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香囊,這麼多的中國文化竟裝在這小小的香囊裡

2020-12-24 山頂上的鳳凰

香囊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吉祥掛件,五顏六色,形狀各異,在中華大地上已經流傳了3000多年的歷史,可見它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喜愛程度。香囊不但有藥用價值、文化價值還有藝術鑑賞價值,為什麼能一直延續幾千年可想而知。那麼我們來聊聊到底有多少中國文化藏在香囊裡,讓大家對這香囊有更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一、香囊之香料文化

顧名思義香囊是由香料和小布袋及精美配飾組成的,首先我們從香聊起,精選的香料,最好根據個人的喜好和自身情況進行選擇,以便發揮最好的效果,香料一般都是我們常見的中藥比如艾草、茴香、肉桂、肉豆蔻、薄荷、冰片等。這些都是在民間流傳了幾千年的的中藥,可以放心使用。根據每一個人情況我們可以從日常需求中去結合,比如一個長期需要開車的人,那麼冰片、薄荷是非常適合的,可以緩解疲勞、提神醒腦。如果一個人元氣不足、畏寒怕冷那麼艾草和肉桂是不錯的選擇,它們可以扶正固元、溫經散寒。體內存有濁氣,肚子脹氣我們可以佩戴茴香,有健胃行氣的功效。所以選擇香囊還是要用點心,無論是自己動手做,還是外面買現成的最好根據需求來佩戴。

二、香囊之刺繡文化

刺繡在我們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4000多前古人已經成功地將野生桑蠶馴化成家蠶,蠶絲製成紡織原料,從此農耕文化也開始了變革和崛起。出現了男耕女織的風俗,絲綢的發明也帶動了刺繡的發展,3000多年前刺繡最早在香囊中得以體現,香囊成了古代男耕女織和農耕文化的標誌之一。

三、香囊之情愛文化

香囊在古代最早是用於男女傳遞愛情的信物。每天隨身佩戴,好比戀人就在身邊,以解相思之苦。如果單身男女佩有某種圖案的香囊說明已經名花有主或者名草有主,這樣也以防別人惦記。可見古人對愛情的重視與浪漫不比現代人少。如果你也有心儀之人不防效仿古人贈香囊作為定情信物,想想都覺得很美!

四、香囊之佩戴文化

漸漸的香囊不只是戀人之間可以佩戴,最後延生為大眾之品。古時候佩戴香囊是一種品味和身份的象徵,當然每一個圖案的香囊都有不同寓意,比如給孩子佩戴老虎等動物類的寓意健康活潑。給老人佩戴仙鶴松柏等寓意健康長壽,給戀人佩戴鴛鴦龍鳳寓意成雙成對。給商人佩戴聚寶盆等圖案寓意財源滾滾。給大病初癒的人佩戴佛菩薩等寓意祈求平安。香囊的圖案不僅有花鳥蟲草、虎豹猛獸等大自然的生命,更有古人用智慧創造的各種圖騰還有常見的吉祥用語比如開運、大吉、平安、納福、安康等等。小小的香囊承載著中國五千年的各種文化不由的讓人陶醉和由衷的敬佩。

五、香囊之詩歌文化

香囊在文人雅士中也是頗具影響力,看看古人是怎麼用香囊來作詩的,選取部分詩句供大家品讀。

《定情詩》魏晉 繁欽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後。

《惠香囊》宋 歐陽修

身作琵琶,調全宮羽,佳人自然用意。寶檀槽在雪胸前,依香臍、橫枕瓊臂。

《太真香囊子》唐 張祜

蹙金妃子小花囊,銷耗胸前結舊香。

誰為君王重解得,一生遺恨繫心腸。

《錦香囊》宋 歐陽修

一寸相思無著處,甚夜長難度,燈花前、幾轉寒更,桐葉上、數聲秋雨,真箇此心終難負。況少年情緒,已交共、春繭纏綿,終不學、鈿箏移柱。

《水調歌頭龐佑父》宋 張孝祥

憶當年,周與謝,富春秋,小喬初嫁,香囊未解,勳業故優遊。

分享了五個香囊文化,有沒有對香囊有更多的喜愛,一個小小的香囊包含了多少的人生百態,蘊含了多少動人故事,就由您慢慢品味吧!

相關焦點

  •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國際友人學做香囊 體驗傳統中國文化 2020-06-26 02: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囊,古代女子送給心愛的人的定情信物
    流傳下來的這種小東西,竟然有這麼多的叫法和別名哩。這種小件,跟玉佩一樣,大多系在腰間,也有的會系在自己的床帳或車輦上。從外觀上看,它是用彩色絲線在彩綢上繡出各種精美的圖案紋飾,然後縫製成形狀和大小各不同的繡囊。這個香包的裡面,自然不是空的。之所以稱為香囊,就因為它的裡面裝著許多種有濃烈芳香氣味的混合香料。
  •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在中國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佩戴香包,男女互贈,贈與長輩,送與稚子,尤其是端午節,在這個時令節氣的轉折點節日,天氣逐漸炎熱,很多人會贈送香包表達對朋友、親人的關懷,端午節與香囊有什麼關係?我們都知道端午節是為了悼念屈原,屈原是戰國時期的楚國大夫。
  • 從《香囊記》探尋中國香氣
    今天的服飾多以簡約為第一要義,香囊的佩戴,自然無法找到可以依賴的對應物。其實,女子穿長裙,腰際可以掛一件有纓絡的香囊。只是現代人大都缺乏溫潤的心境。到了後來,香囊的風情完全在男女情事上。通常概念中,香囊是定情之物,它所傳達的情感密碼,因其所繡的不同形象而多種多樣,含蓄且優美。許多香囊都有魚的形象,魚在中國傳統文化裡是情事的隱語,魚喻男,蓮喻女。這樣看來,詩歌「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實際上是一首豔詩。這樣的詩篇,再配上魚蓮香囊,纏綿的效果就出現了。
  • 香囊文化|《慶餘年》中範閒用的香囊聞起來像五香鴨?
    丨本文由意韻東方生活美學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意韻東方生活美學丨作者:小美範閒為了讓身上沾染香氣的這番操作原始的香品,多是用芳香植物製成,在今天看來,這才是真正純天然的香料。古時用香常以花木草藥來製作香囊,經過千年發展形成了中國特有的香囊民俗文化。早在商周時期,古人便已佩戴香囊。《禮記內則》載:「男女未冠笄者,鹹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 皆佩容臭。」東漢鄭玄注曰:「容臭,香物也。」
  • 文化尋蹤|小香囊大智慧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描寫的盛裝麗人在元夕之夜出行的豪華場景。隨著寶馬雕車遠去的,不僅是被香囊渲染的車香、佳麗香,還有作者心頭浮動的暗香,驚豔了千年。
  • 中國古代香囊的美學
    中國古代把香包稱作香囊、佩幃、容臭、香袋等,俗稱香包。囊就是袋子,裡邊裝上香料就稱作香包。香囊造型甚多:桃形、石榴形、雞心形、腰子形、小老虎形等。香囊材質有絲線錦緞的,也有極少數鏤金的,還有透雕玉質的。
  • 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正式成立
    日前,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暨籌委會全體會議在上海浦東召開。會議由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籌備工作小組主持,籌委會會議討論並議定了召開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香囊(香包)總會成立大會的相關事宜和提交成立大會審議的有關文件材料。
  • 當中醫藥遇見非遺文化香囊引領國潮新時尚
    ,通過線條的彎曲迴轉,描繪出夢幻斑斕的畫面,囊中放入多味散寒、散痛以及闢穢藥物,有化溼散寒,祛風解表之效。小小的香囊包含著傳承千年的中醫智慧,發布會新品亮相前,蘭州佛慈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愛國講述了品牌歷經91年的變遷與發展,以及在中醫藥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蘊,並指出:「經過這次疫情,中醫藥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優勢再次被世界關注,中醫藥將大有作為、大有可為。
  • 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文化蘊意
    原標題:為非遺傳承立下「高標準」,國內香囊行業首個企業標準在滬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文化蘊意屈原在《離騷》中寫下「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和《孔雀東南飛》「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的文字
  • 香囊手藝人:端午節佩香囊 過去是為對抗「壞天氣」
    來自浙江嘉興市的香囊手藝人鄭鶯鶯告訴新京報記者,香囊中一般都有點中藥材,舊時佩戴也是為了對抗這個時節潮溼、悶熱的「壞天氣」,聞一下提神醒腦,前些年佩香囊的傳統習俗有些落寞,這幾年隨著各類節日民俗活動的興盛,喜歡香囊的年輕人多了起來。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非遺傳承人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教授香囊製作技藝。6月25日是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 古人為什麼鍾愛香囊?揭秘佩戴香囊的開運功效
    吉祥天地|ID:JXTD-BJ 傳承吉祥文化,品味幸福生活 香囊又名香袋、花囊 香囊與荷包並非同一種物件。 它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工藝品。是以男耕女織為標誌的古代農耕文化的產物,是越千年而餘緒未泯的傳統文化的遺存和再生。
  • 端午節,你配香囊了嗎?朵雲軒直播手把手教你做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青年畫家、香囊設計師金藝在「浴蘭時節·畫說端午:海上畫派與非遺香囊設計」的直播現場,和熱心傳統藝術的網友們分享端午節豐富的文化民俗內涵,邀請觀眾過一個蘭草芬芳的端午。圖說:朵雲軒直播教你做香囊 官方圖作為百年藝術品牌朵雲軒旗下新近成立的子公司,主辦方上海朵雲軒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致力美育的傳播推廣和藝術體驗的創新。以「藝術的生活和生活的藝術」為系列主題,用鮮活有趣的藝術創想,帶動年輕人的文化認同。
  • 金屬香囊 暗香浮動(文物有話說)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每逢端午佳節,人們除了划龍舟、吃粽子外,還會佩戴色彩鮮豔的五彩絲線和形狀各異、繡著各種吉祥圖案的香囊,保佑平安。香囊小小的,卻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一代一代流傳至今,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文化和民俗文化之一。
  • 國內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
    佩戴、懸掛香囊是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的傳統習俗。端午節將至,香囊銷售又迎來了一波高峰。小而美的香囊承載著上千年的文化積澱與對美好生活的不變嚮往,靜態地向人們展示它的生動與活潑。 就在 「2020年首屆上海非遺購物節」前夕,我國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在上海完成。
  • 國風服飾:美人幽幽至,香自囊中來,你所不知道的「香囊」文化
    香囊本由佩囊發展而來,在囊中放入香料,並冠以「香」字,一為其內含香料,味芳香;二亦顯文雅。但在後來的歷史發展中,「香囊」一詞便具有越來越抽象的意義,並非只有囊中盛放香料才叫香囊,而一般雅稱很多盛放小件貴重物品的囊袋都為香囊。中國的香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香囊是香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輕便小巧,製作精美而成為古代最受歡迎的香具之一。
  • 巧手做香囊 安康過端午
    裝藥包活動現場,康復醫學部秦紅莉老師為大家講述了端午節「佩香囊」這一習俗的來歷,並詳細介紹了驅蚊蟲、提神解困等多種不同功效的中草藥香囊,讓大家更為深入的了解和學習中華傳統民俗文化,隨後,根據不同的要求,秦紅莉老師仔細指導大家選藥、碎藥、裝袋、封口,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個滿懷著美好祝福的精緻香囊呈現在大家面前。
  • 製作端午香囊 體驗民俗文化
    金山網訊(趙蓉)近日,寶塔路街道車站社區聯合鎮江市京口區同行社會公益發展中心開展端午民俗主題活動,教授空巢家庭以及失獨家庭的老人們製作端午艾葉香囊
  • 香囊的傳說,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
    所謂香囊,就是將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雄黃、冰片、樟腦等製成藥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