贈給了武漢及慶陽當地的醫護人員、一線防控工作人員及轄區學校、機關單位,有效發揮了巾幗助力防疫的獨特作用。
  • 巧做香囊迎端午—古代香囊和五毒袋賞析!
    白玉鏤雕荷包式香囊明黃色緞地平金銀彩繡五毒活計,清同治,清宮舊藏。 清代滿族習俗,喜愛在腰帶或領襟之間的鈕扣上佩掛各類日常隨手可用的小雜品,如荷包、扇套等,通稱「活計」。這些活計既實用,裝飾性也強,並根據節慶時令的變化而佩掛紋樣形制不同的活計。
  • 千面香囊,這麼多的中國文化竟裝在這小小的香囊裡
    所以選擇香囊還是要用點心,無論是自己動手做,還是外面買現成的最好根據需求來佩戴。二、香囊之刺繡文化刺繡在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多前古人已經成功地將野生桑蠶馴化成家蠶,蠶絲製成紡織原料,從此農耕文化也開始了變革和崛起。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羊城晚報•羊城派  作者:黃宙輝  2020-07-01 市民不用刻意「走進」
  • 「網絡中國節」離石區鳳山街道中央公園社區:粽情端午 巧做香囊
    6月24日上午,鳳山街道中央公園社區攜手生態園社區開展了以「粽情端午,巧做香囊」為主題的手工製作香囊活動,二十餘位轄區居民和網格員積極前來參與,大家用香氣怡人的香囊迎接端午佳節的到來。為了方便大家學習,社區請來了老師。
  • 抓魚、包粽子、做香囊……這才是端午節父親節的正確打開方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崔立慧 段學虎 通訊員 李蓓蓓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逢陰曆五月初五這天,人們都要在江、河湖海上舉行賽龍舟,還要吃粽子、戴香袋、踏青採艾蒿等,這些活動已成為千古不變的習俗,從古至今一直沿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