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出生後成為了全家的關注重點,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來照顧,但是最讓新手媽媽頭疼的就是孩子睡覺問題。
哄娃睡覺大部分時候都是抱著、走著、悠著,甚至還需要哼唱著。
如果這些方法不管用還要使出殺手鐧-奶睡。為了哄娃睡覺真的是讓媽媽們用盡各種辦法。如果寶寶體重比較輕抱著還可以接受,隨著體重增長抱著哄睡真是辛苦。
哄娃睡覺用盡各種辦法,全家辛苦又崩潰
西西家寶寶剛剛出生半個月,小傢伙出生的體重將近8斤,長得白白胖胖全家都高興壞了。可是出院到家後發現小傢伙的精力特別旺盛。
別的孩子在月子裡除了餓了會醒來吃奶,其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睡覺。可是西西的寶寶睡覺特別困難。
明明已經很困了就是不睡,西西抱著哄、滿屋溜達哄、奶睡哄,每天哄孩子睡覺真的是消耗了西西的大量精力和體力。
特別是到了晚上,睡到半夜醒來再哄睡沒有一個小時都不行。每天折磨的西西休息不好,整個月子也沒有休息好。
看著西西日漸消瘦的身體,老公也很擔心。所以到處請教育兒專家,看看哄娃睡覺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讓妻子不那麼辛苦。
諮詢之後了解到想要孩子睡得好,需要建立睡眠意識,寶媽哄娃睡覺也就能輕鬆一些了。
為什麼哄娃習慣抱奶睡
抱睡、奶睡相信是很多家長哄睡的方法,沒有誰來專門教,只是家裡老人就是這樣帶娃的,就這樣一代一代傳了下來。
特別是新手爸媽發現娃抱在懷裡就不哭鬧了,而且還睡得快,所以這種方法使用的越來越多,也讓孩子養成了不抱不睡覺的習慣,慢慢的形成了惡性循環。
同樣的奶睡也是一樣,母乳方便,寶寶夜裡稍有響動就給吃奶。也不知道是孩子吃多了引發食困,還是吃奶吃累了,也就睡著了。慢慢養成了奶睡的習慣,大人也求得一刻安寧。
給孩子搭建睡眠意識應該怎麼做
1)環境很重要
如果寶寶一直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對於睡眠會更有幫助,潛意識中會把睡覺和這個環境聯繫在一起,從而搭建睡眠意識。
如果到了一個新的環境,孩子對新事物的好奇和亢奮不利於睡眠。即便很困了也捨不得睡覺,甚至會出現玩著玩著倒頭就睡著的情況。
2)哄睡的人不要換
每個人的氣味、聲音和哄睡的手法都是不同的,如果寶寶從出生開始都是奶奶或者姥姥在哄睡,即便是換了媽媽,孩子也不會睡著。只有聞到熟悉的氣溫才是睡覺最大的精神依託。
3)哄睡的方式
有人習慣邊拍邊哼唱搖籃曲,有人習慣抱著滿屋走,還有人習慣奶睡。每個人哄睡的方法不同,對於孩子睡眠意識的建立影響也不同。
無論是哪種方式,要堅持統一的方法,給孩子形成睡前固定模式的意識。知道做這件事或者這個狀態就是要睡覺的意思。
怎麼哄娃睡覺更高效
1)不錯過時機
無論是剛出生的嬰兒還是長大後的幼兒,睡覺都有自己固定的表現,比如揉眼睛、打哈欠、情緒不好易哭鬧等,家長找到自己家寶寶的規律。
當發現有表現時候就立刻安排睡覺,不錯過睡眠時機是最基本的。
2)多人陪伴
絕大多數的寶寶睡覺都是由媽媽哄睡,即便白天由別人來照顧,但是晚上還是媽媽陪伴的比較多。
這對媽媽是一種挑戰,特別是產後上班的媽媽,白天辛苦工作晚上還經常起夜哄娃睡不好。
所以可以變換家人來陪伴孩子睡覺,讓孩子適應不同人的氣味和方式,而不是單純的依賴媽媽。這樣孩子睡覺會更輕鬆,而不是非媽媽不可。
3)不同方式哄睡
抱睡、奶睡都是不建議的哄睡方式。媽媽們可以嘗試輕拍,在寶寶意識清醒的狀態下,媽媽陪在身邊輕輕拍打後背,讓寶寶感知到媽媽的陪伴自主睡眠。
或者通過搖籃曲等輕音樂來給孩子建立睡眠意識,比如上學的時候一聽到下課鈴就知道是下課,孩子一聽到催眠曲就知道是要睡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