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醫藥遇見非遺文化香囊引領國潮新時尚

2020-12-25 新華網客戶端

6月18日下午3點,在上海黃浦江畔的上海中心,蘭州佛慈製藥攜手南京雲錦研究所,聯合舉辦中藥香囊聯名款新品發布會。蘭州佛慈、南京雲錦、上海中醫藥大學、東華大學、杭州億遊、上海北站藝術中心、中茶公司及壽仙谷藥業等知名企業代表及業內專家共同見證了這場時尚和傳統的瑰麗跨界與交融碰撞的盛會。

此次兩家傳統老字號的聯名合作,由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辦公室牽線搭橋,發揮各家所長,讓歷史悠久的傳統香囊由內而外煥然升級。正值臨近端午之際,該中藥香囊聯名款系列主打4個明星產品:名為「正陽」的香薰琉璃串由具有芳香化溼、闢穢、疏散等功效的藥物製成,適宜兒童安全佩戴預防蚊蟲;由闢穢、驅寒、解毒等作用的中草藥製成的福祿壽福豆和甘草福豆扣,配以黃色長流蘇製成鑰匙扣,既散發清香亦防蟲驅蚊;以紅色為主色的艾薰菩提佩中放置了藿香、蘇葉、貫眾、薄荷、沉香、檀香等中草藥,有驅蟲闢邪之意,表面繡有精美丹爐,更具綿延益壽的美好寓意;以經典藍為主色調的夢幻百草囊,通過線條的彎曲迴轉,描繪出夢幻斑斕的畫面,囊中放入多味散寒、散痛以及闢穢藥物,有化溼散寒,祛風解表之效。除此之外,此次聯名款系列共有近30件產品,各具中醫藥理及雲錦特色,均屬擁有古風古韻的國潮精品。

小小的香囊包含著傳承千年的中醫智慧,發布會新品亮相前,蘭州佛慈製藥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石愛國講述了品牌歷經91年的變遷與發展,以及在中醫藥領域積累的深厚底蘊,並指出:「經過這次疫情,中醫藥在重大疫病防治中的優勢再次被世界關注,中醫藥將大有作為、大有可為。中藥香囊具有身體保健、疾病預防等功效,此次雙方跨界合作,將傳統中醫藥文化和雲錦文化相結合,推出聯名中藥香囊,順勢應時、強強聯合,必將成為跨界合作的典範!」

隨後蘭州佛慈國際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田亞男表達了自身對於老字號品牌時尚化的理解,細數自古以來中藥在美學中的傳承發展,「現如今又以『國潮』的方式,席捲而來。」

作為本次強強聯手的另一家老字號品牌,南京雲錦研究所以其寸錦寸金的非遺工藝,為香囊注入匠心,總經理李曉偉致辭:「傳承文明,交流互鑑,是雲錦非遺技藝的價值;貼近生活,造福每個人,也是技藝傳承的意義所在。要讓大家都可以感受到世界非遺和傳統文化的氣息,讓文化瑰寶重煥榮光。」

致辭結束後,此次發布會的主角,26件聯合香囊產品悉數亮相。模特們身著雲錦華服,綽約風姿兼具古韻與時尚之美,各具特色的香囊產品成為造型的點睛之筆。時尚化的走秀打破了傳統靜態展示的新品秀形式,把發布會掀上高潮。

更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布會在黃浦江畔的上海至高處,位於583.4米的上海中心126層舉辦。兩家具有深厚底蘊的老字號企業,在這巔峰之層的上海慧眼聯手發布新品,正應和了慧眼識新,更攀高峰之意。兩家民族品牌不僅共同回報了社會大眾,為健康中國加油助力,同時也將持續為中華老字號的傳承注入新力量,擴大中華老字號的品牌影響力,把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和優秀民族品牌推向世界!

相關焦點

  • 天上錦,地上藥,裁做人間一香囊
    核心提示:以香囊贈己或贈人,方寸之間蘊含柔情,以願一整年福泰安康。雲錦佛慈聯名款中藥香囊,用料考究、錦紋絢麗、格調高雅、防疫健康,將為夏季帶來一份「濃濃關懷情」。7月12日早10點鎖定新華社「快看」抖音直播間,一起領略古老時尚的中醫藥文化,感受傾國傾城的皇家技藝。
  • 王宜委員:讓中醫藥文化非遺項目「活起來」
    人民政協網北京5月25日電( 記者 劉圓圓 孫金誠)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認為,讓中醫藥文化非遺項目「活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好中醫藥維護健康之效。
  • 打造國潮新國貨:芙美堂品牌故事
    (原標題:打造國潮新國貨:芙美堂品牌故事) 近年來,原創、設計感、
  • 國內香囊行業的首個企業標準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
    起草者上海榮慶堂實業發展有限公司,2015年作為香囊製作技藝唯一代表入選上海市級非遺保護單位,傳承人代表餘東告訴記者:造型別致,圖案吉祥又香氣怡人的香囊,寄託了人們祈求祥瑞、闢邪納福的美好願望。但隨著香囊的走俏,也出現了品質良莠不齊的情況。「非遺的傳承,需要更多市場參與主體以高標準自律。」他說。
  • 張雅芳常務副會長:完善中醫藥非遺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新機制
    張雅芳常務副會長講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張雅芳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中醫藥委員會成立大會上講話指出:成立中醫藥協調委員會和中醫藥委員會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 發揚中醫文化: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
    央廣網福州12月20日消息(記者萬存靈)古法阿膠膏熬製、手工芝麻丸製作、山楂丸製作、製作傳統中藥小香囊……今天(20日)上午,「品健康行 共全福遊——福建傳統醫藥非遺活態展」在福州舉辦。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原司長馬文輝在致辭中提出,要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文化宣傳,增進大眾對中醫藥的了解和認同,使中醫藥更好地惠及百姓,同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中國國際文化傳播中心藝委會副主席、福建省海峽生態書畫院院長盧一心先生表示,希望通過開展中醫藥文化節,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中醫藥健康文化理念,推動中醫藥健康文化的傳播和普及。
  • 邗上街道揚州市級非遺傳承人製作「防疫香囊」熱銷!|非遺傳承人|...
    「後疫情時代,更多人選擇防護在先,目前我們的防疫香囊訂單不斷,供不應求。」最近,邗上街道揚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文人香製作技藝)傳人王其標告訴記者,加上前期贈送給支援湖北醫護人員的近千隻防疫香囊,他們已經累計製作了2萬隻香囊,同時通過線上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 天上錦,地上藥,裁做人間一香囊-新華社民族品牌工程-上海證券報...
    7月12日(本周日)上午10時,跟著新華社「快看」抖音直播間走進南京雲錦博物館,感受世代相傳的雲錦再次綻放光芒,體味傳統中藥匠心融合的現代審美,屆時還將全國首發具有珍藏價值的限量版純手工香囊作品。
  • 男生做的香囊也蠻嗲!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男生做的香囊也蠻嗲!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 2020-06-14 02: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文化蘊意
    原標題:為非遺傳承立下「高標準」,國內香囊行業首個企業標準在滬制定完成賦予小而美的古老香囊當代文化蘊意屈原在《離騷》中寫下「扈江離與闢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和《孔雀東南飛》「紅羅復鬥帳,四角垂香囊」的文字
  • 報名丨送香囊、做澡豆,非遺大師周六等你來
    據記載,每年的端午節,女孩們都會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花枝招展,然後再戴上石榴花,眾多人圍在一起做香囊、做澡豆、避邪驅瘟、點綴衣襟。  「中國藥香非遺大師」時雅莉老師主講端午民俗、藥香傳承,讓您深入了解中國民俗文化、近距離接觸端午民間藝術,體驗祖國民俗文化之美。活動期間還將送出時雅莉老師親手製作的「乾恆香囊」 。
  • 中醫啟蒙教育: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推進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
    今天 「中醫藥文化啟蒙教育基地」在交大附小成立,開啟了我校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新徵程!未來學校將通過多種形式,廣泛開展中醫藥文化知識啟蒙教育,引導學生了解中醫文化故事、中醫名家故事、感受中醫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通過學習中醫藥的「仁、和、精、誠」的價值觀,仁者愛人、崇尚和諧、精勤治學、言行誠謹,成為傳承和弘揚祖國中醫藥文化的小使者。
  • 解碼非遺|在省文化館學會做中藥香囊、織藤編、包庾家粽……
    >6月27日,廣東省文化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推出的「節慶『嘆』非遺」——2020年端午節系列活動繼續進行。當天舉行的「解碼非遺——陳李濟中藥香囊製作體驗課」為 「解碼非遺」體驗課第三課,也是端午的最後一堂課程。陳李濟中藥博物館的蔡沛欣老師坐鎮廣東省文化館,帶市民一起探索「中藥香囊」的秘密。將傳統醫藥文化帶進日常生活活動當天,廣東省文化館一樓展廳瀰漫著一股甘甜的陳皮清香。
  • 時尚與傳統混搭|「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獲獎作品展示
    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黃浦區作為海派中醫文化重要發源地,為宣傳推廣中醫藥傳統文化,於今年7月份啟動以「發現中醫之美,引領健康生活」為主題的中醫藥文化創意作品線上徵集活動,並於10月10日舉行線下頒獎儀式,詳細內容可戳,以下為徵集活動獲獎作品展示。
  • 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湖南省文化館裡過「文化端午」
    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非遺傳承人老師向參與活動的家長和孩子們教授香囊製作技藝。今天上午,一場以「文化端午·非遺傳承」為主題的2020年「我來學手藝」湖南非遺體驗展活動在湖南省文化館濃情舉辦,近70組家庭現場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中國傳統節日,凝結著我們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活動現場,孩子們傾聽老師的講解,了解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隨後,在老師指導下,大家開始動手制香囊、包粽子、折龍舟。
  • 全國政協委員王宜:讓中醫藥非遺項目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劉映)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在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2020年全國兩會期間,中醫藥話題深受關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食療營養部主任王宜接受新華網採訪,圍繞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主題,提出促進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及大眾的提案,推動中醫藥走進更多人的生活,發揮好維護健康之效。
  • 香囊,中醫的佩香療法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府網站
    來源:生命時報  芳香化溼闢穢 四類人群不宜  香囊,中醫的佩香療法  受訪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臨床中藥系教授 常章富  本報記者 水 欣  疫情期間,中藥香囊作為祛邪闢穢的傳統方法,被廣東、湖北、山東等地區作為預防方運用。不僅各地民眾被派發使用,一些醫護人員也佩戴了中藥香包。
  • 香囊的淵源來自端午節?中國傳統文化太棒了!
    香囊是一種民間藝術,也是非遺文化的一種,香囊不僅內含中草藥成分,繼承了傳統中醫藥理,而且香包上面的刺繡也是中國所獨有的傳統刺繡文化,正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香囊分很多種,每一種裡面包含的藥材也不一樣,如果想要購買或者自製香包,一定要注意這些香包的區別:安神助眠香囊:遠志,石菖蒲,佩蘭,合歡皮,肉桂,冰片,磨成細粉,放入香囊,置於床頭或枕邊,不要放置在工作環境。
  • 國之文化與健康禮:麼麼御守,傳承藥王之道
    或許,有很多人知道絲綢,茶葉乃國禮。絲綢之所以能為國禮 ,因為它已非一塊布料如此簡單,而是承載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內涵,,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便是這份文化的縮影和見證。茶葉亦是,不僅是喝得一口健康,更重要的,是品味它獨有的中華智慧與文明。
  • 包粽子、做香囊、喝雄黃酒、吃油醪糟 重慶最大「非遺」手工藝人...
    央視用近8分鐘時間,報導了我市這個最大的「非遺」手工藝人聚集地及豐富多彩的端午民俗。作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等風俗成了端午節的標誌。如今,端午節的活動更加豐富起來,南岸壹華裡手工食品市集就是典型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