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卻忘記了善良這一關鍵的前提。
當你見識到了長輩為老不尊,就會發現性本惡的人讓時間都無能為力,甚至會隨著歲月進行加劇,倚仗著年齡肆無忌憚的為所欲為。
最讓人鬱悶憋屈的是,明明她做錯了你還不能有任何反抗,一旦頂嘴,會有一堆看戲的人跳出來指責你不孝,對方做的實在太過,便會拿「再怎麼不對,她也是你長輩」,「老都老了,別計較了」之類的話勸你原諒釋懷。
於是心壞的老人和看熱鬧不嫌事大的閒人湊在一起,上演刷新三觀的大戲,把你的心寒透,傷你於無形,非要達到了目的才肯罷休。
而有些老人在外橫,有些老人在內鬧。如果說在外尚且還有約束,那麼在家就是山中大王。
其中能引起家庭內部矛盾的,不是為了錢鬧,就是為孩子折騰,比如老生常談的重男輕女。
奶奶有多重男輕女?大抵是為了孫子,挑唆我爸離婚另娶。
我奶奶重男輕女根深蒂固,當年她一連生了五個姑姑才生了我爸,打小就當眼珠子護著,誰惹她兒子,就是動她的命根子。
後來我爸結婚了,她的執念從兒子轉移到了孫子,反反覆覆對我媽強調必須生男孩,萬一是個丫頭片子直接打掉,檢查出是兒子再生。
對於心疼孩子的母親來說,不管男女都是身上的肉,怎麼捨得打掉,因此我的出生和計劃生育,澆滅了奶奶的孫子夢。
當然,即便如此奶奶也沒有善罷甘休,她不惜兒媳丟了工作也要再生一個,好在當時爸爸比較拎得清,媽媽有主見,合力擋下了這場無理的鬧劇。
雖然這幾十年以來沒少聽奶奶嘮叨,但家裡人多半是左耳進右耳出,因為爸爸孝順,媽媽瞞著生下我沒底氣,就選擇了縱容,這也是導致奶奶氣焰高漲的因素之一。
因此二胎政策開放以後,在奶奶天天逼著四十五歲的媽媽生二胎下,家被鬧得烏煙瘴氣。
她最初對我媽採取了懷柔策略,一改冷漠的前態噓寒問暖,關心身體健康,打探清楚具體情況,就提出生孫子的要求。
本來是件簡單的家務事,誰知母親的婉轉拒絕成了點燃多年矛盾和不滿的導火索,讓奶奶徹底翻臉了。
她聯合起姑姑,以釜底抽薪為方法攻克我爸,讓他重新娶一個年輕的女人生孫子。
第一步是挑撥夫妻倆關係。
當著我爸的面,故意說難聽的話激怒我媽,只要一張口,無論是講理還是辯解,她都捂著胸口倒在沙發,不是哭就是喊「唉吆,乾脆讓老婆子我死了算了,省得惹人嫌棄討人厭…」
除非我爸為此和我媽吵一架,不然她能哭嚎一晚上。
為了自己的老媽,父親選擇委屈了母親,每次一遇到這種事就率先譴責老婆哄奶奶。用他的話解釋為我心裡有數,就是做個面子功夫。
可誰又能忍耐三番五次的委曲求全,原諒你明知做戲卻不解決拿她當筏子的行為?所以父母關係的破裂在意料之中。
眼看著計劃順利的實施,她開始了第二步洗腦。
奶奶隔三差五拿一些故事說女兒終究是潑出去的水,兒子才是養老的根。
比如,劉福家的女兒,遠嫁到外地一年才難得回來一趟,他們去找女兒,結果婆家是個難纏角色,天天冷嘲熱諷說閒話吵架,逼得老兩口連一個星期都沒住上就回來了。
還有你王姨女兒,結婚時男方買不起房,她就給女兒陪了套房當嫁妝,好傢夥,結婚沒一年男方把自己爸媽接了過來,還次次找嶽家補貼,小王生孩子就是你王姨掏錢又照顧。
你王叔在的時候,他們一家安安分分,可剛一去世,婆家就教兒子當家做主,給你王姨添了不知多少氣。
奶奶說完了姑姑說,講了幾十個沒兒子結局都很慘的故事,最後以「兒子再不孝也是自家人,不會讓你斷了根」為總結。
說的多了,我爸他還真動心了,就試探了我媽的口風,誰知我媽前腳一拒絕,奶奶姑姑就介紹了不少對象讓我爸去相親,勸他離婚再愛娶個年輕漂亮又能生兒子的老婆。
整套周密的計劃,一邊讓我爸犯錯,一邊逼我媽離開。現在母親回了娘家,父親在家經受親人的狂轟濫炸,而我在和親人大吵一架後,背上了不孝順,白眼狼的稱號。
就因為奶奶重男輕女,挑唆我爸離婚另娶生孫子,家都快被折騰散了。
聽完朋友的傾訴,只想說現在一些重男輕女的老人,為了抱孫子簡直無所不用其極。
1月17號,中國青年報宣布大陸總人口破億,而其中男性比女性多了3049萬。
按理來說,女孩的出生率該比男孩高,但現在的數據卻告訴我們男性遠遠超於女性,這反應了什麼現象相信大家心裡都有數。
可見重男輕女埋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骨子裡,正如朋友的奶奶,為了孫子做出逼著兒子和兒媳離婚的寒心舉措。
或許在她們眼裡傳宗接代養老只有兒子靠譜,至於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於是偏執的看重兒子。
但是男是女又能如何?畢竟孝順和性別無關,而你操心人類繁衍的生計,沒有女人哪來的後代?所以別去輕賤任何的生命體。
只要你教導有方,珍愛疼惜,女兒和兒子其實一模一樣。
作為老人,別老瞎摻和孩子的婚姻,更別抱著結果如意,宣揚你做的英明,結果糟糕,又想若無其事撿起曾經棄之敝履的人,因為生活中沒有任憑你挑挑揀揀的好事。
該怎麼樣就遵循軌跡,強行改方向,未知的路途有可能摔得你七葷八素找不著北。
女人遇到逼著生兒子的婆家,也別一味地委曲求全跟著他們輕視女孩,為了自己也為了孩子,讓改變態度從你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