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鶴寧:做銷售不懂互惠原理,最後吃虧的是自己!什麼是互惠原理

2020-12-23 鶴寧教育

說服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學好說服力是一個系統的工程。說服的最大技巧就是洞悉人們的最大需求,並恰當地滿足他們的需求,如此,世界上任何你想要的東西都可以輕而易舉地得到。

你只有幫助別人獲得他們想要的東西,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那麼,我們在做銷售的時候,該如何運用互惠原理說服顧客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呢?在這裡,鶴寧老師為大家分享幾點有效的策略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什麼是互惠原理呢?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場景。比如今天你結婚了,親戚朋友來參加婚宴,親戚朋友來的時候都會給你一份禮金。比如有個高中同學給你的禮金是2000元,你心底就會記下這筆人情債,甚至會用筆記本記下來,你在想等這位同學結婚的時候,把這個紅包還給他,你覺得有義務回報曾經受到的恩惠,如果你回報不了你心裡會一直很難受。

如果這位同學已經結婚了,你沒機會在別人結婚的時候還這個人情,你就一定會想在同學孩子滿月的時候把紅包送回去;如果人家孩子都快五歲了,你一定會想等人家孩子十周歲的時候,再給他送回去。你總會找機會把那個禮金還給這位同學,還的時候總會再加一點,直到有一天你把這個錢返還給你的這個同學,你心裡才踏實了。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受了別人的恩惠,你的心裡就會有一種負債感,這種負債感會促使著你要把這種人情儘快地還回去,從這種負債感中解脫出來。互惠原理就是這樣一種心理。

互惠原理有三個最主要的特性。

互惠原理第一大特性是你可以強加給別人某種實惠,然後由你來選擇回報方式。

有天鶴寧老師我到商場去購物,從旁邊突然走過來一個男孩,二話不說,趴在地上給我擦皮鞋,那份熱情和執著讓我無法拒絕。擦完皮鞋,那位男孩接下來要做什麼呢?他就給我介紹廠家的鞋油,他說他的這個鞋油非常好,你一定要買一盒。

這個就是他強加給你的服務,讓你產生了一種負債感,你覺得只有買了他的產品,才得到了心靈的解脫。大多數的消費者在這種情況下會選擇購買。你甚至不會太在意這盒鞋油的質量。

相信有車一族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在路上開車,前面遇到紅燈,你在紅燈路口停下來,這個時候會有一些小孩或老人拿著撣子為你擦車窗,擦完車窗以後他會跟你伸手討錢,這時你一般會給他一些零鈔。

如果他沒有給你擦車窗,而管你討錢,你會選擇理直地不給他,而不會有任何心理負擔。但是那位小孩或是老人在你的車前給你撣乾淨車窗之後,再跟你伸手要錢,你就會有一種負債感,你會適當地給對方一些錢。

互惠原理是可以強加給別人的,並且由你來選擇回報方式。比如鞋童給你擦皮鞋,永遠不會想讓你用同樣的方式回報他,而是希望你給他錢。

互惠原理第二大特性是適用於所有人。

無論在古代還是在現代,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外國,無論什麼膚色,無論什麼信仰,互惠原理在所有的人群中都適用。互惠原理深層的基礎是人們相互依存的關係。我給你一些好處,你回報我一些好處,於是我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逐漸遞進。

如果有一天你接受了別人的恩惠,如別人數次請你吃飯,而你永遠不請別人吃飯,收了別人紅包永遠不還禮,你不僅不思報答,還沒有感恩的心,別人會怎麼說你呢?往小裡說,別人會說你愛佔小便宜。往大裡說,可能會說你道德品格有問題,說你忘恩負義。

互惠原理具有壓倒性的力量,就是因為無論是什麼人,他只要生活在社會上,你對他使用互惠的方式都會起作用。只不過看你使用得巧妙不巧妙,能不能讓客戶產生負債感,或者說能不能讓客戶產生愉悅的負債感。

互惠原理第三個特性是可以產生不公平的交換。

很多人都看過電影《十月圍城》,故事背景是國父孫中山要到香港去聯絡各方的義士起義,為了保護孫中山的安全,很多民間義士獻出了生命。有一個李老闆,平時會去接濟一個叫劉公子的乞丐,最後「劉公子」為了保護孫中山而送命。

其實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保護的對象是誰,為什麼還要執行這次任務?因為他平時受到的了李老闆的接濟,李老闆還用錢把他家的傳家寶給贖回來了,給他雙重恩惠,但他只是一個乞丐,他沒有任何財富去回報李老闆,因而當李老闆請他保護一個人的時候,他義無反顧地答應了。

劉公子不管要保護的人是誰,也不管執行這次任務有多大危險,他是衝著李老闆對他的恩惠而去的。李老闆對他的接濟完全是錢財上的,但他最後的回報方式卻是生命。這就是互惠原理產生不公平的交換。

我們平時去超市購物,經常有免費試吃、免費試用。一般情況下,凡是有免費試吃、免費試用的商品,會比沒有免費試吃、免費試用的商品銷售得快,其實這就是互惠原理。免費試吃,現在很多的商家都在做,特別是超市,但是效果完全不一樣,有兩種主要的形式,哪種形式才是我們所說的互惠原理呢?

其中有一種形式就是在水果攤邊上,一般會有一個試吃的小盒子,商家會把這個水果切成塊兒,放在這個小盒子裡,然後邊上擺一堆牙籤,所有路過的客戶都可以隨手拿一根牙籤去插一塊水果嘗嘗味道,這個免費試吃、試嘗就沒有使用到互惠原理,因為吃過的路人轉眼就走了。

我們再來看這樣一種場景,有一天你正在超市裡走著,然後身邊有一個促銷小姐馬上面帶微笑和你打招呼,「先生你好,我們這裡有一款新口味的咖啡,想請你品嘗一下」,說完不等你答應,轉過身來就從背後拿出了一個紙杯遞給你,然後順手給你倒了一杯咖啡,然後面帶微笑看著您把咖啡喝完。

然後說:「先生,您喝完這杯咖啡後感覺如何?口味不錯吧!這麼好的咖啡,你要帶幾盒走呢?」這位先生一般情況下會買一兩盒,因為他不好意思空著手離開,這就很好地使用了互惠原理。

都是免費試吃、試嘗,但是你使用的方法不一樣,客戶心理變化不一樣,前一種方式,客戶沒覺得我欠誰的,但第二種情況就不一樣了,客戶心裡會認為:我不僅享受到你的咖啡,我還享受到了你對我無微不至的服務,這種服務就值得我回報。互惠原則的核心就在於讓對方產生負債感。

- END -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鶴寧老師。以上內容為鶴寧老師個人觀點,如有不同看法或意見,歡迎各位到評論區進行留言,鶴寧老師都會一一回復!您的每一次點讚、轉發、收藏與關注都是對鶴寧最大的支持,十分感謝!我愛你們!

相關焦點

  • 《影響力》:強大的互惠原理
    一位教授做了個實驗,他給隨機抽選的陌生人寄聖誕卡,雖然他已經料到會發生些什麼,但最終的結果還是讓他本人吃了一驚:很多人都回寄了賀卡,重點是這些人還素不相識。可以知道的是這些人在收到他的賀卡那一刻,便一下子啟動了自動反應,給教授回寄了賀卡。
  • 《影響力》:當心職場套路,不懂「互惠原理」,白被壓榨勞動力
    自己的工作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多了。這下子,張博陷入了沉思...為什麼抱著減輕工作量的目的去找老闆談判的張博,最後反被老闆「套路」了呢?原因可能在老闆先下手為強,使用了互惠原理。01「互惠原理」,正發生在你的生活裡1.
  • 別說什麼無私,愛情同樣需要互惠原理!
    《影響力》中談到互惠原理,說要是別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故此,依照互惠原理,我們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別人的好意,禮物,邀請等。在中國禮尚往來也是從古至今的人際交往準則,但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人可以在朋友,同事,或者親戚間實行互惠原理和禮尚往來,而和戀人之間卻很少採用。為什麼?
  • 細思極恐:《影響力》之「互惠原理」如何掏空你的錢包!
    在這本書所提到的產生影響力的六大因素中,最常被利用而且最不容易被察覺的原理就是「互惠原理」,它常常能讓我們心甘情願的做出本不願做的事情。讀了本文你會發現,原來我們生活中做的那麼多事情,都是被別人利用了「互惠原理」。
  • 互惠原理:學會送人情,投資不大卻管用
    人際關係是一種可以感知的心理關係,實際上也蘊涵著一種價值與交換,因此,在此過程中互惠、互利也就成為了必然。這種由來已久的交往之道有著異常強大的行為支配力,無論你是否願意,都會在無形中被他所影響。比如,當有人送給你了一個生日禮物後,你一定總是惦記著哪天也送他一個;如果有人請你吃了頓飯,你會覺得應該再回請他……這是因為一種「禮尚往來」的意識在影響我們做決定。我們將這種心理作用稱之為「互惠原理」。人際交往中,如果接受了他人的恩惠、好處而不做出積極的回報,就會被人認為不通人情,也不會受歡迎。因此,迫於心理壓力,一旦我們接受了他人的什麼東西,就勢必會予以回報的。
  • 互惠原理|生活中為什麼有無處不在的人情債
    路上我好奇地問他:「你買花環打算自己戴,還是給你孩子戴?」朋友說:「都不戴啊。」「那你為什麼買?」「老人家好心地告訴我們怎麼走,總得感謝人家吧。再說花環也不貴,買一個就當是謝禮了。」我那幾天正好在讀《影響力》,發現這個事情簡直就是書中提到的一個原理的完美應用。這個原理的名字叫做「互惠原理「。
  • 普遍存在的互惠原則
    在羅伯特的《影響力》一書中就提到了「互惠原則」。這條原則就是說:「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有來有往就成了朋友。互惠原則帶來就是虧欠還債感。這是我們祖先給我們基因中留下的烙印。在面試結束之後,小白說自己是一款化妝品的推銷人員,懇請這兩個人幫自己在朋友圈裡宣傳一下自己的產品。對於男士和女士來說,在朋友圈宣傳與自己無關的產品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有些要求,要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可是靠著互惠原理,你很容易讓別人點頭答應。
  • 什麼是工作中人際交往的互惠原則?會產生哪些意想不到的成果
    《易經》中說:二人同心,其力斷金職場中互惠原則主要體現在與同事、客戶之間的聯繫。與同事的集體生活中,肯定免不了互惠原理,因為彼此長時間相處,誰永遠用不到誰。包括有些時候需要幫忙買飯啊,買水啊,買小食品啊,過生日贈送生日禮物,請客吃飯等等很多,都是一種互惠原理。
  • 「海王」梁正賢運用這三大原理,讓女人無法拒絕
    直到海王梁正賢使用了互惠原理。互惠原理就是說別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就會理所當然的認為我們應該回饋給別人什麼。比如有一個朋友在你生日的時候問候了你一下,你就會提醒自己,在他生日的時候要關心問候一下,或者送些小禮物給他。 在遊輪上梁正賢送了王漫妮一條幾歐元的手鍊,這個是讓王漫妮心理防線被突破的引子。
  • 心理學之「互惠法則」怎樣才能獲得別人的幫助?
    但是,這並不是鼓勵大家送禮,而是分析這背後的心理原理,而且大家要明白給一些人送禮是違法的。康奈爾大學教授丹尼斯·雷根曾經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他名義上邀請一些志願者來做藝術賞析,實際上卻讓自己的助手混進去和每位志願者搭訕、套近乎。在其中一部分志願者在給藝術品打分的時候,助手則暫時離開幾分鐘,從外面帶兩瓶水回來,一瓶給志願者,一瓶留給自己。
  • 曾經遙遙領先的互惠,為什麼最後被紅旗收購?商人該如何抓住商機
    在自行車銷售行當中摸爬滾打了5年, 老實巴交的面相和「挖泥巴餅子」的樸實性格,讓潘世偉硬生生把西玉龍街做成日後成都的「自行車第一街」,自己的自行車生意也做到了西南地區第一,年營業額上億。此時的曹還不是曹總,然已近不惑之年。
  • 善意的回報:老鼠之間的互惠行為
    作為人類,我們都深諳互惠互利的道理,小到輪流買酒,大到外交事務,人們都會對那些幫助自己的人給予幫助。但在別的物種中,互惠就沒那麼簡單了。一部分原因是,真正意義上的互惠比想像中要少見得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通常很難對「付出」和「收穫」進行客觀的衡量。  根據自身利益行事  實驗室中老鼠的作用就在這裡。
  • 解析電影《囧媽》:「假性互惠」的親子關係,既傷孩子又傷自己
    但我並不細講了,畢竟和我們沒有多大關係,今天我想從育兒的角度解析電影《囧媽》,想和大家談談"假性互惠"會給親子關係造成多大的不可修復的傷害。《囧媽》:中國父母強大的控制欲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過年回家最害怕的是什麼?
  • 互動數據中的互惠行為
    沒有做數據分析的營銷就像無頭蒼蠅,無論是對內的廣告組織和商品搭建,還是對外的消息推送,都需要數據分析支持。我們以前說到過營銷應重視互動數據,那麼對於這些互動數據,有一個非常常見的分析結論,叫做互惠行為。什麼叫做互惠行為呢。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朋友圈裡長時間不聯繫的好友某一天突然贊或評論了你的內容,作為回應,除了回複評論外,你下次看到對方的內容也至少會去贊一下。
  • 全世界的小姐姐都來美國互惠,她們都在做什麼?
    你苦惱於囊腫羞澀,不知道該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覺得那些都是富二代才有條件經歷的遊戲。也許你這次真的錯了,全世界的小姐姐都在通過互惠生這種方式,到其它國家旅遊體驗,不僅有免費的食宿和語言學習機會,還可以每月拿到誘人的零花錢來支持的你學習、旅遊計劃。
  • |社會影響下的互惠行為
    早期研究互惠行為用的都是經濟學範式,被試在實驗中與夥伴分配金錢,通過分配給對方金錢的多少去判斷被試的互惠行為的程度。圖1就是一個經典的經濟學範式:Trust Game,被試擔任「trustee」的角色,在看到「investor」分給自己多少錢之後,決定返給「investor」多少錢,表現出互惠行為。
  • 英監管機構對銀行業互惠行為展開調查
    北京時間5月23日消息,華爾街報導,英國金融市場監管機構宣布,正在對行業內存在的,投資銀行邀請競爭對手共同參與交易,以換取未來業務的所謂「互惠」行為展開調查。  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在一份文件中列出了這一輪範圍廣泛評估行動的一些細節,將對投資銀行業常見的反競爭行為進行檢視。
  • 歐派家居大家居戰略 增強互惠互利的銷售鏈條
    一體化的家居理念不僅可以帶動上遊的材料商和中間的經銷商以及家裝公司的矩陣,形成了一種鐵三角的產業格局,增強互惠互利的銷售鏈條,這樣可以使得用戶範圍更廣,購買頻次更高。   由此看來,歐派家居將憑藉大家居戰略再獲業績新的增長級,再上一層樓。
  • 「美好社區 舊物新生」——和家攜手同心互惠開展環保公益活動
    和家生活攜手北京同心互惠社工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同心互惠」)共同啟動「美好社區 舊物新生」系列活動,為社區居民搭建了志願公益服務的平臺,讓舊物找到新歸屬,為貧困家庭帶去切實的幫助,為他們送去溫暖、祝福與關愛。截止目前,和家在5個社區開展了7場公益活動,共計募集愛心衣物400餘公斤,約1200餘件。
  • 「攝影」互惠共享服貿會
    互惠共享服貿會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9月9日,以「全球服務,互惠共享」為主題的2020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落下帷幕。在文創展區,全國各地的文創精品,讓觀眾大飽眼福;在媒體融合展區,全面展示我國媒體融合發展最新成就;在5G通信服務展區,5G生活、5G智行、5G新消費……5G帶給我們全新的生活方式;在服務機器人展區,機器人送快遞、機器人做手術、機器人檢測病毒……這就是我們未來生活的模樣;在公共衛生防疫展區,首次亮相服貿會的新冠肺炎疫苗實物,佔據了展區的C位。