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突然間發了小脾氣或者情緒突然失控,讓你措手不及。不光你家娃娃這樣,黃磊家的妹妹也是這樣子的。
黃磊在微博上分享的日常,妹妹起床的時候發了「小脾氣」。而黃磊並沒有當時就發作去訓斥妹妹,而是等到事情一段時間,然後再去問妹妹,了解原因。這樣做法我認為很好,哪怕是大人都有控制不住的時候,何況一個幾歲的小孩子呢!
但是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無緣無故的「發脾氣」,就很不淡定,就會給孩子直接說:你哭什麼?我還沒哭呢?還會給孩子貼上「壞脾氣」的標籤。
腦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智腦比情緒腦發育落後。
意思是在孩子的腦部發育過程中,理智的發育要落後於情緒,才會出現情緒不受控制的現象。因此我們做父母的就要承擔起這部分責任,讓孩子明白情緒和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02
孩子的腦部在6歲之前是不會完全發育好的,所以6歲之前我們就要教會孩子認識情緒、控制情緒。
作家雷布斯說過:「孩子衝你發脾氣,是想讓你走進他的內心解決問題,我們應該高興才是。」
我們可以藉助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幫助孩子對情緒進行認識。
兒童情緒管理專家米雷婭·卡納爾斯總結了九種常見的情緒情感:快樂、衝動、害怕、擔心、果斷、平靜、生氣、傷心和死亡。
在孩子很高興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快樂;
在孩子哭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傷心;
在孩子害怕的時候,告訴孩子,這種感覺就是恐懼
從實際出發,孩子可以更好的認識情緒。我們也可以準備一個小黑板,畫上表情讓孩子認知。
03
美國著名心理學專家安東尼·羅賓斯說過:「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
這句話也說明控制情緒的重要性。
打個比方:寶寶在幼兒園,本來就是孩子之間的小拌嘴,大不了就是冷戰幾天還是好朋友,但是如果沒控制住,失手打了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這就是控制的意思,就像霍思燕在就節目中處理嗯哼的事情一樣,錯開了嗯哼發脾氣的時候,讓他盡情的發,等到情緒釋放完了,再去教育孩子。
後期採訪的時候霍思燕表示,即使她當時就去勸、哄、訓都是於事無補的,因為那個時候是聽不進去任何話的。
04
情緒是人之常情,控制才是寶貴之處。
有些孩子的脾氣確實不小,其實並只有她脾氣「大」,每個人的脾氣都很「大」,而如何去控制才是重點。
你想一下,你平時發洩情緒都用什麼辦法?
對於孩子來說,我們可以給他安排一個角落,供他宣洩情緒,或者「情緒抱枕」、「安全紙箱」等等,我們告訴孩子,要是真的控制不自己要發脾氣,就可以去這些地方,既不會傷害到他人,還可以讓自己的情緒發散出來。
美國心理學家詹姆士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
但是我們做父母的也不能孩子發洩完就不管不顧,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發脾氣?不然這將是孩子心中解不開的結。
給孩子的情緒做個調控,給孩子一個答案,這樣孩子在碰到這類似的事情就明白該怎麼處理了。其實做好孩子情緒的「控制器」,是可以影響孩子逐步的自我調控情緒的。畢竟家長的一舉一動都是孩子模仿的標杆。
好的情緒,是需要孩子和家長共同期維護的,除了這些辦法,我曾將還用過另一種辦法,就是繪本,利用故事、童話去帶孩子認識,故事是很容易將讓孩子自我帶入的,看故事的時候孩子也是比較放鬆的。
我買了很多,最後孩子是覺得這本你《寶貝,你為什麼哭》最有效果浙江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翟舒怡審定,華東師範大學發展心理學博士、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劉少英語音授課。這個陣容還是很不錯的。
通過故事還原真實的場景,更加深入孩子的內心,引導孩子改變行為,解開孩子情緒密碼。還有一些小貼紙、小卡片幫助孩子認識清徐。書後還有小貼士,幫助家長了解2、3歲孩子的內心特徵,幫助家長有針對性的引導為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