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社會影響下的互惠行為

2021-01-18 行上行下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影響因子:12.121 / JCR分區:Q1 / 中科院分區:1區

Hello,

這裡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本文是針對《Reciprocity of social inuence》的一篇論文解析,該論文於2018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該研究作者包括Ali Mahmoodi, Bahador Bahrami, Carsten Mehring 3位研究者。

早期研究互惠行為用的都是經濟學範式,被試在實驗中與夥伴分配金錢,通過分配給對方金錢的多少去判斷被試的互惠行為的程度。

圖1就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範式:Trust Game,被試擔任「trustee」的角色,在看到「investor」分給自己多少錢之後,決定返給「investor」多少錢,表現出互惠行為。

圖1 研究互惠的經濟學範式

經濟學範式中,一般決策的都為金錢等物質,但互惠行為不僅存在於物質交換中,還存在於情感互動中;

在我們決策不確定的時候,為了追求準確性,就會去尋求他人的意見,即社會信息,這個過程我們受到了社會影響。

社會信息可以幫助我們決策正確率更高,但也可能誤導我們;在尋求社會信息時忽略了信息本身的準確性,而去一味追求與他人信息的一致性。

人們會在社會互動中進行互惠,一般都遵守著「對尊重的反饋是尊重,對敵意的反饋是敵意」的標準。

比如,人們會在「Trust Games」中懲罰那些破壞信任的夥伴,在下一輪遊戲中被試會分出更少的錢。

在之前幾個探究人們社會決策的研究中發現:人們不僅會考慮社會信息的可靠性,還會希望在社會決策中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

通過聽取他人的建議來與他人的選擇保持一致,不僅提高了決策的準確性,並且也在這個過程中與他人交往並保持積極的自尊。

該實驗通過一個視知覺決策,研究假設:人們會相互影響,因為互惠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規範。如果一個人違反了互惠原則,他就應該會受到懲罰。

被試:22名被試(9名女性,13名男性;平均年齡25±2.5歲);

實驗設計:一個變量三個水平(易受影響,不易受影響,基線)的被試內設計;設置3個blocks,每個block30個trials,每個block重複5次,一共15個blocks。

實驗流程:被試告知與三個夥伴同時進行實驗,被試要求記住看到第一個點(黃點)的位置,在幹擾過後,進行對點的估計,並且對自己估計的點進行信心的評分。

之後被試會看到一個夥伴(紅點)對同一刺激的估計。在觀察夥伴的選擇之後,在一些試驗中被試和伴侶被給予第二次機會來調整他們最初的估計。

然後,被試會看到自己或者是夥伴的最初的選擇和第二次選擇。

圖2 實驗1A的流程

在三個條件中,在基線條件時,被試一直參與第二次調整點的估計,夥伴不參與;在易受影響和不易受影響兩個條件下,被試和夥伴輪流進行第二次調整點的估計;

在易受影響的條件下,夥伴的第二次點估計大部分都靠近被試第一次的點估計,在不易受影響條件下,夥伴的第二次點估計大部分都遠離被試第一次的點估計。

因此,我們就想看在這個三個條件下,被試第二次修改時是否會靠近夥伴的點?

實驗結果:被試在三個條件下都受到了三個夥伴的影響,相比於不易自己受影響的人,人們會對易受自己影響的個體產生過多的互惠行為。

圖3 實驗1的結果分析

易受影響-不易受影響條件和易受影響-基線條件的差異都是顯著的,不易受影響-基線的差異不顯著,這表明在易受影響的條件下,被試表現出更多的互惠行為。

並且,在實驗結束後,主試要求被試對三個夥伴進行喜愛評分,結果顯示,相比於不受影響的夥伴,被試更喜歡易受自己影響的夥伴。

實驗2A和2B想探究互惠行為是否是動態變化的?

實驗2A

被試:30名被試(15名女性,15名男性;平均年齡25±2.8歲);

實驗設計:一個變量兩個水平(易受影響、不易受影響)的被試內設計;實驗中一共有11個block;

在每個block中,前半部分是易受影響條件,後半部分是不易受影響條件;該順序在被試內平衡。

實驗流程:除了少了一個基線條件,其他與實驗1A都一致。

實驗2B

被試:30名被試(15名女性,15名男性;平均年齡24±3.1歲);

實驗設計:一個變量兩個水平(易受影響、不易受影響)的被試內設計;

實驗流程:告訴被試與電腦同時進行實驗,其他與實驗2A都一致。

實驗結果:實驗2A的結果表明被試的互惠行為取決於夥伴是否受我們影響,這個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實驗2B的結果表明當被試認為他們與電腦合作夥伴一起工作時,互惠行為就消失了。

圖4 實驗2A和2B的結果分析

圖4中a為實驗2A中被試對人類夥伴的互惠行為,b為實驗2B被試對電腦的互惠行為,c和d為實驗2A和2B中被試表現出的互惠行為比較。

人們在社會互動中會如何衡量他人的意見呢?貝葉斯決策理論認為,人們在決策中面對不同的意見時,應該只考慮該意見的可靠性;但該實驗結果明顯與貝葉斯決策理論背道而馳。

該研究結果發現:相比於不易自己受影響的人,人們會對易受自己影響的個體產生過多的互惠行為,並且互惠是個變化的動態行為。

在實驗1A中,被試與三個夥伴進行實驗,與基線和不易受影響的夥伴相比,被試更容易受到易感伴侶的影響,產生更多互惠行為。

在實驗2A中,在同一個實驗中,一個夥伴的行為從易受影響動態變化到不易受影響,或是反過來變化,結果表明被試在易受影響的條件下比在不易受影響的條件下受到更多的影響,對夥伴表現出更多的互惠行為,並且這個行為動態變化的。

在實驗2B中,我們發現當被試的夥伴是一臺電腦時,被試不會產生互惠行為。

在易受影響條件的實驗中:被試發現夥伴沒有忽視自己的意見,並且在行為上參考了自己的意見,第二次點估計靠近被試最初的點估計;

那被試的自尊心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滿足,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在這個社會互動中保持了自己一個較好的形象,從而對夥伴產生更多的互惠行為。

研究的局限:實驗中被試在第二次點估計時只能向右調整,並不能向左調整,因此無法完全估計被試受到社會影響的大小;

以及互惠行為的定義在實驗1和實驗2中的定義不同,測量出的互惠行為程度可能不準確。

相關焦點

  • 互動數據中的互惠行為
    我們以前說到過營銷應重視互動數據,那麼對於這些互動數據,有一個非常常見的分析結論,叫做互惠行為。什麼叫做互惠行為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朋友圈裡長時間不聯繫的好友某一天突然贊或評論了你的內容,作為回應,除了回複評論外,你下次看到對方的內容也至少會去贊一下。這就是互動中所存在的互惠行為,同樣的還有互相幫投票、幫轉發等。
  • 善意的回報:老鼠之間的互惠行為
    「我們現在歡聚一堂」  據國外媒體報導,如果我幫你撓你的背,你也幫我撓我的背,那我們倆都會很舒服——這就是所謂的互惠原則,也是對合作行為的產生最廣為人知的一種解釋。這也符合了互惠行為的預期。  行為科學家曾提出過這樣的疑問:為了避免被「作弊」行為剝削,動物願意在互惠行為中做出多大的付出。為此,動物們需要回憶各自在合作行為中做了什麼,以及該對對方的做法做出怎樣的反應。  多裡沃和塔波斯基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老鼠能夠回憶起哪只老鼠為自己提供了怎樣的幫助,並以此對自己的行為進行調整,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幫助那些為自己提供了幫助的老鼠。
  • 英監管機構對銀行業互惠行為展開調查
    北京時間5月23日消息,華爾街報導,英國金融市場監管機構宣布,正在對行業內存在的,投資銀行邀請競爭對手共同參與交易,以換取未來業務的所謂「互惠」行為展開調查。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在一份文件中列出了這一輪範圍廣泛評估行動的一些細節,將對投資銀行業常見的反競爭行為進行檢視。
  • 《影響力》:當心職場套路,不懂「互惠原理」,白被壓榨勞動力
    2.文化影響下的「虧欠感」在我們因愛佔小便宜接受了對方的恩惠後,互惠原理開始啟動,我們會本能的生出一種虧欠感,總覺得應該做些什麼來償還別人的付出,否則就會於心不安。3.互惠原則給人們帶來不可估量的身心傷害前文中我們提到互惠原理作用下,個人受教育薰陶影響,會油然生出一種虧欠感驅使個人完成回報使命。即使個人克服了虧欠感,社會法則也會讓個人背負罵名,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惶惶不可終日。
  • 互惠原理|生活中為什麼有無處不在的人情債
    圖源網絡互惠原理為什麼會對我們的行為產生如此大的影響呢?羅伯特·西奧迪尼在《影響力》中提到:眾多社會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互惠原理在人類社會中是一個被普遍認同的原理,並且從遠古時代起就已經在人類族群中出現了。
  • 調動人的本能,才是影響他人行為的最好辦法
    是翻臺率,就是讓客人儘可能來了就吃,吃完趕緊走,以便接待下一撥客人,這樣就能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使效益最大化。可問題是客人不走怎麼辦?講大道理、講同理心?你吃完趕緊走好讓我多賺點錢。開玩笑,那是不想幹了。有一個特別火的火鍋店,總是因為翻臺率問題走掉不少客人。那怎麼能讓客人吃快點呢?
  • 《影響力》:強大的互惠原理
    這就是我們身邊常見的並且並且非常有效的影響力武器之一——互惠原理。而這個小小的實驗,為我們指出了它究竟在發揮著怎麼樣的作用。簡單的說,就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就應當儘量回報。互惠及其伴隨而來的虧欠還債感,在人類文化中十分普遍。
  • Nat Commun:記憶是怎麼被鞏固的?
    雖然通常的假設是神經活動促進神經調節劑的產生以影響信號傳遞,但快速的化學降解過程可能控制神經調節劑作用的時間曲線,以優化神經元電路內的信息處理。 因此在理論上,降解速率的變化會影響神經調節劑的信號傳導,但這種可塑性形式是否存在尚未確定。
  • nat commun:心跳是如何被調節的?
    2020年11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心臟在休息或處於壓力下都能穩定地維持血液流動。現在,使用小鼠模型,LMU團隊發現了特定種類的離子通道在控制心率中所扮演的角色。在平均一生的過程中,人的心臟產生約三十億次跳動,無中斷且精確度很高。
  • 細思極恐:《影響力》之「互惠原理」如何掏空你的錢包!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最透徹,最深刻的心理學暢銷書之一,《影響力》從六大方面,詮釋了現實生活中影響人們行為的原理。其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傾盡一生之力完成這本著作,巴菲特的搭檔曾經說:在影響力這一主題上,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對我看法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他科學家。
  • 普遍存在的互惠原則
    這種「欠債網」是人類的一種獨特適應機制,有了他,人類才得以實現社會勞動分工,才形成了不同形式的商品交換和服務,讓個人相互依賴,凝結成高效的社會單位。人可以把自己的一部分資源讓渡出去,卻並不擔心會造成損失,因為這部分資源總會變成另外一種形式流轉回來。
  • Nat:無條件的愛高學歷男神
    代表作品:《兩個爸爸》《朋友圈》Instagram:natsakdatorn新浪微博:NATsakdatorn泰國粉絲站:natsakdatorn_fc推特:NATsakdatornFC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迷上《朋友圈》裡的Sam醫生呢?第一集裡撒嬌的小模樣,一看就是小編喜歡的款。
  • 互惠原理:學會送人情,投資不大卻管用
    人際關係是一種可以感知的心理關係,實際上也蘊涵著一種價值與交換,因此,在此過程中互惠、互利也就成為了必然。這種由來已久的交往之道有著異常強大的行為支配力,無論你是否願意,都會在無形中被他所影響。比如,當有人送給你了一個生日禮物後,你一定總是惦記著哪天也送他一個;如果有人請你吃了頓飯,你會覺得應該再回請他……這是因為一種「禮尚往來」的意識在影響我們做決定。我們將這種心理作用稱之為「互惠原理」。人際交往中,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好處而不做出積極的回報,就會被人認為不通人情,也不會受歡迎。因此,迫於心理壓力,一旦我們接受了他人的什麼東西,就勢必會予以回報的。
  • 初中生物教師招聘《社會行為》模擬題
    「桃花深處蜜蜂喧」,工蜂外出採蜜,蜂王留守蜂巢,蜜蜂的這些行為屬於( )。A.先天性行為和社會行為 B.先天性行為和遷徙行為C.學習行為和社會行為 D.學習行為和遷徙行為2.下列不具有社會行為的動物是( )。A.白蟻 B.狒狒 C.蜜蜂 D.老虎3.狼群中,頭狼總是將尾巴高高翹起,以顯示它的王者地位,而地位低下的狼隨時夾起尾巴。
  • 詳解防火雙機熱備+NAT+外網訪問內部伺服器的配置
    set priority 50#firewall zone name ha id 4 #自定義ha域set priority 99add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6#firewall detect ftp #防火牆啟用ftp轉發功能#nat
  • Nat Commun:靶向目標物對抗癌細胞
    在這樣的環境下,一些癌細胞自發死亡,而其它癌細胞可以在輻射、化學或免疫療法的作用下死亡。然而,一些癌細胞適應和生存能力非常強。「我們稱之為壓力細胞,它們對常規的癌症治療來說具有抵抗性。這些是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方法來殺死癌細胞的原因」 Mattias Belting解釋說。隆德的研究人員繪製了數以千計存在於普通癌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癌細胞受壓是由於缺乏氧氣。
  • Nat Commun:武漢市解封後,近千萬居民核酸篩查結果怎麼樣?
    在這一階段,各國都面臨著新的問題和挑戰,包括如何準確評估COVID-19疫情封鎖後的風險,如何避免新一波COVID-19疫情的爆發,如何促進經濟和正常社會生活的恢復。作為中國受COVID-19影響最嚴重的城市,武漢從2020年1月23日起至2020年4月8日,一直處於封鎖措施中。
  • 狗狗們看似隨意的玩耍,其實有嚴謹的行為守則:互惠,公平、寬恕
    而在玩耍,就是狗狗們不可或缺的日常行為活動之一。不過大家有沒有認真地思考過一個問題,那就是狗狗們的玩耍,單純只是在尋求快樂和的進行娛樂嗎?根據動物行為學家的研究成果表示,狗狗們看似隨意的玩耍,其實有不少的規矩,而這些規矩組合起來,就是狗狗之間的道德和行為守則。
  • 它互惠互利,充滿情義
    而在體驗經濟模式下,農戶藉助網際網路和生產基地監控系統對接,讓消費者實時監測蔬菜瓜果的生產過程,大大降低消費者的信息不對稱困擾。這種技術進步是一種標準的助推機制,農戶通過引進網絡技術,構建與消費者之間的信任體系,從而形成長期合作。體驗經濟讓創新成為企業和消費者的共同行為,實現了真正的共贏。
  • 徐鶴寧:做銷售不懂互惠原理,最後吃虧的是自己!什麼是互惠原理
    互惠原理就是這樣一種心理。互惠原理有三個最主要的特性。互惠原理第一大特性是你可以強加給別人某種實惠,然後由你來選擇回報方式。有天鶴寧老師我到商場去購物,從旁邊突然走過來一個男孩,二話不說,趴在地上給我擦皮鞋,那份熱情和執著讓我無法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