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現在年輕的一代,生活壓力過大,許多寶媽在休完產假後,就立馬回到了職場,而這時候,就會選擇讓奶奶幫忙照顧娃,但由於老一輩的思想觀念與之不同,會給寶寶帶來不少危害。
奶奶哄娃寶寶從來不哭
小麗產假結束後,就立馬返回了工作崗位,因工作地點離家裡不遠,每天趁中午午休時間回家給孩子餵奶,餵完後又急忙趕回公司。
這段時間,小麗向婆婆打聽孩子的一些情況,對方說很乖,她心裡反而有些失落感,覺得自己在不在孩子都一樣,但想著這樣也挺好,說明寶寶適應能力強,她上班也能更加安心。
有一天,小麗公司有事,集體放假半天,於是她便早早地回家了,一進門發現婆婆在哄孩子睡覺,慢慢走進發現,婆婆既然讓自己娃在吃她的乳頭,頓時覺得很噁心,立馬制止這種行為,兩人還吵了起來。
其實,老人這種哄睡方式還是十分常見的,看似靠譜,殊不知這會對寶寶的危害是很大的,一定要及時制止。
對娃的傷害
首先,這種方式很不衛生,比較這地方不是手和臉,不會經常進行徹底清潔,尤其是在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上面會依附著不少的細菌,對於幾個月的寶寶來說,他們的抵抗力也是很弱的,會直接影響其身體健康。
其次,不利於孩子的心理髮育,因為「有奶便是娘」,奶奶的那種方式,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混淆,不利於母子之間親密關係的建立,甚至是影響到親子關係。
最後,這種方式雖然哄睡方便,但會讓孩子產生依賴心理,需要邊吮吸才能入睡,時間一久,很難使其們養成獨立自主的睡眠習慣,若是過度依賴,容易出現頻繁夜醒的情況。
建議:老人們千萬不要圖這個方便,而母乳餵養的寶媽,要做到奶、睡分離,是睡前適當吃奶安撫,而不應該讓寶寶吃著就睡著了,在安撫完孩子後,及時拔出,可以進行多次嘗試,拔出後可以進行輕拍來進行安撫。
除此之外,還有這種哄睡方式很傷娃
1、抱著睡(搖、晃、抖)
寶寶在發育到第二個月後,視覺、聽覺得到進一步發育,對新世界的任何事物(如顏色、聲音、人等)都會特別感興趣,很容易化身成為小惡魔,該睡覺的時候不好好睡,這時候很多父母、老人,就會採取抱著孩子搖、晃、抖等來哄睡,這種方式能讓他們很快進行夢鄉,但危害也是不言而喻。
據美國搖晃嬰兒症候群中心的資料顯示,每10萬名2歲以下的嬰兒,就有16-33名會出現搖晃症候群,在這些嬰兒中有三分之一的會出現情況嚴重甚至是死亡。
那為什麼不能獨一孩子進行搖晃抖呢?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剛出生的嬰兒腦部佔身體的27%,成年後大腦佔2.5%,而出生後5個月內的寶寶,他們的大腦、頸椎、頸部肌肉都尚未發育完善,這時候劇烈晃動,腦組織與顱骨發生碰撞,很容易對大腦造成傷害。當然,這並非一次偶然劇烈搖晃所導致的,這是由於長期以往這般。
建議:可以從抱著孩子滿屋子溜達變成小範圍的來回踱步,再到原地輕微搖擺,不要搖晃到完全睡著,可以在平靜後暫停安撫,等他們徹底平靜後,慢慢放入床上進行輕拍、聲音安撫睡覺,在淺睡眠時可以儘量減輕聲音,深度睡眠就無所謂了。(w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