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機智應對妹妹「亂發脾氣」:好父母是孩子的情緒「控制器」

2020-12-23 小婷老師育兒觀

01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突然間發了小脾氣或者情緒突然失控,讓你措手不及。不光你家娃娃這樣,黃磊家的妹妹也是這樣子的。

黃磊在微博上分享的日常,妹妹起床的時候發了「小脾氣」。而黃磊並沒有當時就發作去訓斥妹妹,而是等到事情一段時間,然後再去問妹妹,了解原因。這樣做法我認為很好,哪怕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呢!

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

意思是在孩子的腦部發育過程中,理智的發育要落後於情緒,才會出現情緒不受控制的現象。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承擔起這部分責任,讓孩子明白情緒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02

孩子的腦部在6歲之前是不會完全發育好的,所以6歲之前我們就要教會孩子認識情緒、控制情緒。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我們可以藉助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認識。

兒童情緒管理專家米雷婭·卡納爾斯總結了九種常見的情緒情感:快樂、衝動、害怕、擔心、果斷、平靜、生氣、傷心和死亡。

在孩子很高興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快樂;

在孩子哭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傷心;

在孩子害怕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恐懼

從實際出發,孩子可以更好的認識情緒。我們也可以準備一個小黑板,畫上表情讓孩子認知

03

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安東尼·羅賓斯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

這句話也說明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打個比方:寶寶在幼兒園,本來就是孩子之間的小拌嘴,大不了就是冷戰幾天還是好朋友,但是如果沒控制住,失手打了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就是控制的意思,就像霍思燕在就節目中處理嗯哼的事情一樣,錯開了嗯哼發脾氣的時候,讓他盡情的發,等到情緒釋放完了,再去教育孩子。

後期採訪的時候霍思燕表示,即使她當時就去勸、哄、訓都是於事無補的,因為那個時候是聽不進去任何話的。

04

情緒是人之常情,控制才是寶貴之處。

有些孩子的脾氣確實不小,其實並只有她脾氣「大」,每個人的脾氣都很「大」,而如何去控制才是重點。

你想一下,你平時發洩情緒都用什麼辦法?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可以給他安排一個角落,供他宣洩情緒,或者「情緒抱枕」「安全紙箱」等等,我們告訴孩子,要是真的控制不自己要發脾氣,就可以去這些地方,既不會傷害到他人,還可以讓自己的情緒發散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但是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孩子發洩完就不管不顧,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發脾氣?不然這將是孩子心中解不開的結。

給孩子的情緒做個調控,給孩子一個答案,這樣孩子在碰到這類似的事情就明白該怎麼處理了。其實做好孩子情緒的「控制器」,是可以影響孩子逐步的自我調控情緒的。畢竟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標杆。

好的情緒,是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期維護的,除了這些辦法,我曾將還用過另一種辦法,就是繪本,利用故事、童話去帶孩子認識,故事是很容易將讓孩子自我帶入的,看故事的時候孩子也是比較放鬆的。

我買了很多,最後孩子是覺得這本你《寶貝,你為什麼哭》最有效果浙江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翟舒怡審定,華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劉少英語音授課。這個陣容還是很不錯的。

通過故事還原真實的場景,更加深入孩子的內心,引導孩子改變行為,解開孩子情緒密碼。還有一些小貼紙、小卡片幫助孩子認識清徐。書後還有小貼士,幫助家長了解2、3歲孩子的內心特徵,幫助家長有針對性的引導為孩子的情緒。

相關焦點

  • 聰明的父母,很少給孩子講道理!教你3招,改改孩子的壞脾氣
    前段時間天,黃磊發微博,說妹妹(二女兒)早餐沒吃完,就順勢跟妹妹談談"不浪費"的事情。  結果,話風是這樣的:  黃老師:不要浪費啊!  妹妹:我知道。  黃老師:為什麼不能浪費呀?而孩子的發育特點是右腦發育快,左腦發育滯後。這就是為什麼孩子經常容易出現情緒失控無法管理自己情緒的原因。  除此之外,人的大腦分為上層和下層。  控制人的本能的下層大腦,在孩子一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發達,所以孩子一出生就知道哭鬧發脾氣。
  • 孩子發脾氣,父母別「以暴制暴」,這樣做才是聰明家長
    2- 孩子到了一個秩序敏感期,無規矩不成方圓孩子在逐漸認知世界的過程裡,必定是要對世界的行為準則進行了解的。而這並不是父母說什麼,孩子就會懂得什麼是秩序,最重要的是要孩子進行一次次地試探,才會有一個淺顯的準則意識。這個時候孩子難免會做出一些奇怪的舉動對家長的底線原則進行試探,這時父母的應對方式也是極為重要的。
  • 孩子喜歡發脾氣?面對娃的負面情緒,家長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一,分析原因1,與年齡有關孩子在2~3歲的時候,他們發脾氣是非常正常的,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夠識別父母情緒,不懂得情緒都是用來表達什麼感情的,所以有的孩子在表達需要的時候,就喜歡使用發脾氣的方式3歲到5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已經完全有了獨立的思想,他們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知道情緒都是來表達什麼樣感情的,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發脾氣主要是因為父母教育的原因。很多父母本山就是有著壞脾氣的「熊家長」,他們在孩子依舊保持自己壞脾氣的本性,孩子受到家長的影響,不知不覺間就變成了會亂發脾氣的熊孩子。
  • 孩子總是發脾氣,不一定是不懂事,有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關注
    想必有老張這樣困擾的家長一定不在少數,很多家長都會因為自家孩子亂發脾氣感到頭痛,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孩子變得愛發脾氣呢?這其實是家長們需要了解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好的解決方式。
  • 睿智燈塔app-孩子總是發脾氣怎麼辦,如何管教發脾氣的孩子
    1-2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因為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在這個階段的孩子表達能力比較差,不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父母也不懂孩子的行為,所以發脾氣就成了孩子最常用的情緒表達方式。3-4歲的孩子發脾氣,原因是他們想要更多的權利。
  • 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父母不知如何應對?這篇文章或許會幫助你
    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首先父母要了解2歲的寶寶為什麼憤怒。為什麼2歲寶寶總愛發脾氣?寶寶進入兩歲以後,自我意識進入萌芽期,寶寶會經歷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所以會表現得非常好鬥。他們常見的表現有這五種:喜歡拒絕,每天要說數不清的「不、不、不」!
  • 孩子總愛哭鬧、發脾氣,比起說教,家長更要懂得讓孩子「共情」
    在養育孩子過程中,相信很多家長都會遇到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情況,面對這種情況,多數家長會給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白不應該哭鬧,不能亂發脾氣,但是這種說教式的教育,對孩子卻是微乎其微,根本沒有多大的效果。其實在很多的家庭中,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 孩子愛哭鬧、愛發脾氣、跟父母頂嘴等等表現已經成為常態,那麼為什麼現在的孩子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家長面對這種這情況該如何正確應對呢?一、為什麼現在的孩子總是愛哭、經常亂發脾氣1、家長的溺愛由於孩子是父母手心裡的寶,特別是在當前社會中,父母看待孩子比什麼都重要,而在孩子的教育中,就會寵著孩子,溺愛孩子。
  • 黃磊被女兒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妹妹:「我知道。」黃磊:「為什麼呢?」 妹妹:「不知道。」於是,黃磊立馬逮住這個機會,想用諄諄教導來告誡女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強調:小時候浪費糧食,長大了是沒飯吃的!可誰曾想,妹妹一臉不屑:「那以後就一直吃糖,我吃糖從來不浪費。」第一回合,黃磊,惜敗。
  • 熊孩子亂發脾氣,家長扇巴掌,不如試試科學地「面壁思過」
    父母百般無奈之下,一巴掌下去,天地安靜了......如何治發脾氣的熊孩子,完全可以上「家長關心的10大難題」熱搜榜。很多父母不光沒有拿下熊孩子,還被熊孩子一路同化,一邊暴躁,一邊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課聽了不少,方法也學了很多,還是沒管住,並且自己也變得愛發脾氣。今天,神獸媽媽要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治亂發脾氣的熊孩子。
  • 面對孩子發脾氣時,試試樊登的情感引導教育法,讓孩子乖乖聽話
    面對孩子成長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最讓父母感到頭疼的莫過於孩子發脾氣這件事。買不到想要的東西要發脾氣;穿不好衣服要發脾氣;餓了、渴了等不及了也要發脾氣。很多父母要麼向孩子妥協,要麼大發雷霆,甚至乾脆把孩子揍一頓。
  • 49歲黃磊被5歲女兒當眾回懟:多少父母,輸在了「太講道理」上
    前段時間,黃磊發微博說,妹妹早餐沒吃完,他想藉此用道理來教育女兒:黃磊:「不要浪費妹妹:「我知道。」黃磊:「為什麼呢?」 妹妹:「不知道。」於是,黃磊立馬逮住這個機會,想用諄諄教導來告誡女兒「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並強調:小時候浪費糧食,長大了是沒飯吃的!可誰曾想,妹妹一臉不屑:「那以後就一直吃糖,我吃糖從來不浪費。」第一回合,黃磊,惜敗。
  • 黃磊女兒有起床氣,高情商爸爸是這麼處理的
    前段時間,黃磊就因為恰當應對小女兒的起床氣而獲贊11萬,黃磊告訴我們,教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很重要。,大致的意思就是,多多妹妹一早有起床氣了,當時黃磊沒有立即應對,而是等到中午的時候打趣的問:今天早上誰發脾氣了?
  • 李玫瑾教授:當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孩子膽子很小,害怕黑夜,不敢一個人睡覺,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孩子遇到一點不如意就會大發脾氣,摔東西,該怎麼安撫? 娃兒總是很自卑,沒有自信心,情緒不穩定,比較敏感,不知道怎麼引導?情緒繪本,在我看來是每家書架裡必不可少的繪本類型,而且這類書很適合親子共讀。一套好的情緒繪本可以具象化地展現孩子的內心世界,把各種情緒躍然紙上,孩子可以從書中發現自我,而父母也能更了解孩子一點,繪本故事就是最好的示範。
  • 【寶寶心理學】寶寶情緒失控 七招教你巧應對
    所以會產生情緒失控的表現。寶寶情緒失控有具體原因  1、父母對孩子的影響  有些父母本身性格急躁,容易發脾氣,不管是什麼場合,只要孩子不聽話,就會給予訓斥甚至打罵,有時依照自己的情緒來管教孩子,時松時緊,這樣不僅對孩子的自尊心無益,而且給孩子以模仿的對象,成為情緒失控的範例。
  • 是什麼導致孩子情緒暴躁易怒?父母不要過於「關注」他們
    但無論何種行為,孩子心中憤怒的火焰,始終無法澆滅,甚至故意和父母頂嘴爭吵,做出各種偏激的行為。很多父母也很疑惑,為什麼孩子無法控制內心的暴躁情緒呢?孩子無法控制情緒的原因。小孩子處於負面情緒時,邏輯思維較為混亂,無法快速有效地組織語言,便會使用最簡單的方式,發脾氣,將負面情緒全部宣洩而出;另一方面是父母的過度寵愛,長期在家中扮演「小霸王」的角色,他們會變得過於自我,沒有經歷過拒絕和挫折。這樣的孩子,在遇到委屈時,會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為了捍衛自己的,他們便會用發脾氣的方式,希望父母可以繼續慣縱他們。
  • 發脾氣的娃,教會情緒管理就夠了嗎?這樣引導,成長更優秀!
    聊過之後,發現很多家庭都面臨孩子愛發脾氣,卻束手無策的難題。面對脾氣暴躁的娃,你批評指正,孩子耳朵一閉全然聽不進去,還翻白眼來蔑視你,你氣到發飆使用武力讓孩子老實下來,但孩子依舊一臉的不服氣。可每次都揍孩子這也不對啊,孩子問題沒解決還把自己氣夠嗆,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好的教育其實就是孩子越長大帶著越輕鬆。孩子愛發脾氣,作為家長,我們該怎麼幫孩子學會管理情緒?有哪些有效的引導辦法呢?
  • 孩子發脾氣時,父母為什麼會控制不住自己,暴跳如雷
    為什麼孩子發脾氣、哭鬧時,你的情緒也會瞬間如洩洪一般,無法控制,是孩子太氣人了,還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我很清楚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是好的,還是壞的,可要真正做到,真的是太難了。這是為什麼呢?「大家對這樣的話一定不陌生,你可能曾經對自己的孩子說過,或者你的父母在你幼年時也這樣訓斥過你。不得不說教育也會受到「遺傳」的影響,父母當年如何教育我們的,或多或少都會在我們教育孩子時找到「影子」。我小時候比較愛哭,因為愛哭沒少被父母訓斥,甚至偶爾會挨上幾個巴掌,這讓我從小就覺得發脾氣、愛哭是羞恥的,是不被接納的。
  • 不在孩子面前發脾氣
    很多家長會在養育孩子的時候發脾氣,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錯,有時候是因為孩子拖拉,有時候是因為孩子犯渾,有時候是因為孩子太黏人,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不睡覺,有時候是因為孩子不起床,有時候是孩子不愛學習,有時候是孩子打碎東西……總之,孩子的很多行為都會瞬間點爆家長的心頭之火,不發洩出來真的是憋的不行。
  • 孩子控制不好情緒,總愛發脾氣,家長要怎麼跟易怒寶寶相處?
    等到小蔡處理好女兒幼兒園的事後,她也並沒有放鬆下來,因為她知道,以女兒的脾氣,估計過不了多久,自己大概又會接到老師的"投訴"了。女兒茜茜如今雖然還只是個5歲的小丫頭,脾氣卻比許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都大。平時在家裡,大人們稍有不順著她的地方,她就會大發脾氣丟東西,或者直接撲到大人身上亂踢、亂打一氣。
  • 孩子打罵父母怎麼辦?
    偶爾出現一點不和諧音調就是兜發脾氣的時候,他一發脾氣,會有攻擊我的行為,我的情緒也被點燃跟著生氣。以前就是一起發脾氣,他嚷嚷我,我也嚷嚷他,他打我我也打他,吵完打完架,氣消了,我們倆再互相道歉認錯,拍著胸脯保證以後再也不亂發脾氣了,但是下次還是複製上次的場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